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人类的根基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
人类的根基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

人类的根基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庭硕,吕永锋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686739
  • 页数:4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报告。两位作者由大量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大胆分析当今人为水土流失治理的现状,以期能提供水土治理工作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五章,从分析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二重性入手,以文化制度的思想探讨水土资源的利用与维护、人为水土流失的控制,提倡以民族文化传统来重新认识建构水土资源利用的思路,得出了不同人为水土流失灾变的救治方略。该书学术视角独特,特别是以生态人类学、文化制衡角度重新审视水土资源治理的分析颇具抛砖引玉的效果,值得学界进一步充分探讨。
《人类的根基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 1

第一节 当代的水土流失灾变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水土流失与四大危机的关联性 2

三、水土流失的复杂性 8

四、当代水土流失灾变的特点 13

第二节 水土流失维护失范 14

一、正确的水土资源维护目标 14

二、水土资源维护思路的偏颇 23

第三节 灾变救治表层化存在的问题 41

一、水土流失灾变的实质 41

二、救治对策单一化 44

三、忽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1

四、忽视救治过程中派生的负面影响 55

五、忽视救治后的合理规划 58

第四节 缺乏信息支撑 59

一、信息时代的信息障碍 59

二、获取有用信息的困难 60

三、信息解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66

四、信息收集需要另辟蹊径 70

五、建构信息处理的新体系 74

第五节 民族文化价值的失落 76

一、重视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 76

二、重新认识砂田农耕的价值 79

三、土地石漠化并非顽症 81

四、聚雨灌溉技术并未过时 83

五、充分利用传统智慧和技能 85

六、传统文化是持续动员社会力量的源泉 88

一、正确理解水土资源的实质 92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 92

第二章 水土流失的二重性 92

二、水土资源的价值评估 101

三、对水土流失的理解 112

第二节 自然水土流失 113

一、水土流失的二重性 113

二、自然水土流失的特性 115

三、自然水土流失的运行规律 123

第三节 人为水土流失 128

一、治理的核心——对付人为水土流失 128

二、人为水土流失的次生性 129

三、人为水土流失的人为性 133

四、人为水土流失的剧增性 138

五、人为水土流失的其他基本属性 140

第四节 水土资源维护 144

一、多样化结构稳定并存 145

二、利用价值最大化 147

三、提高生命物质产出能力 150

四、具体维护的内涵 152

第五节 两种灾变不容相混 162

一、灾变的自然性与人为性需严格区分 162

二、对1998年洪灾主要成因的分析 168

三、灾变救治需借鉴各民族的智慧和技能 171

第六节 水土流失灾变救治的任务 175

一、恢复水土资源的利用价值 175

二、根除灾变隐患 181

三、防范两种水土流失的叠加 189

四、水土资源改性后的利用方式 191

第三章 文化制衡论略 194

第一节 从生物制衡到文化制衡 194

一、学术背景 194

二、复杂的自组织系统 196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运行 199

四、平衡与制衡的区别 202

五、文化制衡的内涵 205

第二节 文化制衡的运行方式 209

一、文化制衡与生物制衡的关联性 209

二、文化制衡的实质 213

三、文化制衡的运行特征 216

四、人类社会与地球生命体系偏离的成因 224

第三节 文化建构的双重性 227

一、文化建构的双重法则 227

二、文化建构的生物性法则 236

三、文化建构的社会性法则 247

四、文化建构双重性的辩证统一 252

第四节 文化适应的双向性 258

一、适应概念的历史回顾 258

二、适应概念的内涵 265

三、文化适应的生物性取向 271

四、文化适应的社会性取向 279

第四章 水土资源的利用与维护 288

第一节 文化及其生境 289

一、生境概念的提出 289

二、民族生境概念的内涵 295

三、生境中的水土资源利用与维护 301

四、从生境建构特点所看到的当代灾变 305

第二节 民族生境与水土资源的利用 311

一、生境运行的规律 311

二、生境运行缺陷的文化伦理剖析 314

三、文化类型的差异对生境建构的影响 316

四、多元文化可以并行延续的理论基础 330

五、从适应角度所看到的我国水土资源特点 333

第三节 民族生境中的水土流失 338

一、不同类型文化建构下民族生境中的水土流失 339

二、对人为水土流失的认识 342

三、不同文化样式下的水土资源利用与维护 354

第四节 论脆弱生态系统 366

一、脆弱生态系统的内涵 366

二、水土资源利用中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371

三、对“脆弱生态系统”的界定 373

四、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对脆弱生态系统的理解 380

五、脆弱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383

第五章 人为水土流失的控制 391

第一节 控制的实质与目标 391

一、需加以控制的水土流失对象 391

二、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社会力量 395

三、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办法 396

四、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思路 401

五、人为水土流失控制的实质 404

第二节 文化类型差异对制衡价值的影响 408

一、单种文化制衡在水土流失控制中的价值 409

二、族际文化制衡在水土流失控制中的价值 413

三、文化制衡在人为水土流失控制中的价值 428

第三节 人为水土流失控制 433

一、两种互为补充的水土资源维护方式 433

二、具体维护的内涵及适用范围 434

三、实施具体维护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39

四、泛化维护的内涵及适用范围 442

五、实施泛化维护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444

第四节 水土流失灾变救治 452

一、不同水土流失灾变的救治方略 452

二、采用文化诱导重构法救治灾变 454

三、采用文化要素嫁接法救治灾变 457

四、采用综合根治法救治灾变 465

参考文献 472

后记 4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