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分册  上
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分册  上

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分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勇,刘振兴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8705088X
  • 页数:539 页
图书介绍:
《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分册 上》目录

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分类 1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概述 1

一、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发展历史 1

二、广播电视传输网的组成与功能 3

三、广播电视传输网的频段划分及频率配置 9

四、广播电视传输网的指标分配 10

五、我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发展规划 22

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传输信号 24

一、多路宽带模拟广播电视信号 24

二、数字广播电视信号 35

三、县市级前端系统 43

第三节 无线电超短波传输系统 48

一、超短波信道的特性与电波传播特性 50

二、电视发射台的设计 52

三、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 60

四、发射机的维护 66

第四节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 67

一、同轴电缆及其传输特性 67

二、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传输设备 71

三、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85

四、同轴电缆传输干线的设计 90

五、用户分配网络的设计 112

六、同轴电缆双向传输系统 120

七、同轴电缆数字传输系统 125

八、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维护 129

第五节 光缆传输系统 130

一、光纤、光缆及其传输特性 131

二、激光与光传输设备 135

三、光传输系统的组成与技术指标 152

四、光缆传输系统的网络结构与方案规划 158

五、光缆传输系统的设计 169

六、光线传输系统的施工、调试与维护 185

第六节 微波传输系统 188

一、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 188

二、微波接力传输系统的构成与设计计算 191

三、多频道微波分配系统(MMDS) 196

四、调幅微波链路(AML)传输系统 204

五、调频微波链路(FML)传输系统 213

六、微波传输系统的维护 215

第七节 卫星传输系统 216

一、同步通信卫星与转发器 217

二、卫星电视传输系统 222

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组成原理 229

四、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247

五、卫星传输系统的设计计算 250

六、卫星接收站的建站与维护 259

第二章 广播电视传输网的网络管理系统 262

第一节 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263

第二节 付费电视与加密系统 266

一、概述 267

二、加密的基本方法 268

三、加密系统的测试 272

第三节 电视加密系统介绍 273

一、Video Cipher系统 273

二、Zenith SSAVI系统 273

三、Telease/Save系统 274

四、OAK ORION系统 274

五、几种实用的MAC制加密系统 274

六、Video Crypt 275

七、可寻址闭锁加密系统 277

第三章 我国数字电视系统 281

第一节 我国数字卫星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281

一、上行发射机或星载转发器的组成 282

二、星载转发器 282

三、下行接收机 283

第二节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283

一、ADTB-T系统和DTTB/OFDM系统 283

二、CDTB-T系统 285

三、DMB-T系统 286

第三节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288

一、前端设备 288

二、HFC传输网络 288

三、光接点机 289

四、用户端设备 289

五、数字电视整体解决方案实例 289

第四节 我国高清晰度接收机现状 290

一、数字机顶盒(STB) 291

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T3298简介 293

