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法律责任设计原理
法律责任设计原理

法律责任设计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9317587
  • 页数:6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从法律控制手段的选择、法律责任制度的设计出发,探寻法律责任立法所要建立制度体系。为立法、行政、司法者提供研究借鉴。
《法律责任设计原理》目录

第一编 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第一章 法律责任概述 1

第一节 语义分析的局限 2

第二节 法理探究的境界 5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要素与特点 11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形式 12

第五节 法律责任与违法 13

第六节 法律责任与义务 15

第七节 法律责任与职责 16

第八节 法律责任与制裁 18

第九节 法律责任主体 18

第十节 法律责任的制度价值 20

第二章 法律责任的基本体系 22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分类 22

第二节 违宪责任 23

第三节 行政法律责任的双重性 23

第四节 刑事责任 26

第五节 民事责任 26

第三章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27

第一节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两重含义 28

第二节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类别 29

第三节 追诉主体 31

第四节 违法主体 32

第五节 主观状态 33

第六节 违法事实 34

第七节 损害事实 34

第八节 因果关系 35

第四章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36

第一节 归责原则的涵义 37

第二节 绝对责任 37

第三节 过错责任 38

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严格责任) 39

第五节 疏忽责任 43

第六节 归责原则的作用机制 46

第七节 归责原则的立法选择 48

第五章 法律责任的运行机理 51

第一节 法律责任运行的制度环境 51

第二节 责任是制度设计的核心 53

第三节 法律是责任的正当载体 54

第四节 法律体系的框架性作用 55

第五节 确认权利 56

第六节 厘定义务 62

第七节 明确责任 62

第八节 自愿守法 63

第九节 行政前置 63

第十节 司法最终 64

第二编 法律责任的设定体制第六章 设定法律责任的决策体制 67

第一节 设定法律责任的民主政治基础 67

第二节 民意的归集 81

第三节 设定权限 85

第四节 设定机关 86

第五节 设定程序 87

第六节 决策公开 90

第七节 审议程序 91

第八节 专家立法 93

第七章 法律责任的设定原则 96

第一节 责任法定原则 96

第二节 责任自负原则 98

第三节 人权保障原则 102

第四节 过罚相当原则 104

第五节 惩戒结合原则 107

第六节 增进福利原则 109

第七节 促进发展原则 110

第八节 谨慎节制原则 112

第九节 程序保障原则 113

第十节 保障救济原则 114

第八章 民事法律责任的设定 116

第一节 民事法律责任设定的理论基础 117

第二节 民事权利的行政节制 123

第三节 民事权利的公力保护 128

第四节 财产法的理论基础 129

第五节 产权制度的运作机理 136

第六节 财产法律责任的设定 139

第七节 合同法的理论基础 143

第八节 合同法完善的制度条件 144

第九节 合同法的主要内容 148

第十节 不对称信息与信息披露 151

第十一节 弥补合同缺口的规则 153

第十二节 立约抗辩的主要类别 155

第十三节 履约抗辩的主要类别 156

第十四节 违约赔偿责任的选择 158

第十五节 预期损失的赔偿 160

第十六节 侵权法的理论基础 162

第十七节 个人风险行为的法律责任 165

第十八节 赔偿责任的事先约定 166

第十九节 侵权责任的协议落实 168

第二十节 侵权责任追诉权交易 168

第二十一节 民事侵权的行政救济 169

第二十二节 赔偿水平的限制 170

第二十三节 产品责任与医疗过失 170

第九章 行政法律责任的设定 172

第一节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责 172

第二节 行政权垄断的风险 186

第三节 制衡行政权的机制 188

第四节 行政活动的界域 190

第五节 行政应自我克制 191

第六节 公产的法律责任 192

第七节 公产的保值增值 193

第八节 公产与公益的统一 195

第十章 刑罚的设定 197

第一节 刑罚设定的理论基础 197

第二节 刑罚设定的原则 203

第三节 犯罪与经济发展 206

第四节 预防性羁押 210

第五节 违警罪与行政处罚 211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形式与力度的选择 213

第一节 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214

第二节 损害赔偿的计算 215

第三节 惩罚幅度的设计 217

第四节 威慑机制的设计 219

第五节 死刑的威慑作用 224

第六节 惩罚概率的设计 226

第七节 预防机制的设计 227

第八节 自卫机制的设计 230

第九节 刑罚与赔偿的选择 230

第十节 禁令与赔偿的选择 231

第十一节 监禁与罚金的选择 233

第十二节 惩罚性赔偿金 238

第十三节 改正违法行为 240

第十二章 设定法律责任的立法技术 241

第一节 立法技术概论 241

第二节 合理规则的探寻 242

第三节 立法前的规范梳理 243

第四节 立法表述的六项注意 244

第五节 立法表述的九大禁忌 246

第六节 立法后的系统清理 249

第七节 法律规范的法典化 251

第三编 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的追究原则 253

第一节 责任法定原则 254

第二节 依法追究原则 255

第三节 不溯既往原则 256

第四节 无偏私原则 260

第五节 适度裁量原则 261

第六节 程序保障原则 261

第七节 救济保障原则 262

第八节 司法最终原则 263

第十四章 法律解释体制与法律责任追究 264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过程 265

