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地质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第1册
中国地质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第1册

中国地质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第1册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在会及第卅二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三十二届年会筹备委员会
  • 出版年份:1962
  • ISBN: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地质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第1册》目录

一、地层: 1

1.对华南上二迭统划分的新认识 王竹泉等(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北京科学研究院) 1

2.关于第三纪与第四纪分界线的一些问题 裴文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

3.广西四排页岩的时代问题 王钰等(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

4.云南东部的寒武系 张文堂等(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昆明工学院地质系地史古生物教研室) 3

5.河北蓟县下震旦统串岭沟组沉积特征的观察 张鹏飞等 4

6,试就介形虫化石看河北峰峰地区石千峰群上部地层时代问题 苏德英等(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4

7,华北南部地区古生代初期冰碛层及其层位意义 刘长安等(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5

8.对中国南方震旦系的几点认识及其在地层柱位置的商权 刘鸿允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

9.“江南古陆”及其以南地区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的层序及对比 马文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

10.长江峡东的南沱冰碛层 刘鸿允等(中国科学院地层研究所) 6

12.华南中新生代红层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 李存悌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

11.云南西北部长兴灰岩组的发现 张守信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

13.广东河源盆地红层的分层和沉积条件 劳秋元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

14.湖北东南部咸宁蒲圻二县寒武、奥陶纪地层 杨守仁(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8

15.西藏南部晚侏罗世至始新世海相地层及动物群 杨遵仪等(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 9

16.鄂西北东湖群红色岩系的沉积相及其时代问题 杨森楠(北京地质学院地史教研室) 9

17.中条山前寒武纪地层新知 张尔道(西北大学地质系) 10

18.湘南地区震旦系之发现及其意义 钱月卿等(湖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 10

19.吉林东部几个地层问题并略其地质发展史 高振西等(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1

20.关于宁镇山脉黄墟系时代的讨论 潘江(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1

21.苏北徐州邱县一带的震旦系 潘江等(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2

22.关于皖北早寒武世“猴家山统”的范围及其有关问题 潘江等(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2

23.皖南前震旦纪地层及其中之变质火山岩 夏邦栋(南京大学地质系) 13

25.京西斋堂下侏罗统姚坡组沉积特征 张鹏飞 14

24.四川北部中生界 陈楚震等 14

26.皖南震旦系及下古生界的新观察 钱义元等(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5

27.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合煤建造沉积环境的研究 刘焕杰等 15

28.黔西二迭纪地层划分 何锡麟(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 16

29.浙江省中生代地层的划分 ?鑫祜(浙江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 16

30.北京西山上古生界的一些新材料及其划分的几点意见 刘鸿允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7

31.辽宁锦西寒武、奥陶系地层 安泰庠(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7

32.大洪山区地层若干问题 白顺良(北京大学地质地质系) 17

33.北京附近某些地质特征 臧胜远等(北京市地质局) 18

34.新疆天山地槽区早石炭世地层及古地理 王景斌等(新疆) 19

35.燕山山脉寒武系的下限 乔秀夫(北京地质学院普地教研室) 19

37.青海省东北部三迭纪地层、岩相古地理的初步探讨 叶语 20

36.北京密云沙场—霍各庄之间前寒武系的地质学及岩石学研究 孙桐逸等(北京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 20

38.安徽省淮北地区早期古生代地层 毕德昌(安徽省地质研究所) 21

39.大别山东段前寒武纪地层 徐嘉辉(合肥工业大学) 22

40.河北的震旦系 陈晋镳(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 23

41.广西南宁、隆安一带寒武纪类复理石建造的某些特点 关尹文等(中南矿冶学院) 23

二、古生物: 25

42.贵州早中志留世瑚珊化石新资料及其地层意义 何心一、李志明(北京地质学院) 25

43.山东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地点的观察 李传夔(科学院古脊椎古人类研究所) 26

44.鄂尔多斯一带孢粉特征及对古植物群几点认识 杨祖年(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26

