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
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

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有铨,马和民主编
  • 出 版 社: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900342559
  • 页数:420 页
图书介绍:
《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目录

导论: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 1

一、教师工作应该实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 2

二、教师工作要从“教会知识”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 4

三、教师工作要使从学生“接受”转变为“创造” 6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过程 13

内容提要 13

学习目标 13

关键词 13

第一节 科学研究与教育研究 14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14

二、四种求知方式 15

三、教育研究中的科学环 17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8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20

一、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20

二、教育研究的方式 21

三、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21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23

一、研究课题的形成 23

二、研究设计阶段 25

三、收集资料阶段 25

四、整理和分析资料 26

五、结论或解释阶段 26

主要结论与启示 27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设计 28

内容提要 28

学习目标 28

关键词 28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类型 28

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29

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29

三、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32

四、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32

第二节 选择研究方法 33

一、研究方法与收集资料方法的关系 33

二、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 34

第三节 选择研究对象 36

一、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36

二、抽样的基本程序 36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38

四、样本容量的确定 41

第四节 分析研究变量 42

一、变量的类别与选择 42

二、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43

三、从变量中引申出指示项 44

四、变量的测量 44

五、如何作假设 47

第五节 形成研究计划 48

一、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48

二、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 48

三、研究方案案例 49

主要结论与启示 51

第三章 教育理论的构造 52

内容提要 52

学习目标 52

关键词 52

第一节 教育理论的基本要素 52

一、概念 52

二、命题与研究假设 54

三、理论的形式 56

第二节 教育理论的建构 60

一、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61

二、从经验概括到理论建构 62

三、扎根理论的建构程序 63

四、教育理论的建构方法 65

第三节 教育理论的检验 67

一、推演假设 67

二、假设的检验 70

主要结论与启示 71

第四章 教育历史研究法 73

内容提要 73

学习目标 73

关键词 73

第一节 教育历史研究法概述 73

一、历史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 73

二、历史研究法的步骤 75

第二节 文献的查阅与整理 78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78

二、教育科学文献的种类与分布 78

三、文献的查阅与整理 79

四、写文献综述与编制索引目录 83

第三节 文献资料的分析 85

一、三种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85

二、逻辑分析法 86

三、比较分析法 86

四、内容分析法 87

主要结论与启示 88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法 90

内容提要 90

学习目标 90

关键词 90

第一节 教育调查法的一般原理 90

一、教育调查法的含义与类型 90

二、教育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91

三、教育调查法的优缺点 92

第二节 教育调查中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93

一、调查统计表 93

二、问卷法 94

第三节 量表法与测验法 97

一、量表法 98

二、测验法 104

三、社会计量法 104

主要结论与启示 106

第六章 教育实地研究法 107

内容提要 107

学习目标 107

关键词 107

第一节 实地研究法概述 107

一、实地研究法 107

二、实地研究的步骤 109

第二节 访谈法 111

一、访谈法概述 111

二、访谈的类型 112

三、访谈法的实施程序 114

四、访谈法中两种收集资料的特殊方法 117

五、访谈法的运用案例 118

第三节 观察法 119

一、观察法概述 120

二、观察法的类型 120

三、参与观察法运用的案例 122

主要结论与启示 124

第七章 比较教育研究法 125

内容提要 125

学习目标 125

关键词 125

第一节 比较教育研究法的概述 125

一、比较教育研究法的缘起和发展 126

二、比较教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价值 127

第二节 比较教育研究法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130

一、比较教育研究法的基本特征 130

二、比较教育研究法的种类 131

第三节 比较教育研究法的实施 133

一、实施比较教育法的方法要求 133

二、比较教育研究法的实施 135

第四节 中、加儿童对持续时间概念掌握的比较研究案例 137

一、确定比较标准 138

二、收集和整理资料 138

三、进行比较分析 140

四、作出比较结论 140

主要结论与启示 141

第八章 教育实验法 142

内容提要 142

学习目标 142

关键词 142

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 142

一、教育实验法概念及特点 142

二、教育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 145

三、教育实验的基本步骤 147

第二节 教育实验设计 149

一、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150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类型 152

第三节 教育准实验法 155

一、教育准实验法概述 155

二、教育准实验设计类型 156

主要结论和启示 157

第九章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158

内容提要 158

学习目标 158

关键词 158

第一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的一般方法 158

一、定性资料的整理 158

二、定性资料的分析 160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 160

四、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162

第二节 变量分析的逻辑和策略 164

一、变量关系的类别 164

二、变量分析的详析模式 166

三、变量关系的检验 168

四、条件关系的分析 172

主要结论与启示 175

第十章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177

内容提要 177

学习目标 177

关键词 177

第一节 教育科研成果表达概述 177

一、表述科研成果的目的和意义 177

二、科研成果表达的基本要求 178

三、教育科研质量的评价 179

第二节 教育研究报告的写作 182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要素 182

二、教育研究报告的结构 182

三、发表研究报告的一些相关要素 185

四、研究报告写作的一般要求 187

五、教育研究报告的类型与案例 187

第三节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 192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要素 192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结构 192

三、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193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与案例 194

