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近代史  1919-1949
中国近代史  1919-1949

中国近代史 1919-1949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书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01067231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37万余册。《中国近代史(1919~1949)》增写了1919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30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 1919-1949》目录
标签:近代史 主编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第一节 五四运动 1

一、五四爱国运动 1

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4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4

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6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9

第三节 列强对华的“协同侵略”和北洋军阀的争斗 31

一、列强对华的“协同侵略” 31

二、北洋军阀的争斗及其黑暗统治 34

三、国民经济发展的迟滞 37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2

一、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2

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45

三、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及各界群众运动的新发展 50

四、孙中山的继续奋斗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57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 62

第一节 军阀争斗的继续及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 62

一、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北京政变 62

二、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66

三、地方军阀势力的演变 69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72

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72

二、革命武装的建立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76

三、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 81

四、革命阵营内部的分化与斗争 95

第三节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102

一、北伐的胜利进军 102

二、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105

三、迁都武汉 110

第四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 115

一、奉系“反赤” 115

二、“四一二”政变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17

三、武汉国民政府的右转 121

四、紧急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对策 123

五、“七一五”政变 126

第三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 128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28

一、第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128

二、国民党各派系的争斗和中原大战 131

三、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内政与外交 134

第二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39

一、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与“苏维埃”口号的提出 139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44

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146

四、苏区土地革命和红军反“围剿”战争 149

五、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156

六、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58

第三节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及活动 159

一、第三党的组建及其“平民革命论” 159

二、改组派的成立及其主张与活动 162

三、人权派的“争人权”及其“演进改革”论 165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169

第一节 “九一八”国难 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169

一、“九一八”事变 169

二、日本侵占东北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伪满洲国的成立 172

三、“一·二八”事变与淞沪抗战 175

四、抗日民主浪潮的高涨 179

五、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争斗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83

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及其各项基本政策 187

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日本向关内扩张和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 189

一、国民党独裁政权的强化和官僚资本的形成 189

二、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的侵略扩张长城抗战 195

三、中间政派的抗日民主要求及抗日民主运动的持续发展 197

第三节 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 红军长征 201

一、鄂豫皖和湘鄂西红军的转移 川陕苏区的开辟 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201

二、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各项建设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 204

三、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被迫长征 206

四、遵义会议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211

五、南方红军与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215

第四节 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 218

一、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与华北事变 218

二、《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一二·九”运动 222

三、中共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227

四、左翼文化运动与社会性质论战 229

第五节 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 西安事变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 232

一、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和公布《五五宪草》国民经济的复苏 232

二、国民党“五大”和对日政策的变 化国共两党开始接触 238

三、中共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 240

四、两广事变与绥远抗战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发展 242

五、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45

六、国共两党会谈和全国抗战局面的基本形成 248

第五章 抗日战争 252

第一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全国抗战开始 252

一、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 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252

二、国共两党对于抗战战略的不同主张 255

三、八路军出师与平型关大捷 259

四、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南京沦陷及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 261

五、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265

六、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建立 268

七、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 武汉、广州陷落 273

八、抗战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276

第二节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279

一、日本侵华战略的调整 279

二、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281

三、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 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284

四、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288

五、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291

六、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295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 敌后军民艰苦抗战 国民党统治日趋腐败 298

一、太平洋战争爆 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98

二、中国战区成立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 300

三、日伪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 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 305

四、国民党官僚资本的膨胀和大后方经济由发展到衰退 311

五、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14

六、《中国之命运》的发表和中共对它的批判 317

第四节 抗战后期的对日作战 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322

一、日本太平洋战线的崩溃 敌后战场转入局部反攻 322

二、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的溃败 325

三、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327

四、国共两党对中国前途的不同主张 331

五、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与学术 335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342

一、中国军民的大反攻 抗日战争的胜利 342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44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49

第六章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57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 357

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 357

二、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民主党派的活跃 359

三、从重庆谈判到政治协商会议 363

四、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准备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371

第二节 全面内战的爆发 375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375

二、国民党军对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失败 379

三、《中美商约》的签订 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加深 381

四、国民党“制宪国大”和“改组政府” 384

五、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兴起和发展 387

六、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及其幻灭 390

第三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393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393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政策的实施 396

三、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和“行宪国大” 国统区人民革命运动的新高潮 400

四、人民解放军在各战场的继续进攻 中共召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和各民主党派的响应 404

第四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07

一、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407

二、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和蒋介石集团在政治军事上的挣扎 415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419

四、北平和平谈判的破裂 解放南京 422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