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宪法卷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宪法卷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宪法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大元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1533932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回顾和总结我国60年来的对法学发展和国家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宪法学论争,共收集约十个重大论争,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本书以事件来揭示我国宪法学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宪法卷》目录

第一专题 宪法学研究对象之争 1

一、50—60年代:短暂兴起的讨论 2

二、60—80年代: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还是法 6

三、80—90年代:众说纷纭,走向深入 8

四、21世纪:趋于理性,重视论证 14

五、宪法学研究对象的未来 20

参考文献 21

第二专题 宪法概念之争 25

一、“教导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概念 26

(一)“正统性”问题——新中国宪法理论的语境 27

(二)阶级分析——50年代宪法本质与概念认知的方法 28

(三)新生——50年代宪法概念与理论的意义 30

二、“反思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概念 31

(一)“正统性”问题的继续——80年代宪法理论的语境 32

(二)“根本法”与“阶级性”——方法上的修正 33

(三)承启——80年代宪法概念与理论的意义 37

三、“重构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概念 38

(一)“合理性”的追问——当下宪法理论的语境 39

(二)回归法学——当下宪法概念界定的方法 40

(三)变革——当下宪法概念之争的意义 45

参考文献 46

第三专题 宪政概念之争 49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发展和争论概况 50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使用概况 50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发展概况 52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争论概况 54

二、宪政概念的基本谱系 55

(一)一要素的典型宪政概念 56

(二)二要素的典型宪政概念 58

(三)三要素的典型宪政概念 59

(四)四要素的典型宪政概念 60

(五)从要素角度探讨宪政概念的其他典型观点 60

(六)不从要素角度探讨宪政概念的其他典型观点 61

三、宪政概念的存废之争 62

(一)“宪政概念弃用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62

(二)“宪政概念续用论”的回应 65

(三)宪政概念存废之争的简单评价 68

参考文献 69

第四专题 宪法学的范畴之争 73

一、宪法学范畴研究的历史概述 74

二、宪法学的基石范畴是什么 75

(一)“权利和义务”说 75

(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说 76

(三)“法权(社会权利)”说及其与“人民主权”说的论争 76

(四)“人权—主权”说 78

(五)其他观点 79

三、宪法学范畴体系(范畴群)的结构是怎样的 79

(一)“单层结构”说 80

(二)“双层结构”说 80

(三)“三层结构”说 82

(四)“四层结构”说 83

四、具体的宪法学基本范畴有哪些 84

五、如何认识和确定宪法学范畴 85

(一)认识和确定宪法学范畴的方法是什么 85

(二)认识和确定宪法学范畴的切入点是什么 86

(三)对宪法学范畴,究竟是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还是从单个(具体)范畴开始认识和研究 87