45.四川龙门山区中泥盆世的几个Stringophyllids 赵锡文(北京地质学院) 27

46.云南西部的羽笔石科(Ptieograptidae)化石 俞剑华(南京大学地质系) 28

47.皖南早奥陶世笔石群及其数新种 刘嘉龙(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 28

49.对原油孢粉分析的初步材料和一点认识 杨祖年(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29

48.古生态学及其与相关地质学科的关系 杨式溥等(北京地质学院) 29

三、构造: 31

50.中国东南地区大地构造主要特征 谢家荣(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31

51.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大地构造发展的样式马杏垣(北京地质学院区地教研室) 31

52.华北震旦系(界)的沉积型相及构造 王日伦(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32

53.康滇地轴”地质构造发展历史的初步研究 李春昱(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33

54.大兴安岭北部大地构造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李廷栋(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33

55.东北南部中生代沉积、岩浆活动及地壳变动 潘广(辽宁省煤田地质局) 34

56.东秦岭地槽型印支运动的存在 姜春发、张庆贵、张玉岫、朱志直(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35

57.燕山弧形构造带与旋卷构造群 张国铎、邵云惠等 36

58.交叉断裂实验的初步分析 黄汉纯(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 36

60.河北省兴隆煤田地区构造体系的复合现象 孙殿卿、崔鸣铎(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 37

59.粒组分析与岩石结构—构造的研究 吴磊伯(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 37

61.内蒙地质的几点新认识 肖序常刘涌泉(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38

62.下阳子地区中生代地壳运动和大地构造性质的探讨 张祖还 38

63.四川盆地中三迭世末古侵蚀面的地质构造 安作相 38

64.吕梁运动的含义不明 王日伦、陆宗斌 39

65.燕山运动的几个问题 赵宗溥 39

66.西藏大地构造轮廓 常承法(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0

67.横断山大地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历史 黄振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1

68.长江中游(巴东—松滋)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李坪、刘行松、张世良、谢梅阳、唐汉军(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1

69.地壳结构的轮廓及其发展过程 孙广忠、吕梦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2

70.鄂西中生代构造的力学分析 马宗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3

71.湖北大洪山断裂带(东南段)的初步研究 张裕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43

73.三门峡地区新地质构造运动的特征 贾福海、夏其发(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44

72.湘西雪峰山区古生代构造发育史兼论西南地台边界问题 钱祥麟(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44

74.北京北山构造特征 庄培仁、胡家杰(北京地质学院普地教研室) 45

75.川鄂弧形褶皱带发育特征 刘和甫(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 46

76.沂沭深断裂带地质构造及其形成机理的一些问题 于丕休、强祖基、潘良(北京地质学院区地教研室) 46

77.青川接壤地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刘肇昌、朱鸣、何诲之、吕成高(北京地质学院区地教研室) 47

78.周口店新构造表现 陆介儒、赵良政(北京地质学院普地教研室) 47

79.北京周口店牛口峪中小型旋卷构造 李东旭(北京地质学院区地教研室) 48

80.试论两个地区中生代断裂变质带 莫柱孙(中南地质科学研究所) 49

81.火成岩构造的力学分析及找矿意义 牛实为、王述平(冶金工业部) 49

82.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初步总结 陈国达等(中南矿冶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室) 50

83.地震线的应用 王嘉荫(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50

85.旋卷构造及甘、宁、青、内蒙一带构造地质之特征 王建章(西北煤田地质局) 51

84.对新构造的名称,下限和研究方法的一些看法徐煜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1

86.渭河谷地的构造 李建、张尔道(西北大学地质系) 52

87.中国东南部泥盆纪前几个主要大地构造问题的初步探讨 任继舜(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52

88.鄂尔多斯地区大地构造分区及其他地质构造特征的初步认识 陆岩、张尔道(西北大学地质系) 53

89.皖南浙西江南隆起及邻区的几个地质问题、兼论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郭令智、刘元常、夏邦栋(南京大学地质系) 54

90.宁镇宁芜地区中生代陆相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特征 肖枬森 54

91.苏皖南部“江南隆起”以北沉积建造类型及其构造特征 夏邦栋(南京大学地质系) 55

92.上海中新凹陷地质构造特征的探讨 陈焕疆 55

93.胶东地区断裂构造初步认识 李志超(长春地质学院) 56

94.松辽平原能否单独成为一个构造单元 郭鸿俊(长春地质学院) 56

95.苏联费尔干山脉中部地区阿尔卑斯期褶皱作用 马瑾(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7

