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耕作制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汤起麟等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6221·83
- 页数:310 页
目录 2
序 2
第一章 耕作制度概述 2
第一节 对耕作制度的认识 2
一、耕作制度是以地利争天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2
二、耕作制度是以土壤耕作管理为基础,从而获得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保证 4
(一)合理深耕与精耕细作相结合 6
(二)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 8
(三)正确安排轮作,间套种养地作物,改善土壤结构 10
三、合理安排种植制度是运筹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 11
(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有主有副,互相配合 14
(二)根据作物和品种特性,因地、因土、因传统农艺种植 15
(三)种植制度和土壤耕作管理制度相结合 15
四、合理的耕作制度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基本手段 16
第二节 耕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2
一、自然条件是形成不同耕作制度的决定因素 22
二、社会条件是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主导因素 25
三、生产条件是改变耕作制度的保证因素 28
第三节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 29
一、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30
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3
三、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使土地越种越肥,产量越种越高 37
四、农艺与农机协调配合,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 41
第二章 浙江的农业区划 44
一、两个农业气候带 44
二、三个农业层次 45
(三)海拔350米以上的山地林业层 48
(一)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农业层 48
(二)海拔50~350米的农林过渡层 48
三、四种农业类型 49
(一)沿海平原类型 49
(二)河谷盆地类型 49
(三)丘陵山地类型 49
(四)沿海岛屿类型 50
四、九个一级农业区 50
(一)杭嘉湖平原——粮、桑、油、渔、畜区 50
(二)杭州湾两岸滨海平原——棉、麻区 51
(三)宁绍平原——粮、油、畜、渔区 52
(四)温台平原——粮、桔、畜区 53
(五)金衢丘陵盆地——粮、畜、林、茶区 54
(七)浙东丘陵盆地——茶、粮、林、畜区 55
(六)浙西山地丘陵——林、茶、粮区 55
(八)浙南山地——林、茶、粮、畜区 56
(九)沿海岛屿——渔、盐区 56
第三章 浙江改革耕作制度的基本条件 60
第一节 自然条件 60
一、太阳辐射能 61
二、日照 63
三、温度 65
(一)全省≥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 67
(二)无霜期和极端最低、最高温度 68
(三)以水田连作稻三熟制为主体的三季粮食作物生育期间的热量状况 69
四、降水量 72
(一)滨海平原盐土、水稻土区 77
五、土壤 77
(二)河谷平原水稻土区 79
(三)丘陵山岳红壤、黄壤土区 79
第二节 劳力资源 81
第三节 生产条件 84
一、扩大了旱涝保收农田面积 84
二、提高了用肥水平 85
三、农业机械发展较快 86
第四节 传统农艺 88
第五节 灾害性的农业气象基本规律 89
一、夏秋干旱 91
(二)晚稻生育期间的台风活动分析 92
(一)早稻生育期间的台风活动分析 92
二、台风 92
三、春秋低温 93
(一)春季低温 93
(二)秋季低温 93
四、梅季暴雨 96
五、冰雹 96
第六节 山区的水热资源 97
一、温度的垂直递减 98
二、积温与安全生长期 98
三、山区地形与热状况规律 99
四、山区的降水量分布 99
五、从山区的水、热资源分析耕作制度布局 100
(一)春粮(油菜)—单季稻两熟制或绿肥(冬闲)—单季稻一熟制 101
一、解放前水田耕作制度概况 101
第四章 浙江水田耕作制度的改革 101
