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磨难中的周恩来
磨难中的周恩来

磨难中的周恩来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永钦著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5116931
  • 页数:3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周恩来生平经历的若干重大磨难,显示了周恩来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崇高的革命人格。
《磨难中的周恩来》目录
标签:磨难

01 血雨腥风来天半,知向谁边? 1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公开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失败了。 2

周恩来等强烈批评中共中央的右倾错误,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建议,由于陈独秀等人的反对而没有被采纳。 7

周恩来又提出一个挽救革命的计划——发动湖南农民武装暴动,由于国际代表的极力反对而被取消了。 10

02 警告——南昌起义领导人受“处分” 13

国共分裂了,没有别的出路,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周恩来任前委书记,直接负责起义的发动和领导工作。 14

“八一”一声枪响,起义军很快占领南昌城。部队南下广东,沿途困难重重,在敌人重兵截击下,终于在潮汕失败。 17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期。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缔造者之一。 21

03 一道难题:解决“朱毛之争” 23

毛泽东提出:“我不能担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马上斠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 24

周恩来主持起草中央“九月来信”,并多次嘱咐陈毅:“回去后,要请毛泽东复职。”毛泽东满意地回信说:“四军党内的团结,在中央正确指导之下,完全不成问题。” 30

04 米夫说:对周恩来“应该打他的屁股,但也不是要他滚蛋” 36

周恩来“因病住院”期间,在革命形势和任务问题上,多次发表与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者完全不同的看法。向忠发说,周恩来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暴露他右倾的危险”。 37

周恩来回国后,通过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召开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李立三“左”倾冒险计划的执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纠正。他引导全党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把毛泽东、朱德选入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共中央工作重心的转变作出了重大贡献。 44

共产国际代表强行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全盘否定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工作。米夫说:对周恩来“应该打他的屁股,但也不是要他滚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坚持八个字“顾全大局,相忍为党”。 48

05 在龙潭虎穴中 54

组建并领导中央特科,搜集情报,保卫党中央的安全,指导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55

神速、果断、周密地处置了顾顺章叛变案,使我党避免了一次后果极端严重的大破坏。 65

敌人采用造谣诬蔑的伎俩,抛出所谓的《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伍豪早已不在上海了。 69

06 长征不是难堪日,统帅方为大问题 74

长征初期,周恩来苦撑危局,实际组织和指挥红军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他支持和采纳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挽救红军,排除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起了关键作用。 75

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带头批判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全力推举毛泽东领导红军今后的行动,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83

07 劳山枪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前奏 88

“我一生中曾遇到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是这一次。” 89

蒋介石为谈判设下重重障碍,长期拖延不决。周恩来坚持原则,适当让步,在客观形势发展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终于实现。 91

08 “我对这样做客,实在疲倦了” 96

美国政府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派出总统特使赫尔利来华调解国共关系。毛泽东、周恩来同赫尔利会谈,双方草签了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五条协定草案。 97

国民党对中共的提案没兴趣,一连十天无消息。他们另外搞了一个坚持“军令政令的统一”,坚持一党专政的三条协议草案。 100

赫尔利倒向国民党一边,他劝中共“参加”政府,“至于‘联合’字样,他们一定不接受”。这正是周恩来所预料的“请客式政府”。 102

周恩来明确指出,国民党方面的协议草案“我们是不同意和不满意的”。蒋介石却说:“我们革命党,就是为实现民主的,我做的就是民主,别人不要要求”。 103

周恩来说:“政府不改组,就无法挽救目前的危急。”赫尔利不得不点头赞许,认为“这是真的”。 105

09 谁料想:“东交民巷八号车水马龙” 108

高岗、饶漱石阴谋拱倒周恩来,是以攻击政务院推行的新税制为突破口,在1953年夏季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进行发难的。 109

全国财经工作会议过后,高岗更加起劲地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116

周恩来说,高岗的极端个人主义错误已经发展到进行分裂党的阴谋活动,以图实现其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个人野心。 119

10 他们“要炸的是周恩来” 126

4月11日,一颗定时炸弹挂在中国代表团乘坐的飞机上。下午6时30分,飞机到达南海上空,“嗡”的一声闷响,烟雾从底舱冲进客舱,机身折为两截,栽入大海。 127

美国派出由70人组成的庞大“记者团”到现场“采访”,国民党特务组织了一个由28人组成的暗杀敢死队,虎视眈眈,伺机行动。周恩来坦然地说:“苏加诺总统自己都保证不了自己的安全。我们在人家国家里就得听人家的,安全问题就交给人家了。……做外交工作就是有危险嘛!” 135

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指名攻击中国。周恩来一边听一边思考着。他对翻译说:“我得另外作个补充发言,那个稿子还是照发,我不念了,我要念另外一个稿子。” 140

11 一盘难下的棋:反对“左”倾冒进,还是反对右倾保守? 149

周恩来说,现在“已经不是预防而是需要反对冒进了!”“主要应该批‘左’。” 150

“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毛泽东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八次批评周恩来。 163

