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美术论辩
中国美术论辩

中国美术论辩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福星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422952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评述了20世纪百年的中国美术论辩观点,表现了中国画界学人对中西美术的深刻思考和求新求发展的思想。
《中国美术论辩》目录

导论 中国美术论辩百年回首 1

上册第一章 关于中国“美术革命”的论辩 13

一、“美术革命”的提出 14

二、“美术革命”论者内部的论辩  20

三、“美术革命”:20世纪美术论辩的发端与源头  26

第二章 美术的时代性及“新旧”关系的论辩  30

一、美术时代性论辩的深层思想根源 31

二、关于中国美术时代精神之论辩  49

(一)中国艺术精神的新旧之争  50

(二)中国绘画题材的新旧之争  58

(三)对西方古典写实派与西方现代派的阐释  65

三、关于中国画“衰弊”的争论   71

四、“写实”与“新派”:对西方艺术思潮的论辩  88

(一)全国美展与“二徐之争”  88

(二)“刘徐之争”  110

(三)决澜社及庞薰琹引发的争议  119

五、“裸体模特儿”之争 142

(一)中国的“裸体模特儿”写生  143

(二)1924年对“裸体画”的表态  148

(三)饶桂举画展与韩志贤之争  151

(四)刘海粟与姜怀素之争  153

(五)刘海粟与危道丰之争  159

(六)刘海粟与孙传芳之争  162

(七)小结  167

第三章 关于科学与艺术的论辩 177

一、从“科学万能”到“情感回归”的论辩 178

(一)科学“进入”中国美术的背景  178

(二)“主体回归”的变化  183

(三)“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陈独秀  184

(四)梁启超的“科学化的美术观”  186

(五)以“主体性”对抗“科学观”&丰子恺  197

(六)关于“科学万能”与“主体情感回归”的论辩  211

(七)总结“艺术与科学之争”&滕固  216

二、精确写实同写意之争 224

(一)关于写实为艺术本质的论争  225

(二)精确写实与中国传统“形似”之争  230

(三)对“自然”与“真”的不同认知  239

(四)关于油画《田横五百士》的论辩  242

三、对师法自然与写实的论辩 249

四、对写生与临摹问题的论辩 264

第四章 关于中西艺术的论辩 274

一、关于中西艺术差距与差异之争 276

二、关于中国绘画现代形态的论辩 292

(一)“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之争  293

(二)潘天寿与林风眠的“合系”之争  305

(三)徐悲鸿与邱石冥:1947年国画的“新旧”之争  321

三、《对卑视国画者意见的回答》&俞剑华 330

(一)“以国画为出世而非入世也”  331

(二)“以中国画为临摹而非写生也”  333

(三)“以中国画为崇古而非进化也”  334

(四)“以中国画为不合时代也”  338

(五)“以中国画为不合西法也”  340

(六)小结  342

第五章 “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的论辩 347

一、“以美育代宗教”之辩 348

二、“写实主义”功能的分歧&田徐之争 355

三、鲁迅与“新兴木刻”引发的围剿与争论 364

(一)鲁迅与“新兴木刻”引发的围剿与争论  364

(二)对麦绥莱勒的三种解读方式  368

(三)鲁迅与叶灵凤对比亚兹莱的分歧  375

(四)小结  379

四、延安“马蒂斯之争” 383

