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英彪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9131268
  • 页数:1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中药处方的基本知识,中药的性能与用法,中药处方的技巧,怎样提高开处方的水平,中医名方的配伍,临床配伍经验选介,临床经验选介等。此书适合中医学院实习医生,进修医师,农村、社区中医是阅读。仅每年的实习生这个群体就十分庞大,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目录

一、中药处方的解读 1

(一)处方的组成意义 1

1.增强疗效 1

2.减低烈性和毒性 1

3.减少弊病和不良反应 2

4.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 2

5.改变和影响疗效 2

(二)处方的组成 3

1.君药(主药) 3

2.臣药(辅药) 3

3.佐药 3

4.使药 4

(三)处方的组成变化 5

1.药味加减的变化 5

2.药量增减的变化 5

3.剂型更换的变化 6

(四)处方的新老剂型 6

1.汤剂 7

2.散剂 7

3.丸剂 7

4.膏剂 8

5.丹剂 14

6.酒剂 14

7.茶剂 14

8.露剂 14

9.锭剂 15

10.冲剂 15

11.糖浆剂 15

12.片剂 15

13.胶囊剂 15

14.针剂 16

15.其他 16

(五)处方的正确用法 16

1.选好煎药用具 16

2.煎药用水要适宜 17

3.浸泡药物勿忽视 17

4.煎药火候要得当 17

5.两煎与三煎 18

6.煎药时间与温度 18

7.煎药方法 18

8.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9

9.汤剂内服方法 19

二、中药处方的必备知识 23

(一)四气五味 23

1.四气 23

2.五味 23

(二)升降浮沉 26

1.与药物的气味有关 27

2.与药物质地轻重有关 27

3.与药物的炮制方法有关 27

(三)药物归经 28

(四)道地药材 29

(五)如法炮制 30

1.炮制的目的 31

2.炮制的方法 31

(六)掌握用量 32

1.根据药物的性味确定用量 32

2.根据药物的有毒无毒确定用量 32

3.根据药材的质地确定用量 33

4.根据处方的配伍确定用量 33

5.根据药物的炮制方法确定用量 33

6.根据处方的剂型确定用量 33

7.根据地理条件确定处方用量 34

8.根据季节气候确定用量 34

9.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确定用量 34

10.根据病情确定用量 34

11.根据煎服方法确定用量 35

12.临床处方一般用量 36

(七)熟悉禁忌 37

三、中药处方的选药 40

(一)按脏腑辨证选药 40

1.心 40

2.肝 41

3.脾 42

4.肺 43

5.肾 44

6.胃 45

7.胆 45

8.大肠 46

9.膀胱 46

(二)按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选药 46

1.抗病毒类中药 46

2.广谱抗菌类中药 47

3.抗金葡菌类中药 47

4.抗结核杆菌类中药 47

5.抗痢疾杆菌类中药 47

6.解热类中药 47

7.镇静类中药 47

8.镇痛类中药 48

9.强心类中药 48

10.抗心律失常类中药 48

11.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类中药 48

12.降低血压类中药 48

13.升高血压类中药 49

14.镇咳类中药 49

15.祛痰类中药 49

16.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类中药 49

17.增加消化液分泌类中药 49

18.镇吐类中药 49

19.增强胃肠蠕动类中药 50

20.制酸类中药 50

21.促进胆汁分泌类中药 50

22.降低转氨酶类中药 50

23.刺激性泻药类中药 50

24.缓泻类中药 50

25.利尿类中药 50

26.抗痛风类中药 51

27.排除或消除尿路结石类中药 51

28.改善肾功能和消除蛋白尿类中药 51

29.促性腺(促进性腺功能)类中药 51

30.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类中药 51

31.增加白细胞类中药 51

32.升血小板类中药 51

33.止血类中药 52

34.抗风湿性关节炎类中药 52

35.降血糖类中药 52

36.降低血脂类中药 52

37.护肝类中药 52

38.抗肿瘤类中药 53

四、药对应用经验 54

(一)解表药对 54

1.麻黄—桂枝 54

2.麻黄—杏仁 54

3.麻黄—石膏 55

4.桂枝—白芍 55

5.白芷—川芎 55

6.荆芥—防风 55

7.防风—黄芪 55

