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辉,陈志强,王艳君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0438503
  • 页数:5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集了李恩教授50年从事中西医结合学习和研究的著作、发表的论文、学术报告以及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自然辩证法和科普文章。可作为从事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研究、教学、医疗和管理人员以及专业学生等的参考书。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目录

第一篇 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 3

第一部分 决心与献身 3

一个残疾人走过的足迹——从“讨饭赶不上门”到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3

顺乎医学发展规律 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献身 6

创建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 为整体医学时代架桥 9

继往开来 谱写续篇 12

【附】专访·报道·评语 14

一个献身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典范——访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李恩教授 14

而今迈步从头越——李恩教授中西医结合创业足迹 21

李恩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创新才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26

中西医结合宝贵经验有待总结和推广 30

迎接未来医学研究和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 31

第二部分 50年回顾纪实 33

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的第一步 33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历程(1969~2004) 33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1990~2002) 3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建设(1979~1981) 34

探讨我国医学发展模式,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1982) 34

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设想座谈会(1983) 35

召开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1984) 35

宣传普及中西医结合讲座(1986~1987) 35

创办全国第一所民办中西医结合学院(1988) 35

编写赤脚医生丛书《基础医学问答》(20世纪70年代初),共10分册,累计印刷发行900多万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曾获卫生部科技大会奖 35

创办“河北省乡村医生培训班”出版系列教材(1988) 36

中西医结合教育在河北医科大学的沿革(1993~2001) 36

编写出版《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1997) 36

召开“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研讨会”(1998) 36

全国中西医结合现状的调查(1993~1996) 37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与重要学术思想研讨会(1988~1996) 37

振兴河北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性建议(2004~2007) 38

走出国门,宣传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 39

关于创建“东方健康城”的设想(2000~2002) 39

第三部分 实践与创新 41

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模式 41

创建我国第一所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 41

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定义) 41

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 41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模式 41

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 41

“心理—生理—病理”一体论 41

疾病与治疗的整体观 41

创建中西医结合“四为一体”的基地 41

中药复方二律背反定律 41

“肾—骨—髓—血—脑”一体论 42

基因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42

老年性痴呆发病的相关因素 42

“穴位—经络传导—络属脏腑”放大效应 42

中医肾本质的内涵 42

肾性高血压两个调节系统 42

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为多环节、多靶点、相关集合作用 42

“发为肾之外候”与黑色素 42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十大关系”的辨证思维 42

第二篇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论 47

第一部分 哲学·技术·医学 47

生命的辩证法——学习恩格斯《生物学》札记 47

学点自然科学辩证法 促进我国医学健康发展 53

健康与疾病的辩证法 57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中医学 61

哲学、自然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关系 67

学习毛泽东关于医学的论述 研究我国医学发展方向 70

新技术革命与中医学发展 73

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谈扶正与祛邪——《金匮要略》扶正治本思想的启示 76

饮食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78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80

试论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80

试论我国医学现状、中西医结合发展历史和争论的症结 82

中西医结合是发展我国医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从“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和学术研讨会”看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87

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创建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 90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及其在当代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92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在“探讨我国医学发展的模式”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94

【附一】关于发展河北省医学专业的建议 96

【附二】关于创建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学院汇报提纲 97

学习王清任的创新学术思想 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 99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中西医结合研究战略思想 101

中西医结合医学与整体医学时代的医学模式——对恩格尔医学模式的修改和补充 105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正孕育着新的突破 109

【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会议纪要) 112

中西医结合研究回顾、困惑与反思 117

【附】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纪要 120

试论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由并协走入融入 123

“意形并重”范式建立与中西医结合医学新学说的创立 126

“心理-生理-病理”一体论与整体医学研究 129

传统医学再兴起与未来结合医学发展 132

中医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思考 136

着眼中医理论 立足临床实践 发展祖国医学 139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思路有待突破 141

【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进入了系统医学时代——《整体医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142

“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研究——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研究方法 145

从“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的提出看中西医结合的思路 153

从“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看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可能形式 156

