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发展之魂  经济篇
中国发展之魂  经济篇

中国发展之魂 经济篇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德祥总主编;高新才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7140240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发展之魂》丛书之一。对新中国建立五十五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成就进行了科学的回顾和研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历程。
《中国发展之魂 经济篇》目录

导言 1

一、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3

(一)艰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

(二)理论丰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7

(三)强国富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丰硕成果 9

二、中国改革发源地扫描: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到农业生产现代化 12

(一)圆千年温饱之梦 12

(二)一个“骇人的疑问”与中国农民对人类的贡献 16

(三)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7

(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21

三、体制转轨:“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实践” 27

(一)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2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确立 3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36

四、国有企业改革:在探索创新中推进 38

(一)理论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不断走向深化的先导 38

(二)渐进式改革:国有企业从艰难之旅走向坦途 42

(三)从国有企业到国有资产:在嬗变中走向辉煌 51

五、民营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与源泉 54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54

(二)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55

(三)结构调整和繁荣市场的强大动力 58

六、中小企业: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引擎 61

(一)同中国经济一起发展的中小企业 61

(二)农村工业化和园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66

(三)中国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和启示 69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力军:企业家群体的崛起 73

(一)创新:企业家的灵魂和核心 73

(二)从无到有:中国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 74

(三)七大贡献:企业家对改革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78

八、市场体系: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之基 81

(一)支撑中国市场体系的基本条件 81

(二)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基本力量 83

(三)现代流通业:市场体系发挥功能的重要领域 90

九、社会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稳定器 94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概述 94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巨大成就 97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99

十、宏观调控: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104

(一)中国市场经济运行需要宏观调控 104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109

(三)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 112

十一、财政税收:国家宏观调控的巨手 117

(一)几经曲折:分税体制得以确立 117

(二)成就辉煌:巨手职能有效发挥 120

(三)寻找差距:完善体制任重道远 124

十二、冲破体制约束:稳步迈向市场化的中国金融业 129

(一)光辉的历程:金融体制改革历史回顾 129

(二)伟大的智慧: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134

(三)广阔的前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展望 136

十三、资本市场:中国市场经济的助推器 140

(一)打造有效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 141

(二)公司治理的不断改进 144

(三)核准制与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 149

十四、收入再分配: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的有力杠杆 154

(一)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变化 154

(二)多重原因拷问下的收入差距问题 157

(三)保障收入公平的三大举措 160

十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千年梦圆当其时 16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165

(二)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168

(三)抓住两大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71

十六、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179

(一)科学发展观的探索与确立 179

(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内涵 181

(三)科学发展观与执政新理念 184

十七、经济新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188

(一)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88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足点 192

(三)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新模式 193

十八、“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内容 198

(一)“五个统筹”的思想基础和时代背景 198

(二)“五个统筹”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 201

(三)“五个统筹”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3

十九、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10

(一)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210

(二)以人为本是人与发展相互关系的科学总结 213

(三)以人为本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8

二十、“三农”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221

(一)“三农”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 221

(二)战略和全局角度的新认识 222

(三)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 225

二十一、就业工程:“民生第一要务” 235

(一)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 235

(二)体制转轨中就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239

(三)新时期中国就业政策的新目标 245

二十二、宏观发展战略的核心: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248

(一)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48

(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规律 251

(三)中国经济结构演化的基本趋势 255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257

二十三、新型工业化: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 260

(一)新型工业化与发展战略的转变 260

(二)人力资源优势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264

(三)新型工业化中的信息化 268

二十四、城市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 271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271

(二)选择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原则 273

(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276

二十五、经济更快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主动参与全球一体化 281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281

(二)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284

(三)中国由贸易大国到经济强国、知识强国的发展道路 288

二十六、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双赢 293

(一)中国需要WTO,WTO离不开中国 293

(二)WTO历史上最独特的入世过程 294

(三)没有免费的午餐 297

(四)长风破浪正其时 298

二十七、经济特区:从改革开放的窗口迈向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地 303

(一)突破封闭、走向世界的排头兵 304

(二)从“四个窗口”到“四大作用” 307

(三)中国迈向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地 311

二十八、繁荣国内市场:“利为民所谋”的一个重要体现 313

(一)繁荣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313

(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繁荣国内市场的根本目的 315

(三)三管齐下:繁荣国内市场的必备条件 319

二十九、扩大对外贸易: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 325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326

(二)向贸易强国转变中的机遇与挑战 327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外贸发展空间 330

三十、西部大开发:在神奇的土地上再铸辉煌 337

(一)“两个大局”思想的重要体现 337

(二)西部大开发在重点领域的新突破 339

(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 344

三十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道路:极化效应与相对均衡增长相结合 348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规律和中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48

(二)统筹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体系战略 351

(三)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网络布局 358

(四)提高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战略措施 361

三十二、国土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 364

(一)国土资源事业成就卓越 364

(二)国土资源管理事业任重而道远 372

三十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新思维 37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发展 376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硕果 378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390

三十四、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392

(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策 392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395

(三)高度重视现代生态经济提供的发展机遇 397

(四)建设各级各类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途径 400

三十五、知识经济:命系中国未来 404

(一)知识经济与社会变革趋势 404

(二)中国的工业化与知识化混合发展战略 409

(三)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对策 411

(四)发展知识经济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 419

后记 4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