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 2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4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
- 页数:2171 页
第一篇 综合篇 7
第一章 人民健康水平 7
第一节 中国人口期望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7
第二节 中国儿童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9
一、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降低 9
二、婴儿死亡率控制取得显著成效 10
三、新生儿死亡率处于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1
四、孕产妇死亡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2
第三节 中国仍面临重大传染病危害 13
一、结核病患病率高 13
二、成人艾滋病患病率逐年增长 14
三、乙型肝炎防治任务仍很艰巨 16
第四节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癌症高发国 17
第五节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逐年上升 18
第二章 医学创新研究 20
第一节 医学创新研究模式 20
一、美国政府支持基础研究,产业界投资应用研究 20
二、欧盟各国致力于统一协调研究 20
三、日本政府支持基础研究,重视促进产学研结合 21
第二节 医学研究机构 22
一、国家级医学科研机构 22
二、医药企业 23
三、高等院校医学研究机构 24
四、比较与启示 25
第三节 高等医学人才培养 27
一、美国教育机制体制成熟,教育结构完整连续 27
二、英国学位制度多样化,招考制度严格 28
三、法国教育体系完善,计划性强 29
四、俄罗斯制度独特,医学博士学位含义特殊 29
五、中国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 30
六、比较与启示 33
第三章 医学研究投入与重点部署 35
第一节 医学研究投入 35
一、美国医学研究政府年投入约300亿美元 35
二、英国医学研究政府年投入约16亿英镑 38
三、印度医学研究投入受政府重视,规模企业投入不断加大 38
四、中国医学研究投入不断加大 39
第二节 医学研究重点部署 43
一、美国医学研究重视原始创新 43
二、英国医学研究重视卫生服务与公共卫生领域 43
三、欧盟各国重视健康促进研究 44
四、中国医学研究突出重点领域 44
第四章 医学研究成果 47
第一节 医学科技论文比较 47
一、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在医学科技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47
二、中国近五年医学科技论文数量增长迅速,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50
三、1998~2007年医学研究领域主要学科国际论文比较分析 51
四、比较与启示 68
第二节 药品专利比较 69
一、药品专利制度的建立 69
二、药品专利的保护范围和特征 69
三、各国药品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69
四、各国药物研发机构分析 71
五、药品专利领域分布 79
第五章 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 82
第一节 中国医疗机构数量人均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82
一、卫生机构总数情况 82
二、医疗机构床位数情况 83
第二节 中国卫生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83
一、临床医生人数情况比较 84
二、护士及助产士人数情况比较 85
三、口腔医生人数情况比较 86
四、药师人数情况比较 87
第三节 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美欧占绝对优势,中国基本依赖进口 88
一、美国、欧盟、日本为高端医疗器械生产消费主要国家/地区 89
二、领先国家/地区研发投入力度大 90
三、中国高技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 91
第四节 中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 91
一、美国是世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领跑者 91
二、加拿大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后来居上 94
三、欧洲应用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 94
四、日本国民自我健康信息管理的医疗信息系统 95
五、韩国重点建设医疗信息系统标准化与司法化 95
六、中国台湾医疗信息系统普及率较广泛 96
七、中国医疗机构信息建设稳步前进,但还存在一定差距 96
第五节 中国主要疾病防治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98
一、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情况国际对比 98
二、疾病预防和诊疗水平国际对比 115
三、疾病研究论文、专利国际地位 122
四、医学基础学科领域论文、专利国际地位 125
第六节 卫生事业费用投入直接影响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 127
一、中国公共医疗投入及个人医疗支出均低于世界整体水平 127
二、中国卫生费用公共支出比例仍然偏低,但增长趋势明显 128
第六章 未来医学发展战略 131
第一节 未来医学发展目标 131
一、美国改善广覆盖的、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可及性 131
二、加拿大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可持续性、创新性和完整性 132
三、德国发展健康研究和医疗技术 132
四、英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133
五、日本控制慢性疾病、延长国民健康寿命 133
六、澳大利亚针对性地提高各种人群的卫生服务质量 134
七、南非将药物和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作为重点 134
八、中国实施国家中长期规划,酝酿“健康中国2020”战略 135
九、各国未来医学发展目标比较 135
第二节 未来医学发展重点领域 136
一、美国通过路线图实现基础研究的领先,并提出预防医学重点领域 136
二、德国重视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的应用研究 138
三、加拿大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发展重点 138
四、澳大利亚将传染病和癌症防治、精神卫生作为发展重点 138
五、日本倡导健康生活,重视疾病预防 139
六、中国疾病防治与科技发展并重 139
七、各国未来医学发展重点领域比较 139
第三节 各国未来医学发展措施 140
一、美国根据战略目标构建发展体系 140
二、英国通过国家健康发展战略研究确定发展方向 142
三、日本系统勾画控制慢性疾病的蓝图 143
四、中国依据需求确定重点发展方向 143
五、各国未来医学发展措施比较 144
第二篇 基础医学篇 151
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 151
第一节 研究现状 151
一、干细胞的基本知识体系已经形成 151
二、肿瘤细胞研究进入了分子网络层面 152
三、小RNA成为了细胞基因调控研究的新靶标 153
四、染色质修饰为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154
五、细胞衰老与组织器官及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155
第二节 国际的比较 156
一、干细胞研究有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56
二、肿瘤细胞研究的特色正在形成 156
三、小RNA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156
四、染色质修饰已有一定基础 157
五、细胞衰老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157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158
一、干细胞研究是医学科学原始创新的新动力 158
二、目前是中国干细胞医学发展的黄金契机 159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159
一、组建国家干细胞医学研究中心 159
二、规划干细胞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160
三、发展干细胞医学研究的支持体系 160
第八章 神经生物学 163
第一节 研究现状 164
一、神经与精神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损伤机制研究的现状 164
