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尤中文集  第1卷  云南民族史
尤中文集  第1卷  云南民族史

尤中文集 第1卷 云南民族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尤中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127409
  • 页数:765 页
图书介绍:尤中教授是著名历史学家,在民族史、地方史研究方面著述颇丰。《尤中文集》收载尤中教授一生除《中华民族发展史》之外的所有著作,共编为文卷。
《尤中文集 第1卷 云南民族史》目录

云南民族史 3

前言 3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云南民族 5

第一节 云南的原始人和原始族群概况 5

一、从原始文化遗迹看云南境内的原始族群 6

二、从后来的文字记录中看云南境内的原始族群 8

三、综合的结论 11

第二节 云南境内各地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12

第三节 云南境内部分地方原始社会的逐渐解体及与内地交通的展开 14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西南夷” 17

第一节 “西南夷”中的民族群体 17

一、属于氏羌系统的民族 18

二、属于百越系统的民族 25

三、属于“百濮”(孟高棉)系统的民族 28

第二节 秦、汉之际各民族群体的社会发展状况 30

一、邛都叟 30

二、滇僰 31

三、夜郎僚、濮 32

四、滇西的巂(叟)、昆明 34

五、昆明族西部的僚(鸠僚)、濮(苞满、闽濮) 36

第三节 两汉对“西南夷”地区的经营开拓 37

一、两汉开“西南夷”设置郡县 38

二、采取“羁縻”政策对各民族群体进行统治 40

三、移民垦殖 42

第四节 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在“西南夷”中的影响 43

第五节 两汉统治期间“西南夷”中的反抗与纷争 47

一、廉头、姑缯等部落的反抗 47

二、夜郎王与句町王、漏卧侯的兼并纷争 48

三、“西南夷”各族共同反抗王莽民族压迫的战争 49

四、昆明族各部的起义 50

五、哀牢人的反抗 51

六、益州、永昌、越巂三郡内各民族的共同反抗 52

第六节 两汉统治期间的“西南夷”各民族群体内部的社会变化 53

一、滇僰地区的奴隶制度从发展走向衰落 53

二、夜郎僚、濮,邛都叟,昆明族中哀牢人等的变化 56

三、一些部落中原始社会的延续 58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中各民族 59

第一节 南中大姓、夷帅的反蜀活动与诸葛亮南征 59

第二节 南中的大姓和夷帅 63

一、大姓势力的产生、发展和巩固 63

二、夷帅势力的发展、巩固及众多落后部落的存在 68

第三节 三国、两晋时期南中的政治概况 69

一、蜀汉时期 69

二、魏、晋时期 72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爨氏的割据 75

第四章 隋朝至唐朝前期的云南各民族 81

第一节 隋朝对爨区的经营与爨氏统治势力的衰落 81

第二节 民族情况的变化 83

一、“白蛮”(白族) 83

二、“乌蛮” 87

三、“和蛮” 90

四、磨些 91

五、“徙莫抵蛮” 92

六、“锅锉蛮” 92

七、僚和鸠僚 93

八、闽濮 93

第三节 唐朝对云南的经营和南诏势力的兴起 93

第五章 南诏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 103

第一节 南诏多民族集合体国家的形成 103

第二节 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 110

第三节 南诏的经济 115

一、土地和奴隶人口的占有 115

二、农业中的奴隶制大庄园生产 118

三、村社农民的个体小生产 119

四、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121

第四节 南诏境内的民族 123

一、“白蛮”(白族) 124

二、“乌蛮”(彝族) 129

三、“徙莫祗蛮” 132

四、“和蛮”(哈尼族) 133

五、“施蛮”、“顺蛮”(傈僳族) 134

六、磨些(纳西族) 135

七、“锅锉蛮” 136

八、“寻传蛮”(阿昌)和“裸形蛮” 136

九、“金齿”、“茫蛮”、“白衣”、“棠魔蛮”——傣族 139

十、僚族 144

十一、苗族 145

十二、“朴子蛮” 146

十三、“望蛮”(佤族) 147

第五节 南诏文化 148

一、语言、文字 148

二、文学 150

三、建筑、雕刻、绘画 151

四、宗教 152

第六节 南诏与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154

一、亲密友好的方面 154

二、矛盾与纷争 157

第七节 南诏政权的崩溃 159

第六章 大理国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 163

第一节 南诏灭亡后、大理国建立前的云南政治局面 163

一、长和国(公元902年至928年) 163

二、天兴国(公元928年至929年) 163

三、义宁国(公元929年至937年) 164

第二节 大理国的建立 165

第三节 大理国的经济 169

一、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 169

二、农业生产 171

三、手工业生产 172

四、牲畜饲养业及其他副业生产 173

五、商业 173

第四节 大理国境内的民族 174

第五节 以高、杨氏封建主为首的诸侯间的争夺,“后理国”时期的分裂割据 179

一、高氏“大中国”的出现 179

二、段氏王位重行恢复,高氏各封建主割据 181

三、其他民族各部贵族的地方性分裂纷争 183

第六节 大理国的灭亡 184

第七节 大理国的文化 185

一、文字和文学作品 185

二、史学 186

三、雕刻、绘画 187

四、宗教和学校 188

第八节 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 189

