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肿瘤学  上  第2版
肿瘤学  上  第2版

肿瘤学 上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天泽,徐光炜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0838466
  • 页数:9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讲述抗癌新理论,突出最新的诊断方法和手段,介绍治疗中综合治疗的应用,使癌症患者的存活率进一步提高
《肿瘤学 上 第2版》目录

第一篇 肿瘤流行病学 3

第1章 概述 3

目录 3

上册 3

一、描述性研究 5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几种主要类型 5

第2章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5

第一节 实验性研究与非实验性研究 5

二、分析性研究 6

三、干预研究 7

二、信息偏倚 8

一、选择偏倚 8

第三节 偏倚与混杂 8

五、生物学上可阐释性 9

四、一致性 9

第四节 判断联系真实性的一些准则 9

一、时间先后顺序 9

二、联系的强度 9

三、剂量效应关系 9

一、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 10

第五节 癌发生频度和危险度的测定 10

二、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 12

第一节 恶性肿瘤登记 15

第3章 癌的描述流行病学 15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分类 17

第三节 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及对社会的负担 20

二、癌的人群间差异 23

一、癌的地理分布 23

第四节 癌的地理分布、人群差异和时间趋势 23

三、时间趋势 25

四、移民研究 26

第一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 31

第4章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31

一、环境因素与肿瘤 33

第二节 人类致癌物在体内暴露的直接测定与评价 33

二、致癌物的检测 34

第三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 36

三、个体遗传易感性 38

二、致癌物损伤修复能力 38

第四节 对人类致癌物暴露的个体差异与易感人群 38

一、个体在代谢致癌物能力上的差异 38

第五节 环境暴露与大分子加合物及生物标记 39

一、标志物的选择和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 40

第六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设计 40

二、生物标记物特征研究 41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43

三、生物样品库 43

一、化学致癌物 47

第5章 化学致癌因素 47

第二篇 肿瘤病因学 47

二、促癌物 77

三、化学致癌物与促癌物检测 81

一、低剂量辐射致癌 86

第一节 电磁辐射致癌的种类 86

第6章 物理致癌因素 86

第二节 辐射致癌的机理 88

二、高剂量辐射致癌 88

四、影响辐射致癌的因素 89

三、辐射致癌的遗传敏感性(个体易感性) 89

一、癌基因的激活(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性细胞) 89

二、辐射致癌的分子改变 89

第三节 辐射致癌的预防 90

一、EB病毒与人肿瘤 92

第7章 病毒与肿瘤 92

二、临床检查 95

二、HTLV-1病毒与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 101

三、人乳头瘤病毒与人肿瘤 103

四、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 109

五、人类疱疹病毒(HHV-8)与卡波西肉瘤 111

一、吸烟所致的疾病 119

第三篇 癌症的预防 119

第8章 吸烟危害及控制对策 119

二、吸烟危害流行的特征 124

三、中国吸烟危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7

四、控烟策略及措施 130

五、结语 133

一、饮食、营养与癌症的关系 136

第9章 饮食、营养与癌症 136

第一节 饮食、营养与癌症的预防 136

三、饮食防癌的前景 137

二、饮食、营养的防癌机制 137

一、产能营养素与癌 138

第二节 营养素与癌 138

二、维生素与癌 144

三、无机盐与癌 149

一、食物的加工、烹调与癌症 158

第三节 食物与癌症 158

二、防癌的食物 159

三、防癌的饮食、营养措施 161

二、普查的不利之处 168

第10章 癌症的普查 168

第一节 肿瘤普查的利弊 168

一、普查的有利之处 168

第二节 肿瘤普查效益的假说 169

二、选用检测方法的原则 170

第三节 肿瘤普查计划的制定 170

一、制订普查方案的原则 170

三、病程长度偏性 171

三、如何评价检测方法的原则 171

第四节 评价肿瘤普查需注意的问题 171

一、自我选择偏性 171

二、时间领先偏性 171

第五节 评价肿瘤普查的原则和指标 172

三、前列腺癌 173

第六节 癌症二级预防的现状 173

一、乳腺癌 173

二、宫颈癌 173

第七节 展望 174

四、结、直肠癌 174

五、皮肤癌 174

六、其他 174

三、戒烟 177

第11章 健康教育 177

第一节 公众的防癌教育 177

一、宣传 177

二、介绍肿瘤防治的常识 177

七、癌症的早期“危险信号” 178

四、合理的饮食结构 178

五、职业防护 178

六、环境保护 178

一、在校学生教育 179

八、重视癌前病变 179

九、自我检查 179

第二节 医务人员的专业教育 179

三、继续教育 180

二、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 180

三、出院的康复教育 181

第三节 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教育 181

一、确诊时的心理康复教育 181

二、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教育 181

二、抑癌基因 185

第四篇 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 185

第12章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185

第一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85

一、原癌基因与癌基因 185

一、信号传递的分子基础 187

三、肿瘤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谱 187

第二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反式调控因子 187

一、myc族 187

二、FOS/JUN族 187

三、SRF 187

四、RB及p53 187

五、“Dominant negative”反式因子 187

第三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作用 187

二、核内反式因子的相互对抗作用 188

二、Profilin 189

第四节 细胞骨架与信号传递 189

一、MARCKS 189

一、细胞周期与细胞周期钟 190

第五节 细胞周期与细胞传代的调控 190

第六节 Epigenetics与肿瘤 191

二、细胞传代与细胞凋亡 191

二、生存环境因素与癌变 196

第13章 肿瘤的遗传学基础 196

第一节 环境与遗传 196

一、生存环境与遗传关系的分析 196

一、肿瘤细胞遗传学基础 198

第二节 遗传与肿瘤 198

二、染色体(细胞遗传物质)畸变与肿瘤 199

三、肿瘤遗传分子基础 202

一、肿瘤的起源与本质 204

第三节 遗传进化与肿瘤发生 204

二、细胞分裂与分化 205

二、遗传性肿瘤的特点与肿瘤发生机理 206

第四节 遗传性肿瘤 206

一、肿瘤遗传易感性 206

一、生命复制之谜被一层层揭开 210

第14章 细胞周期与肿瘤发生、发展 210

第一节 肿瘤研究的历史 210

二、肿瘤发生、发展研究与生命复制研究的会合 211

第二节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CDKs 212

三、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细胞克隆进化的过程 212

四、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疾病 212

二、Cyclins是调控CDKs活性的主要成分 213

一、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CDKs 213

五、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216

三、Thr 160/161磷酸化 216

四、Thr 14/Tyr15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216

一、细胞周期的启动机制 217

第三节 细胞周期机制的两大功能 217

二、细胞周期的运行机制 218

一、细胞周期监控机制破坏 220

第四节 肿瘤的细胞周期机制破坏 220

二、细胞周期驱动机制破坏 221

二、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23

第15章 肿瘤与信号传导 223

一、信号传导与癌基因 223

二、信号传导通路 239

三、研究癌基因功能的方法 239

四、信号传导与癌基因研究的临床应用 245

五、小结 247

六、问题与展望 247

第16章 肿瘤与细胞凋亡 253

第一节 概论 253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特点 253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与表现 253

