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医学 汶川大地震救援回顾与经验总结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如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125724
- 页数:619 页
第1章 地震灾害简史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地球的地震带 1
二、中国地震分布特点 2
第二节 5·12汶川特大地震 2
第三节 1900年以来全球发生破坏性地震灾害大事记 4
第2章 地震灾害发生的特点 6
第一节 发生时间的突然性 6
第二节 破坏范围的广阔性 6
第三节 次生灾害的多发性 7
第四节 发生地域的差异性 8
第3章 特大地震灾害医疗救护问题与对策 10
第一节 概述 10
第二节 汶川地震应急医疗救护存在的问题 11
一、地震灾害情报收集与分析 11
二、抗震救灾的组织与协调 11
三、构建立体交通体系 12
四、建立“无障碍”通信网络 12
五、构建联勤保障机制 12
第三节 应急医疗救护实施要点 12
一、组建专业化应急医疗救护队伍 12
二、应急医疗救护队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 13
三、确保应急医疗救护队的通讯和交通装备现代化 13
四、装备现场急救手术舫舱或帐篷医院 13
五、加强后勤保障,确保急救医疗物资供应 13
第4章 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物资准备 15
第一节 急救医疗物资准备的信息收集与分析 15
一、地震灾害的一般信息 15
二、地震灾区的地理特点 16
三、气候因素 16
四、地震灾区房屋结构 16
五、当地民俗、民情和宗教信仰 16
第二节 急救药品准备 17
一、创伤救治主要药品种类 17
二、创伤类型对用药量的影响 17
三、创伤类型对用药品种的影响 17
第三节 急救器材准备 18
一、注射器及输液器具的准备 18
二、各种急救包的准备 18
三、其他有关急救器材准备 18
第四节 现场急救手术及其设备的准备 18
第5章 地震灾害现场伤员急救技术 20
第一节 通气技术 20
一、通气障碍伤员的现场救护 20
二、常用急救通气手术及其适应证 21
三、通气障碍现场急救流程 22
第二节 止血 22
一、出血分类 22
二、止血方法 23
三、失血表现与失血量初步判断 27
四、创伤性低血容量及其临床表现与成因 28
第三节 包扎 28
一、常用包扎材料 28
二、常用包扎方法 29
第四节 固定技术 31
一、骨折的判断 31
二、常用固定方法 31
三、临时固定技术的选择 32
第五节 搬运 33
一、搬运目的 33
二、搬运方法 33
第6章 地震灾害现场伤员救护、分类与转运 36
第一节 现场应急医疗救护 36
一、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36
二、阶梯治疗模式 37
三、应急医疗救护与治疗组织 38
第二节 现场急救原则与救护方案 39
一、现场急救原则 39
二、现场救护方案 40
第三节 伤员分流与转运 41
一、伤员分类原则与分流 41
二、伤员转运 42
三、伤员后送的禁忌证 42
第7章 地震灾害的自我防护与自救互救 44
第一节 概述 44
第二节 地震灾害时的自我防护 45
一、楼房内避难方法 45
二、平房避难措施 45
三、大型公共场所避难措施 45
四、室外避难方法 46
五、野外避难方法 46
第三节 自救互救措施与伤员后送 46
一、自救措施 46
二、互救措施 46
三、伤员后送 47
第8章 地震次生灾害 48
第一节 概述 48
一、主要特点与危害 48
二、地震次生灾害的分类 49
三、地震次生灾害的破坏作用 49
第二节 次生灾害的防护与处理 49
一、个人防护 49
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50
三、主要卫生应急措施 52
四、其他 53
第9章 地震灾害后的卫生防疫 54
第一节 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 54
一、安全饮用水与卫生设施的中断和破坏 54
二、灾民安置点居住拥挤 54
三、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 54
四、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 55
五、人口流动加大 55
六、人群抵抗力降低 55
七、遇难者尸体与传染病风险 55
八、其他因素 55
第二节 卫生防疫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55
第三节 现场快速卫生评估 56
一、收集数据的方法 57
二、调查和抽样方法 57
三、需要收集的数据 59
四、对卫生评估报告的要求 60
第四节 预防性卫生措施 60
一、安置场所 60
二、饮用水卫生 62
三、食品卫生 63
四、消毒处理 65
五、病媒生物的控制 67
六、尸体处理 67
七、预防接种 68
八、营养保障 70
九、健康教育 71
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72
十一、配备基本实验设施 73
第五节 疾病监测与疫情控制 73
一、疾病监测 73
二、疫情控制 74
三、工作要点 76
