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史品上中  菁英教育的缩影
史品上中  菁英教育的缩影

史品上中 菁英教育的缩影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盛昌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44424226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上海中学自1865年成立至今所走过的道路的真实记录和经验总结,让读者一睹上中不断创新的风采。全书共五章,分别是:忧国忧民探索近代新学教育之路,挽救国难探索中国师范教育之路,生生不息探索救亡图存教育之路,尊师重教探索社会主义教育之路,求真务实探索改革开放教育之路。图书资料详实,图片清晰,分析到位,说理中肯,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史品上中 菁英教育的缩影》目录

第一章 忧国忧民 探索近代新学教育之路 1

第一节 近代沪上新学的历史开篇 1

一、敢为人先的高起点办学 2

1.传承中思变的精神 2

龙门楼的由来 2

龙门书院开办为何 4

由道台办书院的特殊背景说开去 5

2.为国育才的办学思想 6

储人才为国家所用 6

新一代口岸知识分子的代表 6

龙门士子与日本学者的对话 7

上海城隍庙九曲桥旁的青铜像为何人 9

二、名师治校的办学理念 10

1.不重功名重德行 11

龙门师长对胡适之父的毕业寄语 11

书品、人品,鱼与熊掌可兼得 12

2.不求空谈重思辨 12

“东方黑格尔”的“五日一问” 13

朝中宰相两门生的“取重于世” 13

3.不逐名利重实用 14

投身边防事业的使命意识 14

龙门书院地理与海防方面人才为何频出 15

淡泊名利的龙门学子 15

第二节 居安思危的教育和管理 16

一、严字当头的招生与管理 16

1.招考严格,择优录取 16

鱼跃龙门非易事 16

“八行书”行不通 17

2.严谨有序的管理与运作 17

途遇学徒,望而知为院中人 17

龙门书院正式的课规 17

住院生按月根据读书业绩领取津贴 18

每日填写做事、读书日记 18

二、中西兼容的教育内容 19

1.重强国实学 19

令人耳目一新的龙门实学 19

第一所中国人办的新式小学 20

南洋公学总教习与中国最早的大学校歌 21

2.重方域边学 22

同治《上海县志》开列的存院书目 22

晚清地理三杰 22

胡适之父胡铁花与台湾防务 22

姚文栋的边防、外交贡献 24

3.重英语与西学 25

姚明辉(姚文栋之子)回忆 25

由孙锵鸣学西文(英语)笔记说开去 26

三、学生为本的教学特色 27

1.明志求实 27

龙门分斋教学 27

治学的最高境界为“三知” 27

上海名绅李平书评说 28

2.质疑思过 28

龙门教学模式 28

胡适对龙门日记的口述 29

3.博览慎思 29

龙门书院注重藏书 29

外文原版藏书价值最大 30

龙门书院藏书初略统计 30

述评 30

第二章 挽救国难 探索中国师范教育之路 32

第一节 领跑中国师范教育的龙门师范 33

一、融入世界潮流的师范教育 34

1.起步博采众长 34

兴学必先师范 34

从模仿日本中起步 35

美国现代教育之父杜威来校演讲 37

2.不拘程式变革 40

校址的变迁与学制的沿革 41

读经一科的废与立 43

部视学省二师报告 44

龙门书局的由来 45

五四运动对省二师的影响 47

北伐战争前后的省二师 49

二、占领初等师范教育的制高点 50

1.学习为我所用与改造 50

对小学教科书的商榷 50

学校二十年的真相 52

2.基于理论的实践探究 53

龙门之义务教育普及的纪念 53

在乡村设立分校的渊源 54

龙门大学的构想 54

训练未来乡村领袖的“集团” 55

第二节 奠基近代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56

一、师范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56

1.深厚底蕴的自编教材、讲义 56

龙门师范学校讲义 56

异彩纷呈的《教育学》 56

2.规范有序的课堂教学 57

吴人英《初等四年级国文科教授案》 57

顾树森《初等一年级国文教授案》 58

3.兼容并蓄的开阔胸怀 59

单式、复式、单级教学 59

道尔顿制引入的率先实践经验分享 60

礼堂悬挂学生自画的西方教育家画像 60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建设 62

1.注重灵活多样 62

本科和简易科的教育内容 62

省二师的课程亮点 63

2.注重各育并举 64

关于训育者 64

关于知育者 64

关于体育者 65

关于美育者 65

3.注重实践体验 65

龙华远足记 66

进膳制改为分食制 66

异彩纷呈的课外活动 67

