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分子植物病理学
分子植物病理学

分子植物病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金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9070247
  • 页数:479 页
图书介绍:研究生教学用书:本书分九章介绍了分子植物病理学基本内容、发展趋势以及与交叉学科的关系;介绍了与分子植物病理学相关的遗传;以及分子植物病理学在防病实践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
《分子植物病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内容 1

第二节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任务 2

第三节 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4

第四节 分子植物病理学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地位 14

第五节 学科交叉对分子植物病理学的影响 17

第六节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19

第二章 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生理生化基础 21

第一节 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基础 21

一、植物—微生物相互关系 21

二、寄主和病原物的遗传变异 22

三、寄主—病原物识别 27

四、基因—基因概念 33

第二节 病原物致病生化因子 36

一、毒素 36

二、胞外酶 40

三、病原物激素 44

四、病原物胞外多糖 46

第三节 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特征 49

一、抗病性生理生化特征 49

二、主要抗病因子 59

第三章 病原物致病相关基因 86

第一节 病原物侵染的生物学特性 86

一、真菌侵染的生物学特性 86

二、细菌侵染的生物学特性 87

三、病毒侵染的生物学特性 89

四、植物线虫侵染的生物学特性 92

第二节 病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94

一、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 94

二、植物病原细菌基因组 96

三、植物病毒基因组 97

四、植物线虫基因组 98

第三节 病原物致病基因的类型 99

一、决定亲和性的基因 99

二、决定不亲和性的基因 100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侵染过程与致病相关基因 101

一、病毒的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显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01

二、植物病毒的致病机制和致病基因 116

第五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相关基因 131

一、克隆基因的策略和研究方法 131

二、与病理过程有关的基因 140

三、质粒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 179

四、植物病原细菌致病基因的调控机制 189

五、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岛 198

第六节 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相关基因 200

一、病原真菌基因克隆的策略和研究方法 200

二、病原真菌致病过程的相关基因 203

三、真菌低致病力的分子遗传基础 222

四、真菌营养亲和性的分子遗传基础 227

五、真菌致病基因的调控机制 233

第七节 关于病原物间致病基因同源性问题的讨论 236

一、植物病原菌致病基因之间的同源性 236

二、植物和动物病原菌基因之间的同源性 238

第四章 寄主植物的抗病基因 240

第一节 经典植物病理学中植物抗病性和抗病基因的概念 240

一、植物抗病表型 240

二、植物抗病因子 241

三、植物抗病性遗传 241

第二节 分子植物病理学中植物抗病性和抗病基因的概念 242

一、与病原物亲和性因子有关的抗病性 242

二、与病原物不亲和性因子有关的抗病性 243

三、信号识别和信号传递 245

第三节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 247

一、差异表达克隆法 248

二、异源基因克隆法 248

三、利用结合特异性通过鉴定抗病基因产物克隆抗病基因 249

四、转座子标签克隆法 250

五、染色体步查克隆法 253

六、作图克隆法 254

七、互补克隆法 254

第四节 抗病基因鉴定 255

第五节 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256

一、豇豆抗花叶病毒基因 256

二、玉米抗圆斑病的Hm1基因 256

三、番茄抗细菌叶斑病的pto基因 256

四、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胞的基因RPS2和RPM1 257

五、烟草抗TMV的N基因 258

六、亚麻抗锈病的L6基因 258

七、拟南芥抗霜霉病的RPP5基因 259

八、番茄抗叶霉菌的cf9、cf4、cf2和cf5基因 259

九、水稻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 260

十、甜菜抗胞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的Hs1pro-1基因 260

十一、其他抗病基因 261

第六节 植物抗病基因的功能 261

一、根据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来推测抗病基因的功能 261

二、根据R蛋白的结构预测的R基因的功能 261

第五章 植物防卫反应基因 267

第一节 防卫反应的发生特点 268

一、防卫反应基因的结构特点 268

二、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调控 268

三、防卫反应基因功能的多重性 269

第二节 防卫反应基因的研究策略 269

一、防卫反应基因的克隆 269

二、防卫反应基因的时空表达 270

第三节 防卫反应基因的主要类型 273

一、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273

二、水解酶基因 282

三、硫素(Thionin)基因 290

四、植物细胞壁修饰中的基因及其调控 292

第四节 防卫反应基因表达的时空概念和发育调节 302

一、植物防卫反应基因的结构性表达 302

二、植物防卫反应基因的诱导表达 303

第六章 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 306

第一节 寄主—病原物互作的生化特征 306

一、植物病毒与寄主的互作关系 306

二、植物病原细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 308

三、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 313

四、植物线虫与寄主的互作关系 329

第二节 互作的分子内涵和进化模式 337

一、互作的生化和遗传特征 337

二、互作类型 339

第三节 激发子 341

一、激发子的来源 342

二、激发子的化学与结构特性 344

三、激发子的作用类型 350

第四节 抑制子 354

一、抑制子的化学与结构特性 354

二、抑制子的作用机制 356

第五节 受体 358

一、植物对激发子刺激信号的接受 358

二、识别激发子和启动过敏反应的受体 359

三、有关激发子受体的鉴定 360

第六节 诱导抗病性和诱导感病性 362

一、诱导抗病性 362

二、诱导感病性 367

第七节 互作的双向调节 370

一、病原生物基因的诱导表达 370

二、寄主基因的诱导表达 371

第七章 信号接受和信息传递 377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77

第二节 信号分子的类型和引发的反应 377

一、病原物接受寄主的信号 377

二、寄主接受病原物的信号 381

三、植物中对抗病性有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382

第三节 信号接受和传递机制 382

一、信号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事件 382

二、不同类型寄主—病原物互作关系中信号传递过程 387

第四节 系统获得抗性和诱导系统抗性中的信号传递机制 404

一、基本概念 404

二、在SAR信号传递中水杨酸的作用 405

三、诱导系统抗病性中信号传导过程 413

第五节 植物和动物中信号传递系统的比较 413

一、在生化水平上的比较 413

二、第二信使的作用 414

三、动物中信号传递的一般特征及其与植物的关系 420

第八章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2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意义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422

一、基因工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422

二、基因工程在农作物育种方面的应用 423

第二节 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425

一、目的基因的鉴定和克隆 426

二、目的基因的加工和重组 426

三、目的基因向植物的转化 428

四、嵌合基因的构建 442

五、转化和再生 444

六、表达策略 449

第三节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 450

一、主要策略 450

二、有关机理 452

第四节 植物抗真菌病害的基因工程 454

第五节 植物抗细菌病害的基因工程 455

第六节 从分子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看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455

第九章 分子植物病理学与生命科学 458

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形成与植物病害的发生 458

第二节 系统进化 459

一、达尔文生物进化原理及理论发展 459

二、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演化 460

第三节 协同进化理论和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学 461

参考文献 4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