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理论概论  修订本
邓小平理论概论  修订本

邓小平理论概论 修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永康主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1103257X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概论 修订本》目录

导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

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根据 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5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1

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 11

二、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14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

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19

二、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向新阶段 21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23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6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26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26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与发展的曲折过程 29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 32

第二节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34

一、强调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34

二、突出特色,具体历史地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7

三、注重统一,在多样对立中寻求和谐发展 39

四、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统一起来 40

第三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3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3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45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53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53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60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60

二、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意义 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5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5

二、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68

三、坚持以“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是非得失 7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73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7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7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8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8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6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9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地位和意义 9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 9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9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100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100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100

二、国际社会主义的改革运动 103

第二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06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一场深刻革命 106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0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113

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 113

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 11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 121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21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21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24

三、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27

第二节 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29

一、实行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 129

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131

三、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134

第三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37

一、逐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 137

二、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14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3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43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 14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框架 148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51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性 151

二、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53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156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57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及其重要地位 157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 158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60

第四节 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61

一、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61

二、宏观调控机制的转变 163

三、宏观调控机制的主要经济政策 164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66

第一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66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 166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69

三、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73

一、国有经济 173

二、集体经济 176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1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83

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183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5

三、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8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89

第一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89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8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 191

三、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195

第二节 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197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97

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实现共同富裕 199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00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3

一、社会保障在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3

二、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05

三、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 207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特点 209

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209

二、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原则 214

三、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显著特点 2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221

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221

二、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 2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对策 229

一、实现两大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9

二、加快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农业工业化进程 232

三、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35

四、发展科技教育,提升产业技术层次 237

第十章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40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0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新发展 240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243

三、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246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 249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249

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54

第三节 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58

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增长 258

二、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环境质量 261

三、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6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 269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69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69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272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75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275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 278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性和长期性 281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85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285

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88

第四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9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 291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9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9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9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99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3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和根本目标 30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304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0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3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314

一、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314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16

三、加强和改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320

第十三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322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32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32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325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 327

一、坚持“一个国家”,实行“两种制度” 327

二、力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 329

三、携手通力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32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与伟大意义 333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33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335

三、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339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342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42

一、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342

二、当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44

三、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346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48

一、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48

二、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349

第三节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52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352

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353

三、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5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58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58

二、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60

三、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优势 3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69

一、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369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爱国宗教界的团结 374

三、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79

后记 3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