(一)马蒂斯与“野兽派”  383

(二)中国画家眼中的马蒂斯  385

(三)延安的“马蒂斯之争”  387

(四)“马蒂斯之争”与美术“大众化”  393

(五)延安“马蒂斯之争”小结  397

五、对“抗战春宫”等形式的批评 399

(一)抗战至上与“为艺术而艺术”退场  399

(二)卢鸿基批评“抗战春宫”  402

(三)卢鸿基批评“危险的庆祝”  404

(四)侯子步批评“反宣传”的宣传画  406

(五)“少讲艺术多求效果”&克难  407

(六)别“忘了艺术的本质”&吕斯百  409

(七)中国美术的两种错误倾向&胡蛮  409

下册第六章 “十七年”有关艺术创作方法的论辩 411

一、关于“基本练习如何正确对待模特儿问题”的论辩  412

(一)关于如何表现模特儿问题的五篇文章  412

(二)五篇文章的观点自相矛盾&鲁兵  418

(三)在基本练习中应该表现模特儿的思想感情&金冶与吕斯百  420

(四)要表现模特儿的思想感情&倪贻德  422

(五)基本练习与创作都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技巧的要求&阎丽川  425

(六)论辩的焦点:基本练习的要求、目的和基本练习与创作的关系  427

(七)小结  430

二、关于木刻《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的论辩 433

(一)梁永泰《致〈美术)编辑部的信》  433

(二)作品的主要问题在于创作方法&李桦  436

(三)李桦的理解和运用陷入了机械论&钟惦棐  437

(四)要表现“具体”的艺术形象&王琦  439

(五)两种观点的对垒  440

(六)论辩的焦点  443

(七)小结  447

三、《孔雀东南飞》连环画脚本改编问题的论辩 448

(一)改编者歪曲了原诗&孙殊青  449

(二)改编后作品的主题思想并没有作根本的改变&姜维朴  452

(三)细节的改动和增删是为了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改编作者  453

(四)现实主义要求将人物的典型性格与个体性格结合起来&何溶  454

(五)何溶犯了公式化和概念化的错误&武耀强  454

(六)论辩的焦点  456

(七)小结  460

第七章 关于创造社会主义民族艺术的论辩  462

一、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问题”之争 463

(一)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  465

(二)不应当以西方写实技法整理国画遗产&邱石冥派  469

(三)邱石冥没有从生活出发&王逊派  471

(四)对“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保守主义”的双重批判  472

(五)王逊是虚无主义者&杨仁恺  474

(六)杨仁恺是保守主义者&洪毅然  475

(七)洪毅然、岳松和王忱都在为王逊进行辩护&杨仁恺  476

(八)论辩的焦点  477

(九)小结  484

二、艾青《谈中国画》引发的争议 487

(一)艾青的《谈中国画》  490

(二)艾青对国画的批评不够全面&于非闇、俞剑华和邱石冥  493

(三)艾青不了解梅兰竹画的价值&张伯驹  497

(四)秦仲文《读艾青〈谈中国画〉和看中国画展后》  498

(五)刘桐良《国画杂谈》  499

(六)冯湘一《我对国画问题的意见》  499

(七)争论的焦点  501

(八)小结  504

三、关于“油画民族化”问题的论辩 505

(一)全国油画教学会议  507

(二)油画民族风格问题座谈会  515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融入到油画中  516