12 “我总理没有当好,让百姓挨了饿” 179

周恩来建议:降低粮食指标,变被动为主动。“留有余地”——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达成初步共识。 180

“各地要粮食的电报像雪片飞来,堆满了周恩来的办公桌”。 183

“各省市天天向中央告急,搞得总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成了“粮食调度的总指挥”。 185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195

13 “拨乱反正”的政治勇气: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199

毛泽东说,现在的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01

周恩来说,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瞎指挥,乱戴帽子成风。一切从他的主观主义、片面性、形而上学出发,也不经过调查,主观上以为”右倾”,就断定为“右倾”。 204

“毫无疑问,他们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应该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208

三篇好文章,三个里程碑。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没能完全阻止“左”的错误的发展,他感到十分忧虑。知识分子惨遭一次又一次的劫难。 212

14 万里寻友谊,患难见真诚 215

“按原计划访问加纳,不能取消。至于外交仪式,可以打破通常的礼宾惯例。” 216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传天下。 219

15 没想到,“中国的赫鲁晓夫”是指刘少奇 227

毛泽东警告说:“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很可能出,这是最危险的。”周恩来要求省委书记:抓生产,抓抗旱,要年年抓,季季抓,一年抓四次。 228

毛泽东认为吴晗问题之所以严重,是因为“朝里有人”。周恩来没有想到,“中国的赫鲁晓夫”是指刘少奇,因而“一错再错”。 231

16 “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 241

他建议成立首都红卫兵联络总站,“搞一个红卫兵的章程”,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约束其行动。 242

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保护刘少奇,保护王光美。 247

“经济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生产决不能停”。 250

17 夺权不能看成到处都是“走资派” 255

刘、邓、陶还是中央常委,你们喊“打倒”的口号,“是有意使我处于为难的地位”。 256

不能认为带“长”字的一概不要,如果统统都是走资派,哪还有“一小撮”? 259

18 “二月逆流”的总根子——姚文元的一根大棒 262

毛泽东批评中央文革小组。 262

“大闹怀仁堂”。 263

他和老同志的心是相通的。 267

19 “伍豪事件”——江青射来的一支毒箭 270

面对江青的挑衅,周恩来断然予以反驳。毛泽东批示:“此事早已弄清,是国民党造谣诬蔑。” 271

毛泽东说:“在适当的会议上给同志们讲一讲,录下音,存入档案,使后人了解此事。” 273

20 “外交大权属中央,不能夺!” 276

“你们以为想要‘打倒陈毅’,陈毅同志就倒了?滑稽!” 277

极左派鼓吹“炮打周恩来”,“王八七”讲话煽动外交部夺权。 279

周恩来抓住“事情充分暴露”的机会,果断进行反击;极左派受重创,江青一伙痛失王、关、戚。 283

21 副统帅谋反,“事后说来惊险得很” 287

周恩来主持一系列会议,批判陈伯达,批评黄、吴、叶、李、邱。林彪说,“搞文的不行,搞武的行”加紧制订反革命政变计划。 288

毛泽东南巡“游说各路诸侯”。周恩来抓紧筹备四届人大。林彪决心把毛泽东杀害在南巡途中。 293

周恩来向全国发布禁空令。林彪一伙仓皇出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297

周恩来紧急作出各战部署,迅速果断斩除林彪余党。 299

22 批极左,还是批极右?在如履薄冰的日子 301

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302

农业政策要讨论,不要硬搬照套大寨经验。“企业乱得很,要整顿。”批判林彪一伙散布的空头政治,全面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 306

强调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大学。决心排除一切干扰,“有什么障碍要扫除,有什么钉子要拔掉”。 307

周恩来说,“各单位的极左思潮都是林彪放纵起来的”,“要批透极左思潮”。毛泽东找张春桥、姚文元谈话:批极左,还是批极右?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 310

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以含蓄的方式继续进行着。周恩来几次受到毛泽东的错误批评,处境更加困难了。 313

23 “组阁”:明流与暗流的较量 320

周恩来抱病筹备四届人大,继续解决干部问题,力荐邓小平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320

江青一伙卖劲批“宰相”、批“现代的大儒”,志在争夺“组阁”权。 324

毛泽东、周恩来共同作出“长沙决策”,“四人帮”“组阁”梦难圆。 335

24 “反对经验主义”——张春桥的险恶用心 343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权利”的误解与“四人帮”对学习理论的借题发挥。 344

毛泽东重申“三要三不要”,指出“批判经验主义的人,自己就是经验主义”;邓小平主持政治局会议,继续批评“四人帮”的宗派活动。 349

25 “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 357

他拖着只剩下30.5公斤的重病之躯,继续顽强地工作着。 358

他紧握邓小平的手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362

他一再叮嘱邓颖超:死后不要保留骨灰。他对身边医务人员说:“我一旦死去,你们要彻底解剖检查一下,好好研究研究。” 365

他问大夫:“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唤叫唤?” 367

弥留之际,他从昏迷中醒来,最后见的一位中央部长是罗青长,谈对台工作。 368

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369

主要参考书目 37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