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20世纪天文学  中
20世纪天文学  中

20世纪天文学 中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OTTO STRUVE V.ZEBERGS原著;唐山译;幼狮翻译中心主编
  • 出 版 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 出版年份:1970
  • ISBN:
  • 页数:511 页
图书介绍:
《20世纪天文学 中》目录

第一章 天文学家的命运 1

天文学设施的成长 2

大学天文台 2

私人捐赠天文台 4

国立天文台 9

天文家、世界大事、和观念学 13

个人和世界事件 13

威信的追求 21

意识形态的压力 23

第二章 一九○○年的天文学 28

主要事件 28

天文学会 32

天文刊物 39

第三章 银河照相术 46

巴纳的早年 47

巴纳的目视观测 48

彗星搜索 48

木星第五卫星 49

摄影术的进步 50

天空洞穴 54

广角摄影远镜 58

伍尔夫曲线 61

第四章 视线速度 65

视线速度测定的拓荒者 67

视线速度测量的支持和反对 71

摄谱仪的设计和误差原因 72

狭缝的照射 72

弯曲 76

滑动量 77

温度调节 78

镜组合的变化 80

其他方法的精度 82

结果简述 84

第五章 光度学 88

目视光度测定 89

阿几?德法 89

目视光度计 91

摄影光度测定 95

光电光度测定 96

暗淡恒星及星云的光度测定 105

第六章 电波天文学 113

河外电波的发现 114

孤独的研究者 117

战争的影响和电波天文学 122

电波远镜 125

电波宇宙 136

宇宙背景之声 137

散离无线电源 137

河外电波源 139

宇宙人造讯号的探索 143

第七章 太阳 148

太阳研究的新纪元 148

赫尔的生活和功绩 156

赫尔的早年 157

约克斯天文台 160

威尔逊山太阳天文台的发展 161

太阳黑子光谱的分析 163

太阳的一般磁场 170

威尔逊山天文台的成长和帕罗马山天文台的诞生 172

观测技术上最近的进步 176

第八章 太阳系物理 186

罗威尔的生涯和功绩 186

火星的生物 188

冥王星的发现 196

行星大气和表面特徵 199

摄影术 200

分光测定 204

偏光测定 206

热电偶的使用 208

电波天文学 209

行星内部结构 211

彗星 213

月球 220

第九章 太阳系的起源 222

现象特异的太阳系 224

潮汐和碰撞假说 224

困难的遭遇 227

新宇宙进化论 230

行星系统的频率 230

威沙克的理论:乱流 232

麦克利亚的理论:乱飞 234

库柏的理论:潮汐稳定 236

太阳系小天体之有关理论 239

奥特的理论 242

库柏的理论 246

光谱分类的拓荒者 249

光谱分类的发端 249

第十章 光谱分类法 249

光谱序的初期解释 250

德拉普目录及哈佛分类法 254

二次元分类法 259

光度差的认识 259

希—罗图 265

分光法视差 268

MK分类法 270

光谱分类的定量方法 274

第十一章 恒星大气和分光学 280

云状大气和气状大气 280

恒星光谱的分析 287

形成谱线的机构 289

沙哈的刺激和电离理论 290

光谱序 292

谱线鉴定 296

恒星自转 302

元素的组成比 307

色球 315

质量损失和恒星的世代? 319

第十二章 恒星的结构 322

恒星内部理论的发展 323

恒星内部能量的运输 323

质量—光度关系:发现和理论 326

白矮星 329

质量—光度关系:最近的研究 334

完全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337

罗素的恒星演化论之修正 338

恒星能量之源 345

第十三章 H—R图及恒星演化 350

银河星团的H—R图 354

H—R图中理论的进化路线 368

恒星族 375

第十四章 双星 384

双星的发现 385

目视双星 385

蚀双星 390

分光双星 391

观测上的选择要素 395

双星的频率 396

双星的起源 396

恒星质量 398

质量之测定 398

质量—光度关系的偏差 399

最重的恒星 401

最轻的恒星 403

恒星内部的密度分布 404

周期变化和演化过程 406

不寻常恒星 408

船?座第40号双星 408

天蝎座心宿二 410

御夫座柱一 414

第十五章 脉动双星 424

脉动理论 425

脉动变星统计 430

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关系 433

发现 433

夏普莱决定的周期—光度关系的尺度 435

零点的修正 439

大犬座军市—型星 445

第十六章 爆发恒星 449

仙女座第二号变星 449

河外星云的新星和距离尺度 453

新星和超新星的性质 455

光度曲线 455

光谱 456

质量损失 458

银河内的超新星 459

蟹状星云 459

仙后座A电波源 462

银河内超新星的频率 468

河外星系内的超新星 468

频率 468

超新星的空间分布 469

银河新星 474

1901年英仙座新星 475

1918年天鹰座新星 476

1934年武仙座新星 476

新星状天体 479

反复新星 479

天鹅座P型星 480

伍尔夫—赖特型星 481

第十七章 星际物质 483

星际尘 484

色散 484

选择吸收 486

一般吸收 489

星际吸收的决定性证据 491

吸收量的最新研究 493

星际尘的性质 495

偏光 496

星际气体 501

星际吸收线的发现 501

爱丁顿理论 503

星际气体云的分布 507

星际物质的密度 511

第十八章 银河星云 512

亮银河星云 512

发光或发射星云 512

反射星云 516

明亮星云两类型间的关系 517

星云发射线的理论 518

行星状星云 521

HⅠ和HⅡ区 524

约克斯和麦唐纳天文台的星?光摄影仪 525

星云分光摄影仪的特性 526

观测结果 530

心宿二周围的星云状物质 531

暗星云的分布 532

星云的亮边缘 538

变光星云 540

海京星云 543

第十九章 银河 549

银河系的大小和形状 552

恒星数和卡普提恩宇宙 552

夏普莱推荐的新模型 554

「大辩论」:第一部 558

恒星运动的非对称性 564

银河系的刚体旋转 566

银河系的较差自转 567

夏普莱模型的承认 571

银河自转的详细研究 573

银河系的结构 574

1900~1950年已发表的观念 574

最近十年观测的证据 578

第二十章 星系 582

游涡星云的性质 585

本世纪初二十年间的观测证据 585

「大辩论」:第二部 592

爱丁顿和蓝马克的见解 596

岛宇宙的确认 598

夏勃的分类:最初的和修正的 606

星云的分类 606

摩根—马耶的分类 612

相制银河系 616

膨胀宇宙 623

附录 恒星分光学 632

恒星吸收线的致宽 634

恒星自转 640

史他克效应 655

自然宽度 664

热搅乱 667

乱流 671

字汇 677

书目提要 697

索引 703

参考文献 7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