二、端粒酶、端粒与细胞凋亡 254

三、凋亡的分子机制 255

第三节 凋亡的识别检查方法 257

一、细胞形态学改变的检查 257

二、DNA断裂缺口标记荧光显微分析法 257

三、核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法 257

四、端粒酶分析技术 257

五、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法 257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进展、浸润转移 257

一、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 257

二、细胞凋亡与肿瘤进展、浸润转移 259

第五节 凋亡在肿瘤中的表现 260

一、人肺癌 260

二、人乳癌 260

三、人结肠直肠癌 260

四、人前列腺癌 261

五、其他肿瘤 261

第六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 261

一、细胞凋亡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机理 261

二、凋亡与肿瘤化疗抗药性 261

三、凋亡与肿瘤放疗及耐受性 263

四、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新策略和新方案的开发 263

第17章 肿瘤转移分子生物学 266

第一节 肿瘤转移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266

一、肿瘤转移表型的出现是肿瘤演进的结果 266

二、肿瘤转移——一个多步骤的序贯过程 266

三、肿瘤细胞转移是一个低效能过程 266

四、肿瘤转移过程的调控 268

五、寻找与肿瘤转移相关的染色体 269

六、转移相关基因的克隆 270

第二节 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273

一、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导技术(MMCT) 273

二、PCR技术 274

三、免疫学方法——表面抗原表位屏蔽 276

四、基因组学分析方法 276

五、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引入 277

第18章 肿瘤的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的肿瘤生物治疗 280

一、肿瘤的血管形成及其特点 280

二、肿瘤血管的生成调节 281

三、血管生成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284

第19章 肿瘤与免疫 289

第一节 概述 289

第二节 肿瘤抗原 291

第三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293

一、抗肿瘤细胞免疫 293

二、抗肿瘤体液免疫 299

第四节 肿瘤免疫逃避机制 300

一、肿瘤细胞 300

二、瘤细胞周围微环境 301

三、宿主免疫系统及成分的异常 301

第五节 肿瘤免疫学检测 301

一、肿瘤抗原 302

二、肿瘤抗体 303

三、免疫细胞 303

第六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303

第20章 人类基因组与肿瘤 313

第一节 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肿瘤基因组) 313

一、细胞癌基因 314

二、抑癌基因 319

第二节 肿瘤的遗传规律 324

一、遗传性家族性肿瘤综合征 324

二、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325

第五篇 癌症的诊断 333

第21章 肿瘤的病理诊断技术 333

第一节 肿瘤病理诊断的意义 333

第二节 肿瘤病理诊断基础 333

一、肿瘤的概念 333

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334

三、交界性肿瘤 337

四、癌与肉瘤 337

五、恶性肿瘤的异质性及其组织发生 338

六、癌前病变、原位癌与浸润性癌 338

七、良性肿瘤与增生性病变恶变 339

八、恶性肿瘤组织学分型、分级与临床分期 339

第三节 肿瘤病理技术及其意义 340

一、组织取材的要求与重要性 340

二、常规病理技术及其应用 340

三、组织化学技术 341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44

五、原位杂交技术 346

六、流式细胞术 346

七、图像分析技术 348

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 348

九、生物芯片技术 349

十、电子显微镜技术 349

第四节 肿瘤病理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352

第22章 内窥镜检查 354

第一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354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54

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术前准备 354

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解剖标识 354

四、胃镜的检查技术 355

五、如何提高胃镜对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359

六、胃镜检查的意义 360

第二节 呼吸内镜检查 360

一、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60

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方法 361

三、正常气管、支气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 362

四、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 362

五、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 366

第三节 结肠镜检查术 367

一、结肠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67

二、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 367

三、结肠镜检查的进镜技术 367

四、正常的结肠镜所见 367

五、结肠肿瘤的内镜所见 367

第四节 腹腔镜检查术 370

第23章 肿瘤影像学诊断 372

第一节 概论 372

一、前言 372

二、X线 372

三、CT 374

四、磁共振成像 381

五、超声检查 384

六、核医学检查 392

第二节 神经系统肿瘤影像学诊断 402

一、概论 402

二、神经系统肿瘤影像学检查 405

三、常见神经系统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406

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影像学检查路线 413

第三节 头颈部肿瘤影像学诊断 413

一、鼻腔、鼻窦肿瘤 413

二、颞骨肿瘤 416

三、眼部肿瘤 419

四、咽部肿瘤 425

五、喉部-喉癌 427

六、颈部肿瘤 428

第四节 胸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430

一、气管和主支气管肿瘤 430

二、肺部肿瘤 431

三、胸膜胸壁肿瘤 436

四、横膈肿瘤 436

五、纵隔肿瘤、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437

六、心脏肿瘤 440

第五节 肝胆胰脾肿瘤影像学诊断 442

一、肝脏肿瘤 442

二、胆道肿瘤 447

三、胰腺肿瘤 448

四、脾脏肿瘤 450

第六节 胃肠道肿瘤影像学诊断 452

一、检查方法 452

二、胃肠道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454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影像学诊断 463