8.葱白—生姜 56

9.羌活—独活 56

10.桑叶—菊花 56

11.金银花—连翘 56

(二)清热药对 57

1.黄芩—黄连 57

2.黄连—吴茱萸 57

3.黄连—木香 57

4.蒲公英—紫花地丁 57

5.射干—桔梗 58

6.石膏—知母 58

7.生地黄—玄参 58

8.生地黄—熟地黄 58

(三)泻下药对 58

1.大黄—芒硝 58

2.大黄—枳实 59

3.火麻仁—郁李仁 59

(四)祛风湿药对 59

1.独活—桑寄生 59

2.桑寄生—杜仲 59

3.白花蛇—乌梢蛇 60

(五)祛湿药对 60

1.苍术—白术 60

2.藿香—佩兰 60

3.茯苓—猪苓 60

4.茯苓—泽泻 61

5.滑石—甘草 61

6.金钱草—海金沙 61

7.茵陈—栀子 61

(六)温里药对 61

1.附子—肉桂 61

2.附子—干姜 62

3.川乌—草乌 62

(七)理气药对 62

1.陈皮—半夏 62

2.陈皮—竹茹 62

3.燕白—瓜蒌 63

4.川楝子—延胡索 63

(八)理血药对 63

1.大蓟—小蓟 63

2.地榆—槐花 63

3.川芎—当归 64

4.川芎—白芍 64

5.乳香—没药 64

6.三棱—莪术 64

7.蒲黄—五灵脂 64

8.穿山甲—王不留行 65

(九)止咳化痰平喘药对 65

1.半夏—陈皮 65

2.半夏—竹茹 65

3.桔梗—甘草 65

4.杏仁—桔梗 66

5.紫菀—百部 66

6.白前—前胡 66

(十)平肝熄风药对 66

1.石决明—珍珠母 66

2.天麻—钩藤 67

3.白蒺藜—潼蒺藜 67

4.全蝎—蜈蚣 67

(十一)补益药对 67

1.人参—黄芪 67

2.人参—蛤蚧 68

3.人参—熟地黄 68

4.黄芪—升麻 68

5.黄芪—当归 68

6.黄芪—党参 68

7.甘草—白芍 69

8.鹿茸—熟地黄 69

9.仙茅—淫羊藿 69

10.肉苁蓉—锁阳 69

11.当归—熟地黄 69

12.何首乌—熟地黄 70

13.熟地黄—砂仁 70

14.白芍—柴胡 70

15.当归—白芍 70

16.沙参—麦冬 70

17.麦冬—天冬 71

18.枸杞子—菊花 71

19.黄精—玉竹 71

20.龟甲—鳖甲 71

21.龟甲胶—鹿角胶 71

(十二)其他药对 72

1.山楂—神曲 72

2.酸枣仁—柏子仁 72

3.浮小麦—麻黄根 72

五、为开好中药处方打好理论基础 73

(一)阴阳学说 73

(二)脏腑学说 74

1.“君主之官”——心 75

2.“将军之官”——肝 75

3.“仓廪之官”——脾 76

4.“相傅之官”——肺 77

5.“作强之官”——肾 78

6.六腑的功能 78

(三)气血津液学说 79

1.“神秘莫测”的气 79

2.营养身体的血 80

3.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81

4.濡养人体的津液 81

(四)经络学说 82

1.独特的生理系统——经络 82

2.奇妙的经络现象 82

3.经络的功用 83

(五)病因学说 84

1.七情 84

2.六淫 85

(六)四诊八纲 85

1.四诊 86

2.八纲 86

六、用活治病原则 87

(一)辨证论治 87

(二)辨病施治 88

(三)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 88

1.辨证为主,辅以辨病 88

2.辨病为主,辅以辨证 88

3.辨病处方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89

(四)整体观念 90

(五)治病必求其本 90

(六)扶正与祛邪 91

(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91

七、学好经方时方 93

(一)经方 93

1.经方的特点 93

2.临床应用经方的注意事项 94

(二)时方 94

1.时方的特点 94

2.临床应用时方的注意事项 95

(三)单方秘方 95

1.单方秘方的特点 96

2.临床应用单方秘方的注意事项 96

(四)自拟新方 97

1.忌拦河撒网,药味“多而杂” 97

2.忌急于求成,盲目加重药量 97

3.忌精神不集中 97

4.忽略炮制 97

5.有其证,方用其方,欲用其方,必有其证 98

6.理法方药要一脉相承,忌自相矛盾 98

7.只会套用成方,不知随证加减,灵活变通 98

8.开方无法度,胡乱拼凑药物 98

八、处方的正确书写 99

(一)书写认真,字迹端正 99

(二)勿写错别字 99

(三)药名规范,避免冷僻 100

(四)不含糊其辞 100

(五)药物用法要注明 101

(六)书写格式 101

九、从医45年经验处方揭秘 104

(一)行气拈痛汤治疗急性脘腹痛 104

(二)半夏止吐方治疗消化道呕吐 105

(三)理气消痞汤治疗胃胀 106

(四)醒脾开胃方治疗食欲不振 107

(五)下气止噫汤治疗嗳气频作 108

(六)蒲公英除嘈杂方治疗胃脘嘈杂 109

(七)蛇舌草清幽汤治疗胃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 109