第四章 数字电视节目制播系统 297

第一节 数字电视节目制播系统概述 297

一、数字演播室的特点 297

二、数字演播室的未来 299

三、流与文件 303

第二节 数字演播室系统 303

一、传统的节目制作系统 303

二、电视节目制作网 305

三、数字电视制作设备互联的文件格式 313

第三节 声像资料的存储 315

一、存储介质 315

二、RAID技术 318

三、虚拟存储 323

第四节 数字电视自动播出系统 326

一、硬盘阵列自动播出的技术特点 326

二、应用多服务器网络结构MediaCluster的硬盘播出系统例 330

第五节 多媒体声像资料系统 335

一、系统的功能结构 335

二、系统的网络结构 336

三、声像资料的查询与浏览 337

第六节 虚拟演播室技术 340

一、虚拟演播室的构成 340

二、跟踪技术 342

三、背景生成 344

四、图像合成 345

五、实时显示处理技术 346

六、虚拟演播室系统中的几个其他技术 347

第五章 数字电视三种传输系统 349

第一节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349

一、HDTV的图像格式 349

二、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模式 351

第二节 ATSC系统 352

一、ATSC系统编码设备 352

二、ATSC的扫描格式 353

三、ATSC视频压缩系统 353

四、ATSC的传输系统 355

五、ATSC射频/发送系统 355

六、ATSC接收系统 362

第三节 DVB系统 365

一、DVB标准综述 365

二、DVB三种传输系统 366

第四节 ISDB系统 373

第六章 卫星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375

第一节 数字电视信号与信源编码 375

一、模拟电视信号 375

二、数字电视信号 378

三、数码率压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81

四、压缩方法简介 386

五、MPEG压缩标准 398

第二节 信道编码 412

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412

二、线性分组码 420

三、循环码 430

四、BCH码和RS码 438

五、卷积码 444

六、码元交织 455

第三节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原理 459

一、脉冲编码调制(PCM)概述 459

二、取样与保持 464

三、幅度量化 470

四、编码器和解码器原理 485

第四节 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490

一、数字信号的传输码型 491

二、扰码和解扰 497

三、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04

四、幅度键控和正交幅度调制(QAM) 520

第七章 卫星广播电波传播问题 541

第一节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541

一、电磁波 541

二、电波的参数 543

三、频率复用 546

四、功率传输公式 547

五、电波在均匀损耗介质中的传播 549

第二节 大气层对电波传播产生的影响 549

一、大气层结构 550

二、大气不均匀性的影响 550

三、水汽微粒产生的衰减 551

四、对流层的去极化效应 552

五、水蒸汽和氧气的吸收作用 554

六、电离层的影响 555

第三节 法拉第旋转效应 556

第四节 雨致衰减 559

一、雨衰的机理及影响 559

二、雨衰的预测方法 560

三、Ku波段雨衰计算的实例 563

第八章 卫星数子音频广播与视频广播的传输 566

第一节 数字音频广播概述 566

一、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和发展 566

二、数字音频编码国际标准 568

三、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结构 570

第二节 卫星数字视频广播(DVB-S)系统 571

一、系统概述 571

二、传送复用适配和能量扩散随机化处理 574

三、外码、交织和成帧 577

四、内码 583

五、基带成形和调制 588

六、误码性能要求 595

第三节 COFDM传输方法 598

一、COFDM传输方法概述 598

二、移动接收时的传输特性 599

三、多径传播引起的频率失真和时间失真 601

四、单载波串行传输与多载波并行传输的比较 603

五、COFDM方法简介 604

六、COFDM方法的数学关系 608

七、COFDM系统的实现 609

八、保护间隔 611

九、COFDM系统参数的确定 612

十、DAB工作模式 618

十一、OFDM信号时域波形与频谱 620

十二、OFDM信号在移动无线电信道中的性能 624

第四节 DAB的传输帧结构与节目传输机理 626

一、传输帧的通道 626

二、公共交织帧与快速信息块 629

三、数据块划分及其结合成OFDM符号 631

四、不同模式的数据帧(传输帧)对比 633

五、由输入数据到传输复合信号的形成 635

六、DAB信号的表达式 635

七、DAB节目传输机理 637

八、多路复用器 644

第九章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652