国不能自立必受欺侮 68

刘正芳日记一则 69

4.注重艺术修养 69

课堂音乐的启蒙 69

中华民国国歌与龙门人 69

三、制度化管理的开创性奠基 70

1.学校发展有规划 70

90多年前的学校五年规划 70

1912年4月至1913年3月省第二师范发展概况 71

1914年省二师的发展设想 72

2.学校管理有制度 72

校训“诚敬” 72

教室规则12条 73

寄宿舍规则19条 73

食堂规则10条 74

3.学校招生有规则 74

师范时期毕业生计五千之众 74

生源地与服务地比较 75

4.学校教师有专长 76

师范时期专长教员举隅 76

从《登龙集》、省二师校庆纪念册上搜寻的名教员 76

述评 77

第三章 生生不息 探索救亡图存教育之路 83

第一节 坚忍不拔彰显龙门办学神韵 84

一、国运艰难省上中曲折发展 84

1.经久不息的办学追求 85

从龙门村起步 85

异地建校 86

国难中借地续弦 90

复校吴家巷 92

2.忍辱负重的使命意识 93

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省上中活动概略 94

省上中地下党积蓄力量的成功经验 96

二、爱国荣校的校园精神 97

1.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98

找寻“阿庆嫂”的原型 98

“无冕校长”的危难抉择 99

慰问抗日伤兵 99

反汪斗争 100

反奴化教育 102

2.社会责任义不容辞 104

成立革命社团 104

十三勇士义赴解放区 106

解放战争期间争取民主与和平 107

重返吴家巷的护校斗争 108

3.科学精神坚定不移 109

赵彰明校友来自美国的书信 109

“中国比尔·盖茨”的《教训》 110

三峡情缘 112

第二节 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 112

一、欧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吸收与实践 113

1.融入“潮流” 113

“中央大学区立上海中学”的由来 114

长期“合科”的学制模式 115

纯教育实验 116

名流来校宣讲欧美教育 117

2.追求“模范” 118

自主招生与选拔生源 118

上中精神之讨论 120

五年一贯制天才实验班 121

二、良师益友的教育终身难忘 123

1.着眼学生长远发展,重视“基础” 123

重视英语学习 123

教学大量使用原版教材、大学教材与自编教材 125

关注实验实习 126

2.学习应当走出书斋,开阔视野 126

聘请名流开设讲座 126

聘请大学教授来校讲课 127

3.为人之本于求知立志,指点“人生” 128

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128

针砭时局的学生作文受到老师的肯定 130

三、学校的课余生活与严格管理 130

1.长期的寄宿生活 131

半军事化的管理 131

吴家巷校园生活的一天 132

2.自主的社团活动 133

学生体育、郊游、各类竞赛 133

举行专题研究与兴趣研究会 135

3.严格的校规校纪 135

课余作业的规范与练习 136

学生零花钱使用规范 137

食堂分食制 138

分级谈话制与个别谈话法 139

述评 139

第四章 尊师重教 探索社会主义教育之路 141

第一节 传承爱国荣校精神的新史篇 142

一、上海中学的凤凰涅槃 143

1.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143

接收改造中迎来新曙光 143

上海市上海中学校名的确立 144

2.在党的召唤面前义不容辞 144

作为知识分子改造的重要阵地 145

积极参加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运动 145

对新中国文化高教事业的贡献 146

教育事关祖国的明天 147

少年理想主义者 148

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成功探索 150

1.旗帜鲜明风气正 150

写在校庆120周年纪念册上的成功秘诀 150

三代人的情与思 152

2.尊师重教育人成 154

部长的老师在京城走失后 154

能为社会作点贡献当归之于母校 154

第二节 在学习与自主探索中树沪上名校新风范 156

一、学制改造和课程建设风雨历程 156

1.关注学制与时代发展同步 156

纯粹的普通中学制的出现 156

从完中到非完中再到完中的曲折反复 157

2.重视因材施教的课程探索 157

早期的课外活动 157

课余生活弦歌不绝 157

3.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8

制度化的生产劳动教育 158

活跃在教育大跃进中 159

