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宁夏卷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宁夏卷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宁夏卷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向东主编;朱尼卷主编;宁夏人口普查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3744278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翔实的资料,深刻、细致地分析介绍了宁夏的人口状况及发展趋势。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宁夏卷》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 2

一、20世纪的人口发展 2

(一)建国前的人口发展 3

(二)建国后的人口发展 4

二、人口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

(一)人口规模扩大,人口增速减缓 6

(二)民族逐渐增多,回族比重上升 7

(四)文化素质提高,文盲人口减少 9

(三)市镇人口比重低,农村人口数量多 9

(五)人口向川区聚居,各市县增长差异大 10

(六)人口性别比平衡,年龄结构转变 13

(七)婚姻关系稳定,家庭规模缩小 14

(八)劳动力就业率下降,第三产业人口增长快 14

(九)迁移人口总量增加,迁移原因有所不同 16

(十)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居住质量有所提高 16

三、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7

(一)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7

(二)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18

(一)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21

(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1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1

(三)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

(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第二章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和老龄化 25

一、人口年龄构成 25

(一)人口年龄构成变化 25

(二)人口年龄构成差异 29

(三)人口年龄构成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 33

(四)人口年龄构成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34

(一)总人口性别构成 36

(二)分年龄人口性别构成 36

二、人口性别构成 36

(三)分民族人口性别构成 38

(四)分地区人口性别构成 38

三、人口老龄化 40

(一)老年人口数量 40

(二)老年人口素质 41

(三)老年人口构成 41

(四)迎接老龄化社会挑战 45

第三章 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 48

一、生育水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

(一)人口出生率水平的发展变化 48

(二)生育水平的现状及特点 52

(一)人口文化素质对妇女生育的影响 (1 63

(三)生育模式 65

(四)人口再生产率 74

二、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76

(一)生育政策因素 76

(二)育龄妇女自身因素 76

(三)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的影响 77

(四)职业构成因素 80

(五)经济因素 81

三、人口发展的新成绩、新问题 82

(一)人口控制效果 82

(二)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4

第四章 死亡水平和平均预期寿命 89

一、死亡率水平状况及其变化特点 89

(一)粗死亡率的变化 90

(二)分性别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92

(三)分年龄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94

(四)死亡率的变化特点 95

二、死亡率水平的差异及特点 97

(一)地区差异 97

(二)市县差异 98

(三)城乡差异 98

(四)民族差异 101

(五)婚姻差异 101

(六)文化差异 103

三、影响死亡水平的因素分析 103

(一)经济发展水平 103

(二)社会发展水平 104

(三)自然生态环境 105

(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异 105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105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变化特点 105

(五)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途径 107

(三)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城乡差异 107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民族差异 107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状况 111

一、人口婚姻状况变动的一般趋势 111

(一)人口婚姻的基本状况 111

(二)人口婚姻状况变动趋势 122

(三)人口婚姻状况差异 125

二、家庭规模与家庭类型 129

(一)家庭规模的现状及变动趋势 129

(二)家庭类型的区域差异 132

三、婚姻、家庭模式的评价 136

(一)婚姻模式的评价 136

(二)家庭模式的评价 139

第六章 人口受教育状况 143

一、人口受教育状况 143

(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现状及特点 143

(二)人口受教育水平与全国的差距 147

(三)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地区差异 149

(四)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年龄、性别差异 153

(五)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构成与特点 154

(六)不同产业、行业、职业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构成与特点 157

(七)文盲人口 161

二、人口文化素质的影响因素 163

(二)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65

三、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166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167

(二)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169

(三)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72

第七章 劳动就业状况 176

一、劳动力年龄人口 176

(一)劳动力总量增长快 176

(二)劳动力资源呈年轻型 176

(三)城乡分布呈非均衡性 177

(四)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180

(一)就业人口的规模 182

二、就业人口的规模与构成 182

(二)就业人口的构成 183

三、失业人口的总量及构成 191

(一)失业人口的数量 191

(二)失业人口的构成 192

(三)人口失业的原因 193

四、非经济活动人口 195

(一)总量 196

(二)构成 196

五、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 197

(一)劳动力供给趋势预测 197

(二)劳动力需求预测 198

六、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200

第八章 人口迁移流动 203

一、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及分布 203

(一)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 203

(二)人口迁移流动的分布 209

二、迁移流动人口的构成 212

(一)迁移流动人口性别、年龄 212

(二)迁移流动人口文化素质 214

(三)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 215

(四)迁移流动人口婚姻、生育 216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217

三、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 217

(二)个人迁移流动的因素 218

(三)城市内部变动的因素 219

四、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20

(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20

(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222

第九章 人口城镇化 224

一、城镇化历程及其特征 224

(一)城市的界定及城镇化的量化方法 224

(二)人口城镇化进程及其特征 226

二、城镇人口的分布 231

(一)城镇人口现状 231

(二)城镇人口的空间布局及差异特征 233

(三)城镇人口的属性特征 237

(一)城镇化发展模式 245

三、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 245

(二)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248

四、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251

(一)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251

(二)新世纪城镇化发展 254

第十章 人口居住状况 259

一、人口居住水平的现状 259

(一)人口居住的基本情况 259

(二)人口的居住条件 264

(三)人口居住质量 266

(一)地区之间的差异 267

二、人口居住的差异 267

(二)城乡之间的差异 268

(三)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居住水平差异 268

(四)不同职业人口的住房水平差异 269

(五)家庭户购建房和租房费用的差异 272

三、居住环境发展前景的思考 272

(一)人居环境的概念 272

(二)人们居住环境的内容 274

(三)改善人居环境的思考 275

第十一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278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现状 278

(一)人口现状 278

(二)资源现状 282

(三)环境现状 292

二、人口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295

(一)对资源的影响 295

(二)对环境的影响 299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04

(一)要努力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一致 304

(二)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国式人口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306

(三)要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纳入国家法制化管理轨道 309

第十二章 未来人口发展前景展望 312

一、人口预测方法及方案的确定 312

(一)预测的基本思路 312

(三)预测方案的确定 313

(二)预测方法 313

二、预测结果 314

(一)出生人口 314

(二)死亡人口 317

(三)总人口数 320

(四)可行性方案的确定 323

三、未来人口发展前景展望 324

(一)未来人口总量的变化 324

(二)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变化 325

(三)未来劳动适龄人口的变化 334

(四)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 336

(五)未来育龄妇女人口的变化 3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