六、小结——争论还将继续 87

(一)称谓不统一 88

(二)对宪法学范畴体系的逻辑层次认识不一 88

(三)对宪法学范畴的认定、范畴体系的构建 88

与逻辑学、哲学之间的知识关联缺乏研究 88

参考文献 89

第五专题 宪法学方法论之争 91

一、阶级分析方法主导下的法律之阶级性与继承性之争 93

(一)阶级分析方法运用状况 93

(二)法律的阶级性与继承性之争 97

二、转型时期宪法变动的优先途径之争 99

(一)修宪优先说与释宪优先说 99

(二)两类观点的共识与分歧 100

三、多元方法初显端倪后的方法论争鸣 102

(一)宪法解释学 103

(二)规范宪法学 105

(三)法政宪法学 106

参考文献 109

第六专题 宪法序言的性质和效力之争 111

一、宪法是否必须要有序言 112

二、宪法序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16

(一)无效力说 116

(二)有效力说 117

(三)部分效力说 120

(四)模糊效力说 122

参考文献 125

第七专题 宪法基本原则之争 127

一、建国初期对宪法原则的研究 128

二、80年代至90年代间的宪法基本原则之争 130

(一)宪法基本原则内涵之争 131

(二)宪法基本原则外延之争 132

(三)关于特定宪法原则之争 134

三、21世纪的宪法基本原则之争 141

(一)宪法基本原则内涵之争 141

(二)宪法基本原则的外延之争 144

参考文献 146

第八专题 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争 149

一、引言 150

二、官方话语对宪法稳定性的强调 151

三、“无形修改”与宪法变迁的论争 154

四、“良性违宪”之争 159

五、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方式优先选择之争 164

六、宪法的权威——宪法学者争论中的隐痛 169

参考文献 171

第九专题 “良性违宪”之争 173

一、“良性违宪”争论之始末 174

(一)郝铁川与童之伟之间的论战 174

(二)其他赞成“良性违宪”论的观点 176

(三)其他反对“良性违宪”论的观点 177

(四)对于“良性违宪”论战的总结性评价 178

二、宪法应该如何变动 180

三、余论 186

参考文献 187

第十专题 物权法与宪法的关系之争 189

一、物权立法中的违宪之争及其审查视角 190

二、物权法违宪说的基本观点 192

(一)“公私财产平等保护违宪论” 192

(二)“无宪法根据违宪论” 193

(三)“征收征用条款不当论” 194

三、物权法合宪说的基本观点 195

(一)郝铁川教授的实质合宪说 196

(二)焦洪昌教授的民事领域合宪说 196

(三)张千帆教授的“正当用途合宪说” 197

(四)韩大元教授的精神合宪说 198

四、宪法与民法的地位之争 199

(一)民法优位说 200

(二)宪法、民法同位说 201

(三)宪法优位说 206

(四)宪法与民法地位之争的立场评析 210

参考文献 212

第十一专题 违宪审查的机构之争 213

一、宪法修改与违宪审查的提出 214

(一)问题的提出 214

(二)立法机关对于建立违宪审查机构的努力 216

二、宪法委员会与宪法法院模式之争 218

(一)立法监督体制下的有限修补——宪法委员会模式 219

(二)走得更远的宪法法院模式 225

三、违宪审查机构的新探索 228

(一)普通法院制度的先天不足 228

(二)缝隙中的艰难生存 229

(三)宪法“司法化”的提出与含义之辩 229

四、核心违宪审查权一元化体制下的复合模式 231

五、代结语 232

参考文献 233

第十二专题 基本权利的效力之争 237

一、基本权利是否有直接的效力 238

二、基本权利效力性质的争议 240

三、基本权利可实现的效力 242

参考文献 249

第十三专题 人权条款入宪之争 251

一、人权条款入宪的背景与意义 252

二、人权条款与基本权利条款关系的争论 255

三、人权条款的设置模式引发的学术争论 260

四、人权条款是否具有权利推定功能 265

参考文献 270

第十四专题 齐玉苓案的论争 273

一、中国法院能否适用宪法 275

(一)最高人民法院是否有权释宪 275

(二)最高人民法院是否进行了宪法解释 276

(三)法院是否能够适用宪法 278

二、本案是否应该适用宪法 281

(一)本案是否属于私法关系 281

(二)宪法在私法领域中的效力论争 281

(三)本案是否需要适用宪法 283

三、宪法实施的新探索 284

(一)宪法如何私法化 284

(二)宪法如何“司法化” 285

四、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之争 285

五、代结语 287

参考文献 287

第十五专题 基本法律的性质与效力之争 289

一、基本法律之争的背景 290

(一)“基本法律”的概念史 290

(二)基本法律之争的由来 291

二、基本法律之争的展开 294

(一)基本法律的定义之争 294

(二)基本法律的效力之争 297

(三)立法权与基本法律修改权之争 299

三、注定要持续下去的基本法律之争 302

参考文献 303

第十六专题 国务院的立法权之争 305

一、国务院立法权之争的背景 306

(一)国务院立法权的实践演变 306

(二)国务院立法权之争的由来 309

二、国务院立法权之争的展开 310

(一)国务院立法权的有无之争 310

(二)行政法规的性质之争 313

(三)国务院立法权的分类之争 316

三、国务院立法权之争的根结 320

(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解释 320

(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解释 321

(三)《立法法》颁布以来的解释 323

(四)小结 324

参考文献 324

第十七专题 宪法的司法适用之争 327

一、宪法实施和违宪审查制度研究的学术图景 328

二、宪法适用含义的争论 331

三、宪法司法化的争论 333

四、我国人民法院是否具有宪法适用权的争论 335

五、结语:我国宪法适用的规范路径 337

参考文献 338

第十八专题 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之争 341

一、引言 342

(一)受厉行节约的影响 342

(二)法律虚无主义的冲击 343

(三)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理论主张 343

二、检察机关法律性质的争议 343

三、理论基础的争议 346

四、检察机关如何改革的争议 349

(一)改革的总体主张 349

(二)批捕权优化配置的争议 350

(三)侦检一体化改革的争议 351

(四)取消检察机关的争议 353

五、结语 354

参考文献 355

后记 3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