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卫生毒理学基础  第3版
卫生毒理学基础  第3版

卫生毒理学基础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117035269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
《卫生毒理学基础 第3版》目录

绪言 1

目录 1

第一章 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 7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7

一、毒物及其分类 7

二、毒性及其分级 8

三、毒性作用及其分类 9

第二节 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11

一、剂量 11

二、效应与反应 12

三、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12

四、剂量-反应(效应)曲线 13

一、致死剂量 15

五、时间-剂量-反应关系 15

第三节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 15

二、阈剂量 16

三、最大无作用剂量 17

四、毒作用带 17

第四节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18

一、非损害作用 18

二、损害作用 18

三、正常值和对照组 18

第二章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20

第一节 生物转运 20

一、被动转运 21

二、主动转运 22

第二节 吸收 23

一、经胃肠道吸收 23

三、膜动转运 23

二、经呼吸道吸收 24

三、经皮肤吸收 25

四、其它途径吸收 26

第三节 分布 26

一、化学毒物分布的毒理学意义 26

二、影响化学毒物分布的因素 26

第四节 排泄 29

一、肾脏排泄 29

二、肝、胆排暗 29

一、经典毒物动力学 30

三、经肺排泄和其它排泄途径 30

第五节 毒物动力学 30

二、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 34

第三章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36

第一节 Ⅰ相反应 36

一、氧化作用 36

二、还原作用 41

三、水解作用 43

第二节 Ⅱ相反应 43

一、葡糖醛酸结合 44

二、硫酸结合 44

五、甲基化作用 45

四、氨基酸结合 45

三、乙酰化作用 45

六、谷胱甘肽结合 46

第三节 代谢活化 46

第四节 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49

一、毒物代谢酶的诱导 49

二、化学毒物代谢酶的抑制 49

三、毒物代谢酶被诱导或抑制的毒理学意义 50

第四章 毒作用机制 51

第一节 概述 51

一、基本概念 51

二、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 52

第二节 化学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 52

一、化学毒物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的影响 53

二、化学毒物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54

第三节 化学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56

一、细胞内钙稳态 56

二、细胞钙稳态的紊乱与细胞毒性 56

三、钙稳态失调的机制 57

第四节 机体内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 58

一、自由基的来源与类型 58

二、机体对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 59

三、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作用 60

第五节 化学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 63

一、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 64

二、与核酸分子的共价结合 66

二、理化性质 69

一、化学结构 69

第五章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69

第一节 毒物因素 69

三、不纯物含量 70

四、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70

第二节 环境因素 70

一、气温 70

二、季节或昼夜节律 70

三、动物笼养形式 71

四、毒物的联合作用 71

第三节 机体因素 72

一、代谢酶的多态性 72

二、修复功能的个体差异 73

三、受体与毒作用敏感性 74

四、宿主其它因素对于毒作用敏感性影响 75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77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77

一、基本概念 77

二、急性毒性试验目的与常用参数 78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79

四、急性毒性评价 84

第二节 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85

一、基本概念 85

二、蓄积毒性试验方法及其评价 85

二、亚慢性毒性试验设计 89

一、基本概念及试验目的 89

第三节 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89

三、慢性毒性试验设计 92

四、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评价 93

第四节 化学毒物所致机体损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评价 94

一、化学毒物对靶器官系统损伤的病理学改变 95

二、病理学检查方法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101

附:LD50的计算方法 104

第七章 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一、基本概念 115

二、遗传学基础 115

一、基因突变 117

第二节 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 117

二、染色体畸变 119

三、非整倍体和多倍体 119

第三节 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 120

一、引起突变的DNA变化 120

二、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 121

三、其它的改变 122

四、突变的后果 123

第四节 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125

一、DNA损伤的修复 126

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127

第五节 观察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 130

一、观察项目的选择 130

二、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133

三、致突变试验中的一些问题 137

第八章 化学致癌作用 140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 140

一、人类致癌物 140

二、致癌物的代谢活化与灭活 142

三、化学致癌物作用的靶子 143

第二节 化学致癌过程 144

一、化学致癌作用——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 144

二、细胞增殖与致癌作用 145

三、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致癌过程 145

五、某些非遗传机制与致癌过程 146

第三节 化学毒物致癌性的判别 146

四、DNA修复与致癌过程 146

一、短期试验 147

二、动物诱癌试验 147

三、人群流行病学观察 148

第四节 阻断化学致癌过程的一些途径 149

一、控制致癌物的接触 149

二、高危人群的检出与保护 150

三、化学预防 150

第九章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作用 154

第一节 化学毒物对生殖系统的损害 155

一、常用有关术语与基本概念 155

二、化学毒物对生殖的损害 157

三、化学毒物对生殖与发育过程的损害机制 163

一、动物毒性试验 166

第二节 生殖毒性评价方法 166

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170

三、控制下的临床研究 171

四、体外试验 171

第十章 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作用 173

第一节 化学毒物对免疫系统的毒作用 173

一、免疫抑制 173

二、过敏反应 178

三、自身免疫反应 180

第二节 观察化学毒物免疫毒性的方法 181

一、化学毒物免疫毒性的检测方案 181

二、化学毒物免疫毒性的安全性评价 186

第十一章 化学毒物危险度评价 18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89

一、毒性与危险性 189

二、危险度与安全性 189

第二节 危险度评价 190

一、危害性认定 190

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193

三、接触评定 198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 199

五、危险度评价中的不确定因素 200

六、空气中多环芳烃致肿癌的危险度评价——示例 200

第三节 危险度管理 203

第一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205

一、基本概念 205

第十二章 我国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205

二、安全性评价程序的概况及意义 206

第二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208

一、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 208

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209

三、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 210

四、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212

第三节 现有的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213

一、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213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219

三、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223

四、新药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224

实习一 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229

实习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236

实习三 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 240

实习四 经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244

实习五 皮肤致敏试验 247

实习六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249

实习七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252

实习八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255

实习九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258

实习十 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 261

实习十一 显性致死突变试验 267

实习十二 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70

实习十三 大鼠致畸试验的胚胎胎仔检查方法 273

实习十四 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2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