97.关于北秦岭柳纸断裂带的性质 张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8

96.古地温测量的途径 易善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8

98.东南地槽系加里东时期及其以前的构造发展 马文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9

99.太行山东麓平山县东焦铁矿区东侧的构造特征及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刘燕君(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59

100.热液矿床中断层泥的研究及其应用 王英华(北京大学岩矿教研室) 60

101.南岭及其邻区的地质构造发展特征并试论其大地构造发展过程……………… 60

唐世瑜、熊成云、史金城(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60

102.从地质力学观点探讨湖南地质构造体系问题 唐世瑜、熊成云、史金城(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61

103.若干构造因素对某些热液金属矿体生成的影响 姜齐节(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62

104.对广西东南部岭溪—博白深断裂的初步认识 余恢治(广西区域地质普查大队) 62

105.试论广州市附近地质的几个问题 马祖望、冯子棠 63

106.大别山区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的若干特征 徐嘉炜(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 63

107.大地构造学的哲学问题 陈国达(中南矿冶学院) 64

108.从柴达木地质史讨论黄汲清的某些大地构造观点 李祖武(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 65

109.塔里木的地质史及大地构造性质 李祖武(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 66

110.江西萍乡地区地洼型含煤建造的初步研究 杨心宜等(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 66

111.北京西山地质构造特征的初步总结 黄克兴(北京矿业学院) 67

四、矿物: 68

112.某地区云母的研究 黄蕴慧、杜绍华、赵春林(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68

113.关于铍矿化交代作用的选择性问题 司幼东(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8

114.纤维磷铝石的研究 葛书华(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69

115.矿物快速差热分析及若干资料总结 黄伯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9

116.钛铌钽酸盐类矿物的矿物化学研究 张静(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9

117.岩石、矿物中微量钽的测定 江邦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0

118.伟晶岩中个晶质铀矿的矿物化学研究 王中刚、张静(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0

119.角闪石重折率色散研究法(E.A.库兹聂佐夫法)及黑云母化学成分与单色光下光学常数的研究 李文祥(北京地质学院) 71

120.某地难选铜矿石物质组成及该矿石中墨铜矿的发现 邢抚安、王凤鸣(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72

121.论花岗岩中若干稀有元素矿物出现的规律和找矿意义 梅友松(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73

122.我国某地黑钨矿石英脉中的钛铀矿 李秉伦、苏明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 73

123.安徽嘉山县女山歪长石 王福泉(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74

124.钛铌钙铈矿的新亚种——贫铌钛铌钙铈矿 白鸰、李俊华、张肇新(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75

125.准紫镍铁矿的发现 于祖相(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75

126.黑云母花岗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的物相分析研究 黄舜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5

127.褐钇钶矿的萤光X—射线谱测定法 谢忠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5

128.中国古代矿物知识史中的石英 王炳章(北京地质学院) 76

129.某地金刚石晶体特征 任湘眉、李玉树(湖南省地质局413队) 76

131.选矿物质成分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讨论 (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77

130.某些矿石、矿物中元素赋存状态的考查 (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77

132.河北某钴矿主要含钴矿物的初步研究及其他 李震唐等 78

133.钾肥原料来源及其远景 李士林(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78

134.我国震旦纪海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顾雄飞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9

135.东北某铁锰矿床的新矿物—斜方含镁黑镁铁锰矿 范德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9

136.论氟对磷酸盐矿物形成的影响 姜善春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0

137.方解石晶体的形变在伦琴射线劳厄斑点的形状及热发光性上的反映 李家驹(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1

138.似玄武岩浆中辉石单矿物获取及其性质 熊大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2

139.我国某地金刚石包裹体组分的研究 贺灌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2

140.中国某些造矿铬尖晶石类矿物成分特点及其与超基性岩的成因联系 袁棨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3

141.我国某地金刚石表面显微结构的研究 贺灌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4

142.测定矿物液体析光率浸油的配制方法 顾芷娟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4

144.河北某铬铁矿床的铬尖晶石类矿物 高凡等(河北省) 85

143.中国古代矿物史中的丹砂(辰砂) 王炳章(北京地质学院) 85

五、岩石: 87

145.华南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类的分布和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的探讨 徐克勤等(南京大学地质系) 87

