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
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

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Melissa A.Schilling著;谢伟,王毅译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2107815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体系完整,内容全面,囊括了很多经典内容,如S曲线、技术创新中的合作模式、技术价值的保护、开发团队的组织形式等。题材新颖,既有最新的案例,也有标准战等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中的新内容。作者在每章以案例开篇提出问题,每章有小结、有思考题,便于安排教学。本书适合作为MBA、研究生,本科生的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人员作为参考书籍。
上一篇:基础会计学下一篇:经济学方法论
《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

目录 1

1.2 技术创新对社会的影响 2

1.3 产业创新:战略的重要性 3

1.3.1 创新隧道 4

1.3.2 技术创新战略管理 4

1.4 本章总结 7

讨论 7

尾注 7

第1部分 技术创新的产业动力学 11

第2章 创新来源 11

赛格威载人运输器 11

2.2 创造力 13

2.1 概述 13

2.2.1 个体创造力 14

2.2.2 组织创造力 14

2.3 把创造力转化成创新 15

2.3.1 发明家 15

2.3.2 用户创新 16

2.3.3 企业的研究和开发 17

2.3.4 企业同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及互补企业的联系 19

2.3.5 大学和政府资助的研究 20

2.3.6 私人非营利组织 22

2.4 合作网络中的创新 22

2.4.1 技术集群 23

2.4.2 技术外溢 24

讨论 25

2.5 本章总结 25

尾注 26

第3章 创新类型和模式 30

爱立信在无线3G上的赌博 30

3.1 概述 31

3.2 创新类型 32

3.2.1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32

3.2.2 根本性创新与增量性创新 33

3.2.3 能力提高型创新与能力破坏型创新 33

3.2.4 构架创新与元器件创新 34

3.3 技术的S曲线 35

3.3.1 技术进步的S曲线 35

3.3.2 技术扩散的S曲线 38

3.3.3 S曲线作为说明性的工具 39

3.4 技术周期 43

3.5 本章总结 45

讨论 45

尾注 46

第4章 标准战和主导设计 48

微软公司的崛起 48

4.1 概述 50

4.2 为什么会选择使用主导设计 50

4.2.1 学习效应 50

4.2.2 网络外部性 52

4.2.3 政府管制 53

4.2.4 结果:赢者通吃市场 54

4.3 价值的多维性 54

4.3.2 网络外部性价值 55

4.3.1 技术本身的价值 55

4.3.3 网络外部性市场上设计主导权的竞争 58

4.4 本章总结 61

讨论 61

尾注 62

第5章 进入时机 64

PDA产业 64

5.1 概述 67

5.2 先动者优势 67

5.2.1 品牌忠诚和技术领先 67

5.2.2 优先获取稀缺资源 68

5.2.3 把握购买者转换成本 68

5.2.4 获取报酬递增优势 69

5.3 先动者的劣势 69

5.3.3 不成熟的必备技术和配套品 70

5.3.1 研究和开发支出 70

5.3.2 尚未开发的供应和分销渠道 70

5.3.4 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 71

5.4 最佳进入时机的影响因素 72

5.5 优化进入时机选择的策略 76

5.6 本章总结 76

讨论 77

尾注 77

第2部分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 83

第6章 确定机构的战略方向 83

重新界定Handspring公司——智能电话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 83

6.1 概述 85

6.2 评价企业当前地位 85

6.2.1 外部环境分析 86

6.2.2 内部环境分析 88

6.3 识别核心竞争力和能力 90

6.3.1 核心竞争力 91

6.3.2 核心刚性的风险 92

6.3.3 动态能力 93

6.4 战略意图 93

6.5 本章总结 95

讨论 96

尾注 96

第7章 选择创新项目 99

波音公司的音速“巡洋舰” 99

7.1 概述 102

7.2 开发预算 102

7.3 选择创新项目的定量分析方法 103

7.3.1 折现现金流法 106

7.3.2 实物期权法 108

7.4 选择创新项目的定性分析方法 110