一、泌尿系统肿瘤 463

二、生殖系统肿瘤 471

第八节 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 475

一、乳腺钼靶X线诊断 475

二、乳腺MRI诊断 482

三、乳腺CT诊断 483

四、18FDG PET显像在乳腺肿瘤的应用 484

第九节 骨骼和关节系统肿瘤影像学诊断 484

一、概论 484

二、常见骨关节肿瘤与影像学表现 485

第十节 肿瘤介入放射学诊断 495

一、血管介入技术 495

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497

第24章 肿瘤标志 503

第一节 概述 503

第二节 发展概况 503

第三节 肿瘤标志概念分类及内容 504

一、肿瘤标志概念 504

二、肿瘤标志分类 505

三、肿瘤标志研究内容及相关技术 506

第四节 肿瘤标志的生物学与临床意义 507

一、肿瘤标志的生物学意义 507

二、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 507

第五节 肿瘤抗原 509

一、甲胎蛋白(AFP) 509

二、癌胚抗原(CEA) 510

三、组织多肽抗原(TPA)和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 511

一、肿瘤相关糖链抗原的结构与类型 512

第六节 肿瘤相关糖链抗原 512

二、糖链抗原在组织中表达与分布 514

第七节 肿瘤酶学标志 518

一、肿瘤组织中同工酶谱的变化 518

二、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癌变 519

三、GSTS同工酶与肿瘤耐药性的关系 521

四、糖酵解酶和糖基转移酶与肿瘤的关系 521

五、碱性磷酸酶 521

六、乳酸脱氢酶 522

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522

八、前列腺特异抗原 522

九、γ-谷氨酸转肽酶 522

十、铜氧化酶 523

十一、肌酸激酶 523

第八节 激素类标志 523

一、降钙素 524

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24

第九节 特殊蛋白质类标志 524

一、角蛋白 524

二、鳞状细胞癌抗原 524

三、β2微球蛋白 524

第十节 血中癌基因蛋白 525

一、ras基因蛋白 525

二、myc基因蛋白 525

三、crbB-2基因蛋白 525

四、p53抑癌基因蛋白 525

五、bcl基因蛋白 525

第十一节 其他肿瘤标志物 525

一、唾液酸 525

二、儿茶酚胺类物质 526

三、多胺 526

四、激素受体 526

第十二节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526

一、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评估 526

二、肿瘤标志的经济评价 528

第十三节 肿瘤标志的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 528

一、检测仪器和方法 528

二、质量控制 528

三、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 528

第十四节 加强肿瘤标志的基础、应用与开发研究 529

一、加强基础研究 529

二、加强肿瘤基因标志的研究 529

三、加强肿瘤标志应用与开发研究 530

四、加强肿瘤标志用于肿瘤早期发现和普查的研究 530

第六篇 肿瘤的治疗 535

第25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 535

一、肿瘤外科的发展 535

二、现代外科手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动向 535

三、肿瘤外科应独立成科 538

四、肿瘤外科的前景 538

五、肿瘤外科学家的重任 539

第26章 肿瘤的放射治疗 541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物理学 541

一、放射源和放射治疗机 541

二、临床剂量学原则 547

三、计划设计与执行 554

四、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571

五、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583

六、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94

第二节 近距离治疗 606

一、概述 606

二、常用放射性核素 607

三、放射源的规格 608

四、近距离治疗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609

五、放射源的定位 610

六、治疗时间的计算 612

七、实验近距离治疗 613

八、近距离治疗室的筹建 614

九、巴黎系统及临床应用 616

第三节 肿瘤放射治疗生物学 622

一、正常组织对照射的反应 622

二、细胞的电离效应和生存曲线 627

三、肿瘤电离辐射的生物学基础 632

第四节 放射治疗方法学 641

一、照射方法 641

二、提高放射治疗疗效的方法 641

第五节 综合治疗中放疗的作用及方案 643

一、既容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又常发生全身转移的肿瘤类型 643

二、只有局部蔓延和淋巴结转移而无广泛远处转移的肿瘤类型 644

三、只有迅速的发生远处转移,而不侵犯淋巴结的肿瘤类型 645

四、从不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肿瘤类型 645

第27章 肿瘤化疗的临床药理学 649

第一节 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649

第二节 烷化剂 650

一、烷化剂的毒副作用 652

二、新的烷化剂 653

三、耐药性 654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 654

五、结语 654

第三节 抗代谢物 655

一、抗叶酸抗代谢物 655

二、嘧啶类抗代谢物 656

三、胞苷类抗代谢物 657

四、嘌呤类抗代谢物 658

第四节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 659

一、长春花生物碱 659

二、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 660

三、靛玉红及其类似物 660

四、表鬼臼毒类药物 662

五、喜树及喜树碱类化合物 662

第五节 抗肿瘤抗生素 665

一、蒽环类 665

二、糖肽类——博来霉素 667

三、放线菌素类 668

四、糖苷类——光神霉素 669

五、丝裂霉素类 669

六、链脲霉素 670

第六节 铂类化合物 670

一、顺铂 670

二、第二代铂类化合物 672

三、第三代铂类化合物 673

第七节 维生素甲类化合物 673

一、维甲类化合物的生理学作用 673

二、维甲类化合物的临床药理学 673

三、维甲类化合物的作用原理 675

四、维甲类化合物的毒副作用 677

第八节 生物工程来源的抗肿瘤药 677

一、干扰素 678

二、生长因子 679

三、白细胞介素-2(IL-2) 680

第九节 激素类 681

一、雄激素类 682

二、抗雄激素类 683

三、雌激素类 683

四、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及抑制雌激素合成的药物 684

五、孕酮类 685

六、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即LHRH)同类物 686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 686

八、肾上腺皮质选择性损伤剂 687

九、甲状腺激素类 687

第十节 杂类 688

一、门冬酰胺酶 688

二、羟基脲 688

三、甲基苄肼 688

四、甲氮咪胺 689

第28章 肿瘤的化学治疗 693

一、癌症化学治疗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693

二、癌症化疗的药理学基础 694

三、合理使用抗癌药物的一些原则 698

四、临床工作中如何决定选用化疗方案 701

五、常见癌症的标准治疗方案 704

六、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727

七、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超大剂量化疗及造血细胞因子支持高剂量强度化疗的临床应用 738