二、认知科学研究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难点和发展方向 170
三、计算神经科学研究将是未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 171
第二节 国际比较 173
一、中国神经科学研究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 173
二、中国神经科学研究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174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175
一、神经与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175
二、继续加强中国神经科学优势领域的应用研究 176
三、填补和加强中国神经科学研究的空白和薄弱领域研究 177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177
一、建立医学科学研究(含神经科学)权威机构 177
二、积极筹建中国脑库 177
三、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 178
四、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研究 178
第九章 医学分子生物学 180
第一节 研究现状 180
一、21世纪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回答有关生命的重大理论问题 181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涌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182
第二节 国际比较 184
一、经费投入规模仍然偏小 184
二、科技论文产出明显进步 184
三、授权专利跃居世界第三 187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189
一、生命组学与系统生物学 190
二、重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90
三、重大疾病的分子诊断与治疗 190
四、新一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190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190
一、增加经费投入 190
二、注重人才培养 191
三、促进基地建设 191
第十章 遗传学 192
第一节 研究现状 192
一、遗传学主要研究方向 192
二、遗传学研究重点 195
第二节 国际比较 197
一、许多国家都将基因组研究作为攻克疾病的着眼点 197
二、中国医学遗传学研究论文和专利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199
三、中国遗传学研究有一定优势 201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202
一、出生缺陷的机制研究与产前诊断 202
二、重大慢性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202
三、医学遗传学相关的转化医学研究 202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203
一、设立“重大出生缺陷分子机制研究”科技专项 203
二、建立“重大慢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享平台及重要疾病资源库 203
三、培育转化医学研究基地、建设“面向转化医学的生物信息支持体系” 204
第十一章 解剖学 206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07
一、人类学 207
二、临床解剖学 208
三、数字解剖学 209
四、神经解剖学 210
五、组织学 211
六、人体胚胎学 213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15
一、中国保留了一支数量大、素质较高的解剖科学队伍 215
二、中国在解剖科学某些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特色 215
三、基础研究存在很大差距 216
四、人才流失和经费短缺普遍存在 216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216
一、人体结构数字化研究 216
二、对中国各民族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217
三、与计划生育相关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217
四、为揭示人脑奥秘的神经环路研究 217
五、解决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的解剖形态学研究 217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218
一、更新观念,坚持创新,积极扶植解剖学科的发展 218
二、坚持“转化医学”方向,加强学科交叉 218
三、建立包括器官组织在内的中国人解剖结构数据库 218
四、通过立法解决尸源 218
第十二章 生理学 220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20
一、整合生理学是国际生理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20
二、中国现代生理学在多个领域具有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 222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23
一、中国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223
二、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研究明显滞后 224
三、中国泌尿生殖系统生理学研究缺乏先进的研究平台和实验动物 225
四、中国内分泌领域的内涵不断扩大,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225
五、中国血液生理是生理学的重要分支,但国内研究力量薄弱 227
六、中国神经生理学研究投入较少 227
七、中国消化生理研究曾是实力较强的学科之一,但现在后继乏人 228
八、生理组学与系统生物学是现代生理学的发展方向,中国起步较晚 229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230
一、心血管疾病的炎症免疫机制 230
二、环境因素与呼吸生理的研究 230
三、生殖生理研究 230
四、内分泌生理研究 231
五、揭示脑功能的形成原理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233
六、胃肠生理研究与药物开发 233
七、生理组学与系统生物学 235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235
一、整合生理学是生理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 235
二、各个亚学科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但都需要加强投入 236
第十三章 病原生物学 239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39
一、国际上病原生物学研究趋势 239
二、中国病原学研究的特点 241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42
一、中国病原学研究概况 242
二、国际比较 243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250
一、病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 250
二、病原体遗传进化及流行规律的研究 250
三、未知病原体快速鉴别技术的研究 250
四、新型抗病原体靶点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250
第四节 对策建议 251
一、科学布局国家级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251
二、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加强病原学人才培养 251
三、加强病原学研究的常态性投入 251
第十四章 免疫学 253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53
一、国际上免疫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 253
二、国际免疫学的发展趋势 254
三、国际免疫学领域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256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62
一、中国免疫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应处于世界的第二十位左右 262
二、中国免疫学工作者在免疫学研究领域非常活跃 264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265