第10章 创伤后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 78
第一节 概述 78
一、创伤致死的特点 78
二、心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78
三、现场心肺复苏的目的和机制 79
四、心肺复苏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80
五、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进展 80
第二节 创伤现场心肺复苏 82
一、病情评估与启动医疗急救 83
二、基础生命支持 83
三、心肺复苏有效指征及终止指标 87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 88
一、维持自主循环稳定 88
二、呼吸功能支持 88
三、其他脏器功能的支持 89
第四节 持续生命支持 89
一、全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变化 89
二、脑复苏策略 90
第11章 严重创伤与酸碱平衡失调 93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93
一、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作用 93
二、肺的调节作用 93
三、肾的调节作用 93
四、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94
第二节 临床常用酸碱平衡的指标 94
一、血浆pH 94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94
三、反映血浆HCO-3的指标 94
四、碱剩余或剩余碱 95
五、阴离子间隙 95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 95
一、代谢性酸中毒 95
二、代谢性碱中毒 96
三、呼吸性酸中毒 97
四、呼吸性碱中毒 98
五、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 99
第12章 严重创伤与水及电解质平衡 102
第一节 正常人体水、电解质平衡与调节 102
一、体液的组成和分布 102
二、成年人体液平衡及渗透压调节 103
三、小儿体液平衡及渗透压调节特点 103
第二节 水钠平衡失调 104
一、基础知识 104
二、等渗性缺水 105
三、低渗性缺水 106
四、高渗性缺水 107
五、水中毒 108
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失调 108
一、体内钾异常 108
二、体内钙异常 110
第四节 小儿体液平衡失调 111
一、失水程度判断 111
二、补液原则 112
三、补液方法与步骤 113
第五节 水及电解质失衡补液常用液体 113
一、非电解质溶液 114
二、电解质溶液 114
三、混合溶液 114
第13章 急危重症伤员重要脏器的功能监护 116
第一节 体温与呼吸功能监测 116
一、体温监测 116
二、呼吸功能监测 118
第二节 心血管功能监测 119
一、心率监测 119
二、血压监测 120
三、心输出量监测 121
四、其他监测指标 122
第三节 血气参数及酸碱平衡监测 122
一、常用参数 122
二、病理生理改变 127
三、诊断标准与分析方法 128
第四节 血液生化指标监测 129
一、肝功能 129
二、心肌酶谱 133
三、肾功能 134
四、无机离子(电解质) 135
五、脂类及脂蛋白 137
六、糖类 139
七、其他生化项目 141
第五节 神经功能监测 143
一、意识监测 143
二、颅内压监测 143
三、瞳孔监测 144
四、眼球活动监测 144
五、神经反射试验 144
六、病理反射试验 145
七、脑电图和脑地形图 145
八、感觉检查 145
九、昏迷严重度评分 146
第14章 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149
第一节 概述 149
第二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150
一、内分泌及激素反应 150
二、微循环的紊乱 151
三、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152
四、休克与炎症反应 152
五、休克对脏器的损害作用 153
第三节 休克的分类、临床表现、程度判断及其监测 154
一、休克的分类 154
二、临床表现 155
三、休克严重程度判断 155
四、监测 157
第四节 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158
一、早期紧急复苏处理 158
二、液体复苏 158
三、初期扩容原则和方法 160
四、通气与氧合 160
五、纠正酸中毒 160
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61
七、抗休克裤的使用 161
八、急诊科或现场急救手术 162
九、大量快速扩容问题 162
十、扩容复苏的不同反应及其意义 163
第15章 严重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65
第一节 概述 165
第二节 ALI/ARDS的发病机制 166
一、缺血再灌流损伤 166
二、感染与内毒素损伤 166
三、炎症失控性损伤 166