八、化学治疗的展望——开辟新的治疗靶点,发展新型抗癌药物 745

第29章 肿瘤免疫及生物治疗 757

第一节 肿瘤免疫学基础 757

一、肿瘤抗原 757

二、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760

三、抗瘤免疫效应机制 763

四、肿瘤的免疫监视与免疫逃逸 766

五、肿瘤的免疫学检测 770

六、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771

第二节 BRM与肿瘤生物治疗概述 771

一、BRM的历史背景与概念 771

二、BRM的种类和生物治疗高科技产品 772

三、BRM的作用方式和机制 773

四、BRM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评价 774

五、BRM研究的意义和展望——肿瘤生物治疗的前景 776

第三节 免疫调节剂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776

一、概述 776

二、微生物及其有关成分 778

三、多糖类 782

四、胸腺素 784

五、合成的免疫调节剂 784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786

一、概述 786

二、干扰素(IEN)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791

三、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795

四、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799

五、集落刺激因子(CSF)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802

六、其他可能在临床上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细胞因子 802

第五节 肿瘤的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 804

一、概述 804

二、LAK细胞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805

三、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809

四、激活的杀伤性单核细胞(AKM)和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809

五、ACI新疗法的探索与临床应用前景的展望 810

第六节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811

一、概述 811

二、McAb(unconjugates)直接应用于肿瘤治疗 813

三、McAb与其偶联物的免疫导向治疗 815

四、单克隆抗体疗法的问题和展望 817

第七节 肿瘤疫苗及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818

一、概述 818

二、瘤苗主动免疫治疗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 820

三、肿瘤疫苗的分类 822

四、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 824

五、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ASI)的特点、研究策略和前景 827

第八节 肿瘤生物治疗的某些新领域 828

一、抗血管生成疗法 828

二、肿瘤增殖病毒疗法 831

三、抗端粒—端粒酶疗法 834

第30章 肿瘤的综合治疗 842

一、定义 842

二、现状 842

三、综合治疗的原则和计划 843

四、综合治疗的几种模式 845

五、综合治疗组的组成 846

六、展望 846

第31章 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849

第一节 高温治疗 849

一、高温治癌的生物学基础 849

二、高温治癌的物理方法与技术 862

三、高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872

第二节 修饰放射治疗效应的措施 880

一、对改变放射效应方法的评价 881

二、增加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措施 882

三、放、化疗的合并应用 891

四、加热治疗和放射治疗 894

五、放射防护剂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895

六、对放、化疗所致正常组织晚期损伤有预防与治疗双重作用的药物 896

第三节 新型的利用放射线治癌方法 897

一、靶向放射治疗 897

二、基因治疗和放射治疗 899

第四节 光动力学疗法 901

一、发展历史 901

二、光动力治疗肿瘤的机制 901

三、光敏药物 902

四、激发光源与光传导系统 903

五、光动力治疗方法 903

六、光动力治疗的特点 904

七、HpD-PDT适应证与局限性 904

八、国内外HpD-PDT治疗状况 904

九、PDT治疗支气管肺癌 904

十、PDT治疗头颈部癌 904

十一、PDT治疗食管、贲门及胃癌 905

十二、PDT治疗其他恶性肿瘤 905

第五节 粒子束及高线性能量传递放射治疗 905

一、粒子束照射的放射生物学优点 905

二、粒子束治疗的物理特点 906

三、快中子治疗 906

四、快中子近距离治疗 909

五、中子俘获治疗或硼中子俘获治疗 909

六、质子治疗 909

七、负π介子治疗 910

八、其他重粒子治疗 910

第六节 肿瘤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 911

一、经皮针活检 911

二、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栓塞术 913

三、其他介入治疗和诊断方法 923

第七节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 925

一、射频消融原理 925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926

三、射频治疗引导方法 926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926

五、治疗原则 926

六、治疗方案设计 927

七、疗效评价及随访 928

八、疗效 929

九、并发症及处理 929

十、展望 930

第32章 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939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实施要点 939

一、重复原则 939

二、随机化原则 942

三、对照原则 943

四、盲法原则 943

五、成立一个“该试验”肿瘤临床监督试验机构 944

第二节 合乎伦理 946

一、临床诊疗与临床试验的伦理异同 946

二、肿瘤临床试验伦理的最基本要求 946

三、肿瘤临床试验方案中疗效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946

四、要重视肿瘤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947

第三节 统计分析方法 947

一、生存时间与删失 947

二、生存曲线 948

三、生存曲线的比较 950

四、分层调整 952

五、COX回归分析 953

六、预后因素分析与肿瘤临床试验 954

第四节 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实施 954

一、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及种类 954

二、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前的要求 955

三、GCP的概念和重要性 955

四、GCP的基本内容及重点 956

五、临床试验的分期和要点 957

六、现阶段临床试验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958

索引 961

中册 971

第七篇 头颈部肿瘤 971

第33章 头颈肿瘤学发展简史 971

第34章 眼部肿瘤 972

第一节 概述 972

一、眼的解剖和生理 972

三、影像学检查 975

一、眼表肿瘤 981

第二节 眼球肿瘤 981

二、葡萄膜肿瘤 985

三、视网膜肿瘤 992

四、视乳头肿瘤 997

一、眶内囊肿 998

第三节 眼眶肿瘤 998

二、眼眶血管性肿瘤及畸形 1001

三、肌源性肿瘤 1004

四、软组织肿瘤 1006

五、骨源肿瘤 1008

六、神经源肿瘤 1009

七、泪腺肿瘤 1015

八、血系统肿瘤 1017

九、类瘤性肿物 1018

一、眼睑良性肿瘤 1021

第四节 眼睑肿瘤 1021

二、眼睑恶性肿瘤 1022

一、发病情况 1028

第35章 耳部肿瘤 1028

第一节 耳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 1028

一、原发恶性肿瘤 1028

二、颞骨转移癌 1028

第二节 发病情况、部位分布及肿瘤扩展 1028

第三节 临床特点及诊断 1029

二、肿瘤部位分布 1029

三、致病因素与肿瘤扩展 1029

第五节 中耳癌及外耳道癌的分期 1030

第四节 外耳道癌和中耳癌的治疗 1030

一、手术治疗 1030

二、放射治疗 1030

三、手术与放射治疗合用的综合疗法 1030

第六节 外耳道癌、中耳癌的疗效及治疗选择 1031

第一节 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 1033

第36章 涎腺肿瘤 1033

一、临床表现 1036

第二节 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036

二、诊断 1037

四、鉴别诊断 1039

三、涎腺癌的TNM分期 1039

一、应用外科解剖 1040

第三节 涎腺肿瘤的外科手术 1040

二、腮腺的外科手术 1041

四、舌下腺的外科手术 1042

三、颌下腺的外科手术 1042

二、涎腺癌的放射治疗 1043

五、腭腺的外科手术 1043

六、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处理 1043

第四节 涎腺癌的放射治疗和颈清除术 1043

一、颈淋巴结清除术在涎腺癌治疗中的地位 1043

第五节 涎腺癌的预后因素 1044

三、涎腺癌的化学治疗 1044

二、病理 1045

第37章 鼻腔及副鼻窦癌 1045

第一节 发病情况及发病因素 1045

一、发病情况 1045

二、发病因素 1045

第二节 鼻腔癌 1045

一、应用解剖 1045

五、鉴别诊断 1046

三、临床表现 1046

四、诊断 1046

二、病理 1048

六、治疗 1048

第三节 上颌窦癌 1048

一、应用解剖 1048

四、诊断 1049

三、临床表现 1049

七、治疗 1050

五、鉴别诊断 1050

六、TNM分类及分期(UICC第五次修订,1997年) 1050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054

