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生命的律动  生命教育实践探索
生命的律动  生命教育实践探索

生命的律动 生命教育实践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志军等著(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49909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课堂教学、课程、道德教育三个角度来审视生命教育实践。
《生命的律动 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目录

目录 1

绪论 生命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 1

一 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自由的价值体现 1

1.生命发展的奠基价值 2

2.生命意义的生成价值 2

3.生命形态的转化价值 3

二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人的自由活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 4

1.教师的自由活动 5

2.学生的自由活动 5

三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生命教育实践探索 7

(一)基础教育的过程应是人之生命的心路历程 7

1.弥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7

2.消解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 9

3.变专制式的课堂管理为宽容的课堂管理 10

4.提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 12

(二)基础教育的课程应有助于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 13

1.加强核心学科课程 13

2.加强综合活动课程 14

(三)道德教育应有助于人的生命的超越与提升 14

1.走向主体间性交往 15

2.扎根于生活世界,关涉人的美好生活 16

第一章 滋润生命的课堂教学 17

一 生命视角下的课堂教学 18

(一)人:走向个体完善的生命存在 18

(二)知识:孕育人类生命的源泉 21

(三)课堂教学: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途径 23

二 课堂教学中生命价值的迷失 26

(一)课堂教学中漠视生命的现状审视 28

1.抽象化——忽视生命的教学 28

2.封闭化——违背生命的教学 31

3.扭曲化——失落人性的教学 33

4.齐一化——抹杀个性的教学 36

(二)课堂教学中对生命漠视的归因分析 39

1.价值取向的偏差 39

2.传统师生观的弊端 42

3.传统教学观的桎梏 44

4.课堂教学功能的异化 46

三 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现实构想 48

(一)确立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 49

1.关注完整生命的发展 49

2.尊重独特生命的形成 51

3.注重精神生命的提升 53

4.重视课堂生活的重建 56

(二)重构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体系 58

1.设计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 58

2.感悟教学内容的人文意蕴 65

3.展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75

4.营建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85

第二章 观照生命的课程实践 93

一 课程的生命内涵 93

(一)课程的生命超越性 93

(二)课程与个体生命的整体性 95

(三)课程与个体生命的生成性 97

二 远离生命的现代课程实践分析 98

1.知识本位的课程观中学生生命的缺席 99

(一)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99

2.课程与生活世界的脱离 104

3.忽视生命体验的课程实施 109

4.一元取向的课程评价对生命的扭曲 114

(二)归因分析 118

1.中国课程研究的滞后发展 118

2.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深刻影响 121

3.分数至上的“数字化”生存状态 123

三 促进生命发展的课程体系建构 126

(一)关注生命的课程理念 127

(二)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内容 130

(三)强调生命体验的课程实施 135

(四)促进师生生命发展的课程评价 138

第三章 涵养生命的道德教育 143

一 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 145

(一)生活世界释义 145

1.生活世界提出的背景 145

2.西方哲学对生活世界的解读 147

3.认识生活世界 153

(二)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分离 156

1.生活世界对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拒斥 156

2.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背离 162

(三)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166

1.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人性论依据 166

2.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可能 174

(四)建构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 178

1.关注生命——道德教育的本真 178

2.追求幸福——道德教育的归宿 181

3.塑造人格——道德教育的核心 183

4.融入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石 185

二 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 187

(一)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 189

1.主体间性 189

2.道德与道德教育 190

3.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192

(二)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出场语境 195

1.主体间性哲学的凸现 195

2.全球化时代的呼唤 198

3.当代道德教育自身的困境 201

4.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对当代道德教育的超越 211

(三)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建构 215

1.理解: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215

2.交往: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的过程 219

三 生命视角下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228

(一)涵养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 228

(二)完善生命:道德教育的原则遵循 229

1.生命化原则 229

2.生活化原则 242

3.情感性原则 251

4.体验性原则 256

5.实践性原则 259

(三)生命观照下的道德教育的实现条件 265

1.建立主体间性的师生生命互动关系 265

2.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德育环境 266

3.创建欣赏生命的德育评价 268

参考文献 270

后记 2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