四、肺微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损伤急性期特征与后果 168
五、纤溶和凝血 168
六、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68
七、纤维化性肺泡炎 169
第三节 ARDS的病理生理变化 169
一、肺容积减少 169
二、肺顺应性降低 169
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169
四、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 169
第四节 ALI/ARDS的诊断 170
一、平原地区诊断标准 170
二、高原地区诊断标准 170
三、与欧美诊断标准比较 171
第五节 ALI/ARDS的防治 171
一、原发伤病处理 171
二、液体管理 172
三、呼吸支持治疗 173
第16章 严重创伤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179
第一节 概述 179
一、基本概念 179
二、发病概况 180
三、发病原因 180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 181
一、发病机制 181
二、炎症反应失控 184
三、MODS的病理变化 185
第三节 诊断标准与病程演进 187
一、诊断标准 187
二、MODS病程演进 189
第四节 防治措施 190
一、创伤后MODS的预防 190
二、有效改善组织氧供 191
三、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摄取 192
四、代谢支持 192
五、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防治 193
六、体外生命保障系统 193
第17章 颅脑创伤 196
第一节 概述 196
第二节 现场紧急救护 198
一、现场伤情判定 199
二、现场急救措施 200
三、伤员转运 201
第三节 入院后救治要点 202
一、诊断步骤 202
二、救治原则 202
三、手术治疗 203
四、非手术治疗 203
第四节 头皮损伤 205
一、头皮血肿 205
二、头皮裂伤 206
三、头皮撕脱伤 206
第五节 颅骨骨折 206
一、线形骨折 207
二、凹陷性骨折 208
第六节 原发性颅脑损伤 208
一、闭合性脑损伤 208
二、开放性脑损伤 211
第七节 继发性颅脑损伤 213
一、硬脑膜外血肿 213
二、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214
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215
四、脑内血肿 216
五、脑室内出血与血肿 217
六、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217
第八节 颅脑创伤常见并发症 217
一、肺部感染 217
二、脑脊液漏 219
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220
四、脑神经损伤 220
五、合并感染 222
第九节 颅脑创伤后遗症 224
一、颅骨缺损 224
二、外伤性癫癎 224
三、脑积水 225
第18章 胸部创伤 227
第一节 概述 227
第二节 肋骨骨折 229
第三节 创伤性血气胸 231
一、血胸 231
二、气胸 232
第四节 肺及气管、支气管损伤 234
一、肺损伤 235
二、气管、支气管损伤 236
第五节 心脏创伤 236
第六节 食管、胸导管、膈肌损伤及纵隔气肿 238
一、食管损伤 238
二、胸导管破裂 238
三、膈肌破裂 239
四、纵隔气肿 240
第19章 腹部创伤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腹部脏器损伤处理 248
一、脾破裂 248
二、肝破裂 249
三、胰腺损伤 250
四、胃损伤 251
五、十二指肠损伤 251
六、小肠破裂 252
七、结肠破裂 252
八、直肠损伤 253
九、腹膜后血肿 253
十、损伤控制理论的应用 253
第三节 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254
一、脾损伤手术后 254
二、肝损伤手术后 255
三、胰腺损伤手术后 255
四、胃损伤术后 256
五、小肠损伤术后 257
六、结肠损伤术后 257
第20章 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259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259
第二节 肾脏损伤 262
第三节 输尿管损伤 266
第四节 膀胱损伤 268
第五节 尿道损伤 270
一、前尿道损伤 270
二、后尿道损伤 271
第六节 生殖系统损伤 273
一、男性生殖系统损伤 273
二、女性生殖系统损伤 274
第21章 脊柱脊髓损伤 276
第一节 概述 276
第二节 现场紧急救护 280
一、现场伤情判断 280
二、现场急救措施 281
三、伤员转运 282
第三节 入院后救治要点 282
一、诊断步骤 282
二、救治原则 283
第四节 脊柱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 289
一、脊髓再次损伤 289
二、体温变化 290