一、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 265
二、免疫系统进行精密调控的机制研究 265
三、免疫学技术方法的研发和应用研究 265
四、疫苗和免疫相关性药物的研发 266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266
一、设立1~2个医学免疫学重大专项 266
二、建立国家免疫学研究中心、免疫学研究和应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平台 266
三、引进和培养人才 266
四、特殊支持免疫学研发经费 266
五、扩大中国免疫学在国际上的影响 266
第十五章 病理学 268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69
一、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诊断病理学研究紧密结合并共同发展 269
二、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 269
三、肿瘤、老年性疾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国际病理学研究的重点 269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72
一、中国病理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面临严峻的挑战 272
二、中国病理学研究具有坚实的基础,但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273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278
一、肿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278
二、分子病理学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278
三、老年性疾病的风险预测和早期诊断 278
四、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病理学改变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279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279
一、在全国建设3~5个病理学研究基地 279
二、增加病理学科研经费 279
三、促进病理学国际合作和交流 279
四、产学研结合 279
第十六章 药理学 281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82
一、药理学研究是世界各国科研和产业投入的重点 282
二、分子靶点药物的开发是国际药理学研究的趋势 284
三、重大疾病分子机制及其靶点药物是国际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285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92
一、药理学研究与中国其他医学主要学科相比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92
二、中国药理学研究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显著差距 293
三、中国药理学研究水平与邻近国家相比优势并不突出 294
四、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药理学理论研究与药物研发的联系不够紧密 294
五、中国药理学研究具有自身特色与局部优势 295
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 297
一、中国候选化合物/有效成分库的建立 297
二、具有局部优势的重大疾病药理研究 297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297
一、以五大类疾病药物研究为重点设立研究专项,加强投入 298
二、以先药后靶模式的药效筛选作为优先研发策略 298
三、建立传统中草药和海洋动植物有效成分库 298
四、依靠资源中心地区建立5个左右的重大新药创制中心 298
五、加强创新理念的政策引导,促进产学研结合 298
第三篇 临床医学篇 306
第十七章 恶性肿瘤 306
第一节 肺癌 308
第二节 胃癌 335
第三节 肝细胞癌 356
第四节 食管癌 374
第五节 结直肠癌 394
第六节 乳腺癌 417
第七节 白血病 431
第八节 鼻咽癌 448
第九节 子宫颈癌 469
第十节 胰腺癌 492
第十一节 膀胱癌 502
第十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516
第十三节 胶质瘤 537
第十四节 喉癌 549
第十五节 卵巢癌 557
第十六节 肾癌 574
第十七节 子宫内膜癌 585
第十八节 甲状腺癌 605
第十九节 前列腺癌 620
第二十节 黑色素瘤 634
第二十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639
第十八章 脑血管病 656
第二十二节 脑梗死 658
第二十三节 脑出血 683
第二十四节 颅内动脉瘤 693
第二十五节 烟雾病 708
第十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 717
第二十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18
第二十七节 支气管哮喘 734
第二十八节 肺炎 749
第二十九节 肺血栓栓塞症 757
第三十节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770
第三十一节 肺纤维化 785
第二十章 心血管疾病 804
第三十二节 冠心病 809
第三十三节 高血压 825
第三十四节 心肌病 843
第三十五节 瓣膜性心脏病 862
第三十六节 先天性心脏病 871
第三十七节 主动脉疾病 881
第三十八节 肺动脉高压 890
第三十九节 心力衰竭 909
第四十节 心律失常 928
第四十一节 心脏性猝死 936
第四十二节 心脏代谢综合征 946
第二十一章 损伤与中毒 961
第四十三节 创伤急诊 963
第四十四节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978
第四十五节 烧伤外科病 991
第四十六节 挤压综合征 998
第四十七节 中毒 1014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疾病 1024
第四十八节 胆石症 1025
第四十九节 胃食管反流病 1038
第五十节 肠易激综合征 1055
第五十一节 消化性溃疡 1071
第五十二节 酒精性肝病 1086
第五十三节 肝硬化 1103
第五十四节 急性胰腺炎 1121
第五十五节 炎症性肠病 1138
第二十三章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1159
第五十六节 糖尿病 1160
第五十七节 代谢综合征 1167
第五十八节 骨质疏松症 1176
第五十九节 甲状腺疾病 1181
第二十四章 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 1192
第六十节 慢性肾脏病 1195
第六十一节 急性肾损伤 1206
第六十二节 IgA肾病 1220
第六十三节 多囊肾 1228
第六十四节 糖尿病肾病 1242
第六十五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 1265
第六十六节 泌尿系统结石 1276
第六十七节 男性不育症 1284
第六十八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1292
第六十九节 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 1302
第七十节 生殖道感染与性传播疾病 1309
第七十一节 子宫肌瘤 1317
第七十二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1326
第七十三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336
第七十四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 1344
第七十五节 早产 1355
第七十六节 出生缺陷 1365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 1376
第七十七节 阿尔茨海默病 1378
第七十八节 认知障碍 1393
第七十九节 帕金森病 1410
第八十节 常见神经系统遗传病 1422
第八十一节 癫痫 1426
第八十二节 运动神经元病 1439
第八十三节 睡眠障碍(失眠症、不宁腿综合征、发作性睡病) 1446
第八十四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1470
第二十六章 精神障碍 1487
第八十五节 抑郁症 1487
第八十六节 神经症 1499
第八十七节 精神分裂症 1513
第八十八节 物质依赖 1527
第八十九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1540
第九十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547
第九十一节 孤独症 1568
第二十七章 自身免疫病 1579
第九十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1579
