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兴市场货币危机机理研究
新兴市场货币危机机理研究

新兴市场货币危机机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洪飞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982532
  • 页数:1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20世纪90年代世界金融市场爆发的几次大的货币危机,对危机的原因、危机的影响、危机的传染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货币危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新兴市场货币危机机理研究》目录

目录 1

代序一 1

代序二 1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文献综述 4

1.2.1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4

1.2.2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12

1.2.3 东南亚货币危机的理论解释 19

1.2.4 货币危机的预测模型 25

1.2.5 货币危机的传染 30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30

第二章 资本流动、外债与货币危机 34

2.1 引言 34

2.2 资本流动、外债规模与货币危机 35

2.2.1 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外资的过度流入 36

2.2.2 过高的外债规模与货币危机 41

2.2.3 小结 43

2.3 外债的期限结构与货币危机 44

2.3.1 引言 44

2.3.2 货币危机中的国际流动性不足 45

2.3.3 模型 47

2.3.4 货币危机中的资本外流与短期外债:经验分析 53

2.3.5 小结 58

2.4 资本账户危机和资本流动管理 59

2.4.1 与资本账户危机有关的三类担保 60

2.4.2 智利的资本控制经验 64

2.4.3 防止资本账户危机的措施 67

2.5 本章小结 68

第三章 财政赤字、公共债务与货币危机 70

3.1 引言 70

3.2 模型 71

3.2.1 消费者 71

3.2.3 政府 73

3.2.2 厂商 73

3.2.4 均衡 74

3.3 财政赤字如何导致货币危机 76

3.4 公共债务与货币危机 77

3.5 公共债务危机和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 81

3.6 财政原因导致货币危机的两个例子 84

3.6.1 土耳其(2000—2001年)的货币危机 84

3.6.2 阿根廷(2001—2002年)的货币危机 87

3.7 本章小结 94

第四章 理性政府下的货币危机 96

4.1 引言 96

4.2 固定投机攻击成本模型 98

4.3 可变投机攻击成本下的静态模型 100

4.3.1 经济基本面确定时的模型 101

4.3.2 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时的模型 102

4.4 可变投机攻击成本下的动态模型——货币贬值的最优停止模型 105

4.5 货币贬值最优停止模型对危机传染的解释 109

4.6 货币贬值的最优停止模型与Obstfeld总需求冲击贬值模型的政策含义比较 111

4.7 本章小结 113

第五章 货币危机与产出 115

5.1 引言 115

5.2 东南亚国家危机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危机后的产出 119

5.2.1 危机前的东南亚经济增长 119

5.2.2 东亚国家1998年的产出、投资和失业 121

5.3 汇率—产出模型 125

5.3.1 IPLM曲线 125

5.3.2 总产出 126

5.4 模型对货币危机的解释 131

5.4.1 第一代货币危机和第二代货币危机 131

5.4.2 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133

5.5 本章小结 134

第六章 关于货币危机传染 136

6.1 引言 136

6.2 货币危机传染的理论文献 137

6.2.1 共同的冲击 138

6.2.2 贸易联接和竞争性贬值 139

6.2.3 金融联接 141

6.2.4 多重均衡 142

6.2.5 唤醒效应(Wake-up Call Effect) 143

6.3 货币危机传染的经验文献 143

6.3.1 资产价格相关性分析 144

6.3.2 发生危机的条件概率检验 145

6.3.3 市场波动性分析 146

6.3.4 协整(Co-integration)分析 146

6.3.5 新闻溢出分析 147

6.3.6 极端值(Extreme Returns)分析 147

6.4 东亚国家1997—1998年间货币危机传染的经验分析 148

6.5 货币危机传染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150

6.5.1 模型 152

6.5.2 货币危机及其传染 154

6.6 本章小结 158

第七章 结论 160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 160

7.2 本书研究的启发意义 163

7.2.1 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启发意义 163

7.2.2 方法论上的启发意义 164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65

附表 166

参考文献 172

致射 1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