第一节 概述 652

一、机顶盒的定义 652

二、数字机顶盒的功能 652

三、数字机顶盒的分类 653

第二节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关键技术 655

一、嵌入式系统技术 655

二、信号处理技术 656

三、条件接收技术 656

四、机顶盒上行信道的实现 656

五、实时操作系统(RTOS) 657

六、中间件(Middleware) 657

第三节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657

一、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系统构成 657

二、ST公司DVB-C机顶盒 659

三、基于Cable的数字机顶盒 663

四、SC2000芯片机顶盒 665

五、富士通MB87L2250芯片机顶盒 668

六、CDS-2000A有线电视机顶盒简介 674

七、DVB-C机顶盒软件结构 676

第四节 交互式电视机顶盒与接收机 677

一、引言 677

二、交互式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基本功能与接口 678

三、交互式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679

四、交互式电视机与普通电视机的主要差异 681

五、交互式电视机与网络机顶盒加普通电视机的区别 682

第五节 视频点播机顶盒的组成 682

一、基本结构 682

二、软件构成 682

三、数字信息视频点播机顶盒简介 683

第六节 存储式数字电视机顶盒——“家庭媒体服务器” 685

一、家庭媒体服务器的特征 685

二、家庭媒体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685

三、节目内容版权的保护 686

第七节 数字电视接收卡 687

第八节 机顶盒中间件 689

一、中间件概念 689

二、机顶盒中间件的选择 689

三、中视联中间层软件简介 691

第十章 宽带信息网络技术概论 693

第一节 各种网络的概念 695

一、广播电视网 695

二、通信网 696

三、计算机网络 696

四、数据通信网 697

五、多媒体技术 697

六、数字数据网DDN 697

七、综合数字网IDN 698

八、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699

九、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702

十、智能网 704

十一、宽带IP网络技术 704

第二节 宽带信息网络定义、功能和组成结构 707

一、定义 707

二、功能 707

三、组成结构 708

第三节 宽带综合信息传输方式 709

一、广播电视信号的传递 709

二、综合业务信息的交互传送 710

第四节 广播电视技术标准 720

一、数字视频广播标准 720

二、有线宽带网络标准 721

第十一章 网络技术基础 726

第一节 通信网 726

一、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726

二、数据通信的特点 727

三、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727

四、网络的拓扑形式 728

五、干线传输网和用户网 730

六、对通信网的基本要求 731

七、描述通信网络的技术指标 731

第二节 传统通信技术简介 734

一、多路复用技术 734

二、交换技术 735

第三节 计算机局域网 739

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739

二、传输媒质 740

三、局域网设备 741

四、以太网(Ether net) 744

五、令牌总线网 746

六、IBM令牌环网 747

第四节 计算机城域网和广域网 747

一、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747

二、分布队列双总线DQDB 749

三、ORWELL 751

四、因特网(Internet) 751

第五节 X.25分组网 753

一、X.25建议 753

二、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组成 754

三、数据传输过程 755

四、分组交换网的路由选择 755

五、X.25分组交换网的特点 760

第六节 帧中继(FR) 760

一、帧中继的特点 760

二、帧中继的帧结构 761

三、帧中继的网络组成 763

四、帧中继的连接过程 763

五、帧中继的性能参数 763

第七节 数字数据网(DDN) 764

一、DDN的组成 764

二、DDN的应用 765

三、DDN的特点 765

第八节 交换型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 766

一、SMDS分组 766

二、SMDS协议规范 767

三、SMDS的速率 768

四、SMDS的工作原理 768

第九节 综合业务数字网 768

一、综合数字网 769

二、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特点 770

三、综合业务数字网提供的业务 771

四、ISDN用户网络接口 772

五、信道结构 773

六、数字用户环路 774

