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走向原创的思想  否定学与人文建设
走向原创的思想  否定学与人文建设

走向原创的思想 否定学与人文建设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淮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099966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东方问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是对这一问题的最新探讨与研究。
上一篇:吴虞思想研究下一篇:美学的感染力
《走向原创的思想 否定学与人文建设》目录

第一章 文化转型与否定学 1

一、当前文化转型中的迷惘和探求 1

1.80年代所表现出的迷惘 1

2.90年代所表现出的迷惘 6

3.迷惘中的探求 16

4.如何理解文化转型 20

二、否定学的提出 22

1.“苛求”孕育的闪光点 22

2.“否定学”观念的明确化 24

三、本体论之重建 28

1.本体论的现实境遇 28

2.中西本体论之历史检讨 33

3.否定本体论之建构 36

四、“否定本体论”的特征和意义 41

1.否定本体论的特征 41

2.否定本体论的意义 43

五、以“否定本体论”所进行的社会问题审视举例 46

1.历史观念的刷新 46

2.伦理意识的变革 53

第二章 学术与政治,殊途而同归 60

一、问题的提出 60

二、学术与政治:不同而并立 61

1.学术与政治的不同性 61

2.“为了人”上的一致性 63

3.新中国在学术政治关系上经历 63

三、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政治的关系 67

1.学术与政治的不同职能 67

2.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 68

四、否定学的学术政治观 72

第三章 知识分子与个体化 75

一、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境况与心态特征 75

1.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境况 76

2.古代知识分子的心态特征 77

3.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变化 79

二、理性的个体化及其必然性 80

1.知识分子的走向本位 80

2.个体化的必然性 81

三、个体化的意义 84

1.个体化与创造性 84

2.个体化与理解性 85

四、知识承传与知识生产 87

第四章 美学建设与否定学 91

一、美学研究的期待 91

1.回归到学科的美学 91

2.实践美学及其局限性的显露 92

3.艺术社会学、文艺美学的进展 96

4.审美文化研究的崛起 99

5.美学研究应有的趋势 103

二、原理探索与文本关注——否定主义美学与修辞论美学之比较 104

1.理论出发点的选择 105

2.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上的特点 107

3.现实价值性的具体体现 113

三、哲学思辨与科学探微——否定主义美学与认知科学美学之比较 118

1.关于审美发生及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 118

2.美及美学将如何言说 123

3.两种研究方法的不同性与互补性 126

4.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超越 130

第五章 文艺学问题与否定学 136

一、中国当代文艺学观念扫描 136

1.工具论文艺学、认识论文艺学、反映论文艺学之影响 136

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之检讨 141

3.艺术生产论、审美活动论之问题 144

4.“文学是人学”与情感论文艺学之局限 147

二、对话与建构:关于文艺学的全球化语境 151

1.“三方会谈”的现实性 151

2.建构的两个方面 153

三、原创性、批判性与穿越性——关于新世纪文艺学的建设意识 158

1.原创性与批判性 158

2.穿越性 165

四、文学史观念与文学性 169

1.文学史观念的变革 169

2.文学史与经典 174

五、“形象金字塔”的意味——兼及丹纳的艺术价值论 175

1.“形象金字塔”的内容 175

2.丹纳艺术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177

3.形象金字塔的特点 179

4.文学观念与批评标准 184

六、个体化理解与经典匮乏 185

第六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否定学 191

一、“第三种批评”的提出 191

1.具体观点之整理 191

2.需要注意的主要观点 197

二、从阐释作品到“苛求”作品 199

1.阐释型批评的局限性 199

2.“苛求”型“立法”及其目的 200

三、“个体化世界”作为批评的尺度 203

1.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性 203

2.“个体化世界”与创造性 205

3.哲学性倾向的歧义性 207

四、关于文艺批评的学术品格 208

1.学术品格的重要性 208

2.学术品格的具体表现 209

3.对学术品格的进一步理解 211

五、否定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 215

1.作家作品批评举例 215

2.文学思潮批评举例 220

六、否定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征和意义 221

1.知识分子文化凸现的历史语境 222

2.否定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征 223

3.否定主义文学批评的意义。 227

第七章 个案研究:民族化问题与“本体性否定” 230

一、民族化问题研究之回顾 230

1.民族化观念的发展历程 230

2.民族化内涵的重新审理 232

二、从“本体性否定”角度重新理解民族化 233

1.民族化与创造品格 233

2.应有的否定性表现 235

三、“本体性否定”与文化习俗和民族精神 236

1.“本体性否定”与文化习俗 236

2.“本体性否定”与民族精神 238

四、民族化与全球化 240

第八章 个案研究:《讲话》的经典性及局限性 243

一、关于《讲话》的经典性 243

1.经典性之影响 243

2.文本内容的中国性 245

3.理论继承的集成性 246

二、关于《讲话》的局限性 249

1.政治性本位之局限 249

2.艺术性阐述之局限 251

3.艺术性的当代定位 251

三、结语 254

附录一 有关否定学的社会反响 256

一、对“否定本体论”与“第三种批评”的反响 256

二、对否定主义美学的反响 264

三、对文学性问题的反响 269

附录二 借鉴否定学的实践举例 283

一、借鉴实例 283

二、吴炫学术档案 294

附录三 否定学的社会反响文献存目(不完全统计) 296

主要参考书目 307

后记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