146.内蒙和南岭地区某些伟晶岩和花岗岩的K-Ar法绝对年龄测定 李璞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8

147.燕山西段北京南口花岗岩(主要涉及分异作用、同化作用和成矿专属性) 池际尚等(北京地质学院) 88

148.中国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 黎彤、饶纪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 89

149.某地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形成的多次性 于志鸿(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90

150.现代沉积物中重矿物的某些集散规律 沈丽琪(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1

151.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玻璃陨石”——雷公墨的调查与研究 李达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1

152.贵东岩体及南岭区花岗岩的某些岩石化学特征 王联魁、韩泽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2

153.K-Ca法测定锂云母与白云母的地质年龄 陈毓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3

154.应用U-Pb法测定内蒙几个伟晶岩中锆英石和褐帘石的地质年龄 陈毓蔚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3

156.火村锅底石的成因 任磊夫(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94

155.西南暗色岩建造概况 梅厚钧、刘秉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4

157.论某地伟晶岩的形成过程 冯钟燕(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95

158.谈谈滇中区的岩浆岩 卢金铮(云南冶金厅) 96

159.关于火山碎屑岩分类和命名的意见 孙善平、王小明(北京地质学院) 96

160.中国东部某些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特点及有关的几个问题 邱家骧等(北京地质学院) 97

161.层状燧石(矽石层)的成因问题 高平(贵州工学院地质系) 98

162.基性与超基性岩岩石化学成份的计算方法及图解的建议 王恒升等(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98

163.内蒙某些超基性岩体的分异特征与成矿 蒋纪云(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99

164.关于铬尖晶石分析数据的计算 王若华(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00

165.抚顺绿页岩的矿物组成 赵贵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 100

166.岩浆期后的碱质交代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胡受奚等三人(南京大学地质系) 100

168.关于花岗质碎屑岩及其成因的探讨 李应运(南京大学地质系) 101

167.某地含钶铁矿花岗岩的特征及其相带划分的探讨 (江苏省地质研究所) 101

169.浙江兰溪加里东花岗岩 刘昌实(南京大学地质系) 102

170.浙江燕山期花岗岩的研究 孙鼐、刘昌实(南京大学地质系) 103

171.含各类铌钽矿物花岗岩的特征对比 陈德潜、丁孝石、高记生、孙鲁仁(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03

172.砂岩分类 傅家谟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4

173.北祁连山火山岩在岩性上的主要特征 解广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4

174.火成岩的“诺模”换算为“模特”的方法 王德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5

175.中国超基性与基性岩侵入体底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梅厚钧(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5

176.燕山地区兴隆县石庙子下震旦统沉积岩石阶段分析 戴永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6

177.中国超基性岩的岩石化学 刘若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6

178.北京附近某地区接触变质作用之研究 臧启家(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07

179.湖北某磷矿、沉积岩及磷块岩相的研究 任磊夫(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07

180.兰州古浪一带黄土之岩石学研究 张淑媛(北京大学) 108

181.湘西白马山侵入岩体的研究 徐振邦(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09

182.房山侵入体中暗色包体的初步研究 刘如曦(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09

183.双变法测验折光率的回顾及变温盒的设计 何作霖(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10

184.衡阳盆地红层的韵律构造 张瑞锡、陈敬斋(北京地质学院) 110

185.房山侵入体中捕虏体的变化 邱家骧(北京地质学院) 111

186.湖南某地二云母花岗岩体高温气热蚀变作用的初步认识 张宏良等(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111

187.湘赣粤边境诸广山花岗岩体时代问题的商榷 刘力文(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112

188.某地含钶铁矿、褐钇钶矿花岗岩岩性及其矿化特征 吕志雄(冶金工业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112

189.对松花江群淡水湖成沉积岩相划分的研究 王东坡、陶维屏(长春地质学院) 113

190.四川西昌会理一带之岩浆活动 相暹和(地质部西南地质研究所) 114

191.旋转式火成岩鉴定表 苗昌德(辽宁省冶金工业厅) 114

192.某些金属矿床的原生分带及其成因 郭文魁(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15

193.稀有元素地球化学演化的继承发展关系 郭承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院) 115