三、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 290
四、压疮 291
五、神经源性膀胱 291
六、神经系统并发症 294
七、消化系统并发症 294
八、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95
九、性功能障碍 295
十、异位骨化 296
第22章 骨盆骨折 299
第一节 概述 299
第二节 骨盆骨折紧急救治 305
一、现场急救 305
二、伤员转运 306
三、骨盆骨折处理 306
四、骨盆骨折常见合并伤处理 307
五、骨盆骨折急诊手术 308
第23章 四肢骨折 311
第一节 四肢骨折分类方法 311
一、常用分类方法 311
二、骨折AO分类系统 312
三、骨折伴随软组织损伤分类 312
第二节 现场紧急救治 314
一、救护的组织 314
二、急救措施 315
三、搬运和转送 316
第三节 开放性骨折和关节损伤的早期处理 316
一、早期清创 316
二、组织修复 318
三、合理应用抗生素 319
第四节 四肢常见骨折处理原则 320
一、上肢骨折 320
二、下肢骨折 327
第24章 周围神经损伤 339
第一节 概述 339
第二节 面神经损伤 342
第三节 臂丛神经损伤 343
第四节 尺神经损伤 347
第五节 桡神经损伤 348
第六节 腓总神经损伤 349
第25章 断肢和断指再植 351
第一节 概述 351
第二节 现场紧急救护 354
一、现场急救措施 354
二、伤员转运 354
第三节 断肢再植术 355
第四节 断指再植术 359
第26章 皮肤撕脱伤 363
第一节 概述 363
第二节 头皮撕脱伤 366
第三节 四肢皮肤撕脱伤 369
一、概述 369
二、上肢皮肤撕脱伤 372
三、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374
第27章 挤压综合征 376
第一节 概述 376
第二节 现场紧急救护 384
一、现场伤情判断 384
二、现场急救措施 384
三、伤员转运 386
第三节 入院后救治要点 386
一、筋膜间隙综合征 386
二、急性肾衰竭 388
三、CRRT在挤压综合征中的运用 390
第28章 复合伤 392
第一节 概述 392
第二节 现场紧急救护 395
一、自救互救 395
二、紧急医疗救护 396
三、伤员转运 397
第29章 血管创伤 400
第一节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400
一、概述 400
二、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 403
第二节 外伤性颅内动脉瘤 407
第三节 外伤性颈部动静脉瘘 409
第四节 外伤性动脉性鼻出血 410
第五节 胸、腹、盆腔大血管损伤 412
一、胸腔大血管损伤 412
二、腹腔大血管损伤 414
三、盆腔大血管损伤 416
第六节 周围血管损伤 418
第30章 烧伤 422
第一节 伤情判断 422
一、烧伤面积计算 422
二、烧伤深度评估 423
三、严重程度分类 424
四、伤情判断 425
第二节 现场紧急救护与转运 425
一、现场紧急救护 425
二、成批伤员急救 426
三、伤员转运 427
第三节 入院后救治要点 427
一、防治休克 427
二、烧伤创面处理 429
三、焦痂切开减张术及筋膜切开术 431
第31章 耳鼻咽喉及颈创伤 434
第一节 应用解剖 434
一、鼻部解剖 434
二、耳部解剖 435
三、颈部解剖 436
第二节 鼻部损伤 437
一、鼻部软组织损伤 437
二、鼻腔内损伤 438
三、鼻软骨外伤 439
四、鼻骨骨折 440
五、鼻窦外伤 442
六、脑脊液鼻漏 444
第三节 耳部损伤 445
一、耳郭外伤 445
二、耳道外伤 446
三、鼓膜外伤 446
四、迷路震荡 446
五、颞骨岩部骨折 447
六、爆震性聋 447
第四节 颈部血管损伤 448
一、颈部动脉损伤 448
二、颈部静脉损伤 449
三、创伤性颈动脉瘤 450
四、创伤性颈动静脉瘘 451
五、颈、椎动脉创伤性栓塞 452
第五节 喉和颈段气管损伤 452
一、闭合性损伤 452
二、开放性损伤 454
第六节 咽和颈段食管损伤 455
第七节 颈部神经损伤 455
一、臂丛损伤 455
二、喉上神经损伤 456
三、喉返神经损伤 456
第32章 眼部创伤 458
一、创伤分类及临床检查 458
二、眼睑创伤 459
三、角膜创伤 460
四、巩膜裂伤 461
五、虹膜睫状体创伤 462
六、前房角后退 462
七、晶状体创伤 463
八、玻璃体积血 463
九、视网膜脉络膜挫伤 464
十、视神经挫伤 464
十一、眼球破裂 464
十二、眼球穿孔伤 465
十三、眼内异物 465
第33章 口腔及颌面部创伤 467
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 467
第二节 颌面部出血 469
第三节 牙损伤及颌面部骨折 471
一、牙损伤 471
二、上颌骨骨折 472
三、下颌骨骨折 475
四、颧骨及颧弓骨折 477
五、颞下颌关节脱位 478
第34章 儿童及其地震灾害伤特点与处理原则 480
第一节 儿童特点 480
一、神经系统 480
二、呼吸系统 480
三、循环系统 481
四、消化系统 482
五、泌尿系统 482
六、骨骼系统 483
七、免疫系统 483
第二节 地震灾害伤特点与处理原则 483
一、地震灾害伤特点 483
二、处理原则 486
第35章 老年人及其地震伤害特点与处理原则 490
第一节 老年人特点 490