第一节 浙江水田耕作制度的演变 101
(二)春粮(油菜)—间作稻三熟制或绿肥(冬闲)—间作稻(或连作稻)两熟制 102
(三)春粮(油菜)—早中稻—秋旱粮三熟制或绿肥(冬闲)—早中稻—秋旱粮两熟制 102
(四)春粮(油菜)—中稻(晚稻)两熟制或绿肥(冬闲)—中稻(晚稻)一熟制 103
二、解放后水田耕作制度的发展 104
(一)第一阶段(解放初~1955年) 104
(二)第二阶段(1956~1965年) 106
(三)第三阶段(1966~1971年) 109
(四)第四阶段(1972~1979年) 110
三、各类型稻区耕作制度的现状 112
(一)浙北平原区 113
(二)温台平原区 113
(五)沿海岛屿区 114
(三)金衢丘陵河谷区 114
(四)山区、半山区 114
第二节 浙江水田的主要复种方式 115
一、“一旱两水” 115
(一)春粮—稻—稻三熟复种 116
(二)油菜—稻—稻(一油二粮)三熟复种 125
(三)肥—稻—稻(一肥二稻)两熟复种 130
二、“两旱一水” 131
(一)春粮(油菜)—早、中稻—秋旱粮三熟复种 131
(二)春粮=夏旱粮—晚稻三熟复种 134
三、“一旱一水” 143
(一)春粮—单季稻两熟复种 144
(二)草子种—单季稻两熟复种 144
(三)大豆—单季稻两熟复种 145
(一)春花=棉花复种 146
四、“水田两旱” 146
(二)春花=黄(红)麻复种 152
(三)春花=糖蔗复种 153
五、“水田两水” 156
第三节 水田的几种主要复种轮作方式及其作用 157
一、主要作物在轮作中的地位 157
(一)谷类作物 158
(二)薯类作物 159
(三)豆类作物 159
(四)绿肥作物 159
(六)蔬菜或饲料作物 160
二、浙江水田的主要复种轮作方式 160
(五)经济作物 160
三、复种轮作的作用 161
(一)能较合理地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使土壤养料相对地供需平衡,提高了肥料施用效果 162
(二)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性 164
(三)能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减少病虫、杂草为害 166
第四节 发展三熟制,必须搞好三个布局 168
一、作物布局 168
(一)冬季作物布局 168
(二)夏秋季作物布局 171
二、品种布局 173
(一)浙江水田三熟制品种布局的现状 173
(二)连作稻品种布局上的几个因素 175
(三)连作稻品种的合理布局 177
(一)水稻育秧布局是耕作制度的组成部分 179
三、育秧布局 179
(二)搞好育秧布局在水稻生产上的作用 181
(三)“三秧”配套符合培育壮秧的生理基础 182
(四)几种主要育秧方式的应用范围 184
第五节 对连作稻三熟制为主体的耕作制度的评价 188
一、持续高产稳产 192
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土地越种越肥 196
三、提高商品率,增加社员收入 200
第五章 浙江旱地耕作制度的改革 203
第一节 浙江旱地耕作制度的特点 203
一、复种指数低,粮产水平低,增产潜力大 203
二、不同熟制、不同地区的主要作物相对集中 205
四、土薄、地瘦、水缺 207
三、作物种类多,套种间作方式多样化 207
第二节 浙江旱地耕作制度的演变 208
一、旱地耕作制度的类型与分布 208
(一)一年一熟制 208
(二)一年两熟制 209
(三)一年三熟制 210
二、旱地多熟制的发展 212
(一)冬作=春玉米=甘薯一年多熟制 212
(二)冬作—甘薯间作套种豆、瓜、菜类一年多熟制 214
(三)春粮(油菜)=大豆=秋粮一年三熟制 216
(四)春粮—芝麻=甘薯一年三熟制 218
(五)春粮=春大豆=蕉藕一年三熟制 218
(六)冬作=豇豆、绿豆=甘薯一年三熟制 219
(七)春粮=马铃薯(春大豆)=糖蔗一年三熟制 220
一、冬作、玉米、甘薯一年三熟制 221
(一)冬作=春玉米=甘薯一年三熟制 221
第三节 主要旱地多熟制的成效及适应范围 221
(二)冬作—夏玉米=甘薯一年三熟制 227
二、春粮—甘薯套种间作豆、瓜、菜类作物一年多熟制 229
三、春粮(油菜)、大豆、秋粮一年三熟制 233
四、春粮、芝麻、豇豆、绿豆、赤豆、甘薯一年三熟制 236
五、糖蔗、春大豆、春马铃薯一年两熟制 239
第四节 主要旱地多熟制的布局与关键措施 241
一、套种间作布局 241
(一)冬作=春玉米=甘薯 241
(二)薯地间作套种豆、瓜、菜类 246
(三)春粮(油菜)=春大豆=秋粮 250
(四)冬作—芝麻、豇豆、绿豆=甘薯 254
(五)糖蔗=春大豆、春马铃薯 256
(一)大小麦 257
二、品种布局 257
(二)玉米 258
(三)甘薯 258
(四)大豆、花生 259
三、套种间作的关键措施 262
(一)适时育苗早栽 262
(二)确定主要作物,合理密植 270
(三)根据共生期较长的特点,抓紧田间管理 272
第五节 旱地多熟制怎样肥地保土 276
一、肥地 276
(一)套种间作各季养地作物 276