(八)苍术黄连汤治疗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 110

(九)山药白术汤治疗脾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 110

(十)天冬乌梅汤治疗阴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 111

(十一)香蒲饮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 111

(十二)加味连苏饮治疗胃脘痛 112

(十三)建中理气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112

(十四)大黄乌及胶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113

(十五)复方蛇舌草煎剂治疗胃癌前病变 114

(十六)清肠止泻汤治疗湿热型腹泻 114

(十七)苍术、白术助运汤治疗脾虚型腹泻 115

(十八)补骨脂止泻方治脾肾阳虚型腹泻 116

(十九)溃结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17

(二十)柴芍二皮二花汤治疗肝郁气滞证 118

(二十一)清肝降酶汤治疗黄疸转氨酶增高 119

(二十二)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 120

(二十三)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缓解期) 120

(二十四)抗脂肪肝胶囊治疗脂肪肝 121

(二十五)羌薄银蓝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122

(二十六)加味玉屏风方治疗反复感冒 123

(二十七)百杏前桔汤治疗支气管炎 123

(二十八)人参蛤蚧粉治疗虚喘 124

(二十九)固本咳喘膏治疗哮喘缓解期 125

(三十)丹参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125

(三十一)红花檀香茶治疗冠心病缓解期 126

(三十二)葛根槐花饮治疗高血压病 127

(三十三)归芪升压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低血压病 128

(三十四)益气升压汤治疗中气不足型慢性低血压病 128

(三十五)生脉升压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低血压病 129

(三十六)桂附升压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低血压病 129

(三十七)育阴升压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低血压病 130

(三十八)化浊升压汤治疗痰湿内蕴型慢性低血压病 131

(三十九)二参复脉汤治疗心律失常 131

(四十)复方槐花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132

(四十一)黄芪治瘫汤治疗气虚血滞型卒中后遗症 133

(四十二)地黄首乌饮治疗肝肾亏虚型卒中后遗症 134

(四十三)川芎白芷汤治疗头痛 135

(四十四)二草汤治急性尿路感染 136

(四十五)三金三子二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 136

(四十六)去脂减肥茶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137

(四十七)三海消瘿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138

(四十八)芪参通草汤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 138

(四十九)柴胡归芍通草汤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 139

(五十)加味寿胎汤治疗习惯性流产 139

(五十一)四物汤加减方治疗内妇科疾病 140

1.丹栀四物汤 140

2.姜桂四物汤 141

3.桃红四物汤 141

4.乌香四物汤 141

5.金铃四物汤 141

6.参芪四物汤 142

7.芪升四物汤 142

8.地蒿四物汤 142

9.夏陈四物汤 142

10.柴壳四物汤 143

11.二妙四物汤 143

12.二仙四物汤 143

13.二子四物汤 143

(五十二)温胆汤及加味方的临床运用经验 144

1.桑蒺温胆汤 145

2.蒌贝温胆汤 145

3.栀豉温胆汤 146

4.左金温胆汤 146

5.白金温胆汤 146

6.黄连温胆汤 147

7.四逆温胆汤 147

8.杏苏温胆汤 147

9.藤皮温胆汤 148

10.硝黄温胆汤 1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