六、矿床 115

194.中国钾盐矿床成矿条件的几个问题 袁见齐(北京地质学院矿床教研室) 116

195.关于铬铁矿成因类型的探讨 王述平(冶金部矿山研究院) 117

196.矿床分类与找矿方向 孟宪民(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18

197.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 叶连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18

198.试论云南含铜砂页岩矿床 李希绩、潘开文、杨城芳、蔡建明(云南省地质厅、成都地质学院) 119

199.关于成矿规律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初步探讨 冯景兰(北京地质学院) 120

200.庞家堡铁矿成矿后构造变动及其对采矿的影响 杨科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 121

201.我国稀有与分散元素矿床的成矿区 安三元(西北大学地质系) 122

202.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成矿作用 王晓青(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22

203.关于在砂铂、金矿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一些意见 宋天锐 贾玉福(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22

204.从某地区辉钼矿矿床的某些特征来讨论含矿热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和浸染矿床的成因问题 袁耀庭 李晋(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 123

205.陕南磷块岩矿床形成条件的探讨 霍世诚(西北大学地质系) 124

206.磷块岩生成条件及中国磷块岩矿床主要类型 舒庆仁(陕西省地质局) 124

207.再论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 125

闻广、闻辂(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成都地质学院) 125

208.分散元素在某些多金属矿床中的赋存特征 胡小蝶(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26

209.花岗伟晶岩中稀有元素矿化规律及影响矿化的几个因素 甘源明(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26

210.某地碱性岩及其稀有元素矿化特征和评价 白鸰、李俊华、张肇新(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27

211.论矿床的分类 谢家荣(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28

212.某区前震旦纪变质岩中硼矿床成因的分类 冯本智(长春地质学院) 128

213.内蒙某铁矿床的成因 李绍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29

214.中国某地云英岩型铍矿床中的铍矿物及矿体的成矿过程 袁忠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29

216.苏联达拉松(Дapacyн)金、多金属矿床某些矿脉的矿物成因 杨凤筠(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30

215.苏联塔克什山钴矿的矿床构造及矿床的成因 曾庆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30

217.某地云英岩化花岗岩及云英岩中铍的成矿作用 王中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31

218.我国硫化铜镍矿床的基本特征 刘若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31

219.某矿床内稀有元素的赋存形式 张培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32

220.北京市某变质铁矿区地质特点 董新菊等(北京市地质局) 132

221.河北涞源地区矿床地质的初步探讨 冯景兰(北京地质学院矿床教研室) 133

222.个旧锡矿原生成矿特点 姚金炎等(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133

223.某地变质岩风化壳钍土矿床的成矿富集规律 施林道等(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134

224.我国钍土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分类以及对成矿富集和找矿勘探的几点意见 郦德火等(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134

225.广东某褐钇铌矿砂矿床富集地质条件的研究 冯连顺等(广东省地质局) 136

226.准噶尔与鄂尔多斯中生代古湖含盐量的初步剖析 邵宏舜等(兰州地质研究所) 136

228.钨矿床的成因分类 黎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 137

227.某区内生硼矿床的分类及其成矿特征 王秀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37

229.皖南繁昌复向斜铁、铜两成矿带的成矿控制条件 陈树盛(南京大学地质系) 138

230.岩浆期后矿床的黑云母化蚀变岩石的研究 胡受奚(南京大学地质系) 138

231.陕西安康某地的重晶石矿床 郁士元(西北大学地质系) 138

232.硷性角闪石石棉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安三元(西北大学地质系) 139

233.陕西铜川高岭石粘土矿床的成因 林辉德(陕西省地质局) 139

234.中国瓷土矿主要成因类型 高振西(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40

235.南京梅山铁矿床地质特征 张守韵、兰雨时 141

236.江苏某地铅锌矿矿床地质的初步研究 冯祖钧等四人 141

237.湖南某地锰矿床的研究 刘考善(湖南) 141

238.某地区锗矿的特征与成因 王世雄(江苏冶金部地质勘探总队) 142

239.我国某地花岗岩中褐钇铌矿的研究 丁孝石等(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42

242.贵州某锰矿矿石特点及矿床成因 杨培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43

241.正地槽相火山—沉积条带状铁矿床的成矿机理 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43

240.地质历史中成矿作用的新生性、再生性和承继性 谢家荣(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43

