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梨园轶事
梨园轶事

梨园轶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定国,钟泽骐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0138·48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
《梨园轶事》目录
标签:梨园 轶事

目录 3

笑脸上挂着两行泪痕 3

手抱木雕入戏情 3

马伶二演对台戏 3

梨园“三怪” 4

广学诸家的谭鑫培 6

哪儿跌倒哪儿起来 6

独创一帜的武生流派 8

力排族议 毅然“下海” 9

德克金易名“汪笑侬” 9

“邋遢兵”学戏 11

杨小楼的“武戏文唱” 12

从“金豆子”到“盖叫天” 13

笑脸上挂着两行泪痕 13

我心里这时应该想什么? 14

苦学成大师 15

装谁象谁来不易 16

“说吾孬者,吾师也” 17

荀慧生练踩跷 18

欧阳予倩学京戏 18

程砚秋的童年 19

唱腔流派的奥妙 20

勤学苦读的周信芳 21

特殊的“生活体验” 22

在喝彩声的背后 22

郝寿臣的字条 23

头顶寒霜听金腔 24

苦心攻艺创余派 24

留得香甜在人间 25

王金璐爱武术 26

在教学中革新 27

“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 30

梅香苦寒来 31

“铁嗓子”牛桂英 32

徐玉兰与贾宝玉 32

跟出跟入学精髓 33

飞燕高翔凌冰霜 37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37

一曲琴音四座惊 38

慈禧看戏 38

杨月楼之死 39

最盛大的堂会戏 39

焦麟昆六十七岁拜师 39

奇冤血案又一桩 40

赵君玉才高命薄 41

关大姑战流氓 42

赵燕侠第一次搭班唱戏 43

黄梅戏第一个女演员 44

临盆女伶任折腾 45

《升官图》的风波 46

“评剧皇后”的遭遇 47

台上唱戏,台下受气 49

“小红娘”连夜出走 50

申凤梅的“科班”生活 50

马樟花的命运 51

筱丹桂之死 52

要做清白人 53

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 54

赌场老板与彩调 55

吴老年拒演堂会 55

飞燕高翔凌冰霜 56

马师曾落难 58

红线女喂鸡 59

好个“贼心不死” 59

王传蕖住牛棚 60

师友情深 63

“补丁”精神 63

杨小楼与第一舞台 63

王瑶卿传艺有方 64

梅兰芳与泰戈尔 65

一只特别的火柴盒 66

梅兰芳与歌王罗伯逊 67

“幸有梅郎识姓名” 68

师友情深 69

梅兰芳与肖长华 70

破例拜师 71

姜妙香课徒 71

大学讲师入梨园 72

观众当师友 73

互尊共勉 75

艺海逢知己 75

待同行如姐妹 76

侯喜瑞倾囊相授 77

伯乐巧识千里马 78

大学生“下海” 78

“你不是演我荀某人” 79

“女梅兰芳” 80

方荣翔不忘师 81

一条轰动首都的戏曲广告 82

难忘的幸会 83

牡丹花和京剧 84

爱徒如子 85

新凤霞和吴祖光 86

严凤英“回娘家” 86

欧阳予倩与西安易俗社 87

筱桐凤慧眼识珠 88

“牛得草”艺名的由来 89

范瑞娟收了个香港徒弟 90

红线女与马师曾 91

鲁迅与戏曲 92

焦菊隐学小生 93

闻一多画戏装 93

田汉还是“人才学家”哩 94

冒雨访“黄忠” 95

三百套寒衣 99

汤显祖拒绝宰相 99

台湾演员抗敌兵 99

柳州府“戏子”称王 100

爱国伶圣汪笑侬 101

程长庚爱才重艺 101

打登州 102

拒不媚袁 103

吴检斋越唱越生气 103