主要结论与启示 195

第十一章 学生作业研究 196

内容提要 196

学习目标 196

关键词 196

第一节 对学生作业的认识 196

一、教师作业观念的转变 196

二、作业改革 198

第二节 作业形式的设计 201

一、课堂作业类型及其分析 201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204

三、重新设计作业形式 205

四、主题性作业与分层作业 206

第三节 对作业功能的再思考 207

一、拓展学生作业的功能 207

二、作业的积极效果:正功能 207

三、作业不当的消极效果:负功能 208

第四节 作业的评价方式 208

主要结论与启示 211

第十二章 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212

内容提要 212

学习目标 212

关键词 212

第一节 影响学业成绩的多因素分析 212

一、学业成绩的概述 212

二、学业成绩差异多因素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215

第二节 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 217

一、学业成绩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 217

二、学业成绩实验设计的几种模式 218

第三节 学业成绩落后生研究及其案例 222

一、成绩落后生概念的界定 222

二、成绩落后的形成原因 223

三、研究成绩落后生的视角 226

第四节 学习质量的改善研究及其应用 228

一、学习质量的概念 228

二、学习质量的研究视角 228

主要结论与启示 230

第十三章 学习压力问题研究 231

内容提要 231

学习目标 231

关键词 231

第一节 关于学习压力的理论研究 231

一、压力的定义 231

二、压力的性质 233

三、学习压力 233

第二节 学习压力源研究 234

一、压力源与学习压力源 234

二、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236

第三节 学习压力体验研究 238

一、压力体验与学习压力体验 238

二、压力体验的产生 238

第四节 学习压力反应方式研究 240

一、压力反应方式 240

二、学习压力反应方式 241

三、学习压力反应研究方式 242

第五节 良性压力教育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研究 244

一、良性压力教育理论 244

二、良性压力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45

三、良性压力教育的运行模式 245

主要结论与启示 249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50

内容提要 250

学习目标 250

关键词 250

第一节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250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内涵 251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 251

三、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 252

第二节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 253

一、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综合状况 254

二、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日常表现 255

三、运用测量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 256

第三节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61

一、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常用的方法 261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研究 263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 266

一、课堂教学 266

二、班级生活与管理 267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 268

四、专门的心理辅导 269

主要结论与启示 271

第十五章 课堂教学环境研究 272

内容提要 272

学习目标 272

关键词 272

第一节 课堂物理环境研究 272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技巧 272

二、座位编排 275

第二节 课堂心理环境研究 275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276

二、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 277

三、课堂气氛测量 281

主要结论与启示 283

第十六章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284

内容提要 284

学习目标 284

关键词 284

第一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理论 284

一、教学模式的历史演变 284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286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288

第二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问题研究 294

一、不同教学目标情境下不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效果的比较研究 294

二、班级规模研究 296

主要结论与启示 297

第十七章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99

内容提要 299

学习目标 299

关键词 299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 299

一、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299

二、学业成就评价 302

三、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306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研究及研究个案 309

一、学生学业成就测验题型研究 309

二、教师授课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310

三、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实例之一:评价一个初级阅读教学方案 312

四、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实例之二:评价一个个别化算术教学方案 314

主要结论与启示 316

第十八章 班级规范研究 317

内容提要 317

学习目标 317

关键词 317

第一节 班级规范的理论基础 317

一、班级规范的社会学基础 318

二、班级规范的心理学基础 319

三、班级规范的教育学基础 321

四、班级规范的判断 322

第二节 班级规范践行研究 223

一、班级规范践行的模式 324

二、班级规范践行的研究方法 324

三、班级规范践行的案例研究 325

四、班级规范与班主任权威关系的研究 328

第三节 班级规范与学生行为控制的研究 329

一、对学生失范行为的研究 329

二、对学生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 334

主要结论与启示 335

第十九章 教师权威问题研究 337

内容提要 337

学习目标 337

关键词 337

第一节 教师权威的理论问题 337

一、权威与教师权威的涵义 337

二、教师权威的来源和结构 339

三、教师权威的变化 341

第二节 权威教师的形象研究 342

一、运用问卷法研究权威教师的形象特征 342

二、运用文献法研究权威教师的成长经历 344

第三节 教师影响力研究 345

一、运用访谈法研究教师的影响力 345

二、运用测量法研究教师的领导方式与教育效果 346

主要结论与启示 348

第二十章 学生群体及群体行为研究 349

内容提要 349

学习目标 349

关键词 349

第一节 学生群体的类型及相关理论 349

一、学生群体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49

二、学生群体的类型 350

第二节 学生群体研究 351

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鉴别研究 351

二、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研究 353

三、非正式群体性质的鉴定及管理研究 355

第三节 学生群体行为研究 356

一、学生群体的凝聚力研究 356

二、学生群体中个体成员从众行为研究 361

主要结论与启示 364

第二十一章 学生弱势群体研究 365

内容提要 365

学习目标 365

关键词 365

第一节 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 365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365

二、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分析 367

第二节 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369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分析 369

二、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分析 375

第三节 学生弱势群体的实证研究 375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处境研究 376

二、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分析 379

主要结论与启示 380

第二十二章 家校合作研究 381

内容提要 381

学习目标 381

关键词 381

第一节 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381

一、社会学的依据: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381

二、教育学的依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有优劣短长 382

三、文化学的依据:学生在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中共同成长 383

四、法律政策的依据:家长赋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84

第二节 家校合作的态度研究 385

一、运用问卷法进行家校合作的态度研究 385

二、运用访问法进行家校合作的态度研究 389

第三节 家校合作方式的研究 390

一、运用调查法研究家长学校的案例分析 390

二、运用综合法研究家长委员会的案例分析 394

第四节 家校合作效果的研究 395

一、运用问卷法进行家校合作效果研究 395

二、运用观察法进行家校合作效果研究的案例分析 398

主要结论与启示 400

第二十三章 学校和社区教育关系的研究 401

内容提要 401

学习目标 401

关键词 401

第一节 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 401

一、社区及社区教育 401

二、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403

三、学校和社区教育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404

第二节 社区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 406

第三节 学校和社区合作教育效果的研究 410

一、运用作文日记法研究校外教育基地对学生教育的效果 410

二、运用测量法研究学校和社区合作教育的效果 411

第四节 社区教育研究 415

主要结论与启示 417

附录:推荐阅读书目 4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