二、在学习与借鉴中走向自主建设 160

1.在学习中走向自主 160

回眸“学苏”历程 160

中苏友好交流蜜月的见证 161

苏联专家提不出意见的生物课教学 162

2.在探索中走向成功 163

战斗团队的出现 164

“滚雪球”经验 164

红旗读书运动 165

对上中一次期考的分析 166

严谨治学三板斧 167

怀念解放初上海中学的老师们 168

在上中读书是一生最大的幸事 170

述评 173

第五章 求真务实 探索改革开放教育之路 176

第一节 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177

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177

1.秉承信念,百折不挠 178

在奔走呼告中艰难复校 178

重振龙门 179

叶克平儿女的回忆 180

2.公益在心,甘于奉献 181

与上海交大的“借地”之缘,中兴楼的由来 181

舍小家,支援“吴家巷”换新颜 182

二、更新观念是学校办学成功的基础 183

1.直面教育困苦,勇于开拓的变革精神 183

受命于危难之际 183

拔掉“钉子户”,打破“大锅饭” 185

坐镇校办工厂,实现开源增收 186

三张军令状的完成 186

2.扎根学校实践,持之以恒的求索精神 187

终身的准备与超越 187

引领知识春风 188

把握数字节拍 189

第一块成功的试验田 191

名校名师相得益彰 191

3.寻求平等对话,具有反思与批判精神 192

上中—哈佛夏令营 192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193

挑战世界名校 19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探索 196

一、中国人能够办好外国人子女学校 197

1.把握机遇创新 197

发现“新奶酪” 197

“一千万”带来的震动 198

巧借东风 199

2.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99

从18个到1800个 199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 201

“你们就是21世纪的学校” 202

二、注重与国际主流教育衔接 203

1.多元、高选择性课程 203

倾听每一个声音 203

走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 205

2.多方位国际教育交流 206

IB是通往国际教育的快车道 206

面向世界的路越走越宽 207

三、国际教育必须凸显中国特色 208

1.注重滋润学生的中国情结 209

要教中文,更要教中国文化 209

中国结,中国心 210

2.注重法理情结合的管理 211

入门时的量体裁衣 212

无边的圆 212

活用人力资源 213

第三节 名校素质教育的开创性探索 214

一、首创性实践资优生德育 215

1.注重社会责任 215

别样的里程 215

CPS活动——首张残障人地图的问世 217

2.注重体验内化 219

十年长兴岛 219

军训纪录片 220

24小时到48小时的生存训练 220

3.注重领袖气质 222

进哈佛、耶鲁就算成功? 222

做真正开放的中国人 222

二、着力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224

1.强调个性化发展(注重选择性) 224

每一个人都有一张课程表 225

上海第一个数学班 226

2.强调创新性发展(注重现代性) 228

我们的创新点子并非异想天开 228

课题研究性学习 228

3.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系统性) 230

一样都不能少 230

编写我们自己的教材 232

三、率先构建数字化校园 233

1.需求引导技术进步 234

从“有线”到“无线”再到“MP” 234

花千万元建现代实验室值还是不值 234

2.应用关注明确导向 235

五用主义 235

开发合适软件 236

3.决策基于信息整合 237

图书信息中心 237

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 237

“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应对 238

四、构建高绩效组织系统 239

1.注重集体矢量最大 239

双焦十二点 240

不设首席教师 241

一花独放不是春 242

2.注重突出经营思想 243

累并快乐着 243

由“坑坑洼洼”到“模范绿化” 244

述评 246

结语 构建世界一流·文明和谐的中国名校 2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