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旻君,刘仁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8474564
- 页数:232 页
第1章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1
1.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 1
1.1.1 教育测验的兴起 1
1.1.2 美国的教育测验运动 2
1.1.3 “八年研究”与教育评价的诞生 3
1.2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5
1.2.1 计算机辅助评价(CAA)的定义 5
1.2.2 计算机辅助评价(CAA)的分类 6
1.3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 8
1.3.1 从经典测验(CTT)到项目反应理论(IRT) 8
1.3.2 从常模参照测验到标准参照测验 9
1.3.3 从学业成就到能力素质测验 10
1.3.4 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 11
1.4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兴起 12
1.4.1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内涵 12
1.4.2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 14
1.4.3 将评价融入学习环境的设计 15
习题一 17
第2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18
2.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18
2.1.1 教育测量及其数据类型 18
2.1.2 教育评价及其标准 19
2.1.3 教育评价的类型 21
2.1.4 我国两种基本的教育评价制度 22
2.2 教育评价对象的抽样技术 24
2.2.1 抽样的方法 24
2.2.2 样本数量的确定 26
2.3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28
2.3.1 指标体系的设计 28
2.3.2 指标体系权集的确定 32
2.3.3 聚类分析及其SPSS操作 36
2.4 教育评价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43
2.4.1 教育评价资料搜集的方法 43
2.4.2 教育评价资料分析的方法 46
习题二 50
第3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分析 51
3.1 信度 51
3.1.1 同质性信度 51
3.1.2 分半信度 55
3.1.3 再测信度 56
3.1.4 评分者的信度 57
3.2 效度 57
3.2.1 内容效度 58
3.2.2 结构效度 58
3.2.3 因素分析的SPSS操作 60
3.2.4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应用例举 69
3.2.5 效标关联效度 74
3.2.6 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77
3.3 难度 78
3.3.1 难度系数的计算办法 78
3.3.2 难度的转换 79
3.3.3 难度对测验的影响 80
3.4 区分度 81
3.4.1 区分度的意义 81
3.4.2 区分度的计算 82
3.4.3 区分度对测验的影响 84
习题三 86
第4章 测验分数等值及其常模量表的建立 87
4.1 测验分数等值及其常模 87
4.1.1 测验等值的含义 87
4.1.2 测验分数等值的方法 87
4.1.3 常模 88
4.2 百分等级常模的建立 89
4.2.1 百分等级常模的意义 89
4.2.2 百分等级常模的建立方法 89
4.3 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 94
4.3.1 标准分数的定义 94
4.3.2 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方法 96
习题四 97
第5章 测验分数的描述统计 98
5.1 频数分布 98
5.1.1 数据的基本类型 98
5.1.2 频数分布表 98
5.1.3 频数分析的SPSS例解 100
5.1.4 频数分布图的SPSS操作 105
5.1.5 运用SPSS对多选题的描述统计 111
5.2 样本的数字特征 113
5.2.1 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113
5.2.2 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114
5.2.3 数据分布的形态 117
5.2.4 计算样本数字特征的SPSS例解 120
习题五 123
第6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推断性统计 124
6.1 统计量的分布 124
6.1.1 总体的描述 124
6.1.2 样本均值的分布 124
6.1.3 样本方差的分布 125
6.1.4 t统计量 126
6.1.5 F统计量 126
6.2 参数估计 127
6.2.1 参数点估计 127
6.2.2 参数区间估计 127
6.3 参数假设检验 128
6.3.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9
6.3.2 假设检验的几个基本概念 130
6.3.3 单总体的Z检验和t检验 132
6.3.4 两总体的t检验 133
6.4 非参数检验 137
6.4.1 x2检验 137
6.4.2 单一样本K-S检验 140
6.4.3 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141
6.4.4 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142
习题六 144
第7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方差分析 145
7.1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5
7.1.1 方差分析概述 145
7.1.2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5
7.1.3 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 146
7.1.4 因素的主效应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147
7.1.5 协方差分析 148
7.2 方差分析的基本过程 148
7.2.1 SPSS方差分析过程简介 148
7.2.2 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49
7.2.3 两因素方差分析 151
7.2.4 相互关联的多因变量方差分析 155
7.2.5 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160
7.3 方差秩分析 164
7.3.1 独立样本的方差秩分析 164
7.3.2 相关样本的方差秩分析 165
习题七 166
第8章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 168
8.1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分数解释 168
8.1.1 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 168
8.1.2 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联系和区别 168
8.1.3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 169
8.2 标准参照测验分界分数线确立的方法 171
8.2.1 判断法 172
8.2.2 判断经验法 174
8.2.3 经验判断法 175
8.3 标准测验的有效性分析 177
8.3.1 测题质量评定 177
8.3.2 测验信度的估计 178
8.3.3 测验效度的分析 180
8.4 计算机程序化S-P表综合评价 181
8.4.1 S-P表的基本概念 181
8.4.2 S-P表的特点 182
8.4.3 S-P表的生成过程 183
8.4.4 S-P表的应用分析 186
习题八 188
第9章 项目反应理论及其应用 189
9.1 项目反应理论概述 189
9.1.1 项目反应理论的产生 189
9.1.2 项目反应理论的含义 190
9.1.3 项目反应理论的发展 191
9.1.4 项目反应理论基础模型例举 192
9.2 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 193
9.2.1 项目参数已知的能力参数估计 193
9.2.2 联合极大似然估计 194
9.3 项目和测验的信息函数 195
9.3.1 项目信息函数 195
9.3.2 测验信息函数 196
9.3.3 项目反应理论参数计算软件IRTP简介 196
9.4 项目反应理论的应用 201
9.4.1 题库建设 201
9.4.2 题目参数等值 203
9.4.3 标准参照性测验的编制 204
习题九 205
第10章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例举 206
10.1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206
10.1.1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意义 206
10.1.2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原理 206
10.1.3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与施测程序 207
10.1.4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编制步骤及策略 209
10.1.5 基于MET-CATS系统的自适应测试 212
10.2 技能性测评与网络化评价 213
10.2.1 IT技能性测评 213
10.2.2 网络化评价 215
10.2.3 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简介 216
10.3 计算机化阅卷 221
10.3.1 电子阅卷 221
10.3.2 网上评卷 222
10.3.3 计算机自动评分 222
习题十 225
附录 226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吴轶博主编 2019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王宏宇主编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参考 第7版》张基温 2017
- 《云计算节能与资源调度》彭俊杰主编 2019
- 《Helmholtz方程的步进计算方法研究》李鹏著 2019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