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 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77467
- 页数:705 页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导言 1
一、族群社会学在社会学学科中的位置 4
二、当今世界与中国都需要发展族群社会学 7
三、西方族群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论特点 10
四、国外族群社会学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14
五、“族群社会学”这个专业方向的内容及其特点 15
六、中国族群社会学目前的研究工作 21
七、我国族群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30
八、小结 33
第二章 关于“民族”和“族群”的定义 35
一、“民族”定义问题是族群社会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6
二、近代我国学术界对于“民族”定义的认识 40
三、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5
四、当前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民族”定义 52
五、“族群”概念在我国民族研究中的引入 60
六、小结 66
第三章 族群意识 68
一、“族群”是人类社会群体层次划分的种类之一 69
二、族群意识的产生 78
三、族群识别 85
四、族群身份与实际利益 95
表格目录 98
表3-1 吉卜赛人对待“自己人”和“外人”的不同规范 98
五、“族群”的象征性意义 99
六、族群意识的变化 101
表3-2 英国不同宗教信徒对于“宗教对其生活方式是否非常重要”的回答 105
七、族群意识与民族主义 107
八、小结 110
第四章 理解中国族群关系的理论框架 112
一、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115
二、关于中国民族史的其他研究 117
表4-1 王桐龄《中国民族史》附表分类 121
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族群统一体的多层次性 124
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31
五、重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 134
六、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团结与协作 137
七、“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 141
八、小结 143
第五章 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1) 146
一、中国传统的族群观和族群关系理论 148
二、苏联时期的民族关系理论 159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 166
四、西方学者对于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共产党国家民族政策的研究 169
五、小结 174
第六章 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2) 176
一、在欧洲社会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族群观 177
二、美国族群关系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181
三、“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 Colonialism)理论 187
四、关于赫克托“扩散模式”在中国适用性的讨论 192
五、西方学者对族群关系理论的其他探求 195
表6-1 族群融合与族群分裂的进程 197
插图目录 198
图6-1 族群互动的五种结果 198
六、小结 198
第七章 如何衡量与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族群关系 200
一、戈登1964年提出的变量体系 202
图7-1 衡量族群关系变量示意图 211
二、戈登1975年提出的理论模型 212
表7-1 戈登1975年提出的衡量族群关系的变量体系 216
表7-2 影响种族或族群成员特征变化的变量 217
三、对族群关系进行实际调查时可操作的变量指标 218
四、对衡量族群关系变量指标的讨论 228
五、小结 229
第八章 族群集团之间的结构性差异 231
一、美国社会中的“族群分层” 234
表8-1 美国不同族群的高中毕业率(%) 238
表8-2 1990年美国各族群25岁以上人口中大学毕业者比例 238
表8-3 1970年、1996年美国各族群分性别就业率(%) 242
表8-4 1980—1992年美国分种族的失业率(%) 243
表8-6 美国各族群就业人员的职业构成(1990)(%) 244
表8-5 美国墨西哥裔、黑人就业人员的职业构成(%) 244
表8-7 美国各族群新移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1980) 245
表8-8 1950—1995年美国各族群家庭平均收入变化 246
表8-9 美国各族群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 247
表8-10 1970年美国各族群家庭收入指数 247
表8-11 美国贫困线以下白人、黑人以及西班牙语裔的比例 248
图8-1 1986年美国各族群及职业群体的收入分布示意图 250
表8-12 美国按族群和年龄分类自认为是上层或中层阶级者的比例(%) 252
二、马来西亚的族群分层 254
表8-13 马来西亚各族群的城乡分布(1991) 255
表8-14 马来西亚各族群就业人员的行业结构(1957—1995) 256
表8-15 马来西亚各族群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1957—2000) 257
表8-16 马来西亚各族群的家庭月收入(1970—1997) 258
三、苏联解体之前的族群结构差异 259
表8-17 苏联就业人口中中学毕业生所占比例(%) 261
表8-18 1989年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教育发展情况 262
表8-19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263