八、术后复发 1054

第四节 筛窦癌 1054

一、应用解剖 1054

二、发病情况 1054

三、病理 1054

四、临床表现 1054

第五节 额窦癌及蝶窦癌 1055

六、治疗 1055

七、预后 1055

一、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 1057

第38章 颌骨肿瘤 1057

一、与牙源性器官有关的新生物和其他肿瘤 1057

二、与骨有关的新生物和其他肿瘤 1057

三、上皮性囊肿 1057

四、未分类肿瘤 1057

第一节 颌骨囊肿 1057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059

二、临床表现 1059

四、治疗 1060

一、牙源性良性肿瘤 1061

第二节 颌骨良性肿瘤 1061

二、骨源性良性肿瘤 1065

一、中央性颌骨癌 1067

第三节 颌骨恶性肿瘤 1067

三、颌骨软骨肉瘤 1068

二、颌骨骨肉瘤 1068

四、颌骨转移性恶性肿瘤 1069

四、好发部位 1071

第39章 口腔癌 1071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 1071

一、发病率 1071

二、构成比 1071

三、性别和年龄 1071

五、病因与发病条件 1072

二、口腔癌的病理检查 1073

第二节 口腔癌的临床诊断和分类分期 1073

一、口腔癌的早期临床诊断 1073

三、口腔癌的TNM分类及分期 1074

一、口腔癌的治疗原则和特点 1075

第三节 口腔癌的治疗和预防原则 1075

五、治疗 1077

二、口腔癌的预防原则 1077

第四节 唇癌 1077

一、发病概况 1077

二、病理解剖 1077

三、临床表现 107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77

三、临床表现 1078

六、预后 1078

第五节 舌癌 1078

一、发病概况 1078

二、病理解剖 1078

三、临床表现 107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79

五、治疗 1079

六、预后 1079

第六节 口底癌 1079

一、发病概况 1079

二、病理解剖 1079

二、病理解剖 108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80

五、治疗 1080

六、预后 1080

第七节 牙龈癌 1080

一、发病概况 1080

三、临床表现 1081

三、临床表现 108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81

五、治疗 1081

六、预后 1081

第八节 腭癌 1081

一、发病概况 1081

二、病理解剖 1081

二、病因 108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82

五、治疗 1082

六、预后 1082

第九节 颊癌 1082

一、发病率 1082

四、临床病理 1083

三、应用解剖 1083

六、诊断 1084

五、临床表现 1084

八、治疗 1085

七、鉴别诊断 1085

九、预后 1088

三、家族癌史 1090

第40章 鼻咽癌 1090

第一节 流行病学 1090

一、明显的地区性 1090

二、部分人群的易感性 1090

一、EB病毒 1091

四、发病的稳定性 1091

第二节 病因发病学 1091

三、化学因素 1092

二、遗传易感性 1092

四、癌基因研究 1093

二、应用解剖学 1094

第三节 解剖与组织发生学 1094

一、鼻咽的发生 1094

三、组织学结构 1096

一、症状和体征 1097

第四节 临床表现 1097

一、EB病毒血清学检测 1099

二、临床分型 1099

第五节 诊断 1099

二、影像学诊断 1100

三、病理诊断 1101

四、临床分期 1102

一、放射治疗 1103

第六节 治疗 1103

二、化学药物治疗 1105

四、鼻咽癌的分层综合治疗 1107

三、手术治疗 1107

三、生长与扩展 1110

第41章 口咽癌 1110

一、解剖概要 1110

二、病理类型 1110

六、鉴别诊断 1111

四、瘤体表现 1111

五、诊断 1111

八、治疗 1112

七、临床分类分期 1112

九、预后 1114

三、扩展与转移 1117

第42章 喉咽及颈段食管癌 1117

一、解剖概要 1117

二、病理类型 1117

七、临床分类分期 1118

四、临床表现 1118

五、诊断 1118

六、鉴别诊断 1118

八、治疗 1119

九、预后 1122

一、病理类型 1124

第43章 喉癌 1124

第一节 发病情况与发病因素 1124

第二节 喉癌的临床病理 1124

二、不同类型喉癌的生长扩散 1125

一、临床症状 1126

第三节 喉癌的生物学行为与生物学分期 1126

第四节 临床症状、检查及诊断 1126

一、1987年版TNM分类分期 1127

二、检查所见及诊断 1127

第五节 UICC喉癌TNM分类分期 1127

一、声门癌 1128

二、1997年版TNM分类分期 1128

第六节 喉癌的治疗 1128

二、声门上喉癌 1129

三、发声重建手术 1130

三、声门下喉癌 1130

四、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外科治疗 1130

第七节 全喉切除术后的发声重建 1130

一、食管发声及手术重建后的消化道发声 1130

二、人工喉的应用 1130

四、放化疗加手术的综合疗法 1131

第八节 喉癌的治疗选择与效果 1131

一、放射治疗 1131

二、手术治疗 1131

三、放疗合并手术的综合治疗 1131

第九节 喉癌的生物治疗 1132

第二节 发病情况 1134

第44章 甲状腺肿瘤 1134

第一节 解剖及生理 1134

一、病理分类 1135

第三节 发病因素 1135

一、癌基因 1135

二、电离辐射 1135

三、缺碘 1135

四、女性激素 1135

五、其他 1135

第四节 诊断 1135

二、临床诊断 1136

六、放射性核素诊断 1137

三、X线诊断 1137

四、CT诊断 1137

五、超声诊断 1137

九、TNM分类及分期 1138

七、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1138

八、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1138

一、病理 1139

第五节 乳头状癌 1139

三、治疗 1140

二、临床表现 1140

四、预后 1142

第七节 髓样癌 1143

第六节 滤泡癌 1143

一、病理 1143

二、临床表现 1143

三、诊断 1143

四、治疗 1143

五、预后 1143

三、临床表现 1144

一、病理 1144

二、内分泌综合征及临床分型 1144

第八节 未分化癌 1145

四、诊断 1145

五、治疗 1145

六、预后 1145

四、甲状腺继发瘤 1146

一、病理 1146

二、临床表现 1146

三、治疗 1146

四、预后 1146

第九节 其他恶性肿瘤 1146

一、恶性淋巴瘤 1146

二、其他肉瘤 1146

三、恶性畸胎瘤 1146

二、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关系 1149

第45章 甲状旁腺肿瘤 1149

第一节 甲状旁腺的胚胎发生、解剖和生理 1149

一、甲状旁腺的胚胎发生 1149

三、甲状旁腺肿瘤的病理生理 1150

三、甲状旁腺的生理功能 1150

第二节 甲状旁腺肿瘤的发病情况和病理生理学 1150

一、发病率的人种差异 1150

二、性别差异 1150

一、全身有关系统的表现 1151

第三节 病理 1151

一、甲状旁腺腺瘤 1151

二、腺癌 1151

第四节 临床表现 1151

一、影像诊断 1152

二、局部表现 1152

第五节 诊断 1152

二、实验室诊断 1153

一、手术治疗 1154

三、鉴别诊断 1154

第六节 治疗 1154

二、甲状旁腺腺瘤酒精注射坏死疗法 1156

第七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其他问题与新进展 1156