(四)论辩的焦点  521

(五)小结  523

四、关于国画特点问题的论辩 525

(一)“线”是中国画的根本特点&董义方  526

(二)笔与墨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邓以蛰  528

(三)中国画特点的三个方面&秦仲文  528

(四)中国画的特征是意和笔墨&刘海粟  529

(五)《美术》编辑部对来稿观点的归纳  531

(六)关于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几点体会&陈子奋  531

(七)关于中国画的透视问题&孙奇峰  532

(八)论中国画“计白当黑”与“咫尺万里”的特点&熊纬书  534

(九)论辩的焦点  534

(十)小结  539

五、关于“山水、花鸟画能否为政治服务”的论辩 540

(一)何溶《山水、花鸟与百花齐放》  541

(二)花鸟画是有阶级性的  542

(三)何溶再论山水花鸟画的三篇文章  544

(四)花鸟画与人物画有着不同的特征&葛路  546

(五)花鸟画有没有阶级性?&俞剑华  547

(六)山水和花鸟画在表现生活斗争方面不能与人物画相提并论&驳斥何溶  548

(七)山水和花鸟画没有阶级性&卢平  549

(八)驳斥卢平的观点  550

(九)论辩的焦点  553

(十)小结  555

六、关于“文人画”的论辩 556

(一)熊纬书《论“文人画”》  557

(二)潘絮兹与孙奇峰:“文人画”的定义及其是否形式主义  558

(三)“文人画”并不是一种流派&王伯敏  559

(四)对苏轼和倪云林两句诗的不同看法&黄兰波与范曾  560

(五)论辩的焦点  561

七、关于中国画笔墨与创新问题的论辩 565

(一)孟兰亭给《美术》编辑部的信  567

(二)施立华的《唱“倒彩”》与余云给《美术》编辑部的信  569

(三)反对孟兰亭的观点&李恁  570

(四)周韶华、刘纲纪《略论中国画的笔墨与推陈出新》  571

(五)笔墨并非传统中国画唯一的评判体系&黄笃维  572

(六)肯定石鲁的艺术价值&王朝闻  573

(七)论辩的焦点  574

(八)小结  580

第八章 “文革”期间的美术批判 582

一、“文革”美术批判的时代背景 582

二、“文革”美术批判的主要内容 584

(一)对蔡若虹与华君武的批判  584

(二)对齐白石等中国画家的批判  586

(三)批“黑画”  588

(四)户县农民画  591

(五)连环画的发展  592

(六)样板画《毛主席去安源》  595

三、“文革”美术批判的历史教训 600

第九章 由美术展览引发的争论 602

一、“星星美展”之争 602

(一)从北京东四14条76号说起  603

(二)对“星星美展”作品的评价与争论  607

(三)意义和影响  613

二、艺术自我表现与艺术本质问题的争论 615

(一)“自我表现”不是绘画的本质  616

(二)“自我表现”是绘画的本质  622

(三)对“自我表现”、“艺术本质”的不同理解与认识  625

三、第六届全国美展引发的讨论 629

(一)“六届美展”评价  631

(二)关于“题材决定论”  634

(三)一种潜在的力量  636

四、众说“八五新潮美术” 639

(一)“‘八五’新潮”涌起  641

(二)“新潮美术”的文化意义  645

(三)对“新潮美术”的反思  649

第十章 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讨论 653

一、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辩过程 653

(一)关于形式和形式美的论辩过程  654

(二)关于“内容决定形式”的论辩过程  655

(三)关于“抽象美”及其他的论辩过程  656

二、聚焦“形式美” 659

(一)“绘画形式美”的提出  659

(二)肯定“形式美”与“纯形式”的存在  659

(三)质疑“形式美”  662

(四)对形式美的不同理解  663

三、内容决定形式? 666

(一)内容不宜决定形式  666

(二)对《内容决定形式?》质疑的质疑  667

(三)关于何谓美术的内容  668

(四)关于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其他提法  669

四、关于“抽象美” 673

(一)“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  674

(二)对美与抽象、抽象主义、抽象派的不同认识  675

(三)也谈抽象美及其质疑  678

(四)“抽象美”讨论的反思与延伸  679

第十一章 关于现实主义再认识的论辩 682

一、重读现实主义 682

二、对现实主义概念的讨论 686

三、关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论辩 691

(一)关于现实主义美术创作  691

(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694

四、关于油画《父亲》的争论 700

(一)《父亲》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讨论  700

(二)对油画《父亲》表现形式的讨论  705

(三)对油画《父亲》的评价  707

五、论辩的意义 711

第十二章 关于人体艺术问题的论辩 714

一、人体艺术论辩的起因与过程 715

(一)人体艺术论辩的起因  715

(二)人体艺术论辩的过程  716

二、如何对待人体模特和人体艺术问题 718

(一)关于在教学中使用人体模特问题  718

(二)关于人体艺术  720

(三)对人体艺术大展的褒贬  726

第十三章 关于中国画和油画的论辩 731

一、中国画“危机”论之争 731

(一)关于中国画“穷途末日”之争  731

(二)关于中国画“危机”说之争  736

(三)对中国画传统与创新问题的争论  739

(四)对争论的评价  745

二、关于“新文人画”的争论 748

(一)“新文人画”的缘起与论辩过程  749

(二)对新文人画与旧文人画的讨论  752

(三)新文人画的特征  756

(四)对“新文人画”的批评  760

三、关于“笔墨”的争论 771

(一)论争的缘起和过程  771

(二)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论争  777

(三)关于“笔墨中心主义”的论争  783

(四)意义和影响  787

四、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论争 789

(一)提倡“油画民族化”  790

(二)不反对“油画民族化”,但以不提口号为好  792

(三)不同意提“油画民族化”的口号  795

第十四章 世纪末有关的美术论辩 798

一、关于美术理论建设与美术批评方法的讨论 798

(一)美术理论与批评的自觉  799

(二)关于美术理论及批评的学科建设  802

(三)关于美术批评方法与标准  805

(四)关于美术批评的批评  811

二、关于实验艺术“意义”的论争 817

(一)是否“力求明确的意义”?  817

(二)对“意义”的不同思考与质疑  824

三、关于艺术市场问题的讨论 830

(一)从“艺术博览会”到画家进入市场  831

(二)艺术的市场化与商品化问题  833

四、《威尼斯收租院》引发的争论 844

(一)《威尼斯收租院》获奖引发争议  844

(二)关于“侵权”的争议  846

(三)《威尼斯收租院》著作权之争的意义  856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858

后记  862

编辑后记  8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