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生活方式研究:现代消费与闲暇生活
生活方式研究:现代消费与闲暇生活

生活方式研究:现代消费与闲暇生活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畏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0601368
  • 页数:592 页
图书介绍:
《生活方式研究:现代消费与闲暇生活》目录

现代消费与闲暇生活概论 1

现代生活方式研究 15

引论 15

第一章 现代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19

一、现代生活方式的缘起 19

(一)人类生活方式演变的历史轨迹 19

(二)现代生活方式形成的时代背景 24

(三)现代生活方式的本质内涵 34

二、现代科技发展与生活方式现代化 36

(一)新技术革命大展现代科技发展宏图 37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活方式现代化 39

三、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 41

(一)从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化 41

(二)循序渐进与跳跃发展 43

(三)生活方式发展的理想境界 46

第二章 现代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 51

一、现代城市化 51

(一)现代城市化的特点 51

(二)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发展 53

(三)现代城市化的矛盾 56

二、高度信息化 58

(一)信息爆炸与社会生活信息化 58

(二)生活主体趋向智能化 60

(三)信息交流是现代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61

三、全面拓展化 62

(一)全面大转化 63

(三)向海洋延伸 63

(三)向空中拓展 64

第三章 现代物质生活方式 67

一、省力高效的劳动生活方式 67

(一)劳动生活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67

(二)劳动生活是整个物质生活的基础 68

(三)现代劳动生活的基本特点 69

二、美观大方的衣着方式 73

(一)衣着是物质生活主体的外在表现 73

(二)衣着演变的内在动因和规律 74

(三)现代衣着方式的基本特点 76

(四)现代衣着方式的展望 79

三、精制方便的饮食方式 80

(一)饮食是物质生活主体生存进化的能源 80

(二)饮食是物质生活的主要标志 81

(三)现代饮食方式的基本特点 83

(四)饮食业社会化的趋向 86

四、宽敞舒适的居住方式 87

(一)居住是物质生活主体休养生息的条件 88

(二)现代居住方式的基本特点 89

(三)宽敞舒适的居住方式的实现 91

五、快速畅通的交通方式 92

(一)现代交通的社会功能 92

(二)现代交通方式的基本特点 94

第四章 现代精神生活方式 97

一、广泛民主的政治生活方式 97

(一)政治生活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98

(二)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特点 104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方式 109

(一)文化生活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09

(二)现代文化生活方式的基本特点 116

三、自然和谐的情感生活方式 121

(一)情感生活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1

(二)现代情感生活方式的基本特点 128

四、强身益心的娱乐生活方式 133

(一)娱乐生活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34

(二)现代娱乐方式的主要特点 137

第五章 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调控与选择 145

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 145

(一)生态冲突 146

(二)地区冲突 151

(三)代际冲突 155

(四)自我冲突 158

二、现代生活方式的调控手段 161

(一)社会调控 161

(二)社区调控 163

(三)团体调控 165

(四)家庭调控 168

(五)自我调控 170

三、现代生活方式的选择原则 173

(一)历史性原则 174

(二)民族性原则 176

(三)批判性原则 178

第六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方式 181

一、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质 181

(一)两种对立的现代生活方式 182

(二)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方式的本质规定 183

(三)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85

二、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 186

(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186

(二)不断满足物质文化需求 188

(三)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 189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方式的基本途径 190

(一)加强两个文明建设 190

(二)正确引导消费 191

(三)正确对待民族生活传统 192

(四)正确处理改革中继承与借鉴的关系 193

消费生活方式研究 197

引论 197

第一章 消费生活水平与消费饥饿症 205

一、消费生活水平 205

(一)消费生活方式与消费生活水平 205

(二)我国消费水平变动的轮廓 212

(三)我国消费生活水平的国际比较 223

二、消费饥饿症 227

(一)消费饥饿症的主要表现 227

(二)诱发消费饥饿症的主要因素 233

(三)消费饥饿症的主要危害及其对策 236

三、消费生活方式测定的调控方式 238

(一)巴里洛切模式及其对我国消费水平型式的启示 238

(二)消费生活水平测定的宏观和微观调控方式 240

第二章 消费结构模式及其选择 247

一、消费生活结构 247

(一)消费生活结构的内部划分及其测定 247

(二)恩格尔定律及其在我国的适用程度 251

二、消费结构大裂变 257

(一)我国消费生活结构大裂变的轮廓 257

(二)消费生活结构大裂变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262

(三)消费结构早熟综合症 266

三、消费结构模式选择 269

(一)消费结构的选择方式 269

(二)消费结构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其在我国条件下的主要约束 272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结构模式 278

第三章 消费生活的时间与空间 283

一、消费生活的时间 283

(一)消费生活时间预算方式及其分类 284

(二)消费生活时间预算的测定 286

(三)当前我国消费生活时间预算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89

(四)消费生活时间预算结构的规律性 295

(五)消费生活时间预算方式合理化 300

二、消费生活的空间 302

(一)消费生活空间及其分类 302

(二)消费生活空间结构变化的规律性 306

(三)现代消费生活空间中的“城市病” 310

(四)现代城市居民住宅综合症 313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生活空间变换方式 315

