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宪法学  第2版
宪法学  第2版

宪法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苗连营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069495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宪法学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本书的内容涉及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力的配置、宪法的基本制度及宪法的适用、实施与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其核心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问题。
上一篇:经济法律通论下一篇:法律讲授提纲
《宪法学 第2版》目录

导论 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研究和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3

三、本教材的结构体系 4

第一编 宪法的基本理论 9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9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9

一、宪法的概念 9

二、宪法的特征 15

第二节 宪法的本质与功能 19

一、宪法的本质 19

二、宪法的功能 24

第三节 宪法与宪政 28

一、宪政的含义与基本要素 28

二、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31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32

第二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38

第一节 人民主权与共和主义原则 38

一、人民主权原则 38

二、共和主义原则 41

三、人民主权与共和主义之关联 43

第二节 权力制约与人权保障原则 43

一、权力制约原则 43

二、人权保障原则 46

三、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之关联 50

第三节 宪法至上与法治国家原则 51

一、宪法至上原则 51

二、法治国家原则 53

三、宪法至上和法治国家之关联 57

第三章 宪法分类与宪法渊源 59

第一节 形式意义上的宪法分类 59

一、宪法分类概述 59

二、形式意义上的宪法分类 60

第二节 实质意义上的宪法分类 63

一、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63

二、真实的宪法和虚假的宪法 64

三、单一制宪法和联邦制宪法 65

四、规范性宪法、名义性宪法和标签性宪法 65

五、原生宪法和派生宪法 65

第三节 宪法渊源与宪法典 66

一、宪法渊源 66

二、宪法典 70

第四章 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77

第一节 西方国家宪法的起源和发展 77

一、西方宪政思想探源 77

二、近代欧美国家典型宪法的产生 83

三、近代宪法的现代转型及其发展趋势 89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90

一、宪政问题在近代中国的提出 90

二、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92

三、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96

第二编 国家制度 105

第五章 国家制度概说 105

第一节 国家概述 105

一、“国家”的词源 105

二、关于国家的不同理论认识 106

三、有关国家起源的不同学说 108

四、国家的构成要素 110

第二节 国家制度概述 112

一、对制度的界定 112

二、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 113

三、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的关系 114

第六章 国家性质 116

第一节 国家的阶级本质 116

一、概述 116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19

三、爱国统一战线 127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128

一、经济制度的内容 128

二、经济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129

三、宪法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130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31

五、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138

第三节 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 14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40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45

第七章 政权组织形式 150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50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150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 151

第二节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15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56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158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59

第三节 选举制度 161

一、选举制度概述 161

二、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67

三、选举的程序 170

四、我国几种特殊的选举制度 178

第四节 政党制度 181

一、政党问题概述 181

二、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 184

三、政党与宪法的关系 186

四、我国的政党制度 188

第五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195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含义 195

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和特点 196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96

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完善和发展 198

第八章 国家结构形式 201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201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201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种类 202

三、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 205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06

一、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法律规定 206

二、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206

三、我国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原因 207

四、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209

五、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10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4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 214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216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218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与完善 220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222

一、特别行政区制度概述 222

二、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224

三、特别行政区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 226

四、特别行政区的政权组织 227

第九章 国家标志 231

第一节 国旗 231

一、国旗的概念 231

二、国旗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232

三、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232

第二节 国徽 234

一、我国国徽的组成及含义 235

二、国徽的悬挂适用 235

三、维护国徽的尊严 236

第三节 国歌 237

一、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37

二、我国国歌的内容及意义 237

第四节 首都 238

一、我国的首都北京 238

二、我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238

第三编 国家机构 243

第十章 国家机构概述 243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说 243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243

二、国家机构的特征 244

三、国家机构设置的决定因素 245

第二节 国家机构与国家权力 246

一、国家权力之界定 246

二、国家权力与国家机构的内在联系 247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 248

一、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历史沿革 248

二、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253

第十一章 国家元首和军事领导机关 257

第一节 国家元首概述 257

一、国家元首的含义 257

二、国家元首的类型 258

三、国家元首的产生与任期 260

四、国家元首的职权 260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262

一、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沿革 262

二、我国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263

三、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 264

第三节 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 264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264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 265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责 265

