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少群,乔力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5258
  • 页数:9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考察了3000年来齐鲁文学的文化场域、齐鲁文学形态的生成与演进。围绕3000年来齐鲁文学历史中的数次高潮发展时期和重点文学现象,研究其历史和现实内涵、其文学系统的内质和演变特征及规律,其主要文化因素、它同整个中国文化的关系,深入系统地论述了齐鲁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学形成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上一篇:猴子争霸下一篇:等待 莎萍诗文选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目录

导论 3

第一章 关于地域文学史学的普适性研究 3

第一节 地域文学史学的学术源流与学理观念 3

第二节 地域文学史学的架构基础与范畴界定 13

第二章 关于齐鲁文学形态演变与文化内质研究的原理性思考 20

第一节 齐鲁文学的地域文化渊源 20

第二节 本书的逻辑基点与研究目标 24

第三节 研究方法、体式与结构 33

上篇 齐鲁文学高潮鸟瞰 39

第一章 从文化元典走来 3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混沌综融:经世致用理念与经典殿堂之造就 40

第二节 文学本体的觉醒之路:诸体渐备与抒怀言志传统 57

第二章 高峰初耸:北宋至南宋前期的齐鲁文学 72

第一节 社会群体关怀与个体情性的交迭兼纳 75

第二节 主体意识张扬而及词坛的极盛 111

第三章 再度辉煌:明中叶至清初的齐鲁文学 133

第一节 驿路文化与俗文学的泛化升华 134

第二节 雅文学对经典的追怀与复兴之想望 150

第三节 文言小说以雅为俗的写心娱怀与戏曲文学似俗实雅的儒道内核 165

第四节 雅文学的求新变与传统认同 180

第四章 现代新篇:20世纪五四时期与30年代的齐鲁文学 194

第一节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价值重构与文学观念变革 197

第二节 五四新文学的多元开拓与文体创建 210

第三节 乡土文学涵纳文化对抗与重构:为民族塑魂与文化守成 226

第五章 激扬华章:20世纪新时期以来的齐鲁文学 239

第一节 创作主体对齐鲁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审美意识嬗变 240

第二节 叙事文学的蓬勃发展及其主流形态 254

中篇 齐鲁文化与文学个案研究 269

第六章 齐鲁文学文化内质的个案考察 269

第一节 《鲁颂》与《齐风》的两种文化形态与内质异同及其文学特征 270

第二节 汉赋中所见有关巡狩、封禅的齐鲁文化考察 294

第三节 《桃花扇》关于孔子“夷夏之大防”思想的艺术实践 303

第四节 孔尚任的创作思想与民族意识:《桃花扇》与《出山异数记》的微妙关系 312

第五节 王渔洋与洪昇、孔尚任、蒲松龄的友谊和《聊斋志异》评论 330

第七章 齐鲁文学形态演变的多元性与多样化表现之一:文学本体喻示与文体风貌特征的双向观照 344

第一节 李之仪词论词作综论 345

第二节 晁补之词论词作综论 357

第三节 李清照词论词作综论 375

第四节 词体解放与辛弃疾的创作取向 396

第五节 李攀龙、谢榛的论诗特点及其互补性 417

第六节 李攀龙、谢榛对其自身诗论的创作实践 424

第八章 齐鲁文学形态演变的多元性与多样化表现之二:大文化语境与地域色彩的文学 431

第一节 文化与文学双重观照下的戏曲重镇东平 432

第二节 基于齐鲁人文之上的“济南诗派”及其诗风创作 447

第三节 杰出的文坛领袖王渔洋及其重大影响 468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及诗意风韵 479

第五节 聊斋俚曲的地域文化内涵 489

第九章 齐鲁文学形态演变的多元性与多样化表现之三:地域视阈下的话语转型与民族、国家叙事 506

第一节 王统照《山雨》的现实主义成就及其开创性意义 507

第二节 李广田散文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貌 520

第三节 臧克家诗歌的艺术开拓与抒情风格 532

第四节 冯德英的小说成就与“三花”创作特色 553

第五节 杨朔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时代局限 569

第六节 建国十七年英雄叙事的类型与审美特征 583

第十章 齐鲁文学形态演变的多元性与多样化表现之四:民间文化形态与文学主流语境的互动与生成 601

第一节 张炜:现代视野下的文化保守主义人性关怀 603

第二节 莫言的民间叙事与20世纪中国文学 617

第三节 李存葆的文学创作与沂蒙山区的历史传统 630

第四节 新时期乡土小说的文化意蕴与创作特色 636

第五节 王鼎均怀乡题材的散文 654

第六节 桑恒昌的诗歌艺术成就 665

第七节 张宏森影视文学的诗性追求 670

第八节 赵冬苓的影视编剧美学 678

下篇 齐鲁文学古今演变研究 693

第十一章 主题内涵及形式外显 693

第一节 “思乡”的多元内涵及多样化表述:漫越时空的恒久观照 694

第二节 建安风骨与左思风力:文学主流的时序嬗变与时世意义 720

第三节 儒家“入世”观念的演变:民族危难之际的南宋文学与抗战文艺 751

第四节 “水浒”故事溯源及文学形态演变 779

第十二章 大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本体呈示 792

第一节 社会文化关系与创作主体改变所体现的文学演变:从《水浒传》到《金瓶梅》 793

第二节 王渔洋的历代山东诗人作家评论与诗学观念 808

第三节 儒家伦理观的另类解读:贾凫西的《历代史略鼓词》 824

第十三章 文学形态与艺术精神“史”的观照 841

第一节 自复古与新创的演变看李攀龙、谢榛诗歌理论及文学流派的意义 841

第二节 叙述者的转变及叙事结构的转型:《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传承与超越 855

第三节 山东英雄叙事的传统与变迁 864

第四节 孔孚对古代山水诗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884

主要参考文献 896

后记 9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