第四章 消费目标与消费效益 323

一、消费生活目标 323

(一)消费生活目标及其类型划分 323

(二)消费目标错位的种种表现 327

(三)消费目标与快乐公式 332

二、消费效益 336

(一)消费效益与消费的边际效用分析 337

(二)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341

(三)消费效益与快乐公式 346

三、如何提高消费效益 349

(一)消费效益的正确评价方式 350

(二)提高消费能力 352

(三)提高消费效益的途径 356

第五章 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方式 361

一、消费者心理结构 362

(一)消费者心理结构及其主要变动态势 363

(二)消费心理的制约因素 367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心理变态 372

(一)现实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消费者心理 372

(二)消费者心理变态与消费者心理结构失衡 375

三、消费行为方式规范化 384

(一)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方式变化的规律性 384

(二)消费者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变革 388

(三)消费行为规范化及其目标模式 391

闲暇生活方式研究 399

引论 399

第一章 闲暇生活方式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405

一、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 405

(一)闲暇时间 405

(二)闲暇活动 407

(三)闲暇生活的选择和创造 413

二、闲暇生活方式的基本类型 415

(一)从主体划分 415

(二)从作用和地位划分 415

三、闲暇生活方式的主要功能 417

(一)闲暇活动的功能 418

(二)闲暇生活方式的功能 429

第二章 闲暇生活方式的制约因素 433

一、闲暇生活方式的内在制约因素 433

(一)闲暇时间因素 433

(二)闲暇活动因素 436

二、闲暇生活方式的外在制约因素 439

(一)社会因素 439

(二)自然因素 446

(三)个人因素 450

三、闲暇生活方式的相对独立性 455

(一)闲暇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455

(二)闲暇生活方式有独特的作用 455

第三章 闲暇生活方式的合理化调控 457

一、闲暇生活方式合理化调控的目标和标准 457

(一)闲暇生活方式合理化的个人标准 458

(二)闲暇生活方式合理化的社会标准 458

(三)闲暇生活方式合理化的性质 460

(四)健康、文明和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 462

二、健康地进行闲暇活动 464

(一)选择有益的闲暇活动 464

(二)闲暇活动选择定势的形式规律和对策 475

三、文明地进行闲暇活动 481

(一)闲暇活动必须与现代文明相一致 481

(二)正确处理工作与闲暇的关系 482

(三)讲究闲暇道德 482

四、科学地进行闲暇活动 485

(一)闲暇活动要适度 485

(二)科学地运筹闲暇活动 486

(三)科学地进行闲暇活动的一般步骤 488

第四章 闲暇生活方式的历史发展 489

一、闲暇生活方式发展的总进程 489

(一)原始社会闲暇生活方式的起源和特点 489

(二)农业社会的闲暇生活方式 491

(三)工业社会的闲暇生活方式 493

(四)后工业社会的闲暇生活方式 496

(五)闲暇生活方式的阶级差异 500

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闲暇生活方式的矛盾 504

(一)闲暇领域中的阶级差别与贫富悬殊 504

(二)个人闲暇生活自主需要与社会控制 507

(三)闲暇领域与劳动异化 509

(四)闲暇时间增长与闲暇生活合理化 510

三、闲暇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和理想模式 513

(一)闲暇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 513

(二)共产主义闲暇生活的理想模式 518

第五章 中国现代闲暇生活方式建设 521

一、我国社会闲暇生活方式的一般特征 521

(一)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特征 521

(二)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特征 524

(三)与历史传统和民族性格相联系的特征 530

二、改革后我国闲暇生活方式的变化势头 533

(一)闲暇价值观的变化 533

(二)闲暇时间增长与闲暇意义突出 533

(三)闲暇开支增大与学习比重增加 535

(四)闲暇娱乐功能加强 535

(五)注重从小培养闲暇技能 536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明和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 537

(一)坚持两个基本点是根本途径 537

(二)创造条件延长闲暇是时间保证 538

(三)发展闲暇手段生产是物质基础 540

(四)创造良好文化环境提高闲暇技能 541

(五)宏观调控闲暇生活发扬优良传统 542

第六章 群体的闲暇生活方式 546

一、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 546

(一)城乡闲暇生活方式的比较特征 546

(二)城乡闲暇生活方式的一体化趋势 550

(三)我国农村闲暇生活方式的合理化调控 552

二、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闲暇生活方式 557

(一)体、脑力劳动者闲暇生活方式的比较特征 557

(二)体、脑力劳动者闲暇生活方式的一体化前景 561

(三)改造和完善我国知识分子的闲暇生活方式 562

三、男人与女人的闲暇生活方式 566

(一)男女闲暇生活方式的比较特征 566

(二)改造和完善我国妇女的闲暇生活方式 570

四、青年人与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方式 577

(一)青年人与老年人闲暇生活方式的比较特征 577

(二)我国青年人闲暇生活方式的合理化建设 580

(三)我国老年人闲暇生活方式的合理化建设 5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