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简明中国哲学发展史
简明中国哲学发展史

简明中国哲学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伍雄武等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2102988
  • 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展现了从古代到近代三千年来中国哲学的基本面貌和发展线索。
《简明中国哲学发展史》目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产生 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孕育和诞生 1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 1

二、商代的宗教神学世界观 4

三、《易经》和商周之际哲学的萌芽 7

四、西周的“天命”思想和“保民”、“敬德”思想 11

第二节 西周末、春秋初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兴起 13

一、对天神权威的动摇和蔑视 13

二、以人为主的思想 14

三、强调事物自身规律而否定神意主宰的思想 15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上) 19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哲学的发展 19

第二节 孔子的哲学思想 25

一、礼治和仁学 26

二、天命与人事并重的世界观 32

三、承认“生知”强调“学知”的认识论 34

四、中庸的方法论 36

第三节 老子的哲学思想 38

一、“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39

二、以“道”为最高范畴的世界观 41

三、强调“玄览”的认识论 45

四、“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法 46

第四节 墨子的哲学思想 50

一、“兼以易别”的社会政治学说 51

二、“尚力”、“非命”和“天志”、“明鬼”思想的矛盾 53

三、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56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下) 60

第一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 60

一、以重民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思想 61

二、性善论和道德观 65

三、心”、“性”和“天命”结合的世界观、认识论 67

第二节 庄子的哲学思想 70

一、庄子的天道观 71

二、庄子的相对主义 73

三、庄子的宿命论 77

第三节 惠施、公孙龙和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 79

一、惠施“历物十事”中的“合同异”思想 80

二、公孙龙的“离坚白”说 85

三、后期墨家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 88

第四节 荀子的哲学思想 93

一、“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世界观 94

二、强调“征知”、“解蔽”的认识论 98

三、“性伪之分”的人性论 102

四、“明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论和“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 104

第五节 韩非子的哲学思想 107

一、法治理论 107

二、社会历史观和道德观 110

三、强调“缘道理以从事”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113

四、辩证法思想 114

五、反对“前识”注重“参验”的认识论 118

第六节 《易传》的哲学思想 120

一、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120

二、朴素辩证法思想 124

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杂质 128

第四章 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132

第一节 两汉时期哲学发展概述 132

第二节 汉初黄老学派的哲学思想 136

一、汉初黄老学派的兴起 136

二、《黄老帛书》及其哲学思想 140

第三节 董仲舒的神学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 146

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147

二、“天道不变”的形而上学宇宙观 153

三、“三统”、“三正”的历史循环论 156

第四节 王充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哲学思想 158

一、批判神学目的论的元气自然论 160

二、批判世俗鬼神之说的战斗无神论 163

三、重“效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168

四、今胜于古的社会历史观 172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 17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发展概述 179

第二节 魏晋玄学的开创者王弼的哲学思想 182

一、“以无为本”的唯心主义本体论 183

二、“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认识论 188

三、“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伦理思想 191

第三节 裴頠的《崇有论》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194

一、裴頠的《崇有论》 194

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199

第四节 佛教的传入和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学 202

一、佛教传播的一般情况 202

二、僧肇的佛教哲学体系 206

第五节 范缜反佛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212

一、范缜反佛斗争的两次大论战 213

二、《神灭论》的基本思想 215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223

第一节 隋唐时期哲学发展概述 223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226

一、智顗和天台宗的哲学思想 227

二、玄奘和唯识宗的哲学思想 230

三、法藏和华严宗的哲学思想 234

四、慧能和禅宗的哲学思想 238

第三节 韩愈、李翱的哲学思想 242

一、韩愈的反佛斗争和他的“道统”论 243

二、韩愈的“性三品”说 245

三、李翱的唯心主义“复性”论 246

第四节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248

一、柳宗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 249

二、柳宗元的进步历史观 254

三、刘禹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法思想 257

第七章 宋元明时期的哲学思想 265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哲学发展概述 265

第二节 张载的哲学思想 270

一、“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71

二、“一物两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75

三、“内外之合”的认识论 279

四、“合虚与气”的人性论和“爱必兼爱”的伦理观 282

第三节 二程的唯心论理学 284

一、“惟理惟实”的唯心主义本体论 285

二、“致知在格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289

三、人性论和伦理观 293

第四节 朱熹的客观唯心论哲学 295

一、“理本气末”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 296

二、发展观中的辩证法思想和形而上学的归宿 302

三、“格物致知”和“先知后行”的认识论 305

四、“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和禁欲主义的道德观 308

五、“尊王贱霸”的唯心史观 311

第五节 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 313

一、陈亮的事功思想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314

二、叶适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 317

三、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批判 321

第六节 陆九渊和王守仁的唯心主义 323

一、陆九渊的“心即理”和“自存本心”的主观唯心论 326

二、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331

三、王守仁“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336

第八章 明末清初的哲学思想 343

第一节 明末清初哲学发展概述 343

第二节 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347

一、“虚空皆气”和“理依于气”的唯物主义世界 347

二、“气则动也”和“天地之化日新”的辩证发展观 351

三、“能”必须符合“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353

四、“在势之必然处见理”的进步历史观 357

第三节 戴震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60

一、“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360

二、“血气心知”的认识论 363

三、“理存乎欲”的伦理道德观 364

第九章 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思想(上) 369

第一节 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哲学发展概述 369

第二节 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 374

一、龚自珍的“更法”主张及其哲学思想 375

二、魏源的社会改革主张和哲学思想 382

第三节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390

一、“变者天道”的变易进化思想 391

二、以“元”为本的本体论和“元”“仁”相通的唯心主义归宿 393

三、“大同”理想和资产阶级人性论 396

第四节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398

一、“以太”说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同“仁”学唯心论的调和 398

二、“冲决网罗”的反封建精神和改良主义路线的矛盾 402

第五节 严复的哲学思想 405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405

二、“物竞天择”的进化论 407

三、“即物实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409

四、批判封建专制、宣传天赋人权的政治思想 415

第十章 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思想(下) 419

第一节 章炳麟的哲学思想 419

一、早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 420

二、早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425

三、由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的转变 428

第二节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432

一、进化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434

二、以知行关系为中心的认识论 439

三、历史进化论与民生史观 4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