243.我国某些煤中锗的成矿条件 江本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44

244.我国某地花岗岩型钶铁矿矿床矿化特征的探讨………………………………… 145

洪文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45

245.某地锡矿区矽卡岩形成过程的特征 王道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46

246.北京地区脉金分布特点 蔡时玉等四人(北京市地质局) 147

247.重力分异作用理论的初步探讨及对寻找铬铁矿的几点初步看法 陆启行(新疆地质局物探大队) 147

248.相律和交代理论中某些问题的探讨 陆启行(新疆地质局物探大队) 147

249.北京某地含铂元素超基性岩体地质特征 张学渊(北京地质局) 148

250.湖南彬县千里山花岗岩体的矿化分带现象 陈仕谋等人(湖南省地质局) 149

251.湖南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初步认识 陈甲超(湖南省地质局) 149

254.略论交代作用的成因及性质的问题 袁耀庭(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 150

255.安徽马鞍山附近铁—黄铁矿矿床成矿构造控制的基本特征 任启江(南京大学地质系) 150

252.广西某地铁矿的富集特征 岳松等(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 150

253.陕西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成矿规律 西北大学地质系岩矿教研组 150

256.青铜与锡矿 闻广(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51

257.某矽卡岩型锌铁矿床的成矿特征 高崇照等(北京矿业学院) 152

258.岩浆期后矿床与侵入体成因关系研究方法的体会 王英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52

259.湖南白钨锑金铜汞多金属矿床之地质特征 林果荣(湖南合金勘探公司237队) 153

260.矿液流动方程式 高旭征(内蒙冶金厅) 153

261.湘黔边境汞锑矿田的空间分布特点 孙家富(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 153

262.宁燕地区铁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 张守韵(江苏) 154

263.产于二云母花岗岩中的锂辉石及其成因初步探讨 王道德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54

264.华北下寒武统磷块岩中环带状磷灰石的成因 周中毅(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55

265.在我国找半导体锗的方向 李士林(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56

266.我国石油地质特征及研究工作现状 余伯良等(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157

267.青海湖沉积物中沥青的生成与陆相石油成因问题、黄弟藩等(兰州地质研究所) 157

七、石油地质: 157

268.石油天然气成因问题 孟宪民(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158

269.拗陷与含油性 余伯良(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159

270.世界石油勘探与石油地质研究现状 余伯良(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159

271.世界沉积盆地类型分区及含油气特征 高维亮(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159

272.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基本特征 赵重远(西北大学地质系) 160

273.影响油气差异聚集的若干因秦 汤锡元(西北大学地质系) 160

274.从古气候的演变探讨世界油气田的分布规律 陈应泰(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161

275.中国西北区陆相沉积中油气的生成 黄汝昌(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161

278.测定油层绝对渗透率影响因素的探讨 邓仲睦等(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162

276.关于川中中生代含油性的几个问题 祝总祺(西北大学地质系) 162

277.我国含油区储油岩特征 应风祥(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162

279.中国西北区陆相地层中储油气层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赵丽媛(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163

280.中国部分沉积岩分散有机物的研究 唐较齐(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 164

281.宁夏灵武盐池地区三叠系及侏罗系的生、储油条件及其含油性的初步研究报告 164

(银川石油勘探处研究站) 164

282.宁夏六盘山区白垩系及第三系沉积岩相古地理及其含油远景的研究 (银川石油勘探处研究站) 164

八、煤田地质: 165

283.湘赣闽粤四省主要含煤建造的分布规律 杨起(北京地质学院) 165

284.北京附近煤田含煤建造沉积特征及煤质的研究 韩德馨等(北京矿业学院) 165

285.江西萍乐凹陷乐平组含煤建造煤岩煤质特征 任德贻等(北京矿业学院) 166

286.广西二迭系合山组含煤建造成煤环境的研究 刘焕杰等(北京矿业学院) 166

287.江西宜分煤产地西南部龙潭煤系沉积及含煤性变化若干特征 钟蓉(北京地质学院) 167

288.河南西部及山西、河北南部太原群沉积与成煤作用 顾寿昌(煤炭工业部北京科学院) 168

289.陆相煤系煤层对比之有效方法 王昶等(煤炭科学院) 168

290.湖南上二迭纪煤层的变质问题 赵师庆(合肥工业大学) 169

291.唐古拉山南麓煤系的时代和地质特点 赵东旭(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 170