表8-20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居民生活水平比较 264
表8-21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人均住房和拥有医疗条件 265
四、人口普查资料反映的中国各族群结构性差异 266
图8-2 文盲人口在总人口中分布示意图 268
表8-22 中国一些主要族群“文盲率”的变化 270
表8-23 中国一些主要族群6岁以上人口获“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 271
表8-24 我国一些主要族群就业人口的行业结构变迁 273
表8-25 中国各主要族群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2000) 275
表8-26 中国各主要族群的城市化水平(1990、2000) 278
表8-27 各省、市、自治区汉族人口的城乡分布(1990) 280
五、近年社会学调查中反映的我国“族群分层”现象 281
表8-28 1985年赤峰市农村牧区户访调查对象中蒙汉家庭的比较 282
表8-29 1992—1993年北京大学课题组各少数族群地区被调查户基本情况 284
六、族群分层与社会流动 285
图8-3 美国不同职业群体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291
表8-30 中国城镇职工最初职业与目前职业工资级别系列流动表(1989) 294
七、小结 295
第九章 族群集团在人口结构方面的差异 297
一、人口的数量与素质 299
表9-1 关于美国人口族群比例的公众印象(1995) 300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 301
图9-1a 1990年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的年龄结构 302
图9-1b 2000年西藏自治区汉族人口的年龄结构 302
三、人口性别比例 305
四、生育率水平 306
表9-2 美国35—44岁年龄组每1000名妇女平均所生孩子数(1970) 307
图9-2 多数族群与少数族群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的生育率差异 308
五、死亡率水平 311
表9-3 美国有色人种死亡率与白人死亡率之比 312
表9-4 美国得克萨斯州16区1970—1972年各族群婴儿死亡率 313
表9-5 美国1979年黑人与白人12种主要死因死亡率之比 314
六、婚姻类型和家庭结构 314
表9-6 美国西南5州25—64岁已婚妇女的族群比较(1970) 315
表9-7 美国不同族群家庭结构比较(1970) 316
七、中国少数族群人口的特点 317
表9-8 中国各主要族群的总和生育率 318
表9-9 中国各主要族群的死亡率比较(1989.7—1990.6) 319
表9-10 中国各主要族群人口的性别比(1990、2000) 320
表9-11 中国各主要族群15岁及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1990) 321
表9-12 中国各主要族群15岁及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2000) 322
八、小结 323
表9-13 中国各族群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1990) 323
第十章 人口迁移与族群关系 325
一、人口迁移对族群形成和族群关系的影响 326
图10-1 内蒙古牧区的人口迁移与族群关系 330
二、结合迁移来研究族群关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332
表10-2 在墨西哥、中国出生后移居美国者在一些方面的差距(1994—1997) 341
表10-1 美国几个移民族群出生于国外者受教育程度比较(1994—1997)(%) 341
三、关于加拿大移民问题的个案研究 343
表10-3 加拿大各族群的人口迁移状况(1966—1971) 345
图10-2 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示意图 346
表10-4 关于3个理论假说的线性对数分析(加拿大,1966—1971) 346
四、我国几个少数族群地区的汉族人口迁移 346
表10-5 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人口数(1947—2000) 348
表1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数(1949—2000) 349
表10-7 西藏自治区汉族人口数(1956—1999) 350
五、小结 354
第十一章 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 356
一、语言具有文化象征和交流工具的双重性 358
二、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语言”的观点 362
三、各国的语言政策 364
表11-1 1970—1980年期间美国在家里讲不同语言人数的变化 366
表11-2 苏联时期非俄罗斯人语言使用情况 368
四、从语言使用角度分析族群关系的演变 373
五、近年来我国族群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 377
表11-3 内蒙古赤峰农牧区被调查户主的语言能力(1985) 378
表11-4 西藏自治区被访城乡居民户主的语言能力(1988) 379
表11-5 西藏自治区被访户主关于汉语、藏语学习方面的看法 380
六、族群语言与少数族群教育 381
表11-6 族群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学习功能分析 383
表11-7 1991年西藏自治区各类学校教学语言使用情况 387
七、小结 394
第十二章 族群居住格局与族群关系 396
一、族群居住格局的三个层面 397
二、多族群社区中族群交往的几个主要方面 399
表12-1 研究族群交往情况的几个主要方面 400
三、族群居住格局研究与“分离指数” 404
表12-2 1940—1970年美国10个主要城市的种族居住“分离指数” 407
表12-3 1960—1990年美国21个城市中种族居住隔离的“分离指数” 407
表12-4 美国三城市的族群居住“分离指数” 410
四、个案分析:拉萨市族群居住格局的研究 413
图12-1 拉萨市城关区各类居民居住格局分布模式 415
表12-5 拉萨市城关区居民构成及其组织体制 415
表12-6 拉萨城关区各街道办事处所属居委会、单位集体户的族群构成(1990) 416
表12-7 拉萨市城关区各办事处、乡所属单位集体户的族群“分离指数” 418