第十节 宽带业务的分类和要求 776

一、宽带业务的分类 776

二、对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本要求 778

第十一节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778

一、xDSL技术家族 778

二、ADSL的结构 780

三、ADSL的传输速率 781

四、ADSL的调制方式 782

第十二节 电力线通信技术 782

一、电力线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782

二、噪声和干扰的抑制 783

三、信号传输方式 784

第十三节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784

一、低轨道卫星通信技术 784

二、直播卫星 786

三、无线固定接入系统 786

四、无线家庭网络 787

第十二章 SDH技术 790

第一节 SDH技术的概念 790

一、SDH技术的产生 790

二、SDH帧结构与开销功能 791

三、开销 793

第二节 复用映射结构 795

第三节 映射、复用及指针处理 798

一、映射方法 799

二、容器的帧结构 800

三、映射实例 800

四、复用方法 801

五、指针处理 801

第四节 SDH网络设备 805

一、规范SDH设备 805

二、主要网元功能 805

第五节 光接口的性能规范 810

第六节 SDH组网技术 811

一、传送网 811

二、传送网的分层和分割 812

第七节 SDH自愈网 815

一、SDH自愈网的特点与分类 815

二、线路保护倒换的原理与应用 816

三、ADM自愈环的原理与应用 816

四、DXC自愈网的原理与应用 820

第八节 SDH网同步 820

一、网同步概念 820

二、SDH网同步结构 821

三、SDH同步网基准链路 822

四、SDH设备的定时工作方式 822

第九节 SDH网络管理 824

一、协议栈 825

二、管理功能 825

第十三章 异步转移模式(ATM) 827

第一节 ATM的基本原理 827

一、ATM信息的传输方式 827

二、ATM的统计复用 832

三、ATM信元的交换 833

第二节 ATM的分层结构 833

一、物理层 834

二、ATM层 836

三、ATM适配层(AAL) 836

四、高层 840

五、管理平面 840

第三节 ATM的性能特征 840

一、ATM的误码性能 841

二、ATM的时延特征 842

三、呼叫特征 844

四、可用性指标 844

五、ATM的服务质量 844

第四节 ATM的拥塞管理 849

一、ATM网的流量控制 850

二、ATM网的拥塞回避 851

三、ATM网的拥塞控制 852

第五节 ATM交换技术 853

一、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853

二、ATM交换机的分类 854

三、ATM交换机的组成 854

四、基本交换结构 855

五、多级交换网络 859

六、ATM交换的排队方式 863

第六节 不同排队方法的数学分析 867

一、ATM排队系统的统计特性 867

二、输出排队 868

三、输入排队 870

四、中央排队 871

五、计算机仿真 871

第十四章 HFC网络 873

第一节 HFC网络拓扑结构及组成 873

一、HFC网络拓扑结构及组成 873

二、HFC网络的组成与基本原理 877

第二节 HFC网络的前端系统 878

第三节 加扰和解扰 884

一、可寻址加解扰系统 884

二、不可寻址加解扰系统 885

第四节 HFC网络前端常用设备及其器材 886

一、前端设备 886

二、前端常用器件及器材 892

三、前端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898

第五节 HFC网络传输 898

一、HFC网的单向传输 898

二、HFC网的双向传输 899

三、光纤电缆 899

四、光发射机 901

五、光接收机 904

六、光设备及光器件 904

第六节 HFC网络的同轴电缆分配网 908

一、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结构 908

二、同轴电缆 910

三、常用器件 911

四、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DWDM) 913

第七节 HFC网络回传系统 914

一、回传系统的噪声与干扰 916

二、回传通道电平汇集均衡问题 919

三、HFC回传设计与调试 921

第十五章 宽带IP网络技术 924

第一节 宽带IP网络建设概述 924

第二节 IP光传送网技术 925

一、IPoverSDH 925

二、IPoverATM 927

三、IPoverDWDM 930

四、三种IPoverWDM技术的比较 934

第三节 IP在CATV网中的架构 935

一、网络系统结构 935

二、网络的设计原则 937

第四节 多协议标记(签)交换技术 938

第五节 宽带IP网中的VPN技术 941

一、IPVPN介绍 941

二、IPVPN体系结构 942

第六节 网络管理技术 951

一、网络管理架构 951

二、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 951

三、网络管理协议 951

第十六章 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和网上综合业务 954