292.湖南煤田水文地质类型的初步划分 于浩然(湖南省地质局) 170

293.渭北煤田本溪统地层划分问题 季成龙(陕西省地质学会) 171

294.山西汾西煤田南关——富家滩地区上古生代含煤建造的岩相古地理 刘焕杰(北京矿业学院) 171

295.掩盖式煤田普查勘探方法的若干问题 赵隆业(北京地质学院) 172

296.南方煤田的勘探类型及勘探方法的初步探讨 赵隆业等(北京地质学院) 172

297.北京西山石炭二迭纪耐火粘土矿层层位的比较 赵德政(北京地质学院) 173

299.华北盆地的水文地质和水利工程地质分带特性的探讨 姜达权(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74

298.水利工程地质的分带性 姜达权、籍传懋(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74

九、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 174

300.中国自流水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分布 纪传豪(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175

301.利用低中压压水资料推算高压下单位吸水量的方法初步探讨 蔡祖煌(煤炭工业部北京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176

302.浙江地区水利工程地质特征 朱平(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77

303.江苏省水文地质分区 江苏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水文组 178

304.华北平原的农田灌溉水文地质问题 沈树荣(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79

305.鲁西湖泊群的成因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性的探讨 姜达权、孙昌仁(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79

306.试论中国潜水水文地质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王大纯(北京地质学院) 180

307.对我国内陆土壤盐碱化的初步探讨 毛同夏(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81

308.豫北人民胜利渠引黄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水文地质作用 肖枬森等四人(南京大学地质系) 181

309.新疆天山中几个山间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 邓孝(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82

311.潜水井渗流理论的几个问题 罗焕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83

310.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地下水形成条件的初步分析 李宝兴(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83

312.某内陆盐湖水文地质特征 张振国(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84

313.中国几个主要盆地水文地质与水化学 张继亚(石油工业部科学研究院) 185

314.矿区喀斯特分布规律和矿床充水条件的探讨 辛奎德、余沛(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85

315.北京金属矿床水文地质特征的初步研究 哈承佑(北京地质局) 186

316.××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煤田开拓影响的探讨 陈爱光(北京地质学院) 186

317.对北方山前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规律的分析 曹可珍等二人(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87

318.渭河宝鸡—常兴、黄土地区滑坡现象的探讨 黄立强、冉庚欣(西北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188

319.三门峡闪长玢岩中的地质构造特征 贾福海等四人(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88

320.南京下蜀土阶地潜水形成条件及其动态特征 陈葆仁 189

321.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域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兼论深部矿坑水的来源问题 吴敦敖等三人(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 189

322.倾斜含水层中坑道涌水量计算方法初步探讨 蔡祖煌(煤炭工业部北京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190

324.试论我国地下水动力学的发展方向 蔡祖煌(煤炭工业部北京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191

323.水文地质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小结 蔡祖煌(煤炭工业部北京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191

325.黄土喀斯特 宋克强(陕西大学水利系土力学及工程地质教研室) 192

326.地下水动态观测是供水水文地质工作的一个必要阶段 李梅玲、曹可珍(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93

327.水平集水过程中岩石给水度的确定 胡广韬(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土力学及工程地质教研室) 194

328.对渭北××矿区中奥陶纪石灰岩含水性的探讨 汪闻奭、孙福楣 194

329.石炭酸盐喀斯特研究的某些问题 张寿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5

330.水利工程地质勘探中的渗漏问题 许贵森(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196

331.根据河谷阶地与漫滩连续性测定秦岭甘峪地区的最新差异性构造运动及其在选坝中的作用 胡广韬(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土力学及工程地质教研室) 196

332.剧动式坡基滑坡的功能均衡与超稳性 胡广韬(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土力学及工程地质教研室) 197

