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简史  第2版
中国哲学简史  第2版

中国哲学简史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1025866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一直没有中文本,1985年由冯先生的学生涂又光先生据英文本译为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论智慧下一篇:精神心理健康咨询
《中国哲学简史 第2版》目录
标签:简史 哲学

自序 1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6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10

语言障碍 13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14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14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15

“上农” 16

"反者道之动" 17

自然的理想化 18

家族制度 18

人世和出世 19

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20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21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23

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24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27

司马谈和六家 27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28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30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34

孔子和六经 34

孔子作为教育家 36

正名 37

仁、义 37

忠、恕 38

知命 39

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 41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2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44

墨家的社会背景 44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46

兼爱 47

天志和明鬼 49

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 50

国家的起源 51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54

早期道家和隐者 54

杨朱的基本观念 55

《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57

道家的发展 58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60

人性善 60

儒墨的根本分歧 62

政治哲学 64

神秘主义 67

第八章 名家 70

名家和”辩者“ 70

惠施的相对论 73

公孙龙的共相论 76

惠施学说、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79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81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81

道,无名 82

自然的不变规律 84

处世的方法 86

政治学说 89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91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91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92

政治、社会哲学 93

情和理 94

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 96

有限的观点 97

更高的观点 98

更高层次的知识 100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101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103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104

关于”辩“的讨论 105

澄清兼爱说 107

辩护兼爱说 108

对其他各家的批评 110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113

穴种术数 113

《洪范》所讲的五行 115

《月令》 117

邹衍 118

一套历史哲学 119

“易传”中的阴阳学说 120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苟子 124

人的地位 124

人性的学说 125

道德的起源 126

礼、乐的学说 128

逻辑理论 130

论其他几家的谬误 132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 134

法家的社会背景 134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 136

法家的历史哲学 137

治国之道 138

法家和道家 140

法家和儒家 142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 144

事物的原理 144

万物生成的”道“ 146

万物变化的”道“ 148

中和 149

庸常 151

明诚 152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154

秦统一前的政治状况 154

中国的统一 156

《大学》 158

《茍子》的折中趋势 158

《庄子》的折中趋势 160

司马谈、刘歆的折中主义 161

[注]关于中国人的民族观念 162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促舒 165

阴阳家和儒家的混合 165

宇宙发生论的学说 167

人性学说 168

社会伦理学说 169

政治哲学 170

历史哲学 171

对《春秋》的解释 172

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 173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175

统一思想 175

孔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 177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 178

扬雄和王充 180

道家和佛家 181

政治社会背景 182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186

名家兴趣的复兴 186

重新解释孔子 187

向秀和郭象 188

"道"是”无“ 189

万物的”独化“ 190

制度和道德 191

”有为“和”无为“ 192

知识和模仿 193

”齐物“ 194

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 195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198

”风流“的浪漫精神 198

《列子》和《杨朱》篇 199

任从冲动而生活 201

情的因素 203

性的因素 205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206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06

佛学的一般概念 208

二谛义 209

僧肇的哲学 211

道生的哲学 213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218

禅宗传述的宗系 218

第一义不可说 219

修行的方法 221

顿悟 223

无得之得 224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227

韩愈和李翱 228

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 229

精神修养的方法 230

邵雍的宇宙发生论 232

事物的演化规律 235

张载的宇宙发生论 236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240

程颢的”仁“的观念 240

程朱的”理“的观念 242

程颐的”理“的观念 243

处理情感的方法 245

寻求快乐 246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251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51

理 252

太极 253

气 255

心、性 256

政治哲学 259

精神修养的方法 260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263

陆九渊的“心”的概念 263

王守仁的“宇宙”的概念 264

“明德” 266

良知 267

“正事”(格物) 268

用敬 270

对佛家的批评 271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273

对于新儒家的反动 273

孔教运动 276

西方思想的传入 279

西方哲学的传入 282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285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285

战时的哲学著作 286

人性的境界 291

形上学的方法论 2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