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春秋哲学
春秋哲学

春秋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立升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0703283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
《春秋哲学》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一、思想进程与历史发展的统一问题 1

二、春秋时期理论思维方式的定型 10

第一章 阴阳、五行思想在春秋时期的演变 24

第一节 春秋时期阴阳思想的深化 24

一、原始阴阳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24

二、春秋时期阴阳范畴的形成和应用 29

三、春秋时期阴阳观念在理论上的深化 31

第二节 春秋时期五行观念的沿革 38

一、原始五行说的产生与发展 38

二、春秋时期五行说的拓展与升华 41

三、对春秋时期五行说的反思 48

第二章 从原始筮占到春秋时期的《易象》说 54

第一节 契数与《周易》 54

一、数字刻划图文与原始筮占 54

二、三代契数卦与《周易》的定型 60

第二节 春秋易象说 75

一、春秋易象的基原性 75

二、对卦画结构的运用 80

第三节 对春秋易象的反思 91

一、生动的直觉思维 92

二、深沉的理性之光 95

三、符、象、意的辩证发展 99

第一节 万物相联的天人观 102

第三章 管仲的哲学思想——管学的开创者 102

一、“一体之治”论中的朴素整体观 103

二、对古今一贯之则的初步探讨 105

三、“法天”、“用道”的天人统一思想 110

第二节 以民为本的历史观 115

一、重民、爱民、顺民心 116

二、利民、富民、善分民 118

三、使民、教民、从民俗 120

一、时代变革的要求 125

第三节 义、利并重的价值观 125

二、重利而不轻义 127

三、树人举贤的人才价值观 134

第四章 晏婴的哲学思想——管学的继续和发扬 140

第一节 晏婴其人与《晏子春秋》 140

第二节 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想 142

一、重礼义 142

二、省刑罚 144

三、薄赋敛、尚节俭 145

第三节 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146

一、天道不謟,不贰其命 146

二、祝有益也,诅亦有损 148

第四节 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 149

一、晏婴的“和”“同”论 149

二、晏婴的“幅”“度”论 152

三、晏婴的转化观 153

第一节 子产的改革及其对于“礼”的态度 155

第五章 子产的改革及其哲学思想——法家的起源 155

第二节 子产的“礼论”及其所表现的天人一体的哲学思想 164

第三节 子产的无神论思想及其不彻底性 172

第四节 子产对儒家的影响及其与法家的关系 177

第六章 邓析的“两可”“两然”说——名家的起源 182

第一节 邓析其人及其书 182

第二节 邓析“两可”“两然”说的内容 188

第三节 邓析——名家的先驱 194

第一节 老聃其人及《老子》其书 197

第七章 老聃的哲学思想——早期道家的形成 197

一、关于老聃的时代 198

二、关于《老子》的成书问题 204

第二节 “道法自然”的道体观 214

一、“无为自化”的天道观 214

二、“有物混成”的宇宙论 217

三、道生万物的演化论 222

四、“惟道是从”的规律论 225

一、“得母”“知子”的知识系统 228

第三节 “玄鉴”“静观”的认识论 228

二、“闻道”“为学”的不同认识途径 230

三、重“道”轻“学”的价值评估 236

第四节 “贵柔”“守雌”的辩证法 238

一、“尚弱”“主静”的辩证法系统 238

二、“正言若反”的辩证否定观 242

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 246

一、“无为”“自化”的社会自然论 248

第五节 清静无为的政治论 248

二、“清静”“不争”的为政之道 252

第六节 老学的历史地位 255

一、关于老学的阶级属性 255

二、老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259

三、老学与中国“国民性” 263

第八章 孔丘的哲学思想——初期儒家的创立 269

第一节 孔丘对春秋时期“仁”的思想的改造和发展 270

一、“仁”是对古代人类学的反思 272

二、“仁”是对古代人本思想的反思 274

三、“仁”是对古代重民意识的反思 276

第二节 关于仁学的哲学思想 279

一、对天命鬼神的二重心理 279

二、知、情、意一体化的认知结构 284

三、两极互补、致“中和”的方法论 291

第三节 关于仁学的伦理思想 297

一、仁学的道德规范体系 297

二、仁学的伦理施控方式 303

三、仁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314

第四节 关于仁学的政治思想 319

一、“德治”主张 319

二、“大同”社会理想 324

第五节 孔丘的历史地位 327

一、孔丘思想与政治变革 327

二、孔丘思想与民族精神 330

三、孔丘思想与文化传统 332

第一节 孙武军事哲学的产生 336

第九章 孙武的军事哲学——早期兵家的产生 336

第二节 孙武的军事整体观 338

第三节 孙武的两极对立的辩证观 345

一、“识众寡之用”、“以众击寡”的分合原则 347

二、“强而避之”、“以强击弱”的战术 348

三、“避实击虚”的战法 349

四、“以治待乱”、“乱而取之”的原则 350

五、“守其所不攻”、“攻其所必救”的攻守策略 351

六、“奇正相生”、变化无穷的用兵艺术 352

第四节 孙武的建立在“知彼知己”基础上的认识路线 354

第十章 范蠡的天地人一体观和“盈缩转化”论 363

第一节 范蠡的天地人一体观 364

一、关于天、地、人一体论 364

二、关于阴阳、五行观 368

第二节 范蠡的“盈缩转化”论 370

一、弱可变强的政治观 371

二、“赢缩以为常”的军事观 373

三、“平粜”和“积著”的经济辩证观 375

第十一章 墨翟的哲学思想——前期墨家的创立 379

第一节 墨翟的政治思想 380

一、“尚同”的国家学说 381

二、“尚贤”的用人之道 383

三、“节用”的治国措施 385

第二节 墨翟的伦理思想 388

一、“兼爱”“交利”的道德原则 388

二、“义”“利”统一的评价尺度 390

三、注重实效的修养方法 393

第三节 墨翟的宗教世界观 395

一、“尊天”、“明鬼”的宗教神学思想 395

二、墨翟“非命”论的二重性 401

第四节 墨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 407

一、对主体认知能力的反思 408

二、以行为本的知行观 412

三、取实予名的名实观 415

第五节 墨学的历史命运 4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