第二节 解释法律的必要性 267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主体 269

第四节 法律解释与扩权 272

第五节 法律解释与控权 274

第六节 法律解释与维稳 275

第七节 法律解释与立法 276

第八节 法律解释与执法 278

第九节 遵循先例的价值 280

第十节 字面解释 283

第十一节 立法意图解释 285

第十二节 系统化解释 286

第十三节 不确定法律概念 288

第十四节 学理解释 290

第十五章 行政执法体制与法律责任的追究 292

第一节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292

第二节 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 297

第三节 行政执法职权的授予 305

第四节 行政执法权力的委托 310

第五节 积极行政的两面性 313

第六节 执法者的素质与独立性 315

第七节 地方自治下的执法体制 318

第八节 行政责任体制的完善 324

第十六章 行政执法程序与法律责任追究 328

第一节 行政执法程序的制度价值 329

第二节 程序与效率 332

第三节 程序与监督 333

第四节 程序与救济 335

第五节 法定程序的确立 335

第六节 行政行为的形式 338

第七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339

第八节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 343

第九节 行政咨询 343

第十节 公布与告知 345

第十一节 说明理由 347

第十二节 陈述申辩与听证 349

第十三节 程序违法的责任 351

第十七章 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与法律责任追究 352

第一节 监督的必要性 353

第二节 行政执法的约束体系 359

第三节 法律的监督 364

第四节 层级的监督 367

第五节 财政的监督 368

第六节 程序的监督 374

第七节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374

第八节 对自由裁量权的监督 377

第九节 对行政权限争议的裁决 380

第十节 对行政终局裁决的监督 381

第十一节 舆论监督的边际效用 381

第十二节 监督机制的选择与效果评价 385

第十三节 行政复议与法律责任追究 387

第十四节 行政诉讼与法律责任追究 393

第十八章 司法体制与法律责任追究 394

第一节 司法的定位 394

第二节 司法权与分权 397

第三节 管辖冲突的化解 400

第四节 审级设置的理论基础 409

第五节 审级改革的基本构想 410

第六节 决策机制的设计 414

第七节 判决质量的控制 417

第八节 错案追究的利弊 419

第九节 司法体制改革 421

第十节 司法最终 424

第十九章 司法组织与法律责任追究 427

第一节 法院的设置 428

第二节 法院与司法行政 430

第三节 业务庭的设置 432

第四节 法官的素质 433

第五节 法官的教育 438

第六节 法官的保障 442

第七节 法官独立 443

第八节 代理服务 452

第九节 司法清廉 457

第二十章 陪审制的影响及前景 459

第一节 陪审制的运作机理 460

第二节 陪审制的功能定位 464

第三节 要求陪审的权利 468

第四节 陪审员的选拔及地位 470

第五节 法官的角色与作用 473

第六节 陪审团审理与表决 476

第七节 陪审制的成本 480

第八节 俄罗斯的最新尝试 481

第九节 我国现行的陪审制 483

第二十一章 司法程序与法律责任追究 487

第一节 程序的内在价值 488

第二节 程序的主体要素 497

第三节 司法程序的自治性 499

第四节 庭前信息披露 501

第五节 对抗制与事实的发现 504

第六节 调解与和解 507

第七节 以诉争为中心的审理 510

第八节 以息讼为归宿的判决 513

第九节 追诉成本与诉讼效率 515

第十节 辩诉交易与简易程序 519

第二十二章 证据制度与举证责任 523

第一节 证据与责任追究 523

第二节 举证责任 526

第三节 证明标准 531

第四节 自由心证的客观性 534

第五节 事实审与认识过程 536

第六节 司法认知 539

第七节 法律推定 540

第八节 当事人承认 543

第九节 证据排除规则 544

第十节 禁止自我归罪 548

第二十三章 法律责任的承担与减免 550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实现 550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承担者 552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553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自觉履行 556

第五节 非暴力不合作的制度价值 558

第六节 法律责任的免除 559

第七节 守法 561

第八节 忍让 563

第九节 无责任 563

第十节 追诉时效 565

第十一节 附条件免责 567

第十二节 协议免责 567

第十三节 不诉免责与辩诉交易 569

第十四节 辩赔交易 570

第二十四章 法律责任的强制执行 571

第一节 法律责任落实需执行保障 571

第二节 强制执行只能是威慑手段 572

第三节 强制执行的主体选择 572

第四节 强制执行与救济的关系 574

第五节 妨碍公务的刑事责任 575

第六节 蔑视法庭罪的意义 576

第四编 对策与建议 578

第二十五章 现行法律责任制度的主要问题 578

第一节 立法体制方面 578

第二节 权利设定方面 579

第三节 法律解释方面 580

第四节 行政执法方面 581

第五节 司法体制方面 583

第六节 法律文化方面 587

第二十六章 法律责任设定体制的完善 589

第一节 确保责任制度稳定 589

第二节 完善责任立法技术 590

第三节 严格行政权的设定 591

第四节 通过诉讼完善制度 592

第五节 以违宪审查推进法治 594

第二十七章 法律责任追究体制的完善 595

第一节 强化行政执法 596

第二节 分步实现法官独立 596

第三节 健全法官选拔体制 597

第四节 完善现行陪审制度 605

第五节 逐步落实司法最终 610

第二十八章 法治文化的完善 611

第一节 法治是普遍福利 611

第二节 法治的文化需求 613

第三节 法治观念体系的形成 615

第四节 不证自明的观念与信仰 619

第五节 平等观念 621

第六节 善政观念 622

第七节 福利观念 623

第八节 服务观念 624

第九节 程序观念 624

第十节 对发展动力的有效激励 625

第二十九章 法律责任规避的综合防治 627

第一节 规避法律责任的基本方法 628

第二节 立法疏漏的预防原则 628

第三节 立法疏漏的修补 631

第四节 通过法律解释规避法律责任 632

第五节 立法权与解释权的适当分离 633

附:引注缩略语表(参考书目) 6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