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模式 160

中西医结合热点问题——专家观点新披露 164

中医学发展的方法论与中西医结合研究定位——从“谁主神明”问题讨论引发的思考 168

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维模式 174

全国中西医结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178

关于全面振兴与发展河北中医药事业的战略、规划和建议 181

【附一】向温家宝总理汇报河北省中医药事业概况 184

【附二】关于支持河北省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为振兴河北中医事业的汇报意见 186

创建“中国东方健康城”总体规划可行性报告 187

【附一】健康城规划图 193

【附二】赴南方六省市考察报告 195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与辩证法的指导 198

生物化学与祖国医学的联系 198

中医体表与内脏相关机制研究的思路 204

中医藏象研究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 206

中医科研课题设计与研究方法 207

常用生化指标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 210

骨质疏松发病学说的整体观 215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与中医药作用靶点的辨证思维 217

中药研究与中药复方二律背反学说 221

中药复方血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224

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26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假说提出的辨证思维 230

维生素D研究的历史及其作用的再认识 232

中分子物质发现与研究的启示 235

DNA: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点——谈基因辨证 237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 239

关于雌激素受体β新亚型发现的认识辨证思考 241

从藏象研究的启示 论经络研究的辨证思维 243

中西医抗癌防治的辨证观 245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十大关系”的思路与方法 247

从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看“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 252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与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辨证认识 253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实验中的辨证思维 254

老年性痴呆多因素发病机制的辩证思考 256

糖皮质激素对骨作用的量变与质变 257

成骨与破骨动态失衡与DOP发病关系的哲学思考 258

非特异性炎症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与中药抗炎机制的思路 260

应激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有关问题雏议 266

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疾病的思路与方法 268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病理生化基础的探讨 272

有关厥证机制的探讨 274

第四部分 书评 277

开启中西医结合研究大门的钥匙——评介《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学》 277

中医翻译要追本求源 衷中参西——评介《中医翻译导论》 280

中医络病理论的发展创新之作——评介《络病学》 285

第三篇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中西医结合教育 289

第一部分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289

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289

哈佛大学长盛不衰与我国高校改革的理性思考 292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 297

培养面向21世纪的学生是教师的历史使命 301

我国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和学习方法(提纲)——从卫生部1982年毕业生统考谈起 303

启发性教学与提高教学质量 306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在生物化学优秀奖发奖和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的报告 309

【附】河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建立生物化学优秀奖实施条例 311

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从两个调查报告谈教学改革 312

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一个范例——生化教研室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规范 314

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的统一 315

更新“医学观念”,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317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 320

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初探 320

【附】中国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设想座谈会纪要 323

创建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实践与设想 324

中西医结合将促进中西医教学改革——从中医学院学生一份调查报告谈起 327

一所民办中西医结合学院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330

【附一】虎瘦雄心在——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李恩教授依靠社会力量创办全国第一所中西医结合学院的事迹 333

【附二】走出中西医结合新路——访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李恩 336

【附三】给关心和支持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建设顾问和教授的一封信 337

【附四】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名誉教授和顾问名单(按各省市中姓氏笔画为序) 338

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学生调查分析 341

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教材编写思路(讨论提纲) 343

河北医科大学试办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理论报告 345

【附一】河北医科大学试办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计划纲要与说明 348

【附二】河北医科大学试办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专家论证报告 350

探讨、研究、创建、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研讨会”闭幕词 351

【附】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研讨会纪要 353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356

念念不忘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邝安堃教授——缅怀良师益友邝老诞辰100周年 357

第三部分 基层与函授教育 359

面向基层医学教育 为9亿农民服务 359

【附】河北省乡村医生函授班办学方案及教学计划 361

老年人函授医科大学办学宗旨及教学计划——致学员的一封信 365

【附】中国老年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 366

第四篇 教书与育人 369

第一部分 演讲与会议报告 369

高等学校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性 369

以科教兴国为己任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71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 374

为祖国四化大业 全面准备好自己 377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的教育(摘要) 378

做创业的一代青年——为八三届毕业生的报告(摘要) 380

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医科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报告提纲) 382