7.4.1 问题扫描法 110

7.4.2 公司研究和开发项目组合图法 112

7.4.3 Q分类法 113

7.5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 114

7.5.1 联合分析法 114

7.5.2 数据包络分析法 116

7.6 本章总结 117

讨论 118

尾注 118

Abgenix公司的XenoMouse 121

第8章 合作战略 121

8.1 概述 123

8.2 独立开发的原因 123

8.3 合作的优势 125

8.4 合作的类型 127

8.4.1 战略联盟 127

8.4.2 合资企业 129

8.4.3 许可证 129

8.4.4 外包 132

8.4.5 集体研究组织 133

8.5 合作方式的选择 133

8.6 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 135

8.6.1 合作伙伴的选择 135

8.7 本章总结 137

8.6.2 合作伙伴的管理 137

讨论 138

尾注 138

第9章 保护创新 142

太阳微系统公司和Java 142

9.1 概述 144

9.2 独占性 144

9.3 专利、商标和版权 145

9.3.1 专利 145

9.3.2 商标和服务标记 148

9.3.3 版权 149

9.4 商业秘密 150

9.5 保护机制的有效性及其应用 151

9.5.1 完全私有系统与完全开放系统 152

9.5.3 扩散的优点 154

9.5.2 保护的优点 154

9.6 本章总结 157

讨论 157

尾注 158

第3部分 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 163

第10章 创新组织 163

宝洁公司的“组织2005”活动 163

10.1 概述 166

10.2 企业的规模和结构维度 166

10.2.1 规模:越大越好吗? 166

10.2.2 公司的结构维度 168

10.2.3 机械化与有机结构 171

10.2.5 灵巧型组织:两种世界的最好结合? 172

10.2.4 规模与结构 172

10.3 模块化和“松散连接”组织 173

10.3.1 模块化产品 173

10.3.2 松散连接的组织结构 174

10.4 管理跨边界创新 175

10.5 本章总结 178

讨论 178

尾注 178

第11章 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 183

IDEO公司的产品开发 183

11.1 概述 184

11.2 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目标 185

11.2.1 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185

11.2.3 控制开发成本 186

11.2.2 缩短开发周期 186

11.3 顺序开发过程与部分并行开发过程 187

11.4 项目主管 188

11.4.1 项目主管的风险 188

11.5 用户和供应商参与开发过程 190

11.5.1 用户参与 191

11.5.2 供应商参与 191

11.6 改进新产品开发过程的工具 192

11.6.1 阶段门法 192

11.6.2 质量功能配置(QFD)——质量屋 195

11.6.3 面向制造的设计 196

11.6.4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197

11.7 测评新产品开发成效的工具 198

10.8 本章总结 199

11.7.1 新产品开发过程矩阵 199

11.7.2 整体创新业绩 199

讨论 200

尾注 200

第12章 新产品开发团队的管理 204

戴尔电脑公司的新产品开发 204

12.1 概述 205

12.2 构建新产品开发团队 205

12.2.1 团队规模 205

12.2.2 成员构成 206

12.3 新产品开发团队的结构 208

12.3.1 职能型团队 208

12.3.4 自主团队 209

12.3.3 重量级团队 209

12.3.2 轻量级团队 209

12.4 新产品开发团队的管理 210

12.4.1 团队的领导 211

12.4.2 团队的管理 211

12.4.3 虚拟团队的管理 212

10.5 本章总结 214

讨论 214

尾注 214

第13章 形成部署战略 217

美国视频游戏产业中的部署战略 217

13.1 概述 221

13.2 时机 222

13.2.1 战略性进入时机 222

13.3 许可和兼容性 223

13.2.2 最优化现金流与自噬效应 223

13.4 定价 225

13.5 分销 226

13.5.1 直销与中间商 226

13.5.2 加速分销的战略 228

13.6 营销 229

13.6.1 主要的营销手段 229

13.6.2 为潜在用户量身定做营销计划 231

13.6.3 用营销来塑造认知和期望 233

13.7 本章总结 235

讨论 235

尾注 236

术语表 2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