第十二章 代议机关 267

第一节 代议机关概述 267

一、代议机关的概念 267

二、代议机关的组成与职权 268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70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70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77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79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79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83

第十三章 行政机关 287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 287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 287

二、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 288

第二节 国务院 290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290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291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与会议制度 291

四、国务院的职权 292

五、国务院的机构设置 294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94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 294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 295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295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 296

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 296

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296

第十四章 司法机关 298

第一节 司法机关概述 298

第二节 人民法院 299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299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职权和领导体制 300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 302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 304

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 305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307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307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制 308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 309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及职责划分 310

五、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 313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317

第十五章 基本权利概说 317

第一节 人权、公民权与基本权利 317

一、人权与公民权的概念 317

二、基本权利的概念与特征 321

三、人权、公民权与基本权利间的联系 323

第二节 基本权利的历史发展 325

一、旧中国基本权利的发展 325

二、新中国基本权利的发展 326

第三节 基本权利的核心及其体系 328

一、基本权利的核心:人的尊严 328

二、基本权利的效力 329

三、基本权利的类型 332

四、基本权利的限制 334

第十六章 平等权 339

第一节 平等权的基本理论 339

一、平等权的概念 339

二、平等权的性质 340

三、平等权的内涵 340

四、平等和合理差别 341

第二节 基本权利体系中的平等权 343

一、平等权在宪法中的地位 343

二、平等权的类型 344

第十七章 自由权 347

第一节 生命权与人身自由 348

一、生命权 348

二、人身自由 352

三、居住自由 353

四、迁徙自由 354

第二节 精神与社会文化自由 356

一、表达自由 357

二、思想与良心自由 361

三、信仰自由 362

四、学术自由 363

第三节 政治自由 365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65

二、罢免权 366

三、请愿权 367

四、创制权 368

五、复决权 369

六、公决权 370

第十八章 社会经济权利 374

第一节 生存权 375

一、生存权的概念与性质 375

二、生存权的基本内容 377

三、生存权的法律保障 378

第二节 财产权 379

一、私有财产权的概念与性质 379

二、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意义 381

三、私有财产的范围 382

四、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范结构 383

五、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385

第三节 受教育权 387

一、受教育权的概念与功能 387

二、受教育权的基本特征 389

三、受教育权的内容 389

四、受教育权的保障 390

第四节 劳动权(工作权)、休息权 391

一、劳动权 391

二、休息权 395

第五节 社会保障权 397

一、社会保障权的概念 397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399

三、社会保障权的基本功能 400

四、社会保障权的基本内容 401

五、社会保障权的保障及完善 401

第十九章 获得救济的权利 404

第一节 概述 404

一、获得救济权利的概念与特征 404

二、获得救济权利的宪法意义与分类 405

第二节 司法救济权 406

一、司法救济权的概念、特征 406

二、司法救济权在宪法层面的确认 409

第三节 行政救济权 411

一、行政救济权的概念 411

二、完善我国行政救济权的法律制度 411

第二十章 公民的基本义务 413

第一节 基本义务概说 413

一、义务和法律义务 413

二、基本义务在宪法上的发展 415

三、我国宪法上的基本义务 415

第二节 基本义务的种类和内容 416

一、基本义务的分类 416

二、基本义务的内容 417

第三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 419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419

二、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421

第五编 宪法的创制与实施 425

第二十一章 宪法的创制与演变 425

第一节 宪法创制概说 425

一、宪法创制的概念与类型 425

二、宪法创制的方式 426

第二节 制宪权与宪法制定 427

一、制宪权的性质 427

二、制宪权的行使与宪法制定 429

第三节 宪法修改 431

一、宪法修改的意义 431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 432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 433

第四节 宪法解释 436

一、宪法解释的意义 436

二、宪法解释的主体 437

三、宪法解释的原则 439

四、宪法制定与宪法修改、宪法解释 441

第五节 宪法性惯例 442

一、宪法惯例的概念和特征 442

二、宪法惯例生成的理论基础和途径 444

三、宪法惯例的作用 446

第二十二章 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450

第一节 宪法实施概述 450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 450

二、宪法实施的基本途径 451

第二节 宪法监督制度 452

一、宪法监督概述 452

二、宪法监督的类型 453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458

参考文献 4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