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社会科学学导论
社会科学学导论

社会科学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卫国,汪建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4417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有关社会科学学的专著。全书除绪论外,共10章,大体可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作用及其与其他科学的关系;第二部分探讨社会科学的特性、发展动力、发展模式;第三部分涉及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实践,包括研究要素、方法论、社会科学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此外,书中对如何吸取西方社会科学的精华、改变我国社会科学的落后面貌,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社会科学学导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科学 1

一、什么是科学 1

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4

三、社会科学体系 5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整体化趋势 8

一、学科分化的意义和问题 8

二、社会科学整体化的表现 10

三、社会科学整体化的原因 12

四、社会科学整体化的意义 14

第三节 经济学帝国主义 15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表观 16

二、“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手法 17

第四节 社会科学学的意义 23

一、社会科学学的诞生 23

二、研究社会科学学的意义 26

第二章 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 30

第一节 萌芽时期 30

一、古代和中世纪社会思想的演进 30

二、近代社会科学的萌芽 34

第二节 成长时期 36

一、孔德、斯宾塞与社会学 36

二、配第、斯密、李嘉图和古典政治经济学 37

三、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38

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9

第三节 成熟时期 40

一、兰克和实证主义历史学 41

二、摩尔根、泰勒和进化学派民族学 41

三、马歇尔、凯恩斯和西方经济学 42

四、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心理学 43

五、列宁、斯大林和他们的学说 44

第四节 收获时期 45

一、经济学上的新古典综合派和货币学派 45

二、行为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学派 46

三、文艺社会学派和心理学派 47

四、西方和苏联东欧的教育学说 48

五、新中国的社会科学 49

第三章 社会科学的作用 52

第一节 社会科学与社会生产力 52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52

二、社会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53

三、社会科学的应用化趋势 56

第二节 社会科学与社会制度 57

一、社会制度对社会科学的制约作用 57

二、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59

三、社会科学的国家化、国际化趋势 60

第三节 社会科学与精神文明 61

一、社会科学对精神文明的导向功能 62

二、文化传统对社会科学的制约 64

第四章 社会科学与其他科学 66

第一节 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 66

一、什么是思维与思维科学 66

二、思维科学是社会科学发展的标志 68

三、思维科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69

四、理论思维依赖于实践 71

第二节 社会科学与哲学 72

一、什么是哲学 72

二、哲学对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 73

三、正确理解哲学的指导作用 75

第三节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75

一、什么是自然科学 75

二、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作用 77

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化趋势 79

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81

第四节 社会科学与数学 82

一、什么是数学 82

二、社会科学的数学化 83

三、数学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意义 85

四、数学化的局限性 87

第五章 社会科学的特性 89

第一节 阶级性与社会性 89

一、社会科学的阶级性 89

二、社会科学的社会性 90

三、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 91

四、民族性、阶级性、社会性、世界性 93

第二节 主观性与客观性 94

一、社会科学的客观性 94

二、社会科学的主观性 96

三、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97

第三节 历史性与时代性 98

一、社会科学的历史性 99

二、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101

三、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102

第四节 经验性与预见性 103

一、社会科学的经验性 104

二、社会科学的预见性 104

三、经验性和预见性的统一 106

四、同步性、超前性和滞后性 108

第六章 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 110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110

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110

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11

三、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 112

四、理论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113

第二节 不同观点与学派的论争 115

一、不同观点、理论和学派产生的原因 115

二、不同观点、理论和学派论争的作用 117

三、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 119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的互动 121

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121

二、创新是继承的发展 124

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26

第四节 分化与综合的交替 126

一、分化与综合是对立的统一 126

二、分化与综合伴随着渗透 128

三、分化与综合的矛盾推动科学发展 131

第七章 社会科学发展的模式 133

第一节 假说模式 133

一、假说模式的形成 133

二、假说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形式 134

三、假说的特征和表达方式 134

四、假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35

五、假说的局限性 136

六、社会科学假说的检验 137

第二节 常规性发展与革命 139

一、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过程 139

二、“科学革命”模式及其局限性 141

三、两条革命性的发展道路 142

第三节 带头学科与科学中心 144

一、带头学科的更替 144

二、科学中心的转移 147

第四节 加速增长与回采现象 149

一、知识的加速增长规律 150

二、回采现象 151

三、注意力经济 153

四、语言障碍 154

第八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要素 157

第一节 研究主体 157

一、什么是研究主体 157

二、研究主体的要素 158

三、研究主体的社会历史性 159

四、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化趋势 160

第二节 研究客体 161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地形成的 162

二、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 163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 164

第三节 参照系 165

一、社会科学研究中参照系的意义 165

二、社会科学运用参照系的原则 168

第四节 研究工具 170

一、社会科学研究工具的意义 170

二、研究工具的现代化 173

第九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 175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意义和原则 175

一、研究方法是一种思维方法 175

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176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 179

第二节 价值中立原则 184

一、价值中立原则的含义 184

二、价值中立原则的思想基础 185

三、关于价值中立原则的争议 186

四、价值中立原则的现实意义 188

五、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191

六、理论实证与经验实证 192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假设 193

一、为什么从假设出发 193

二、假设的特性 194

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96

四、伦理学、法学的基本假设 197

第四节 社会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00

一、科学抽象和数学模型 200

二、比较、分类和类比 202

三、归纳和演绎 205

四、分析与综合 207

第十章 社会科学论文的撰写 209

第一节 社会科学论文的特点 209

一、什么是学术论文 209

二、撰写学术论文的意义 210

三、理论的要素、结构与特征 211

四、撰写和发表论文的步骤 214

第二节 课题选择和文献搜集 214

一、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14

二、搜集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216

三、翻译并借鉴外文资料 219

第三节 文献资料的研究 220

一、文献研究法的优缺点 220

二、文献研究的一般方法 221

三、历史文献的研究 221

四、统计资料的研究 222

第四节 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 224

一、观察和实验 224

二、社会调查 226

第五节 论文的撰写、评估与发表 228

一、论文的撰写 228

二、研究成果的评估 232

三、论文的发表 235

第十一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 237

第一节 科研劳动的特点 237

一、科研劳动的一般性质 237

二、社会科学科研劳动的特性 240

第二节 学术权力的管理 243

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 244

二、学术权力行政化 245

三、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 246

四、教授治校和专家治学 247

第三节 比较优势的发挥 248

一、绝对优势原则 249

二、比较优势原则 250

三、命令式与授权式领导 251

第四节 人性化的管理 252

一、情性区域 253

二、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 254

三、非正式组织 255

四、学术氛围 256

附录 网络文献及其利用 258

一、网络文献的特点 258

二、网络文献的分类 258

三、一些有用的搜索工具 259

四、网络文献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62

参考文献 2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