一、心血管功能变化 490
二、骨质疏松 490
三、肺部改变 491
四、肝脏改变 491
五、肾脏改变 491
六、营养与代谢变化 491
七、抗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 491
第二节 地震伤害特点与处理原则 492
一、地震伤害特点 492
二、处理原则 494
第36章 孕妇及其地震伤害特点与处理原则 496
第一节 孕妇特点 496
第二节 地震伤害特点与处理原则 498
一、地震伤害特点 498
二、处理原则 499
第37章 地震灾害时慢性病急性发作 505
第一节 概述 505
第二节 常见慢性病急性发作 506
一、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506
二、支气管哮喘 506
三、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509
四、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510
五、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511
六、高血压病 512
第38章 地震严重创伤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516
第一节 概述 516
一、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简史 516
二、常用治疗模式 517
第二节 SIRS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 518
第三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526
一、免疫调节治疗常用方法 526
二、血液净化治疗 528
三、持续性血液滤过和高容量血液过滤适应证 537
第39章 地震灾害心理创伤与心理干预措施 540
第一节 概述 540
第二节 地震心理创伤的特点 541
一、地震灾害的心理影响 541
二、心理反应 542
第三节 心理干预 544
一、目的和对象 544
二、干预方法 545
三、注意事项 549
第40章 地震创伤的高压氧治疗 551
一、概述 551
二、颅脑损伤 554
三、脊髓损伤 556
四、窒息及心肺复苏后 557
五、肢体挤压伤 558
六、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 558
七、厌氧菌感染 559
第41章 地震伤员营养支持 561
一、概述 561
二、营养支持方式分类 563
三、临床应用 564
第42章 地震伤员康复治疗 568
一、概述 568
二、颅脑损伤 568
三、脊髓损伤 575
四、创伤致神经源性膀胱 578
五、四肢骨折 579
六、关节置换术后 580
七、断肢(指)修复或截肢后 583
第43章 地震伤员的护理 588
第一节 概述 588
一、致伤原因 588
二、伤害特点 588
三、伤情分类 589
四、急救处理原则 590
第二节 现场急救护理 590
一、现场急救护理组织 590
二、伤员分类 591
三、伤员现场急救处理 592
四、伤员后送 593
第三节 特殊损伤的护理 594
一、颅脑损伤 594
二、脊柱、脊髓损伤 597
三、四肢骨折或损伤 598
四、骨盆骨折 600
五、胸部损伤 600
六、腹部损伤 602
七、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603
八、烧伤 604
附录A 震区防疫手册 606
附录B 手术常用器械 610
附录C 常用药品 614
- 《大地文章》陈世旭著 2019
- 《皮卡兄弟 1 大地上的小脚印》曹文轩 2019
- 《大地耳目》刘华 2019
- 《雾霾灾害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及治理研究》李春华 2019
- 《灾害反应与应急管理实例分析》(美)尼古拉斯·A·瓦尔奇克,保罗·E·特雷西著 2017
- 《沿坟墓而行:穿越东欧大地走向伊斯法罕》(德)纳韦德·凯尔曼尼(Navid Kermani)著 2019
- 《地震约束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反演=MARINE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DATA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SEISMI》郭振威 2019
- 《中国典型县(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集 华北东北卷》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编制 2011
- 《中国典型县(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集 西北地区卷》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编制 2011
- 《重庆市地方标准 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规范 DB 50/T 715-2016》张玉坤,李艳等起草人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