第九十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1589
第九十四节 干燥综合征 1596
第九十五节 强直性脊柱炎 1605
第九十六节 系统性硬化症 1620
第九十七节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1636
第二十八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1642
第九十八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1643
第九十九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650
第一百节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1663
第一百零一节 血友病 1676
第一百零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685
第一百零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697
第二十九章 传染病 1707
第一百零四节 病毒性乙型肝炎 1708
第一百零五节 病毒性丙型肝炎 1729
第一百零六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1741
第一百零七节 结核病 1763
第一百零八节 流行性感冒 1773
第一百零九节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1780
第一百一十节 霍乱 1796
第一百一十一节 细菌性痢疾 1803
第一百一十二节 疟疾 1807
第一百一十三节 血吸虫病 1816
第三十章 眼科疾病 1827
第一百一十四节 白内障 1828
第一百一十五节 角膜病 1847
第一百一十六节 眼外伤 1867
第一百一十七节 近视 1882
第一百一十八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901
第一百一十九节 原发性青光眼 1919
第三十一章 耳鼻喉科疾病 1944
第一百二十节 感音神经性耳聋 1945
第一百二十一节 慢性鼻-鼻窦炎 1957
第一百二十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1968
第三十二章 皮肤科疾病 1979
第一百二十三节 银屑病 1980
第一百二十四节 白癜风 1994
第一百二十五节 重症药疹 2002
第一百二十六节 深部真菌病 2013
第一百二十七节 性传播疾病 2026
第三十三章 儿科疾病 2038
第一百二十八节 早产儿 2038
第一百二十九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046
第一百三十节 脑性瘫痪 2054
第一百三十一节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 2064
第一百三十二节 胆道闭锁 2070
第三十四章 非损伤性外科疾病及口腔疾病 2079
第一百三十三节 骨性关节炎 2080
第一百三十四节 脊柱侧凸 2099
第一百三十五节 龋病 2110
第一百三十六节 牙髓根尖周病 2124
第一百三十七节 牙周病 2135
第一百三十八节 口腔癌 2146
第一百三十九节 错验畸形 2159
第四篇 预防医学篇 2176
第三十五章 流行病学 2176
第一节 宏观流行病学 2176
第二节 现场流行病学 2179
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 2182
第四节 理论流行病学 2185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2193
第六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流行病学 2198
第七节 循证医学 2203
第三十六章 传染病学及其预防与控制 2207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207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224
第三节 优先领域 2225
第三十七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2230
第一节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2231
第二节 职业人群暴露评价、生物监测和标志物研究 2232
第三节 职业致癌因素和职业肿瘤预防研究 2233
第四节 职业性过敏性疾病研究 2235
第五节 人类工效学和职业紧张研究 2236
第六节 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2237
第七节 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控制研究 2238
第三十八章 环境卫生学 2241
第一节 饮水与健康 2241
第二节 饮用水水质检测 2243
第三节 饮用水净化 2246
第四节 饮用水消毒 2249
第五节 大气污染与健康 2256
第三十九章 营养学 2261
第一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261
第二节 营养与慢性疾病 2266
第三节 临床营养 2267
第四节 食物营养与健康 2270
第五节 营养评估技术 2272
第四十章 食品卫生学 2277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2277
第二节 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 2278
第三节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 2280
第四节 生物性毒素 2282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与包装材料 2285
第六节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 2288
第四十一章 儿童青少年卫生学 2292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体质和营养 2292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296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与常见病防治 2300
第四十二章 妇幼保健学 2307
第一节 出生缺陷与预防 2308
第二节 儿童保健 2311
第三节 孕产妇保健 2314
第四节 环境因素与生殖健康 2317
第五节 妇幼卫生信息系统 2321
第四十三章 卫生毒理学 2329
第一节 机制毒理学 2329
第二节 管理毒理学 2339
第三节 毒理学动物替代实验 2343
第四节 纳米毒理学 2349
第四十四章 卫生检验学 2358
第一节 新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2358
第二节 食品安全检测新材料及与现代分析技术联用的研究 2363
第三节 多组分真菌毒素协同检测新技术 2372
第四十五章 卫生统计学与信息学 2385
第一节 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相关研究 2385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系统建设相关技术研究 2390
第三节 公共卫生信息标准研究 2394
第四节 卫生统计方法和应用研究 2397
第四十六章 寄生虫学 2404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405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414
第三节 面临的挑战 2423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426
第四十七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 2431
第一节 以社区常见疾病防控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436
第二节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适宜技术研究 2438
第三节 健康素养研究 2440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 2441
第五篇 特种医学篇 2447
第四十八章 法医学 2447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447
一、法医病理学 2447
二、法医物证学 2448
三、临床法医学 2449
四、法医毒物分析学 2450
五、法医精神病学 2450
六、法医毒理学 2451
七、法医人类学 2452
八、法医牙科学 2452
九、其他法医学分支学科 2452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453
一、中国法医学科技水平与国际的差距 2453
二、国内外法医学科技人才培养的比较 2455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456
一、国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456
二、今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2458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459
