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江泽民教育论述专题研究
江泽民教育论述专题研究

江泽民教育论述专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柏昌利,吴秀霞,刘伯雅等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1987352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
《江泽民教育论述专题研究》目录

第1章 江泽民教育论述的科学体系 1

第一节 江泽民教育论述的形成背景 2

一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背景 2

二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背景 5

三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 9

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14

一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贡献 15

二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大发展 19

三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教育思想一脉相传 23

第三节 江泽民教育论述的思想体系 25

一 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教育方针 26

二 推动国家富强的科教兴国战略 28

三 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 29

四 促进民族复兴的素质教育观 31

五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34

六 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教育观 36

七 率先垂范的师德建设观 39

第2章 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1

第一节 教育是立国之本 42

一 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 42

二 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前提 46

三 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49

第二节 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53

一 教育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54

二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57

三 教育是人才资源建设的基础 59

第三节 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60

一 教育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61

二 教育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64

三 教育引导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66

第3章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67

第一节 马克思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8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 68

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考察 71

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实指导意义 7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76

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76

二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要内容 81

三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86

第三节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89

一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89

二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92

三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95

四 坚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97

第4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101

第一节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02

一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指针 102

二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提出 104

三 教育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106

四 教育优先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 108

五 教育优先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110

六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具体要求 111

第二节 加快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 113

一 加快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113

二 立足实际,实现优化 114

三 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 116

四 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大发展 118

第三节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22

一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23

二 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24

三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126

第5章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132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132

二 准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135

三 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137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141

一 社会发展观上的误区 142

二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 143

三 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目标 146

第三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0

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树立的几种观念 151

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154

三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6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158

一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的历史使命 159

二 在高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161

三 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高校德育创新 164

第6章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166

第一节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培养目标观透视 167

一 毛泽东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想 167

二 邓小平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 170

三 江泽民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论述 174

第二节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视角 176

一 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定位 176

二 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丰富内涵 179

三 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鲜明特点 183

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成才的正确道路 184

一 江泽民同志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185

二 大学生成才的正确道路,坚持“四个统一” 187

三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实现“五点希望” 189

第7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93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94

一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194

二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7

三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200

第二节 把握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 203

一 提高国民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203

二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206

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209

四 科学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212

五 身心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215

第三节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216

一 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217

二 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 218

三 创造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环境是基础 220

四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保障 223

第8章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226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27

一 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的需要 228

二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229

三 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需要 231

四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232

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35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36

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236

二 加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是根本 238

三 加强“三个主义”教育是灵魂 240

四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教育是基础 242

五 注重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 244

第三节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机制 246

一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保证机制 246

二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机制 248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251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 252

第四节 江泽民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色 253

一 鲜明的时代性 253

二 鲜明的实践性 254

三 鲜明的针对性 256

四 鲜明的创新性 258

第9章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260

第一节 江泽民论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 261

一 创新问题的提出 261

二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呼唤教育创新 263

三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教育创新 266

四 国家创新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教育创新 268

第二节 江泽民论教育创新的丰富内涵 272

一 教育创新的概念 272

二 江泽民论教育创新的时代特征 274

三 江泽民论教育创新的丰富内涵 278

第三节 努力推进教育创新 281

一 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 282

二 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 285

三 教育模式和内容创新 287

四 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 291

第10章 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 295

第一节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宣言书 296

一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溯源 296

二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意义 300

第二节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 304

一 江泽民关于一流大学论述的内涵 305

二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308

三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 311

第三节 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316

一 建设一流大学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317

二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观念 318

三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学科 319

四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师 320

五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 322

第11章 加强教育环境建设 324

第一节 教育环境概述 325

一 教育环境的概念 325

二 教育环境的演变 326

三 教育环境的功能 327

第二节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教育环境思想 329

一 毛泽东论教育环境 330

二 邓小平的教育环境观 333

三 江泽民的教育环境观 335

第三节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338

一 制约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 338

二 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整体合力 343

第四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 348

一 三代领导集体一贯重视青少年思想教育 349

二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351

三 加强教育立法,实行依法治教 352

主要参考资料 356

后记 3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