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种子传播  动物的作用
种子传播  动物的作用

种子传播 动物的作用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长虎编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764179
  • 页数:194 页
图书介绍:动植物之间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本书从动物传播植物机理开始,研究了果实与种子,传播和捕食动物传播方式等,又列举了我国东北林区动物传播植物种子的研究实例,及东北针阔混交林内红松种子的传播。
《种子传播 动物的作用》目录

上篇 动物传播植物种子的机理 3

1 绪论 3

1.1 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 3

1.1.1 偏利偏害(食草作用和寄生) 4

1.1.2 互利共生(传粉和种子传播) 4

1.2 动物与植物种子传播的关系 6

1.2.1 植物的生活史策略 6

1.2.2 植物种子传播的意义 9

1.2.3 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 11

1.2.4 动物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15

1.3 动物传播者与植物:协同进化 18

1.4 种子传播研究的意义和层面 19

2 果实和种子 23

2.1 花和果实的形成 23

2.2 果实的类型 27

2.3 果实的化学组成 33

2.3.1 果肉的营养 34

2.3.2 适口抑制物和毒素 35

2.4 果实信号 36

2.4.1 果实大小 36

2.4.2 果实色彩 37

2.5 种子的大小和形状 39

2.6 种子的化学组成 40

2.6.1 种皮 40

2.6.2 种子毒素 41

2.7 果实和种子的物候学 42

2.8 果实和种子的丰歉 44

3 传播和捕食动物 46

3.1 传播种子的动物类群 46

3.1.1 脊椎动物类群 46

3.1.3 蚁类 50

3.1.2 脊椎动物传播的有利和不利 50

3.2 传播动物对果实的捕食 51

3.2.1 视觉、嗅觉和其他 51

3.2.2 果实价值和果实选择 52

3.3 种子雨 54

3.3.1 种子处理 54

3.3.2 动物活动格局 55

3.4 种子捕食者 56

3.4.1 种子捕食者类型 56

3.4.2 种子捕食者兼传播者 57

3.4.3 捕食者对种子的获得 58

4 体内传播 60

4.1 食肉质果鸟类的传播 61

4.1.1 食肉质果鸟传播种子的作用 61

4.1.3 传播后种子的空间分布 62

4.1.2 种子传播方式 62

4.1.4 传播对萌发率的影响 63

4.1.5 鸟对果实的选择 64

4.1.6 食肉质果鸟类与植物的协同适应 64

4.1.7 果实对食肉质果鸟类取食的防御 65

4.2 灵长类的传播 65

4.2.1 灵长类传播型果实 66

4.2.2 灵长类的捕食和传播方式 68

4.3 有蹄类的传播 69

5 贮食传播 70

5.1 动物的贮食行为 70

5.1.1 贮食类型 71

5.1.2 贮食动物类群 72

5.1.3 贮食动物的重取机制 74

5.1.4 贮食行为的进化 75

5.1.5 贮食传播 76

5.2.2 传播鸟类类群 78

5.2.1 传播方式 78

5.2 食干果鸟类的贮食传播 78

5.2.3 传播过程 79

5.2.4 种子和幼苗的死亡 82

5.3 啮齿类的贮食传播 83

5.3.1 啮齿类贮食传播的特点 84

5.3.2 啮齿类贮食传播的意义 86

5.4 依赖贮食传播的植物 87

5.5 贮食传播植物的更新格局 88

5.5.1 成簇的幼苗分布 88

5.5.2 植物演替 89

5.6 贮食传播与体内传播的比较 90

6 蚁传播 93

6.1 蚁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94

6.2 蚁传播的概念 95

6.3 传播体和脂肪体 95

6.6 蚁传播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98

6.4 蚁传播的特点 98

6.5 蚁传播的适应意义 98

6.7 传播种子的蚁类 99

下篇 我国东北林区动物传播植物种子的研究实例 103

7 东北天然次生阔叶林内肉质果植物的传播 103

7.1 帽儿山秋、冬季肉质果植物 103

7.2 帽儿山秋、冬季食肉质果鸟类 106

7.2.1 食肉质果鸟类的食性 108

7.2.2 居留期及迁徙情况 111

7.2.3 食肉质果鸟类对肉质果植物的传播 112

7.3 黄檗的传播 113

7.3.1 黄檗的果实特征和更新特点 113

7.3.2 食果实鸟类的特征和捕食特点 113

7.3.3 滞留时间 116

7.3.4 萌发率 119

7.3.5 讨论 120

7.4 槲寄生的传播 122

7.4.1 槲寄生的生物学特性 125

7.4.2 食果实鸟类的生态特性 128

7.4.3 槲寄生的种子传播方式 130

7.4.4 讨论 131

8 东北天然次生阔叶林内坚果植物种子的传播 134

8.1 帽儿山秋、冬季坚果植物 134

8.2 帽儿山秋、冬季食坚果动物 136

8.3 蒙古栎的贮食传播 138

8.3.1 蒙古栎的生物学特性 138

8.3.2 动物的捕食和贮食传播 139

8.4 核桃楸的贮食传播 142

附:温带地区常见坚果植物及种子传播研究现状 145

9 东北针阔混交林内红松种子的传播 149

9.1.1 红松对动物传播的依赖 150

9.1 红松对动物的依赖和防御 150

9.1.2 红松对动物捕食的防御 152

9.2 动物对红松种子的捕食 152

9.2.1 啮齿类的捕食 154

9.2.2 鸟类的捕食 154

9.2.3 其他动物的捕食 155

9.3 动物对红松种子的贮藏和传播 156

9.3.1 分散贮食和贮传播 156

9.3.2 传播红松种子的动物 156

9.3.3 红松种子传播过程 157

9.4 红松种子的运转途径 160

9.5 动物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162

9.6 红松结实丰歉与动物种群变动 162

9.7 讨论 163

附:松属植物种子传播的研究现状 164

参考文献 1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