一、以死因为核心开展死亡检验与死亡管理的相关研究 2459
二、重大灾难事件中遇难者身源识别技术及方法研究 2460
三、猝死的遗传分析研究 2460
四、应生物反恐之需加快发展法医微生物学研究 2461
第四十九章 防原医学 2464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464
一、放射损伤机理研究是急性放射病防、诊、治的基础 2464
二、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研究是中国的优势特色研究领域 2466
三、急性放射病诊断研究 2467
四、急性放射病治疗研究 2469
五、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防治研究 2472
六、核与辐射突发事故的医学处理研究 2473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474
一、研究机构与队伍 2474
二、急性放射病的防治和诊断措施是美国放射医学防护研究开发的重点 2475
三、中国防原医学研究与国外的比较 2477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479
一、高度重视核与辐射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技术研究 2480
二、普遍重视小剂量照射患者的医学处理问题的研究 2480
三、加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社会心理学研究 2480
四、加强放射复合损伤研究 2480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481
一、放射损伤机制和实用研究 2481
二、放射防护作用机制、药物筛选及复方研究 2481
三、放射损伤剂量判定技术研究 2481
四、急性放射病综合治疗技术研究 2481
五、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的防护研究 2481
六、核与辐射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技术研究 2481
七、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社会心理学研究 2482
八、放射复合损伤研究 2482
第五十章 防化医学 2484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485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485
一、神经性毒剂 2486
二、全身中毒性毒剂 2488
三、糜烂性毒剂 2490
四、窒息性毒剂 2491
五、失能性毒剂和刺激性毒剂 2492
六、化学毒剂皮肤消毒剂与皮肤防护剂 2494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495
一、化学战争的现实威胁 2495
二、化学战的新作战模式 2495
三、化学恐怖袭击 2496
四、化学事故 2496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496
一、建立处置化学恐怖袭击和化学事故的全国性应急救援体系 2496
二、难防难治性化学战剂(如糜烂性、窒息性毒剂)中毒机制和防治药物、临床救治措施的研究 2497
三、新型非致命性武器生物效应、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和医学防护的专题研究 2497
四、针对化学战剂的多用途、反应快、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的新型消毒剂研究 2497
第五十一章 防生医学 2499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499
一、侦察 2499
二、检验 2499
三、消除 2505
四、防护 2505
五、治疗 2506
六、其他 2506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508
一、侦察 2508
二、检测 2508
三、洗消 2509
四、防护 2510
五、治疗 2511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512
一、防生医学面临的挑战 2513
二、防生医学的发展趋势 2513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515
一、发展和改进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技术 2515
二、关键技术研究 2516
三、前沿的、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研究 2516
四、与技术相关的基础科学的研究 2516
第五十二章 航空医学 2518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518
一、逐步建立健全了航空医学的组织机构体系 2518
二、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卫生保障制度 2519
三、拓展了发展航空医学的医工结合之路 2519
四、航空医学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2520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523
一、各国航空医学保障机构及其职能 2523
二、中国航空医学的研究现状 2529
三、民航医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 2533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533
一、国际形势对航空医学发展的挑战 2534
二、高新技术的应用对航空医学的挑战 2534
三、航空医学的发展趋势 2535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536
一、运动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2536
二、航空医学特殊医学问题的医学鉴定规范研究 2537
三、特殊环境下操作疲劳的综合预防与恢复措施研究 2537
四、空间定向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2537
第五十三章 航天医学 2542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542
一、航天环境医学 2542
二、重力生理与防护措施 2543
三、航天心理学 2544
四、航天营养与食品 2545
五、航天员医学选拔与训练 2545
六、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 2546
七、航天中医药学 2547
八、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 2547
九、空间医学实验技术 2548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548
一、航天环境医学 2548
二、重力生理与防护措施 2550
三、航天心理学 2551
四、航天营养与食品 2552
五、航天员医学选拔与训练 2553
六、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 2554
七、航天中医药学 2555
八、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 2556
九、空间医学实验技术 2556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556
一、航天医学面临的挑战 2556
二、航天医学的发展趋势 2558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561
一、航天环境综合监测系统研究 2561
二、重力生理与防护措施研究 2561
三、航天心理选拔体系和航天员医学选拔与训练标准研究 2561
四、中长期航天营养保障的关键技术研究 2561
五、完善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技术 2562
六、大力开展中医药在长期航天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2562
七、多功能航天医学细胞学空间实验平台技术研究 2562
第五十四章 航海医学 2566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566
一、高气压医学 2566
二、航海心理学 2571
三、海洋药物的研发 2572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573
一、饱和潜水 2573
二、航海心理学 2573
三、海洋药物的研发 2574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574
一、高气压医学 2574
二、航海心理学 2575
三、海洋药物的研发 2576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577
一、高气压医学 2577
二、航海心理学 2577
三、海洋药物的研发 2578
四、其他 2578
第五十五章 特殊环境医学 2581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581