第七章 元朝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 196

第一节 蒙古兵征服大理国 196

第二节 元朝对云南的设治和经营 201

一、设置万户府和千户、百户所 201

二、建立云南行省 205

三、开展军、民屯田 213

四、设置驿传,打开交通线,活跃商业交换 218

五、建立学校,提倡儒学 220

第三节 云南行省辖境内的民族 221

一、蒙古族、回族和汉族 221

二、白族 222

三、“罗罗”(彝族) 227

四、末些(纳西族) 230

五、斡泥(哈尼族) 232

六、“卢蛮”(傈僳族) 232

七、“吐蕃”(藏族) 233

八、“撬”族(俅族) 234

九、“西蕃”(普米族) 234

十、阿昌(峨昌)和“野蛮” 235

十一、“金齿百夷”(傣族) 236

十二、侬人、沙人和山僚(壮族) 239

十三、土僚 240

十四、苗族和瑶族 241

十五、“蒲蛮” 242

第四节 云南各民族的反元斗争 243

一、反对远征八百媳妇国的斗争 245

二、公元1310年至1350年间较大的区域性反抗 247

三、红巾军入云南,梁、段之间的纷争 248

第八章 明朝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 252

第一节 明朝军队平定云南 252

一、进军云南靠内地区 253

二、继续平定靠内地区土官的叛乱,保证通向内地的交通路线 255

三、对边疆以傣族为主的各民族地区的招降 257

第二节 明朝对云南的设治和经营 259

一、三司的设置 259

二、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261

三、大规模的移民垦殖 263

第三节 以汉族居住地区为主导的全省经济文化的繁荣 269

第四节 少数民族概况 275

一、白族 275

二、彝族 278

三、么些(纳西)族 283

四、窝泥(和泥、哈尼族) 285

五、栗些(栗粟)族 286

六、“峨昌”(阿昌) 287

七、“结些”、“野人” 289

八、怒族 290

九、俅族 290

十、“古宗”(藏族) 290

十一、“西番”(普米族) 291

十二、蒙古族和回族 292

十三、傣族 293

十四、壮族 297

十五、仡佬族 298

十六、蒲人 298

十七、哈瓦、古剌、哈剌、哈杜(佤族) 300

十八、苗族和瑶族 302

第五节 靠内地区的改土归流 303

第六节 明朝在云南统治的腐朽 309

一、土地的兼并和地租田赋的加重 310

二、各种苛派掠夺 312

三、政治的腐败 315

第七节 各民族的反抗与民族之间的纷争 318

一、武定、寻甸的两次动乱 319

二、木邦、孟养、陇川等边疆土司之间的纷争 321

三、水西(今贵州鸭池河以西)和乌撒(今贵州威宁)等彝族土司的叛乱 331

四、沙定洲、普名声的叛乱 333

第八节 南明在云南的抗清斗争 334

第九章 清朝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 343

第一节 吴三桂据滇与清廷的平定“三藩之乱” 343

第二节 清朝对云南的设治和经营 347

一、政权机构的设置 348

二、继续实行土司制度 349

三、改变庄田和军屯的土地制度 375

四、从靠内到边疆地区的继续开发 377

第三节 清朝在云南的改土归流 384

一、改土归流的社会条件 384

二、清朝改土归流的目的 385

三、清朝在云南进行改土归流的过程 386

四、清代改土归流的意义 390

第四节 少数民族概况 394

一、白族 395

二、彝族 396

三、么些(纳西)族 399

四、窝泥(哈尼)族 401

五、傈僳族 403

六、阿昌族 404

七、拉祜族 405

八、怒族 406

九、俅族(独龙族) 407

十、“古宗”(藏族) 407

十一、“西番”(普米族) 408

十二、景颇族 409

十三、基诺族 410

十四、蒙古族和回族 410

十五、苗族和瑶族 411

十六、傣族 413

十七、壮族 414

十八、布依族 417

十九、蒲人、卡瓦和崩龙(德昂) 417

第五节 各民族的反抗斗争 419

一、清朝前期靠内地区各民族的反抗斗争 420

二、普洱府辖境内傣、哈尼等各民族的反抗 421

三、顺宁府辖境内拉祜族和佤族的反抗 422

四、红河哈尼族、彝族起义 423

五、维西、永北等地傈僳族的反抗 423

六、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各民族的反抗斗争 424

云南地方沿革史 433

一、滇和云南名称的由来 433

二、先秦时期西南的部落和秦朝在西南设置的郡县 437

三、西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 440

附录:《汉书·地理志》犍为、越巂、益州、牂牁四郡今地注 450

四、东汉时期益州南部郡县的巩固和发展 454

附录:《后汉书·郡国志》益州南部犍为等郡今地注 460

五、三国蜀汉时期的南中七郡 464

附录:补蜀汉南中七郡志 469

六、两晋时期的宁州 477

附录一:《晋书·地理志》益州(节略)、宁州今地注 482

附录二:《华阳国志·南中志》今地注 484

七、南北朝时期宁州郡县的分裂 490

附录一:《宋书·州郡志》宁州今地注 500

附录二:《南齐书·州郡志》益州(节略)、宁州今地注 505

八、隋朝至唐朝前期云南州、郡的统一和分裂 511

附录一:《隋书·地理志》犍为等郡今地注 517

附录二:《新唐书·地理志》戎州、姚州等都督府今地注 518

九、南诏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526

附录一:关于南诏的政区建置问题 538

附录二:补南诏地理志 545

十、大理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558

附录:补大理国疆域志 567

十一、元朝时期的云南行省 581

附录:《元史·地理志》云南行中书省校补并今地注 603

十二、明朝时期的云南 624

附录:《明史·地理志》云南今地注 659

十三、清朝时期的云南 676

附录:《清史稿·地理志》云南今地注 7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