(二)秸秆还地 278
(三)利用旱地作物的主副产品,发展畜牧业,增积畜肥 279
二、保土 280
(四)增养绿萍 280
第六节 旱地多熟制能发挥优势的依据 282
一、利用了分配在一年中最多的自然资源 282
二、宽窄行合理密植,作物茎秆高矮相搭配,提高了群体的光合利用率 283
三、不同生理特性的作物组成了复合群体,能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发挥作物的高产潜力 285
四、适合我省气象规律,趋利避害,高产稳产 285
第七节 浙江旱地多熟制的调整与展望 288
一、选用更适合于套间作的配套品种 289
二、进一步探索良制与良法配套 289
三、提倡横坡耕作,保土、保水、保肥 290
四、探索粮、肥分带轮作制 290
第六章 浙江耕作制度发展趋向探讨 296
一、“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农业生产方针,是改革耕作制度的指导思想 296
二、努力提高各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攻方向 297
(一)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298
(二)进一步调整化肥、农药的组成,提高肥效和药效 299
(三)有重点地发展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 300
(四)加强农业科研和教育工作,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301
三、根据农业区划,适当调整作物布局,是实现全年各季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302
(一)浙北平原区(包括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302
(二)温台平原区 303
(三)金衢丘陵河谷区 304
(四)山区、半山区 304
(五)沿海岛屿区 305
四、增加豆类作物和油料作物的比重,安排好饲料作物,逐步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 306
(一)发展大豆生产 306
(二)发展油菜生产 308
(三)安排好饲料作物生产 309
- 《殖民统治时期印度文官招录制度研究》周红江著 2019
- 《中国商事法律制度》赵旭东主编 2019
- 《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 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朱玲 2018
- 《基于制度质量视角的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研究》王石 2019
- 《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潘明娟著 2018
- 《以制度创新推动绿色发展》车秀珍著 2019
- 《财政支持视角下就业公平制度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刘新 2019
- 《农业源控制管理制度与减排政策示范》吴根义 2019
- 《空间碎片造成损害责任制度研究》苏惠芳著 2019
-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新问题研究》刘明越著 2018
- 《香山设县850年》吴冉彬主编;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等编 2003
- 《晚霞风景 《晚霞》杂志创刊十周年作品选集》王诚德等编 1999
- 《行知工程创新教学探索系列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李怀源等编 2012
- 《诗文阅读入门》邵霭吉,戴永俊,朱桂元主编;王延潭,王学荣,王辉等编 1991
- 《全国精美作文年选 2009年度经典 高中卷》邵荣霞主编;邵荣霞,张年军,屠丽君等编 2010
- 《外科诊疗手册 新1版》裘法祖等编 1956
-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第2版 下册》谢惠民等编 2019
- 《日本经济现状研究》薛敬孝等编 1998
- 《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 第一部分》黑龙江省中草药进修班等编 1971
- 《大学物理实验》刘汉臣等编 2016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浙江海岛植物原色图谱》蒋明,柯世省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