一、高原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581
二、寒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583
三、热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584
四、沙漠戈壁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585
五、极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585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586
一、高原医学或高原病研究 2586
二、寒区医学或低温医学 2587
三、热区医学或高温医学 2588
四、极地医学 2589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589
一、面临的挑战 2589
二、主要的发展趋势 2589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591
一、目前中国在特殊环境医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分析 2591
二、重点研究方向 2592
第五十六章 灾害医学 2593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595
一、灾害形势依然严峻 2595
二、中国应对灾害的组织体系 2595
第二节 国际比较 2597
一、联合国 2598
二、美国的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 2598
三、以色列的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 2599
四、日本的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 2600
五、中国的灾害医疗救援的组织体系 2602
第三节 发展趋势 2604
一、重大灾害发生可能性大的国家以建设国家层次灾害医疗救援体制为重点,更加注重军队力量参加灾害医疗救援 2604
二、重大灾害发生罕见的国家以建设地区(州)层次的灾害医疗救援体制为重点,在发展急救医疗系统的同时注重急救医师的灾害医学训练 2604
三、军队是国际灾害医疗救援的首选力量 2605
四、具有平战结合性质的灾害医疗救援体制的国家越来越多 2605
五、为降低人员的伤亡损失,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更加重视灾害卫生应急救援 2605
六、在灾害医疗救援体制建设中制定和运用有效的灾害医疗救援需求快速评估方法及对医疗救援行动实施效率的整体评价方法 2606
七、各国都在注重防灾救灾的法规建设,并明确规定军队参加灾害医疗救援的义务和权利 2606
第四节 优先领域 2606
一、优先开展灾害救援新理念研究 2606
二、重视灾害医学特殊疾病的救治 2610
三、组建和完善专业化的灾害医学救援队伍 2612
第六篇 健康管理篇 2621
第五十七章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与范畴比较 2621
第一节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2621
一、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 2621
二、健康管理服务及职业范畴 2622
第二节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与主要研究内容 2624
一、健康管理学学科内涵与主要研究内容 2624
二、健康管理学的外延及主要支撑体系 2625
三、健康管理的实施原则 2630
第三节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兴起与需求分析 2631
一、健康管理在中国兴起的历史文化渊源与时代背景 2631
二、中国发展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的需求分析 2632
三、中国开展健康管理的主要关注点 2636
第四节 健康管理相关产业与产品 2637
一、健康产业与产品的基本概念、经济属性与体系范畴 2637
二、健康管理相关产业与产品国际比较 2639
三、中国健康管理相关产业与产品的发展现状 2641
第五节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研究探索与创新实践 2642
一、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体系框架 2642
二、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的制定原则 2643
三、开展中国特色健康管理研究的主要任务 2643
第六节 健康管理相关学术论文及著作比较 2644
一、部分国家健康管理及其相关产业学术论文比较 2644
二、中国健康管理学术论文情况 2646
第五十八章 健康管理概况、机构体系与模式比较 2649
第一节 中国与有关国家健康管理发展概况 2649
一、欧美主要国家健康管理总体概况 2649
二、健康管理在日本、新加坡和印度的经验值得关注 2652
第二节 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2652
一、美国的健康管理与保障体系 2652
二、德、英、法等欧洲国家健康保障体系 2654
三、亚太部分国家健康保障制度与健康管理体系 2655
四、中国现行的卫生保健制度与体系 2657
五、部分国家健康与健康管理研究资金投入 2658
第三节 健康管理实施模式比较 2659
一、美国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及其特点 2659
二、德国、英国、法国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及其特点 2661
三、亚洲有关国家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及其特点 2663
四、中国当前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及特点 2665
第四节 初级卫生保健与基本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比较 2666
一、《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关于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 2666
二、初级卫生保健在不同经济增长与卫生投入水平国家的比较 2670
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现状与挑战 2681
第五十九章 健康管理重点实施领域比较 2690
第一节 有关国家全民健康促进规划制定与实施比较 2690
一、美国“健康人民”国家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690
二、欧盟公共健康促进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695
三、日本国家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696
四、“健康中国2020”发展战略与“全民健康科技行动” 2697
第二节 健康体检项目与实施 2699
一、美国健康体检项目与实施 2699
二、加拿大预防性体检项目与实施 2704
三、日本健康体检与检后生活方式指导计划的实施 2708
四、欧盟主要健康体检项目与实施重点 2711
五、中国健康体检行业的兴起与体检项目实施 2712
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监测与控制 2717
一、美国率先实施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监测与控制策略 2717
二、欧盟采取联合行动有效监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 2719
三、日本实施生活方式改善策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 2720
四、芬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模式与特点 2721
五、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的流行与负担 2722
第四节 亚健康与健康管理 2729
一、亚健康概念的提出、内涵与界定范围 2729
二、亚健康状态的检测与评估原则 2731
三、亚健康学术组织与研究现状 2732
四、亚健康状态改善与健康管理实施 2734
第五节 长寿与老年颐养 2735
一、日本的老龄化与健康寿命 2736
二、美国积极实施老年健康管理与长期健康看护策略 2736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2738
四、部分国家健康投入与期望寿命比较 2740
第六节 健康信息技术 2742
一、健康信息技术的概念、内涵与作用 2742
二、健康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744
三、部分国家健康信息技术发展比较 2746
四、健康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752
五、中国健康信息技术发展的展望 2755
第六十章 中国开展健康管理的目标与对策 2762
第一节 健康管理及其相关产业面临的机遇、问题与挑战 2762
