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建之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6064102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在对小秦岭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金矿的控制因素、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金矿的矿物学及围岩蚀变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为太华群变质岩,燕山期文峪花岗岩浆活动提供热动力,脆性剪切带为储矿构造,重新厘定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成因类型为中温(偏高)岩浆期后热液型脉状矿床。金矿化强度与韧性剪切带规模和空间分布密度正相关,建立了“一街五巷三层楼” 构造蚀变控矿模型。总结了中深部找矿预测标志。首次对北矿带大湖金矿区共生的钼矿进行了研究,肯定了区内找钼的前景,并在北矿带发现伴生稀土矿产。
《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区范围和研究任务 2

第三节 小秦岭地区地质及金矿科研概况 2

第四节 研究现状 4

一、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成矿预测 4

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6

第五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7

第六节 取得的主要成果 10

第七节 本书编写情况 10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12

第一节 区域构造环境 12

一、变质核杂岩体 12

二、褶皱 13

三、断裂 16

四、变质核杂岩及边界断裂的控矿作用 21

五、变质核杂岩及边界断裂的演化 21

第二节 区域地层 23

一、下基底岩石单位 23

二、上基底岩石单位 26

三、主要变质岩 28

第三节 岩浆岩 32

一、前中生代岩浆岩 32

二、燕山期岩浆岩 32

三、脉岩 34

第四节 区域变质作用 35

一、下基底区域变质作用 36

二、上基底区域变质作用 37

三、区域退变质作用 38

四、结晶基底变质岩系的变质期次 38

五、混合岩化作用 39

第五节 区域矿产 39

一、金属矿产 42

二、非金属矿产 43

第三章 矿源岩 44

第一节 太华群变质岩 44

一、岩石学及岩石化学 44

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9

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50

第二节 基底变质岩含矿性 53

一、金的区域丰度 53

二、变质岩中钼的丰度 54

三、金在变质岩中的分配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54

第三节 岩浆岩及含矿性 56

一、岩浆岩类型及岩石学 57

二、岩浆岩岩石化学 61

三、岩浆岩构造环境分析 62

四、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62

五、微量元素及其含金性 64

第四章 控矿构造特征和与成矿的关系 67

第一节 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67

一、控矿断裂构造和金矿形成时间 67

二、控矿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及成矿期成矿阶段 68

三、控矿断裂中矿体厚度与矿化强度的关系 75

第二节 中矿带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81

一、糜棱岩带基本特征 81

二、糜棱岩带的长度及走向变化对矿床、矿体的控制 82

三、含金剪切带倾角变化对工业矿体的控制 82

第三节 北矿带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89

一、含矿断裂的一般特征 89

二、糜棱岩带分布特征和走向变化与矿化的关系 91

三、含矿断裂倾角变化与矿化的关系 91

第四节 北中矿带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93

一、含矿断裂的一般特征 93

二、含矿断裂分布与走向特征 93

三、含矿断裂倾角变化与矿化作用的关系 94

第五章 典型矿床 96

第一节 中矿带文峪、东闯铅金矿区 96

一、区域地质 96

二、矿区地质 96

三、围岩蚀变 103

四、矿石学特征 103

五、金、铅的富集规律 115

第二节 中矿带杨寨峪金矿区 116

一、区域地质概述 116

二、矿区地质 117

三、围岩蚀变 126

四、矿石学特征 127

第三节 北矿带大湖钼金矿区 135

一、区域地质背景 136

二、矿区地质 136

三、围岩蚀变 146

四、矿石学特征 148

第四节 北中矿带红土岭金矿区 157

一、区域地质背景 158

二、矿区地质 158

三、围岩蚀变 159

四、矿体特征 162

五、矿石学特征 164

第六章 矿石学与围岩蚀变 178

第一节 矿石学 178

一、矿石矿物成分 178

二、矿物标型特征 178

三、矿石地球化学 189

四、成矿物理化学 193

第二节 矿化、蚀变类型分带及其强度分带 194

一、不同矿化类型和强度的水平分带 194

二、矿化类型和强度的垂向分带 195

三、控制分带因素 200

四、近矿围岩蚀变分带 201

五、蚀变带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202

六、矿化、蚀变分带模型 213

第七章 区域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214

第一节 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分析 214

一、区域构造背景 214

二、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215

三、花岗-绿岩中金的赋存状态 217

第二节 区域矿床成因 220

一、成矿物质来源 221

二、成矿流体来源与成矿物理化学 227

三、金的迁移富集 236

四、矿体就位 237

五、矿床成因及区域成矿模式 238

六、控矿模型 238

第三节 区域找矿预测与找矿标志 239

一、找矿预测 240

二、找矿方法 240

三、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245

四、地球物理异常标志 250

第八章 深部隐伏矿体的定位定量预测 253

第一节 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前景 253

一、关于深部找矿问题 253

二、小秦岭潜在金矿资源总量 253

三、小秦岭深部找矿的可能性 254

第二节 深部隐伏矿预测标志及预测找矿模型 255

一、主要预测标志 255

二、预测找矿模型 256

第三节 深部隐伏矿找矿靶区预测及工程验证 257

一、中矿带 257

二、北矿带 259

三、北中矿带 262

结语 264

一、主要成果认识 264

二、存在的问题 266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2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