一、“无症状”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处理 1156

第八节 预后 1157

三、腹腔镜技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 1157

第二节 颈部神经鞘瘤 1159

第46章 颈部肿瘤 1159

第一节 先天性类瘤疾病 1159

一、鳃裂囊肿瘘管 1159

二、胸腺囊肿 1159

五、预后 1160

一、病理 1160

二、临床表现 1160

三、鉴别诊断 1160

四、治疗 1160

四、临床表现 1161

第三节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 1161

一、概念 1161

二、应用解剖 1161

三、病理 1161

六、治疗 1162

五、诊断 1162

七、预后 1163

一、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 1164

第四节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1164

一、颈动脉外科简史 1165

二、诊断 1165

三、治疗 1165

第五节 颈动脉切除术 1165

三、预测脑侧支循环供血状况 1166

二、影响安全阻断颈动脉的因素 1166

四、计划性肿瘤合并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 1167

二、病例选择 1171

第47章 颈淋巴结清除术 1171

第一节 头颈部淋巴结的分布 1171

第二节 传统性颈淋巴清除术 1171

一、简史 1171

五、手术步骤 1172

三、麻醉 1172

四、手术实施 1172

四、手术步骤 1173

第三节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1173

一、概述 1173

二、病例选择 1173

三、麻醉 1173

六、胸膜损伤与纵隔气肿 1174

第四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1174

一、出血 1174

二、声门水肿 1174

三、皮瓣坏死 1174

四、感染 1174

五、神经损伤 1174

七、乳糜瘘及乳糜胸 1175

三、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整复是恢复功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 1176

第48章 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整复 1176

第一节 术后缺损整复的意义和重要性 1176

一、整复外科技术与肿瘤外科技术相结合是当前头颈肿瘤外科发展的趋向之一 1176

二、整复外科技术应用于头颈肿瘤外科是安全施行根治性手术的保证 1176

一、延期整复 1177

四、头颈肿瘤的根治性外科与功能性外科 1177

第二节 分类与适应证 1177

一、传统的游离组织移植 1178

二、立即整复 1178

第三节 临床常用的整复方法 1178

二、带蒂组织瓣移植 1179

第四节 血管化组织游离移植的应用 1181

二、腭再造术 1182

一、血管化皮瓣 1182

二、血管化肌皮瓣 1182

三、血管化骨肌皮瓣 1182

第五节 器官成形术 1182

一、舌再造术 1182

六、喉及气管的重建与再造 1183

三、鼻再造术 1183

四、外耳再造术 1183

五、下咽及颈段食管的重建与再造 1183

二、面颈部缺损的赝(修)复治疗 1184

第六节 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其前景 1184

第七节 头颈部组织缺损的其他整复技术与康复治疗 1184

一、生物材料在颌面骨缺损整复中的应用 1184

三、康复治疗 1185

一、传导气道 1189

第八篇 胸部肿瘤 1189

第49章 肺癌 1189

第一节 肺和支气管的应用解剖 1189

一、呼吸运动的机理 1191

二、肺脏 1191

第二节 肺的生理功能概要 1191

三、肺功能检测 1192

二、气体交换和运输 1192

三、肺癌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1193

第三节 肺癌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1193

一、肺癌的地区分布 1193

二、肺癌的发病、死亡的增长趋势 1193

六、职业与肺癌 1194

四、吸烟与肺癌 1194

五、非吸烟肺癌 1194

一、肺癌的病理学诊断方法 1195

七、空气污染与肺癌 1195

八、其他危险因素 1195

第四节 肺癌的病理学 1195

二、肺癌的分期、分级和分类 1197

四、早期肺癌 1200

三、侵袭前病变 1200

五、常见类型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1201

六、肺癌的蔓延和转移 1205

七、实验性肺癌的研究 1206

八、影响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 1207

第五节 肺癌的临床表现 1209

六、声音嘶哑 1210

一、咳嗽 1210

二、咯血和血痰 1210

三、发热 1210

四、胸痛 1210

五、气急 1210

一、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1212

第六节 肺癌的诊断 1212

二、肺癌的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1217

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上的应用 1219

五、超声图像引导针吸活检诊断肺癌 1220

四、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 1220

七、肺癌标志物 1221

六、放射性核素诊断肺癌 1221

九、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 1223

八、肺癌患者染色体的研究 1223

一、肺结核与结核性胸膜炎 1224

第七节 肺癌的鉴别诊断 1224

二、肺内炎症 1225

一、肺癌的外科治疗 1226

三、肺良性肿瘤 1226

四、纵隔肿瘤 1226

五、肺结节病 1226

六、肺隔离症 1226

第八节 肺癌的治疗 1226

二、肺癌的放射治疗 1230

三、药物治疗 1235

五、其他预防措施 1239

第九节 肺癌的预防 1239

一、建立肺癌防治研究机构 1239

二、加强法制,制定环境保护法规 1239

三、控制吸烟 1239

四、职业性肺癌的预防 1239

二、纵隔的分区 1243

第50章 纵隔肿瘤 1243

第一节 纵隔的解剖 1243

一、纵隔的界限 1243

第二节 纵隔的生理 1244

三、各区的器官 1244

三、综合X线、CT、MRI对纵隔肿瘤的诊断 1245

第三节 纵隔的影像学诊断 1245

一、X线检查 1245

二、CT与MRI检查 1245

六、核医学诊断 1246

四、其他检查(计波摄影、纵隔充气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246

五、超声诊断 1246

第四节 纵隔肿瘤与囊肿的分类 1247

二、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1248

第五节 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 1248

一、纵隔肿瘤的相对发生率 1248

四、诊断 1249

三、临床表现 1249

五、治疗 1252

一、纵隔良性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 1253

第六节 纵隔生殖细胞瘤 1253

第七节 其他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纵隔非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 1255