第一节 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组成 954

一、总前端系统 954

二、宽带传输干线网络系统和宽带交换网络 955

三、宽带用户网络 955

四、宽带网络的组成 955

五、A.P.S宽带综合网络 961

第二节 CATV宽带网络设备 962

第三节 双向交互式电视网 970

一、双向ITV网基本结构 970

二、双向交互电视(ITV)的应用范围 970

三、双向光纤电缆电视系统 970

四、双向传输光纤电缆电视的实现及组网方式 972

第四节 网上综合业务简介 973

一、电话业务 974

二、电视会议 975

三、图文电视信息服务 978

四、视频点播(VOD) 980

五、远程教育 982

六、远程医疗 982

七、电子商务 983

八、远程电视监控系统 984

第五节 Internet应用与接入及CHINANET 985

一、Internet的特点 985

二、INternet的构成 985

三、Internet的地址和域名 986

四、IP地址 986

五、域名 987

六、Internet的应用 987

七、用户与Internet的连接方式 990

八、CHINANET 993

九、网络互联设备简介 995

第十七章 宽带网的设计 998

第一节 宽带干线附设计的总体思路 998

一、宽带干线网的业务功能 998

二、宽带干线网的拓扑结构 999

三、宽带干线网的接口 1000

四、宽带干线网的协议 1000

五、宽带干线网的设计原则 1001

第二节 SDH网络的设计 1002

一、作好总体规划 1002

二、网络的拓扑结构 1002

三、光中继段设计 1003

四、同步网设计 1004

五、自愈网设计 1005

第三节 ATM网络的设计 1006

一、了解用户的需求 1006

二、设计的原则 1007

三、设计的方法 1007

四、根据业务类型选择合适的服务 1008

五、ATM与其它网络的互联 1008

第四节 千兆以太网设计 1009

一、业务模型的分析 1009

二、设备的选型 1010

三、现有网络的升级 1010

四、千兆以太网用于桌面连接 1011

五、千兆以太网用于骨干网 1013

六、时延和带宽的考虑 1014

七、千兆以太网干线系统 1016

第五节 宽带IP网络的设计 1017

一、需求分析 1017

二、方案的选择 1018

三、业务量的估算 1018

四、节点的设计 1019

五、网络的拓扑 1019

第十八章 宽带网的管理 1021

第一节 网络管理概述 1021

一、网络管理的定义 1021

二、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1022

三、网络管理的目标 1022

四、网络管理的标准化技术 1023

第二节 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1025

一、网络性能管理 1025

二、网络故障管理 1026

三、网络配置管理 1027

四、网络安全管理 1028

五、网络事务管理 1029

第三节 宽带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 1030

一、基于TMN的网络管理技术 1030

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1034

三、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技术 1037

第四节 SDH网络管理技术 1041

一、SDH网络管理的分层结构 1041

二、接口 1042

三、SDH网络管理的功能 1043

四、SDH典型网络管理系统简介 1045

第五节 ATM网络管理技术 1046

一、ATM网络管理模型 1046

二、ATM网络管理功能 1047

第六节 IP网的网络管理技术 1050

一、IP网的子网管理技术 1050

二、传统网络与IP网络管理技术的比较 1051

三、千兆以太网的管理 1052

第十九章 宽带接入网 1056

第一节 接入网的概念和要求 1056

一、接入网的概念 1056

二、接入网的服务对象和要求 1057

第二节 广电接入网的建设 1057

一、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原则 1057

二、有线接入方式 1058

三、CableModem接入与以太网接入技术的比较 1059

四、接入技术的选择 1059

五、数字视频广播系统输出口参数 1059

第三节 HFC接入技术 1060

一、HFC接入技术的主要优势 1060

二、HFC接入实现的两种方案 1061

三、HFC宽带接入的关键技术 1061

四、CableModem 1063

五、S-CDMA技术 1065

六、四屏蔽电缆 1065

第四节 以太网接入技术 1067

一、网络结构 1067

二、以太网接入的布线 1068

三、第5类线入户的两种架设方法 1069

四、用户的管理、认证及计费 1069

五、以太网宽带接入的发展前景 1070

六、单向HFC加以太网接入方式 1070

第五节 光纤接入网技术 1073

一、三种基本应用类型 1073

二、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1074

三、无源光网络(PON) 1075

四、有源光网络(OAN) 1076

第六节 基于电话双绞线的ADSL接入 10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