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飞云等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2912343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目录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 1

第一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二 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8

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24

第二节 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不屈斗争 26

一 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斗争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国主张 26

二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派的英勇斗争 28

三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37

第二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45

第一节 辛亥革命的准备 45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5

二 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56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60

一 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 60

二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 66

三 袁世凯篡夺政权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73

第三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77

一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全国反袁斗争 77

二 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和革命党人发动护法运动 84

三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88

第三章 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95

第一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95

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95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98

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03

第二节 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111

一 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兴起 111

二 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123

三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27

四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32

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140

第一节 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反动统治 140

一 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40

二 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独裁统治 146

第二节 土地革命的开展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53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53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169

三 中间派别寻求中国出路的主张和活动 172

四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新道路中的失误与历史性转折 177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国内和平的实现 183

一 “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183

二 “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189

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内和平实现 196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202

第一节 全民族抗战的发动 202

一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2

二 全民族抗战高潮的兴起 207

第二节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的艰苦斗争 219

一 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形势和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的努力 219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31

三 敌后军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 235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43

一 国民党统治区的危机和民主运动的高涨 243

二 抗日战争的胜和 248

第六章 全国解放战争 257

第一节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57

一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 257

二 争取和平民主的重大斗争 260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68

一 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268

二 国民党统治危机加深和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壮大 277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82

一 战略决战的胜利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82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88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确立 294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94

一 建国初期的国情和任务 294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3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 312

一 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12

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19

三 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324

第八章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27

第一节 开始金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327

一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327

二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曲折 3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挫折与历史性转折 350

一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教训 350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6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364

一 拨乱反正的全面完成 364

二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367

后记 3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