333.江苏省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特征 李生林(南京大学地质系) 197

334.水利工程中机械管涌的评价指标 宋克强(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土力学及工程地质教研室) 198

336.略论裂隙水 王大纯(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 199

335.渭北高原水文地质条件的探讨并论农业水文地质学建立的必要 郁士元(西北大学) 199

十、地貌: 201

337.历史上的黄土问题 王嘉荫(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201

338.陕西关中地区第四系分层问题 王永焱(西北大学地质系) 201

339.陕北黄土区第四系分层问题 王永焱等(西北大学地质系) 202

340.在块断的基础上说明秦岭两侧水系的发育 张伯声(西北大学) 202

341.中国东部海洋地质的探讨 苗迪青(华东师范大学地质系) 203

342.秦皇岛、上庄坨一带的地貌及其在分析滨海新构造运动中的运用 谢宇平等(长春地质学院) 204

343.东北区1∶100万地貌区划方案 刁正清(长春地质学院) 204

344.河北平原及太行山东麓的第四纪火山活动 丁国瑜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5

345.对贵州东部第四纪沉积物的初步认识 刘敏厚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5

347.黄河中游黄土沉积前的古地形 吴子荣(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6

346.黄土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朱海之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6

348.论实用地貌图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潘德杨(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207

349.中国海岸的现代相对升降问题及其研究的地貌方法 韩慕康(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208

350.汾河地堑西南部之新构造运动 曹家欣(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208

351.关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复盖类型问题 崔之久(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209

352.关于黄土的若干问题 刘东生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9

353.黄河龙门—三门峡段河谷发育的探讨 夏其发等(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210

354.三门峡地区第四纪地质及其问题的讨论 贾福海等(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210

355.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冰川问题探讨 陈华慧(北京地质学院) 211

356.湖南新墙河流域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庄锦良(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211

357.广东云浮铁矿的植物化石 方瑞?等(中山大学) 212

358.从海南岛现代哺乳动物讨论本岛与大陆分离和华南海岸下沉的时代 方瑞?(中山大学) 213

360.火成岩岩石快速全分析 蒋凤亮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15

359.铅锌矿床原生晕的几何模式与组份特征 谢学锦(地质部物探局物探研究室) 215

十一、地球化学: 215

361.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什帕兰姆贝格地区一个钻孔的含铜页岩及白云岩中铅同位素测定 张翼翼(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16

362.某地多金属矿床所伴生稀有分散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 谭绪荣(北京大学) 216

363.铌钽在酸性花岗岩中的地球化学问题 孔庆先(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217

364.鄂尔多斯地台石炭—侏罗纪沉积岩中化学元素的演化 范璞(河南省地质局) 217

十二、物理探矿: 219

365.提高物探在普查金属矿时的地质效果 吴功建(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 219

366.南岭地区大地构造所反映的重力异常特征 杨彬文(湖南省地质局物探大队) 219

367.关于界面速度vr的计算精度问题 教砚章(长春地质学院) 220

368.论重力垂向二次导数的换算及应用 曾佩韦(长春地质学院) 220

369.薄层矿体上磁测的定量解释 徐世浙(长春地质学院) 221

37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几点意见 张文梁(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221

372.关于钢粒钻进的几个问题 刘津生(吉林省冶金局地质勘探公司) 223

十三、地质勘探: 223

371.对提高钻粒钻进效率的探讨 郭风(水电部东北勘测设计院) 223

373.目前水井涌砂及抽水方法影响成井质量因素的探讨 张南衡(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224

374.对几种取样方法代表性及其应用的几点体会 丁文波等(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224

十四、其他: 226

375.几个矿区难选辉钼矿难选原因及粒度特性的探讨 喻茨玫(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226

376.中国中、新生代地质研究的概况与今后的瞻望 张席禔(北京地质学院) 226

377.某地含钶铣矿花岗岩风化壳中的钶铁矿重砂定量法 江苏 227

378.数理统计学在地质科学上的应用 王德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27

379.湖南地质工作的现状及今后任务 黎盛斯(湖南省地质局) 228

380.微量矿物比重测定新方法 王凤阁(冶金部北京矿山研究院) 228

381.钴的新比色法 黄荣级(四川地质局中心实验室) 2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