一、中国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2763
二、中国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765
三、发展健康管理及其相关产业的基础与支撑条件 2766
第二节 中国开展健康管理的重点领域与优先发展方向 2767
一、优先投入与发展领域 2767
二、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出研究重点 2771
第三节 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实施原则 2772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2772
二、发展健康管理与产业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2775
三、加快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775
第七篇 医政管理与体制篇 2787
第六十一章 政府职能和作用的比较 2787
第一节 医疗卫生领域政府干预的理论 2787
第二节 医疗卫生领域政府作用的国际比较 2788
一、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架构 2788
二、医疗卫生体制和政策 2789
三、政府所提供的资金保障 2790
四、政府对医疗体系的监管 2791
五、对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 2792
六、对不良事件的处理 2793
第三节 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 2793
一、政府卫生公共投入仍然偏低 2794
二、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职能不充分 2795
三、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有待完善 2796
四、政府对医疗卫生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2797
第四节 中国未来的道路选择 2797
一、强化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和提供职责 2797
二、对公立医院进行结构改革,实现管办分开 2797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为弱势人群提供医疗安全网 2798
四、改进和优化对医疗卫生的监管 2798
第六十二章 医院职能比较 2800
第一节 概述 2800
第二节 美国的医院分类和职能 2801
一、美国医疗机构分类比较清晰 2801
二、重视大医院急诊急救、创伤救治的职能 2801
第三节 日本的医院分类和职能 2805
一、日本医院分类相对细致 2805
二、日本医疗机构重视发挥区域协作的职能 2805
第四节 其他一些国家的医院职能 2809
一、印度的医院分类和职能 2809
二、英国的医院分类和职能 2810
三、德国的医院分类和职能 2811
四、澳大利亚的医院分类和职能 2812
五、加拿大的医院分类和职能 2812
第五节 中国医院的分类和职能 2813
一、中国的医院分类种类多 2813
二、中国医院的职能定位原则性强、不够细化 2813
第六节 各国医院职能介绍对中国医政管理的启示 2815
一、弱势群体的医疗保健服务 2816
二、区域卫生规划应切实可行 2816
三、强化社区医疗服务,让一般患者更多利用社区医疗设施 2816
四、强化综合性大医院的急诊职能 2817
五、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既要有高、精、尖,更要有基本的医疗 2817
第六十三章 病人权利与义务的比较 2820
第一节 国际发展的主要趋势 2820
一、国际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病人权利的规定 2821
二、各国立法和行业协会规范对病人权利的具体规定 2824
第二节 中国的现状与差距 2829
一、现状 2829
二、问题症结之所在 2831
第三节 国际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启示 2833
一、及时制定出台保护患者权益的专门法律并完善相应法律 2834
二、形成法律规范、行业自治规范、伦理规则等不同层次、形式的规范体系 2834
三、在立法保护的同时发挥社会自治功能,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2835
第六十四章 医疗卫生保障系统比较 2837
第一节 国际发展的主要趋势 2837
一、医疗保障制度的系统结构 2837
二、国际上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2839
三、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发展趋势 2841
第二节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 2843
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2843
二、中国现有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和挑战 2846
第三节 有关体制与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2849
一、中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结构设计 2849
二、主要政策建议 2851
第六十五章 企业在医疗保障中的职责 2857
第一节 国际发展的主要趋势 2857
一、以雇主团体保险为支柱的美国模式 2857
二、以公立医疗体系为支柱的英国模式 2858
三、以职业型保险为支柱的日本模式 2859
第二节 中国的现状与问题 2860
一、制度覆盖不完全 2860
二、各个参保单位之间利益调整过大 2860
三、医疗保险费收缴困难 2860
四、医疗保障资金筹集困难 2860
第三节 对中国的启示 2861
一、费用控制机制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 2861
二、借鉴国外团体健康保险的做法 2861
三、扩大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2861
四、正确处理个人费用负担与费用意识的关系 2861
第六十六章 卫生人力资源培养的国际比较 2863
第一节 卫生人力现状对比 2863
一、数量 2863
二、结构 2863
第二节 卫生人力资源培养的国际经验 2864
一、高等医学教育 2864
二、护理教育 2867
三、全科医师的培养 2869
四、社区护理队伍的建设 2871
五、农村卫生人力的培养和保留 2873
第三节 中国在卫生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877
一、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877
二、中国护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877
三、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878
四、中国社区护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2879
第四节 国际经验对中国卫生人才培养的启示 2880
一、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 2880
二、对中国护理教育的启示 2881
三、对中国全科医师培养的启示 2881
四、对中国社区护理队伍建设的启示 2882
五、对中国农村卫生人力培养和保留的启示 2882
附录 九套医改方案比较 2885
第八篇 战略篇 2891
第六十七章 现代医学科技创新战略国际比较 2891
第一节 美国决心依靠生物与医药产业,继续占居世界科技与经济主导地位 2891
一、政府医学研发投入达300多亿美元,民用科技投入近一半用于生物与医药领域 2891
二、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医药研发体系,资助近30万人从事医药相关研发工作 2892
三、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重,论文与专利均居世界首位 2893
四、美国政府提出要占据世界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利用生物与医药产业 2895
第二节 英国提出要成为世界医药科技与产业的引领者 2895
一、依靠医学研究理事会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推动医药科技创新 2896
二、政府研发投入的30%用于现代医学相关研发 2896
三、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2897
四、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加速医学创新成果转化 2897
第三节 日本确立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力争在生物经济时代赶超美国 2898
一、确立“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推进生物经济发展 2898
二、实施“21世纪国民健康战略”,加强医学研究开发 2898