五、中国其他地区城乡族群居住模式的研究 420
表12-8 内蒙古赤峰地区被调查户主的蒙汉混居、交友情况(1985) 422
表12-9 喀什市及喀什地区1市4县乡镇、单位民族构成 424
六、学校中的族群格局 425
表12-10 西藏自治区中学教师情况(1988) 428
表12-11 拉萨城关区两所汉藏同校小学的分班情况(1988) 429
七、小结 430
第十三章 族际通婚 432
一、婚姻与族际通婚 433
图13-2 影响族际通婚中个人择偶决定的诸因素 434
图13-1 影响同族通婚中个人择偶决定的诸因素 434
二、族群关系与族际通婚 436
表13-1 1970年和1980年美国种族通婚情况 439
三、国外的族际通婚研究 439
表13-2 1959—1970年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族际通婚在婚姻总数中的比例(%) 443
四、我国传统的族际通婚观 445
表13-3 中国20世纪50年代社会调查报告中反映的族际通婚状况 447
五、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族群社会历史调查所了解的族际通婚情况 447
表13-4 其他研究关于中国族际通婚情况的分类 448
六、我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反映出来的族际通婚 450
表13-5 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族群混合户情况(1990、2000年人口普查) 452
表13-6 “相对族际通婚率”的国际比较 454
七、个案分析:赤峰农村蒙汉通婚研究 454
表13-7 内蒙古赤峰地区被调查已婚户户主的婚姻情况(1985) 455
表13-8 内蒙古赤峰地区41村与族际通婚有关变量的相关系数表(1985) 460
图13-3a 内蒙古赤峰牧业区蒙汉通婚中的“上嫁”模型 461
图13-3b 内蒙古赤峰农业区蒙汉通婚中的“上嫁”模型 461
八、小结 462
第十四章 影响族群关系变迁的因素分析 463
一、分析族群关系变迁时需要注意的研究视角 464
二、表示族群关系状况的连续统 466
图14-1 影响族群关系因素作用分析 467
三、英格尔提出的关于影响族群成员认同的变量体系 469
图14-2 族群的相互融合与单向同化 469
表14-1 影响族群成员身份认同的变量 470
图14-3 英格尔衡量城市社会族群力量的三个维度 473
四、影响民族关系变化的各种因素 474
五、族群之间社会距离的排序 491
表14-2 影响族群关系各个因素的比较分析 492
表14-3 美国人对待其他族群的社会距离排序(1926—1966) 493
六、小结 496
第十五章 族群平等和影响族群关系的政策因素 497
一、族群关系的政治制度性安排 500
二、族群关系框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 504
三、族群平等 512
四、政府处理族群问题中的“制度化” 516
五、政府制定的以族群为对象的制度 519
表15-1 我国5个自治区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补助(1990—2000) 524
六、针对少数族群的优惠政策 525
图15-1 白人从种族歧视中得到的收益和损失 530
七、优惠政策的实际效果 531
八、小结 535
第十六章 现代化进程中族群关系的演变 537
一、什么是“现代化” 540
二、现代化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 542
三、如何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保存与发展族群文化 548
四、少数族群地区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利用 553
五、观念的转变是少数族群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555
六、个案分析: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劳动力流动 557
七、小结 563
第十七章 族群关系与“民族主义” 565
一、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567
二、语言与“民族—国家”的建立 578
三、西方政治家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589
四、“民族主义分裂运动”在当代的破坏性作用 593
表17-1 影响族群产生“民族主义”分裂运动的变量 598
图17-1 “族群”向“民族主义”演变影响因素示意图 599
表17-2 产生“民族主义”运动的社会条件和政策条件 600
五、小结 601
第十八章 族群关系发展前景的展望 603
一、族群—文明之间的冲突 604
二、族群问题的“政治化”与“文化化” 607
图18-1 族群关系演变的三个维度 611
三、族群与国家 617
四、族群与地域 620
五、族群与宗教 626
表18-1 信奉主要宗教的世界人口比例(%) 626
六、族群交往的发展前景 630
七、中国需要发展社会学的族群研究 635
八、小结 640
附录1 “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641
附录2 “分离指数”的计算 657
附录3 “Kappas”通婚指数的计算与应用 659
附录4 “同化指数”的计算 661
附录5 中国各族群人口统计基本数据 662
附录表5-1 中国各族群人口规模变迁 662
附录表5-2 中国各族群6岁以上人口的教育水平(1990) 664
附录表5-3 中国各族群6岁以上人口的教育水平(2000) 666
附录表5-4 中国各族群就业人口的行业结构(1990) 668
附录表5-5 中国各族群就业人口的行业结构(2000) 670
附录表5-6 中国各族群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1990) 672
附录表5-7 中国各族群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2000) 674
附录表5-8 中国各族群的城市化水平(1990、2000) 676
附录表5-9 中国各族群15岁以上人口婚姻状况(2000) 678
参考书目 680
后记 701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中国少数民族唢呐教学曲选》胡美玲编 2019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2卷 酒泉市卷》周永利主编;郑午副主编 2016
- 《民族舞初级教程》沈莹主编 2016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