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外国刑法通论
外国刑法通论

外国刑法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家林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397390
  • 页数:6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关于外国刑法理论的专著。本书以国外最新论著为依据,以日、德刑法通说体系为主干,参酌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以来国外刑法思想的产生与影响、刑法学说的建立与流变、刑法判例的出现与演进。
《外国刑法通论》目录

第一章 刑法与刑法学 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地位和种类 1

一、刑法的概念 1

二、刑法的地位 3

三、刑法的种类 4

第二节 刑法的任务 6

一、法益保护说 6

二、社会伦理秩序维持说 7

三、两说的主要对立 8

第三节 刑法规范 9

一、刑法规范的概念 9

二、刑法规范的分类 10

三、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 10

四、行为规范与制裁规范 12

五、评价规范与决定规范 13

第四节 刑法的机能 14

一、刑法机能的概念 14

二、刑法机能的历史发展 14

三、法治社会中刑法应有的机能 15

四、危险社会与刑法机能的变化 18

第五节 刑法学 19

一、刑法学的分类 19

二、刑法学的性质 20

三、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21

第二章 刑法理论的发展 23

第一节 启蒙时期的刑法理论 23

一、自由主义的启蒙刑法思想 23

二、德国启蒙绝对主义的刑法思想 24

第二节 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 25

一、古典学派概述 25

二、前期古典学派 28

三、后期古典学派 36

四、古典学派综述 44

第三节 近代学派的刑法理论与学派之争 45

一、近代学派的产生 45

二、刑事人类学派 45

三、刑事社会学派 47

四、近代学派综述 51

五、学派之争 51

第四节 学派之争的平息与法西斯的刑法思想 60

一、学派之争的平息 60

二、法西斯的刑法思想 62

第五节 二战后的刑法思想 63

一、现代新古典学派 63

二、新社会防卫论 64

三、目的主义刑法学 65

四、刑事政策的机能主义刑法学 65

五、规范主义的刑法学及其他理论 65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67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67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67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67

