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宗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7803X
  • 页数:5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目录

绪论&吴宗国 1

一 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1

二 中央政治体制的演变 6

1.行政、决策合理化的过程 6

2.唐宋以后官僚政治体制的变化 8

三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2

四 官僚构成与用人体制 14

五 政治体制的演进和调整 15

帝国开端时期的官僚政治制度——秦汉&阎步克 19

一 官僚帝国体制的奠基 19

1.皇帝-官僚统治阶级的形成 19

2.中枢权势的分割与争夺 24

3.中央行政的结构合理化 29

4.地方与编户的控制 33

二 文吏体制和律令秩序 37

1.文吏体制 38

2.论功升进和以能取人 41

3.律令秩序 44

4.文书制度 48

三 尊儒改制与儒、吏分合 52

1.法术、道术与儒术 52

2.“改制”运动与王莽变法 57

3.儒、法合流与儒、吏合流 61

4.从“四科辟士”到“经学为先” 65

四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70

1.乡里豪右与官场官族 70

2.士林与士族 76

3.早期官僚政治的不成熟性与士族问题 80

变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阎步克 86

一 变态与萎靡 86

1.专制皇权的沉浮 86

2.士族门阀的政治特权 91

3.官僚政治的变态和扭曲 97

二 专制官僚政治的维系和进展 102

1.皇权的自我维护 102

2.不绝如缕的专制官僚政治论说 107

3.冰层下的潜流:政治制度的进展 111

三 胡汉融合与历史出口 116

1.胡汉杂糅 116

2.皇权、国人与军功贵族 119

3.北朝:帝国重振的历史出口 125

从三省体制到中书门下体制——隋唐五代&刘后滨 133

一 隋唐之际中央集权的加强和三省制的确立 133

1.西魏、北周的六官制度与隋唐政治体制的形成 133

2.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尚书行政体制的完善 141

3.隋唐之际三省制的确立 143

4.三省制下的政务裁决机制 150

二 使职体系的发展与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 158

1.唐前期使职差遣的发展 158

2.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 165

3.安史之乱前后使职体系的初步形成 171

4.中书门下体制下宰相制度的演进 178

三 中书门下体制的结构与运作 184

1.使职行政体系的确立 184

2.中书门下与三省、使职和地方的关系 192

3.翰林学士与枢密使 200

四 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206

1.从门第到才学 206

2.从“长名榜”到“循资格” 213

“祖宗之法”与官僚政治制度——宋&邓小南 222

一 宋代的“祖宗之法”及其深刻影响——宋代官僚政治与制度述略 222

1.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223

2.与士大夫治天下 228

二 理性政治倾向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240

1.统一的政治局面之形成 240

2.北宋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 243

3.元丰官制改革 251

4.宋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256

三 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信息渠道 259

四 宋代的官僚管理制度 266

1.特色突出的设官分职制度 266

2.影响深远的资格之法 268

3.“擢才校功,限年乃迁”的磨勘之法 276

4.考察:课绩与监察的结合 280

回归与创新——金元&张帆 289

一 贵族政治回归与皇权的膨胀 290

1.金初的贵族政治 290

2.金朝皇权的上升 293

3.大蒙古国的汗权与家臣政治 297

4.元王朝的皇权与家臣政治 302

5.余论 307

二 以一省制为核心的中央官制 310

1.一省制的确立 310

2.宰相及其僚属 315

3.六部与寺监 326

4.一省制下的枢密院与御史台 340

三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349

1.金朝的路制 349

2.路在元朝的变化 362

3.行省的出现与定型 370

分化与重组——明&何朝晖 386

一 中央决策机制中诸因素的演变与作用 387

1.宰相制的终结 387

2.内阁制的确立 389

3.司礼监 392

4.九卿和科道 395

5.皇帝 400

6.中央决策机制中诸因素之地位与关系分析 403

二 明代的六部——中央行政体制的主体 411

1.明代六部的地位与权力 411

2.阁部之争 417

三 地方行政体制中的分化与整合 420

1.“三司六道” 420

2.巡抚与总督 423

四 繁密的多重监察体制 425

1.科道 425

2.巡按与按察司 427

3.抚按之争 429

五 明代的官僚士大夫 431

1.专制皇权与官僚士大夫 431

2.学校、科举与选官制度 433

3.绅士阶层 438

帝国终结时期的官僚政治体制与运作系统——清&郭润涛 443

一 绪论 443

二 中枢机构 448

1.内阁和军机处 448

2.翰林院、南书房及詹事府 454

3.通政使司和奏事处 458

4.中书科 461

三 中央政务部门 461

1.行政:“六部” 462

2.管理周边民族:理藩院 468

3.外交:礼部会同四译馆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469

4.监察:大理寺和都察院 470

四 地方行政 480

1.地方行政体制 481

2.督抚制度 488

3.“道”的体制与运作 499

4.学政制度 503

5.特别行政管理 509

五 理事衙门 512

1.盐政衙门 512

2.河道衙门 515

3.漕运衙门 519

4.税关 520

六 清末改制 523

1.中央政务制度 525

2.地方制度 532

后记 5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