国剧宗师当配角 104

上了舞台就得对观众负责 105

京剧演员与“松柏庵” 106

梅兰芳回故乡演出 107

宁死不从命 108

相待如宾 108

叶盛章的毅力 109

三百套寒衣 110

徐兰沅的“备份琴” 110

甘为青年演员铺路 111

袁雪芬解囊建立剧务部 112

儿童剧团的恩师 113

为光明而战 113

让角色 114

“可以禁演,一字不改” 115

尹羲在抗日热潮中 116

黄婉秋的心灵美 117

熊兰芳认真做戏 117

学艺先学德 118

一枚特制的“勋章” 119

易俗社的先驱 120

“我算老几啊” 121

南国社的卖花女 122

柴房洒泪 125

皇帝当导演 125

皇帝演丑角 125

第一部戏曲论著 126

柴房洒泪 127

“我不允许滥演” 128

《牡丹亭》逢知音 128

汤显祖的岭南之行 129

魏良辅与昆山腔 130

三妇合评《牡丹亭》 130

昭君戏与昭君故乡 131

一出特别的戏 132

孔尚任与他的《桃花扇》 133

《赵氏孤儿》在国外 134

《西厢记》在日本 135

最早流传到外国的包公戏 136

乾隆皇与京剧 136

苏州古剧场 137

变腐成奇 137

看棋亭杂剧 138

一字值千金 140

梅兰芳精心改唱词 141

马连良改《空城计》 142

徐九经其人其事 143

江南第一旦——黄桂秋 144

鲁迅评梅派艺术 144

郭沫若的咏剧诗 145

不辞千里抱瓶来 146

“蔡文姬就是我” 147

洪深与京剧名伶同台演出 148

饶有风趣的宝塔诗 148

戏涌胭脂井 149

观路人 149

田汉与京剧《西厢记》 151

《放下你的鞭子》及其由来 151

锦上添花 152

五小时写成的戏 153

张恨水演戏 154

画中有戏戏如画 155

《钟馗嫁妹》入画图 156

我国第一个戏曲舞台美术家 157

京剧音韵的革新家——李少春 157

著名漫画家扮演杨宗保 158

中国戏曲在美国最早的一次演出 159

美国人演京剧 160

“京剧再次征服了我” 161

粤剧与美国电影 161

从迷信活动到地方戏曲 162

花山壁画中的雏形戏曲 163

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彩调 164

第一个为越剧写剧本的人 165

民间传说成名剧 166

从偷学到写戏 167

“好小子,中呀” 168

评剧最早的外国题材戏 169

小文盲成了剧作家 170

长期积累,一触即发 170

湖西流动剧社 171

一串闪闪发亮的珍珠 175

公孙大娘舞剑器 175

嘲讽“三教”祖师爷 175

“菊部”的由来 176

梁上的尘土簌簌直落 177

品艺双绝的昆丑 178

净旦交融演钟馗 179

“花腔之祖”余三胜 180

观众恍然大悟 181

王瑶卿闯新路 181

盖叫天的“鹰展翅” 182

七十高龄翻“抢背” 183

布莱希特赞赏梅兰芳 184

梅兰芳和美国工人“活报剧” 184

用后背做戏 185

周信芳的武功 185

把观众引进忘我之境 186

金少山勾脸的奥妙 187

独具风格的徐碧云 188

珠联璧合 189

艺海无涯苦作舟 190

“活关羽”李洪春 191

郑大同教授是个“程派迷” 191

《秋江》在国外 193

李少春在印度 193

关肃霜演《铁弓缘》 195

“会说话”的胡琴 196

生旦俱佳的竺水招 197

曹州奇卉——崔兰田 198

马金凤独创“帅旦”新行当 199

丰富多彩的包公形象 199

陈素真与《三上轿》 200

筱桂花的哭腔 201

“陈伯华的美” 202

“一串闪闪发亮的珠珍” 203

粤剧盲演员 204

红线女年过半百重登台 205

周全遇知音 205

梆子腔进京 206

湖广“打鼓王” 2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