三、实施人才战略,计划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 2900
四、加强“官产学研”创新体系,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 2900
第四节 德国确立“生物技术年”,实施医药高技术战略 2901
一、确立“生物技术年”,加速生物与医学创新 2901
二、制定政策加速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2901
三、实施医学研究五大计划 2901
四、吸引一流人才、创建一流医学研究平台 2902
五、增加生物与医学研究投入 2902
第五节 法国建设一流研发平台,注重基础研究临床应用 2903
一、注重建设国际一流研发平台,加强基础研究 2903
二、重视培养医学高级专业人才 2904
三、调动企业参与研发,积极发展临床医疗技术 2904
第六节 加拿大确立四大战略目标,加强国际合作 2905
一、把增加研发投入作为加强医学创新的突破口 2905
二、切实吸引一流人才,建立一流研究平台 2905
三、突出研发重点,重视转化医学等新兴、优势学科的发展 2906
四、加强国际合作,自主创新与引进相结合 2907
第七节 印度建立“生物技术部”,抢占新的经济生长点 2907
一、成立了生物技术部,加速发展生物与医药科技及产业 2907
二、积极培养和吸引人才,建立一流研究机构 2908
三、加大研发投入,临床研究重视传染病控制和基本医疗保健 2908
第八节 澳大利亚加强临床研究,消除健康不平等 2909
一、立足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居民健康 2909
二、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升多学科协同创新能力 2909
三、增加研究经费,重点资助重大健康问题,消除健康不平等 2910
第六十八章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 2911
第一节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的历史阶段 2911
一、传统医学阶段(19世纪初以前) 2911
二、西方医学引入阶段(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2912
三、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协同发展阶段(1949~2008年) 2913
四、现代医学快速发展阶段(2009起) 2915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四次科技革命 2916
一、以手术、麻醉与消毒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医学第一次科技革命 2916
二、以疫苗、抗生素、输血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医学第二次科技革命 2917
三、以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和系统医学、整体医学为代表的第三次医学科技革命 2918
四、以生物材料、再生医学和生物治疗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2919
第六十九章 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与目标 2921
第一节 机遇与挑战 2921
一、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发展面临空前的挑战 2922
二、中国医学科技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2924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2926
一、指导思想 2926
二、战略方针 2927
第三节 战略目标 2929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 2929
二、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战略目标 2929
第四节 基本原则 2932
一、发展方向 2932
二、基本原则 2933
第七十章 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的优先领域与关键技术 2935
第一节 基础医学 2935
一、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 2935
二、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2938
三、加强支持的研究方向 2941
第二节 临床医学 2944
第三节 预防医学 2956
一、流行病学 2956
二、病原学 2957
三、预防 2957
四、诊断 2957
五、治疗 2957
六、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2958
七、环境卫生学 2958
八、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2958
九、儿童青少年卫生学与妇幼保健学 2958
十、卫生毒理学 2959
十一、卫生检验学 2959
第四节 特种医学 2959
一、法医学 2959
二、防原医学 2959
三、防化医学 2960
四、防生医学 2960
五、航空、航天、航海医学 2960
六、航天医学 2961
七、航海医学 2961
八、特殊环境医学 2961
九、灾害医学 2961
第五节 健康管理与疾病预测 2961
一、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产品与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体系 2962
二、构建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检测评估体系 2962
三、构建国人健康/亚健康评价指标和评估模型体系 2962
四、研究构建一批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科技研发创新平台 2962
五、研制出一套健康管理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2962
第七十一章 建设医学科技强国与健康产业大国战略与措施 2963
第一节 建设医学科技强国与健康产业大国战略思考 2963
一、建设医学科技强国的战略思考 2963
二、建设健康产业大国的战略思考 2967
第二节 现代医学科技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2969
附录 2979
附录1 建国60年中国医学科技成果大事记 2979
附录2 中国与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录 2996
附录3 中国历年科技规划中医学相关内容 2997
附录4 中国三甲医院名录 3004
附录5 中国主要医学科研机构及教育机构 3015
5.1 部委直属或省级医学科研机构 3015
5.2 中国部分高等医学教育机构 3018
附录6 国外主要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3020
附录7 近年中国主要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诊疗人数、门急诊量及住院情况 3025
7.1 近年中国主要疾病(慢性病、传染病)发病率 3025
7.2 近年中国不同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 3026
7.3 近年中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 3028
7.4 近年门急诊量情况 3030
7.5 近年住院情况 3032
附录8 中国主要疾病诊疗指南目录 3036
8.1 中华医学会部分临床诊治指南 3036
8.2 临床诊疗指南丛书目录 3040
8.3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丛书目录 304
附录9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申报指南 3042
9.1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3042
9.2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第二批课题申报指南 3048
附录10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课题申报指南 3064
10.1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3064
10.2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第二批课题申报指南 3068
附录11 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方案 3073
后记 3083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严琼燕 201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两京烟云》陈诗泳,赖秀俞责任编辑;(中国)千慧 2019
- 《HTML5从入门到精通 第3版》(中国)明日科技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