二、纵隔精原细胞瘤 1255

一、组织发生 1256

第八节 神经源性肿瘤 1256

二、病理学 1257

四、治疗 1258

三、临床症状 1258

三、淋巴瘤的分期 1259

第九节 纵隔淋巴瘤 1259

一、纵隔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1259

二、诊断 1259

四、霍奇金氏淋巴瘤 1260

五、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 1261

二、胸腺的解剖学 1263

第十节 胸腺肿瘤 1263

一、胸腺的胚胎学 1263

四、胸腺瘤 1264

三、胸腺的生理功能 1264

一、支气管源囊肿 1266

五、胸腺癌 1266

六、胸腺类癌 1266

第十一节 纵隔囊肿 1266

三、肠源性囊肿 1267

二、心包囊肿 1267

四、支气管镜检查 1268

四、淋巴囊肿 1268

五、间皮囊肿 1268

第十二节 纵隔气管肿瘤 1268

一、一般情况 1268

二、症状与体征 1268

三、影像学检查 1268

一、胸骨后甲状腺肿 1269

五、气管肿瘤误诊原因 1269

六、病理学 1269

七、气管切除重建 1269

第十三节 纵隔内分泌肿瘤 1269

第十四节 纵隔间叶肿瘤 1270

二、纵隔甲状旁腺肿瘤 1270

三、纵隔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1270

二、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1272

第十五节 心脏肿瘤 1272

一、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 1272

第一节 食管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1279

第51章 食管和贲门肿瘤 1279

第二节 食管癌和贲门癌 1282

二、食管恶性淋巴瘤 1355

第三节 食管少见的恶性肿瘤 1355

一、食管肉瘤 1355

二、病理 1356

三、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1356

第四节 食管良性肿瘤 1356

一、发病概况 1356

五、治疗 1357

三、症状 1357

四、诊断 1357

二、病因学研究 1373

第52章 乳腺癌 1373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1373

一、描述性研究 1373

一、病理组织学分类 1376

三、病理流行病学研究 1376

第二节 病理 1376

三、区域淋巴结转移 1387

二、生长与扩展 1387

二、患侧乳房皮肤 1388

四、血行转移 138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1388

一、肿块 1388

一、病史 1389

三、乳头改变 1389

四、乳头溢液 1389

五、乳房疼痛 1389

第四节 诊断 1389

二、乳腺检查 1390

三、X线诊断 1391

四、近红外光透照扫描 1395

五、B型超声检查 1396

七、核素骨显像诊断 1400

六、细胞学诊断 1400

四、肉芽肿性乳腺炎 1401

第五节 鉴别诊断 1401

一、乳痛症 1401

二、囊性增生病 1401

三、大导管肉芽肿 1401

八、积乳囊肿 1402

五、乳管扩张症 1402

六、脂肪组织坏死 1402

七、乳腺结核病 1402

第六节 临床分期 1403

九、腺纤维瘤 1403

十、大导管乳头状瘤 1403

三、病理学分类(pTNM) 1404

一、TNM分期系统的一般原则(UICC1997) 1404

二、TNM分类 1404

一、概论 1405

四、组织病理学分级(G) 1405

五、临床分期 1405

第七节 乳腺癌与激素受体 1405

二、受体测定方法 1406

三、激素受体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1408

一、外科治疗 1410

第八节 治疗 1410

二、辅助化疗 1411

四、内分泌治疗 1413

三、辅助放射治疗 1413

五、晚期乳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1416

六、骨转移癌放射性核素治疗 1417

二、非侵犯性管内癌 1418

第九节 不同类型乳腺癌的诊断及处理 1418

一、小叶原位癌 1418

五、乳头派杰病 1419

三、微小癌 1419

四、T0乳腺癌 1419

八、囊性乳头状腺癌 1420

六、髓样癌 1420

七、黏液腺癌 1420

十、妊娠或哺乳期乳腺癌 1421

九、炎性乳腺癌 1421

十二、隐匿性乳腺癌 1422

十一、原发双侧乳腺癌 1422

一、高危个体 1423

第十节 预防 1423

二、化学预防 1424

三、乳腺癌普查 1425

一、男性乳腺癌 1428

第十一节 预后 1428

一、病期 1428

二、淋巴结转移 1428

三、原发癌的病理类型 1428

第十二节 其他恶性肿瘤 1428

三、癌肉瘤 1429

二、叶状囊肉瘤 1429

一、地区分布 1437

第九篇 胃肠道肿瘤 1437

第53章 胃癌 1437

第一节 流行病学 1437

二、人群分布 1439

三、时间趋势 1440

五、病因及危险因素 1441

四、地理病理流行病学 1441

六、慢性疾患 1445

八、胃癌发病和预防模式 1447

七、胃癌分子流行病学 1447

一、大体形态 1448

第二节 病理 1448

二、组织学类型 1449

五、癌前状态与癌前病变 1454

三、大体形态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1454

四、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 1454

一、胃癌分期的演变 1460

六、扩散转移 1460

第三节 胃癌的分期 1460

二、胃癌TNM分期(UICC,第5次修订,1997) 1461

一、胃癌的症状 1462

第四节 临床表现 1462

一、胃癌的X线诊断 1463

二、胃癌的体征 1463

第五节 诊断 1463

二、胃癌的CT诊断 1470

三、胃癌内镜诊断 1477

四、胃癌的超声波诊断 1480

一、外科治疗 1486

第六节 治疗 1486

二、胃癌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 1497

三、胃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1501

四、内镜治疗 1507

第七节 预后 1509

一、胃癌的一级预防 1510

第八节 胃癌的预防 1510

二、胃癌普查 1511

三、建立胃病专科门诊 1512

四、胃癌的化学预防研究 1513

一、胃息肉 1514

第九节 胃的其他肿瘤 1514

二、胃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1515

一、发病率 1531

第54章 胰腺癌 1531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1531

二、病因 1533

二、胰腺的解剖 1534

第二节 胰腺的解剖与生理 1534

一、胰腺的胚胎学 1534

三、胰腺的生理 1539

第三节 病理学 1543

一、胰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1543

二、胰腺肿瘤大体标本的病理检查方法 1544

三、胰腺外分泌肿瘤的组织病理学 1545

四、恶性肿瘤 1546

五、胰腺肿瘤冰冻切片诊断注意事项 1548

第四节 临床表现 1548

一、临床症状 1548

二、体征 1549

第五节 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1550

一、国际抗癌联合会胰腺癌分期 1550

二、美国联合癌肿委员会胰腺癌分期 1551

三、日本胰腺学会胰腺癌临床病理分期 1552

一、实验室检查 1553

第六节 胰腺癌的诊断 1553

二、影像学检查 1556

第七节 治疗 1562

一、外科治疗概述 1562

二、各型胰癌术式 1565

三、其他治疗 1573

第55章 肝胆系癌 1582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 1582

第二节 肝脏其他恶性肿瘤 1609

一、纤维板层型肝癌 1609

二、肝母细胞瘤 1610

三、肝胆管囊腺癌 1610

四、肝类癌 1611

五、肝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1611

第三节 肝脏的转移性癌 1612

第四节 胆囊癌 1615

第五节 胆管癌 1618

一、肝门部胆管癌 1619

二、中远段胆管癌 1626

第56章 小肠肿瘤 1634

第一节 概述 1634

第二节 小肠上皮性肿瘤 1636

一、腺瘤 1636

二、腺癌 1637

第三节 小肠间质瘤 1638

