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从制度经济学看哲学与经济学之互动
从制度经济学看哲学与经济学之互动

从制度经济学看哲学与经济学之互动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学农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587390
  • 页数:2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总体视角、正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及其现代趋势等。
《从制度经济学看哲学与经济学之互动》目录

目录 1

导论 1

第一章 社会关系: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总体性视角 7

第一节 马克思走向经济哲学路径的背景 7

一、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马克思 8

二、面对物质利益的马克思 10

三、寻求超越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 12

第二节 通过经济学研究走向历史辩证法 14

一、黑格尔经济学研究的局限性 15

二、从人道主义角度对经济学的批判 16

三、从经济学角度对唯心辩证法的改造 19

四、对过去的理论进行清算 22

第三节 建立历史唯物主义 25

一、实践观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基础 25

二、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又是辩证法的现实过程 28

三、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 30

第四节 经济哲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 32

一、经济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 32

二、社会关系视野中的经济学进展 36

第五节 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制度主义特征 40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化 40

二、产权理论 41

三、交易费用的观点 43

四、制度变迁理论 44

第二章 正统经济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及其现代趋势 46

第一节 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 46

一、唯理论传统对理性和理性演绎法的强调 47

二、强调感觉和归纳法的经验论传统 50

三、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融合 55

第二节 经济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 60

一、唯理论对经济学认识论的影响 61

二、经验归纳法对经济学认识论的影响 66

三、经验论和唯理论融合的趋势对经济学认识论的影响 70

第三节 人性论哲学的经济学意义 75

一、人性理论 75

二、人性论的经济学意义 78

三、边沁人性论的承接作用 79

四、新古典理性经济人的思想背景 80

第四节 科学哲学中的理性主义 81

一、逻辑实证主义 82

二、证伪主义 84

三、历史主义 92

第五节 当代经济学中的新理性主义 98

一、证伪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 98

二、历史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 105

第三章 制度主义: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批判者 113

第一节 老制度经济学在实用主义旗帜下对正统经济学的批判 113

一、老制度经济学及其制度分析 113

二、实用主义 119

三、实用主义对老制度经济学的影响 123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130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制度思想 131

二、现代哲学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136

三、现代哲学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 138

一、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在制度的旗帜下 144

第三节 制度:制度主义者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共同视角 144

二、制度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147

三、制度主义的缺憾和趋势 149

第四章 唯物史观对制度主义的启示 152

第一节 诺斯与新制度经济学 153

一、诺斯经济思想的轨迹 154

二、诺斯制度经济学思想的特点 158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人性论对制度分析的启示 160

一、新理性经济人、方法论个人主义、演进理性主义 160

二、从科学的人性论出发确立经济生活中的人 165

三、方法论整体主义和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统一、演进理性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的统一 167

第三节 唯物史观与制度变迁理论 171

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框架 172

二、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与制度变迁理论 177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与白搭车问题 183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 183

二、诺斯论意识形态 184

三、所有权、国家与意识形态 187

第五章 制度经济学:经济哲学阈的现实意义 189

第一节 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学现实主义 189

一、全球化运动及其理论 190

二、新自由主义 195

三、经济学的现实主义运动 198

第二节 中国制度经济学建设与唯物史观 201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制度变迁的历史 201

二、中国制度经济学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 202

三、中国制度经济学建设需要唯物史观的指导 20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 206

一、环境问题和西方生态运动 206

二、新制度经济学与外部性问题 210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哲学意义 214

四、唯物史观与生态哲学 217

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