第二节 行为主义 69

一、行为主义的概念 69

二、行为主义的内容 69

三、行为主义的根据 70

第三节 罪刑法定主义 71

一、罪刑法定主义的概念与沿革 71

二、罪刑法定主义的根据 72

三、罪刑法定主义的形式内容 74

四、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内容 85

第四节 责任主义 88

一、责任主义的概念 88

二、责任主义的内容 88

三、责任主义的贯彻 90

第五节 谦抑主义 91

一、谦抑主义的概念 91

二、谦抑主义的根据 92

三、谦抑主义的内容 93

四、谦抑主义的贯彻 95

五、谦抑主义面临的挑战 96

第四章 犯罪概说 100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00

一、犯罪的概念 100

二、犯罪概念的构成要素 103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与分类 105

一、犯罪的本质 105

二、犯罪的分类 109

第五章 犯罪论体系 113

第一节 犯罪论体系的概念与机能 113

一、犯罪论体系的概念 113

二、犯罪论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113

三、犯罪论体系的价值 114

第二节 犯罪论体系的视角 115

一、范畴论与认定论 115

二、目的合理主义 117

三、实质的犯罪论与形式的犯罪论 118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的类型 119

一、平面的犯罪论体系 119

二、阶层的犯罪论体系 121

三、两种犯罪论体系的对比 121

第四节 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展开 123

一、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发展阶段划分 123

二、古典的犯罪论体系 124

三、新古典的犯罪论体系 125

四、目的行为论的犯罪论体系 127

五、现代新古典的犯罪论体系 127

六、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 128

第六章 构成要件论 131

第一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 131

一、构成要件的词源 131

二、狭义的构成要件 132

三、广义的构成要件 132

四、其他含义的构成要件 133

第二节 构成要件的理论 133

一、行为类型说 133

二、违法行为类型说 135

三、违法有责行为类型说 138

第三节 构成要件的机能 140

一、罪刑法定主义机能 140

二、犯罪个别化机能 140

三、违法性推定机能 141

四、理论机能 142

五、故意规制机能 142

六、违法性意识的提诉机能 142

第四节 构成要件的分类 143

一、基本的构成要件与修正的构成要件 143

二、积极的构成要件与消极的构成要件 144

三、封闭的构成要件与开放的构成要件 144

四、基本的构成要件、派生的构成要件与独立的构成要件 145

第五节 构成要件要素 146

一、构成要件要素的概念 146

二、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146

三、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151

第六节 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 152

一、行为主体 152

二、行为客体 156

第七节 行为与结果 157

一、行为的意义与机能 157

二、行为学说 159

三、行为的基本形式 166

四、结果 179

第八节 因果关系论 186

一、因果关系概说 186

二、作为前提的条件关系 189

三、条件说 197

四、原因说 200

五、相当因果关系说 200

第九节 客观归属论 203

一、客观归属论的沿革 203

二、客观归属论的内容 204

三、对客观归属论的批评与反驳 210

四、对客观归属论的评价 212

第十节 构成要件的故意 212

一、故意的立法规定 212

二、故意的体系地位 213

三、故意的认识内容 215

四、故意的本质 219

五、故意的种类 223

第十一节 构成要件的过失 228

一、过失的概念 228

二、过失犯的例外处罚原则 229

三、过失的理论 231

四、注意义务 235

五、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与信赖原则 239

六、过失犯的实行行为 244

七、过失的种类 246

第十二节 错误 249

一、错误的概念和种类 249

二、具体的事实错误 250

三、抽象的事实错误 258

第七章 违法性论 263

第一节 违法性概说 263

一、违法性的机能 263

二、违法性的本质 264

三、可罚的违法性 273

第二节 违法性阻却事由 277

一、违法性阻却事由的概念 277

二、违法性阻却的一般原理 277

三、违法性阻却事由的分类 279

第三节 正当防卫 281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正当化根据 281

二、正当防卫的要件 282

三、特殊情况下正当防卫的成立与否 292

四、防卫过当、假想防卫与假想防卫过当 304

第四节 紧急避险 311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311

二、紧急避险的本质 312

三、紧急避险的成立要件 318

四、特殊情况下紧急避险的成立与否 324

五、假想避险、避险过当 327

第五节 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 328

一、法令行为 328

二、正当业务行为 332

三、被害人承诺 340

四、推定的承诺 349

五、安乐死、尊严死 350

六、自救行为 357

七、义务冲突 358

第八章 责任论 362

第一节 责任论概说 362

一、责任的概念 362

二、责任的学说 362

三、责任论与可罚的责任论 367

四、责任的要素 368

第二节 责任能力 368

一、责任能力的概念 368

二、责任能力的体系地位 369

三、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 370

四、无责任能力与限定责任能力 371

五、部分责任能力 375

六、原因自由行为 376

第三节 违法性意识及其可能性 385

一、违法性意识及其可能性概说 385

二、违法性意识的学说 386

三、违法性的错误 392

四、违法性的错误与事实的错误的界限 394

第四节 期待可能性 395

一、期待可能性的概念与沿革 395

二、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范围 396

三、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 398

四、期待可能性的种类 400

五、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401

六、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405

第九章 未遂犯论 408

第一节 犯罪的发展阶段 408

一、犯罪发展阶段的划分 408

二、犯罪发展阶段上的犯罪形态 408

第二节 未遂犯(狭义) 410

一、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410

二、未遂犯的成立范围 412

三、未遂犯的成立条件概说 415

四、未遂犯成立条件之一——犯罪的决意 416

五、未遂犯成立条件之二——实行的着手 417

六、未遂犯成立条件之三——未达既遂 431

七、未遂犯的处罚 432

第三节 不能犯 434

一、不能犯概述 434

二、不能犯的学说 437

三、不能犯理论争论的实质 454

第四节 中止犯 456

一、中止犯的立法概述 456

二、中止犯的法律性质 457

三、中止犯成立条件 470

第十章 正犯与共犯论 483

第一节 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483

一、正犯与共犯的体系 483

二、正犯的概念与种类 485

三、共犯的概念与种类 487

四、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490

第二节 共犯的处罚根据论 496

一、责任共犯论 497

二、违法共犯论 498

三、因果共犯论 499

第三节 共犯的本质 502

一、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502

二、共犯的从属性说与共犯的独立性说 508

第四节 间接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515

一、间接正犯的概念 515

二、间接正犯否定说 515

三、间接正犯的正犯性 517

四、间接正犯的类型 520

五、间接正犯的实行着手 529

六、间接正犯与自手犯 531

第五节 共同正犯 534

一、共同正犯的概念与性质 534

二、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 535

三、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538

四、共同正犯的种类概说 542

五、共谋共同正犯 544

六、片面的共同正犯 551

七、过失的共同正犯 555

八、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561

九、承继的共同正犯 564

十、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570

十一、共同正犯的处罚 578

第六节 教唆犯 578

一、教唆犯的概念 578

二、教唆犯的成立条件 579

三、过失的教唆与对过失犯的教唆 583

四、片面的教唆与共同的教唆 585

五、未遂的教唆与教唆的未遂 587

六、不作为的教唆与教唆不作为犯 592

七、对预备罪、阴谋罪的教唆 593

八、间接教唆与再间接教唆 594

九、独立教唆犯 596

十、教唆犯的处罚 597

第七节 帮助犯 597

一、帮助犯的概念 597

二、帮助犯的成立条件 598

三、帮助犯的因果关系 600

四、过失的帮助与对过失犯的帮助 602

五、片面的帮助犯与共同的帮助犯 604

六、未遂的帮助与帮助的未遂 605

七、不作为的帮助与帮助不作为犯 606

八、对预备罪、阴谋罪的帮助 607

九、间接帮助、再间接帮助与教唆犯的帮助 608

十、中立行为与帮助犯 609

十一、帮助犯的处罚 620

第八节 共犯与身份 621

一、共犯与身份概说 621

二、真正身份犯与共犯 622

三、不真正身份犯与共犯 623

四、消极的身份犯与共犯 624

第九节 共犯与错误 625

一、同一共犯形式内的错误 625

二、不同共犯形式内的错误 628

三、狭义共犯与间接正犯之间的错误 629

第十节 共犯的中止与共犯的脱离 631

一、共犯的中止 631

二、共犯的脱离 632

第十一章 罪数论 636

第一节 罪数论概说 636

一、罪数论的概念 636

二、罪数决定的标准 636

三、罪数论的体系 640

第二节 本来的一罪 640

一、本来的一罪的概念 640

二、单纯一罪 640

三、法条竞合 641

四、包括一罪 646

第三节 科刑上的一罪 650

一、科刑上的一罪的概念和性质 650

二、观念的竞合 651

三、牵连犯 655

四、钩环现象 658

第四节 并合罪 660

一、并合罪的概念 660

二、并合罪的处理原则 661

第十二章 刑事制裁与处遇 662

第一节 刑罚与刑罚权 662

一、刑罚概述 662

二、刑罚理论的发展 663

三、刑罚权 663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 665

一、刑罚的种类概说 665

二、死刑 666

三、自由刑 676

四、财产刑 680

五、资格刑 683

第三节 保安处分 685

一、保安处分的概念与种类 685

二、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关系 686

三、现代保安处分的理念与人权保障 688

第四节 修复性司法 688

一、修复性司法的概念 688

二、修复性司法的特征 689

三、修复性司法的意义 690

主要参考文献 692

后记 6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