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素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1004967X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刘因是元初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一生倾心理学研究,同时他的诗歌创造颇多,本书是对理学与文学交叉研究的尝试,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值得重视。本书论述精细,系统而深入,是一部有出版价值的学术著作。编辑加工中,统一了全书体例。发现的一些问题,经与作者商量,已经……
上一篇:众英雄和小捣蛋下一篇:笔端
《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目录

目录 1

引言: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1

上编 刘因的理学思想 3

第一章 刘因的生平与思想 3

一、少有慷慨之志 4

二、青年授徒乡里 6

三、两次应召入朝 7

第二章 刘因的理论思维方式 11

一、理论思维的整体性 11

二、理论思维的综合性 16

三、理论思维的兼融性 22

第三章 刘因的气论 27

一、崇“元”贵阳的思想 27

二、偏重主体之气的倾向 34

三、对世运之气的认识 38

第四章 刘因的天理论 43

一、理为义理所当然 43

二、心与义理元无间 47

三、生生不息之理 50

第五章 刘因的道论 54

一、道之“综合化育”说 54

二、“道体周遍”命题的提出 58

三、兼融众家道论之所长 59

第六章 刘因的心论 63

一、心合内外之说 63

二、心兼主体与本体之论 65

三、融儒释道心说为一体 67

一、今古之“艺”的界定 71

第七章 刘因今古之“艺”的理论 71

二、今古之“艺”融贯为一 73

三、文之功用性的重视 76

第八章 刘因的诗歌理论 79

一、血气说与情性说的整合 79

二、六义为本与主体性并存 82

三、内外合一论意象之清浊 84

四、全材论与诗文继承论 89

中编 刘因理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契合 97

第九章 刘因“圣贤气象”与诗文气象的整合 97

一、“圣贤气象”的提出 97

二、刘因的“圣贤气象” 100

三、刘因的诗文气象 104

第十章 刘因哲学中的“气”范畴与诗歌中的“气”意象 112

一、自然之气的形象化 113

二、哲学本原意义的生动描绘 119

三、主体之气的艺术表现 122

四、气范畴与气意象的契合 128

第十一章 刘因哲学“心”范畴与审美“心”意象的兼融 133

一、“心”范畴与“心”意象的形成 133

二、“心”范畴与“心”意象的双构存在 136

三、“初心”的道德境界 139

四、“心”范畴与“心”意象的底蕴 147

第十二章 刘因对哲学时空与审美时空的转换 151

一、哲学时空向审美时空的转换 151

二、哲学时空转换为审美时空的方式 157

三、审美的时空转换和确立的根据 164

一、兼宗李杜之优长 170

第十三章 刘因诗歌多元继承的创作方法 170

二、融和陶诗之淡泊 174

三、采李贺之鬼诡雄奇 177

下编 刘因理学对诗文创作的影响 183

第十四章 刘因理学及其散文创作 183

一、刘因的碑志之文 184

二、刘因的解体文 188

三、刘因的记体文 195

第十五章 刘因的观物思想及其咏物诗的境界 200

一、刘因的观物思想 200

二、咏物诗情与理的统一 203

三、舂容和平的道德境界 207

第十六章 刘因理势与文势兼融的山水诗 210

一、生生不息的理势观 211

二、理势与文势的结合 213

三、运动与力的表现 218

四、理趣盎然,生机不断 222

第十七章 刘因咏史诗的时代精神 226

一、咏史诗的源流 226

二、咏史诗题材的创新 227

三、宋金历史的反思 231

四、主体情感的抒发 232

第十八章 刘因的丧乱诗 235

一、刘因丧乱诗的时代特征 236

二、丧乱诗情感的含蓄表现 239

三、对屈膝投降者的历史批评 241

第十九章 刘因题画诗的主体倾向 245

一、表现对圣君贤臣的向往 246

二、抒发主体的隐逸情怀 248

三、表现绘画理论的主体取向 252

第二十章 刘因社会讽谕诗的儒者情怀 255

一、悯农思想的表现 256

二、与民同忧乐 258

第二十一章 刘因的隐逸思想及其隐逸诗 261

一、游移于儒道之间 261

二、儒道的自适情结 266

第二十二章 刘因送别诗的理念 269

一、送别诗的流变 269

二、送别诗的丰富题材 271

三、送别诗的主体特点 276

四、送别诗的理学思想内涵 280

一、雄浑豪放的诗风 286

第二十三章 刘因诗歌多元兼融的风格 286

二、悲慨哀婉之怀 290

三、旷达高古之风 295

第二十四章 刘因的理学词 299

一、刘因理学词的题材 299

二、刘因理学词的表现方式 304

三、刘因理学词的多彩风格 309

第二十五章 刘因的地位及影响 314

一、刘因的理学地位及影响 314

二、刘因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316

三、刘因的史学地位及影响 317

参考文献 320

后记 32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