迈好第一步 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中做一个胜利者 384

知识分子在发展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85

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架桥 388

21世纪需要新知识、新技能和高素质型人才——在第二届生物化学优秀奖暨科研社会实践发奖大会上的讲话 390

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届“生物化学优秀奖”颁奖暨教学研讨会上的报告 391

科学发展与人类未来——论我国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 393

第二部分 科学道德论坛 398

知识的良心——科学道德漫谈之一 398

净土岂容践踏——科学道德漫谈之二 398

不信真毋宁死——科学道德漫谈之三 399

科学就意味着献身——科学道德漫谈之四 400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专访) 400

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401

第五篇 中西医结合科学普及 405

第一部分 基层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辅导讲座 405

农村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大有所为 405

中西医结合“辅导讲座”十二讲 406

第一讲 基层是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坚实基础 406

第二讲 从证入手是开展临床研究的突破口 408

第三讲 做好科研设计提高基层中西医结合水平 409

第四讲 中药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要手段 410

第五讲 辨证与辨病 中西药结合 412

第六讲 注意医学模式的转变 发挥中医的特点 413

第七讲 让单方秘方放异彩 414

第八讲 中西医结合常用生化指标含义及评价答疑(一) 414

第九讲 中西医结合常用生化指标含义及评价答疑(二) 415

第十讲 中西医结合常用生化指标含义及评价答疑(三) 416

第十一讲 中西医结合常用生化指标含义及评价答疑(四) 418

第十二讲 中西医结合常用生化指标含义及评价答疑(五) 419

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扩大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 420

第二部分 科学研究与宣传普及 423

骨质疏松预防与防治专题讲座五讲 423

第一讲 骨质疏松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 423

第二讲 骨质疏松与临床相关疾病 426

第三讲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428

第四讲 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 431

第五讲 骨质疏松的预防 433

中西医结合防治肾炎文章选编 435

肾炎及其前驱病 435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方法 436

中医对血尿的治疗原则 437

提高环磷酰胺对肾病的疗效和减少其副作用 437

辨证慢性肾炎肾阳虚和肾阴虚的临床意义 438

心理学与临床医疗和护理 439

心理养生与健康——宽容、善良、乐观、淡泊、欢笑、谦虚 443

防治“四大疾病”饮食为先 448

饮食与癌 452

糖代谢失调与糖尿病 456

糖尿病治疗的全面观 460

妇女更年期新陈代谢的变化 462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信号 466

第三部分 科普是科技工作者的一项任务 468

普及医药卫生知识 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468

健康长寿基本要素 471

【附】把科普事业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一体两翼”——记李恩教授从事科普工作事迹 474

第六篇 著书立说 传播医学 479

《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 479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与治疗》 480

《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上、下册) 481

《基础医学问答》(上、下册) 482

《临床医学问答》(上、下册) 483

《中医学问答》(上、下册) 484

《基础与临床专题讲座选》(上、下册) 484

《生理生化学与医学》 485

《生理生化学》 485

《护理常规》(上、中、下册) 486

《前列腺素与现代医学》 487

《基础医学进展——新名词与旧名词新概念》 488

《饮食与健康》 488

《肾脏病105问》 489

《青少年智力心理与健康》 490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491

《科教知识分子“度过中年安全期”保健讲座》 491

《百病家庭防治全书》 492

《医学科普进病房丛书》(18个分册) 493

《骨质疏松防治生活指导》 494

《肥胖症防治生活指导》 495

《明明白白看病·医患对话丛书》 495

《中国农村医生培训系列教材》(14个学科) 496

《老年人函授医科大学试用教材》 498

《医学英语对话》 498

《医学生向导》 499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499

《医学科研方法学》 500

《现代医学实验技术》 501

《实用心血管病学》 502

《临床生物化学》 502

《崇尚科学勇于创新》 503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题荟萃解析》与《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题荟萃解析》 504

第七篇 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展望 507

科学地对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507

中医学原创新思想与中西医结合研究 510

中医药学走向世界与中西医结合 512

政策与中医科学发展内涵融为一体的典范——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514

附录篇 521

【附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老朋友会议期间合影 521

【附二】实验研究科学论文题录 530

【附三】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形成和发展 535

【附四】1990~2004年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博士后名录 5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