第四节 小肠淋巴瘤 1640

第五节 小肠其他肿瘤 1643

一、类癌 1643

二、脂肪瘤 1643

三、血管瘤 1643

四、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 1643

一、大肠息肉 1646

第57章 大肠肿瘤 1646

第一节 大肠息肉与腺瘤 1646

二、大肠息肉病 1648

三、临床症状 1650

四、检查与诊断 1650

五、治疗 1651

第二节 大肠癌 1654

一、前言 1654

二、大肠癌流行特征及可能的病因因素 1654

三、大肠癌的分子病理学 1663

四、大肠的解剖和生理 1679

五、大肠癌的病理 1682

六、大肠癌的分期 1690

七、诊断和筛检 1691

八、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1698

九、化学治疗 1703

十、结、直肠癌的放射治疗 1708

十一、大肠癌的预防 1714

第58章 肛门区癌 1740

一、病因 1740

二、病理 1740

三、分期 1740

四、常见的肛门区癌 1741

五、不常见的肛门区肿瘤 1743

第59章 消化道类癌及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1747

第一节 消化道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1747

一、病理 1747

二、症状体征 1747

第二节 胰岛素瘤 1748

四、治疗 1748

三、诊断 1748

一、发病情况 1749

二、临床表现 1749

三、诊断 1749

四、鉴别诊断 1750

五、治疗 1750

第三节 胃泌素瘤 1750

一、概念 1750

二、病理 1751

三、临床表现 1751

四、诊断 1751

五、鉴别诊断 1751

六、治疗 1751

三、临床表现 1752

二、实验室检查 1752

四、诊断 1752

一、发病部位 1752

第四节 生长释放激素抑制因子瘤 1752

五、治疗 1753

第五节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1753

一、MEN-Ⅰ型(Wermer综合征) 1753

二、MEN-Ⅱ型(Sipple综合征) 1753

三、MEN-ⅡB型(黏膜神经瘤综合征) 1754

第十篇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1759

第60章 肾肿瘤 1759

第一节 肾良性肿瘤 1761

一、肾囊肿 1761

二、肾腺瘤 1761

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761

一、肾癌 1763

第二节 肾恶性肿瘤 1763

七、脂肪瘤 1763

五、肾球旁细胞瘤 1763

四、肾血管瘤 1763

六、纤维瘤 1763

二、肾肉瘤 1777

第三节 肾嗜酸细胞瘤 1780

一、引言 1782

三、病因 1782

二、发病率 1782

第一节 绪论 1782

第61章 肾盂、输尿管及膀胱肿瘤 1782

四、发病机制 1784

五、生长因子 1785

六、尿路上皮性肿瘤免疫学 1786

七、尿路上皮肿瘤遗传学 1789

八、癌发生的多阶段性、侵袭及转移 1790

九、膀胱肿瘤标记物 1790

十、化学疗法的抗药问题 1791

一、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1792

第二节 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 1792

二、肾盂尿路上皮肿瘤 1807

三、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 1808

四、尿道上皮肿瘤 1809

五、尿路上皮肿瘤细胞学诊断 1810

一、绪言 1812

第三节 尿脱落细胞学 1812

二、技术方法 1813

一、多器官发病问题 1816

第四节 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 1816

二、肾盂及输尿管肿瘤 1817

三、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1821

五、治疗 1828

四、临床分期 1828

五、膀胱嗜铬细胞瘤 1837

第五节 膀胱非尿路上皮肿瘤 1837

一、膀胱小细胞癌 1837

二、癌肉瘤 1837

三、横纹肌肉瘤 1837

四、平滑肌肉瘤 1837

二、病因学 1842

第62章 前列腺肿瘤 1842

第一节 前列腺癌 1842

一、流行病学 1842

五、前列腺癌的组织学特征 1843

三、前列腺癌自然史 1843

四、前列腺癌前期病变 1843

七、前列腺癌的诊断 1845

六、前列腺癌的临床类型 1845

九、前列腺癌的治疗 1848

八、前列腺癌的分期 1848

十、各期患者的治疗选择 1853

四、治疗 1854

第二节 前列腺移行细胞癌 1854

一、病因、病理 1854

二、分期 1854

三、诊断 1854

三、治疗 1855

第三节 前列腺肉瘤 1855

一、病理 1855

二、临床表现 1855

五、阴茎转移癌 1857

第63章 阴茎及尿道的肿瘤 1857

第一节 阴茎肿瘤 1857

一、阴茎良性肿瘤及癌前期病 1857

二、阴茎鳞状上皮癌 1857

三、阴茎的其他癌瘤 1857

四、阴茎肉瘤 1857

一、尿道良性肿物 1864

第二节 尿道肿瘤 1864

二、尿道癌 1865

第一节 生殖细胞肿瘤 1870

第64章 睾丸肿瘤 1870

第二节 非生殖细胞肿瘤 1879

第三节 继发性肿瘤 1880

第二节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 1882

第65章 肾上腺肿瘤 1882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1882

四、诊断 1883

第三节 皮质醇腺瘤 1883

一、病理 1883

二、病理生理 1883

三、临床表现 1883

五、治疗 1884

二、病理生理 1885

六、预后 1885

第四节 醛固酮腺瘤 1885

一、病理 188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886

三、临床表现 1886

六、预后 1888

五、治疗 188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889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癌 1889

一、病理 1889

二、病理生理 1889

三、临床表现 1889

五、治疗 1890

二、病理生理 1891

六、预后 1891

第六节 嗜铬细胞瘤 1891

一、病理 1891

四、诊断 1892

三、临床表现 1892

五、治疗 1893

六、预后 1894

二、精囊癌 1896

第66章 精囊、精索及附睾肿瘤 1896

第一节 精囊肿瘤 1896

一、精囊囊肿 1896

一、精索肿瘤 1897

第二节 精索与附睾肿瘤 1897

三、附睾肿瘤 1898

二、转移瘤 1898

索引 1902

二、乳房外湿疹样癌 1911

下册 1911

第十一篇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1911

第67章 外阴恶性肿瘤 1911

第一节 外阴上皮内瘤变 1911

一、鲍温氏病 1911

四、分期 1912

第二节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1912

一、病因 1912

二、病理 1912

三、临床表现 1912

五、淋巴引流及淋巴结转移 1913

六、治疗 1914

七、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1917

五、黑色素瘤 1918

第三节 其他外阴恶性肿瘤 1918

一、鳞状上皮癌的两种变异类型 1918

二、肉瘤 1918

三、基底细胞癌 1918

四、腺癌 1918

一、发病有关因素 1920

第68章 阴道癌 1920

第一节 阴道上皮内瘤变 1920

一、一般概念 1920

二、临床要点 1920

三、治疗 1920

第二节 阴道癌 1920

七、治疗 1921

二、临床表现 1921

三、病理 1921

四、扩散及转移 1921

五、诊断 1921

六、临床分期 1921

八、疗效 1922

一、流行病学 1924

第69章 宫颈癌 1924

第一节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及流行因素 1924

二、人群分布 1925

三、流行因素 1928

第二节 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932

第三节 宫颈浸润癌 1940

一、宫颈浸润癌的诊断 1941

二、宫颈癌临床分期 1943

三、预后 19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