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5·12汶川地震预报回顾
5·12汶川地震预报回顾

5·12汶川地震预报回顾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安宁,郭增建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484332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主要内容为:汶川大地震背景,汶川大地震的预测、汶川大地震的前兆、地震后的反思、历年大地震的发生地及时间附录等。
《5·12汶川地震预报回顾》目录

上篇 震前预测的历史回顾 1

第一章 汶川大地震前·专业系统及机构的预测认识 1

一、汶川特大地震·长期预测(烈度区划)的认识 1

(一)中国几代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的错误估计 1

(二)唐山与汶川正确的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悲情的夭折史 2

(三)后期对有严重缺陷的烈度区划原则的指出 8

(四)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设防烈度的争论 10

二、中国地震局预测意见 13

(一)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划定 13

(二)中国地震局2008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意见 14

(三)2008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对中国大陆震情逐月跟踪情况 15

(四)2008年四川省地震局对四川省震情的逐月跟踪情况 16

三、“两委”及委员的预测意见 16

(一)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 17

(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17

(三)“两委”委员个人的预测意见 18

第二章 都江堰市与康定·两次显著“前震”事件 20

一、2月27日康定4.7级地震及“地震事件”的处理 21

二、震后产生广泛影响的都江堰市“2.14”3.7级地震群 22

三、两次“前震”后“两委”委员的反应及反思 25

第三章 地方地震系统、个人、学术研究·前兆异常观测及预测意见 26

一、地方地震系统在震前召开的雅安会议上呈现的异常及预测意见 26

(一)在地方地震局中作出最好预测结论的凉山州防震减灾局 28

(二)上报了异常的甘孜州防震减灾局 29

(三)有异常上报的雅安市防震减灾局 30

(四)一般化的都江堰市防震减灾局 30

(五)有中震估计上报异常的阿坝州防震减灾局 31

(六)报了异常的乐山市防震减灾局 32

二、强烈上报异常的德阳市防震减灾局 33

(一)震后产生很大反响的一起宏观异常的上报事件 33

(二)上报的观测异常及年度会商意见和跟踪情况 35

三、部分专业、群众测报员及学术出版物的预测意见 37

(一)学术期刊、专著、课题的预测意见 37

(二)一篇反响很大的预测论文的正视听 39

(三)地震预测业余爱好者的预测意见 41

(四)部分地震专业人员的预测意见 42

中篇 预测的技术反思 43

第一章 进入21世纪·我们对我国西部特大地震预测战略的呼吁 43

一、对加强中国西部的特大地震的研究及呼吁 44

(一)20世纪特大地震介绍及警示 46

(二)已往对8级地震研究的薄弱地带 47

(三)提出预测8级大地震的7个方法与指标 48

二、摒弃维象维理之争和群测群防的呼吁 51

(一)要正确对待地震预测界的维象和维理方法 51

(二)对群测群防技术成立的辩护 52

三、研究西部大震的力源以确定未来发震的位置 53

四、对特大地震的其他预测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54

第二章 汶川特大地震破裂带的预测意义·从成因机制对发震地点预测的反思 56

——汶川特大地震等震线介绍—— 56

一、汶川巨震破裂情况及理论预测的应急与工程意义的反思 57

二、从汶川巨震的成因机制确定其发震地点 60

(一)从汶川大地震的孕育力源论震前可能做出的地点预测 61

(二)对龙门山断裂带指出三要素的“立交模式” 62

(三)组合模式之构造分段对汶川大地震的震级推断及预测方法 65

第三章 唐山遗憾后的再次遗憾·汶川抗震设防烈度的划定 70

一、从正确到错误:历代烈度区划图的验证 71

二、南北地震带和龙门山大断裂的强震背景 74

(一)地震地质指标显示的强震背景 74

(二)历史地震显示的强震背景 76

(三)地壳运动观测显示的强震背景 76

(四)四大地球物理手段显示的强震背景 77

(五)强震的背景与唐山大地震的比较 79

三、二到四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对G—R公式片面应用后忽略大震 80

四、从孕震力源和孕震模式讨论烈度区划图的失误 84

附:对中国地震事业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苏联地震学家——哥·波·果尔什科夫 87

第四章 跨越式预测方法的思考·可公度性与三性法对汶川大地震预测的检验 90

一、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8级地震可公度预测方法对汶川大地震的预测 90

(一)青藏高原8级以上大震已发生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分布 91

(二)青藏高原8级大震在发生在时间预测上的可公度性 92

(三)关于可公度性的旁证及方法对汶川8级大地震的预测 94

二、三性法预测位置偏离但如何正确的认识这种偏离 96

(一)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的8级大震分布特征 97

(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中8级大震的时空规律 98

(三)三性法预测结果的讨论 100

三、对两个跨越式预测方法的反思 101

第五章 跨越式预测·由太阳活动谷年预测了天水至康定间将发生7级以上大震 105

一、2006年预测意见的提交过程 106

二、预测依据:甘川段中7级以上大震与太阳活动谷年的关系 110

第六章 “两委”的意见·预测方法的原理及问题的反思 115

一、中国地震咨询委员会预测意见及方法讨论与反思 116

(一)预测的技术原理简介——跨越式的灾害链预测 118

(二)2008年康定地区将发生6~7级地震预测的洪震链 120

(三)在做出2008年康定地区将发生6~7级地震后的后续行动与思考 124

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2006到2008三年三年逼近的中长期预测 125

(一)对2008年全国地震形势的预测意见 126

(二)对2006年全国地震形势的预测意见 127

(三)对2007年全国地震形势的预测意见 128

三、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预测较好的委员意见 130

四、为预测较好的磁暴两倍法用整步理论的解释与辩护 133

(一)解释所用震源孕育模式的设定 135

(二)磁暴对调整单元蠕滑幕的整步 136

(三)大范围蠕滑谱假定及磁暴二倍法在汶川大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138

五、磁暴倍九法 139

附:“两委”及“总理用过的一把人” 142

第七章 非传统方法:静中动判据·汶川巨震回顾性预测 147

一、静中动判据的立论及方法介绍 148

(一)静中动判据的一些规定 150

(二)静中动判据的区域划分 151

(三)曾经成功或较成功预测过的7级以上震例 154

(四)按静中动判据包括汶川巨震的回顾性预测的震例 156

二、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震的预测和反思 158

第八章 非传统方法:异年倍九律·汶川大震的发生日期的回顾性临震预测 160

一、异年倍九律对发震日期预测方法介绍 161

(一)异年倍九律对中国8级大震分区预测的震例 164

(二)异年倍九律对预测8级地震发震日期的总结 179

二、异年倍九律对汶川8级大震发震日期讨论与反思 181

第九章 部分汶川巨震短期异常·预测思路的反思 183

一、滑坡沿龙门山成一条线显示的异常 184

二、震区热异常、小震及远方的蠕滑线显示的中期前兆 186

(一)卫星显示的震区的热红外异常 186

(二)小震沿龙门山排列显示的短期前兆异常 188

(三)神秘的湖北湖泊消失与立交模式显示直指汶川的前兆 188

第十章 汶川巨震部分临震异常·调制思路拦截发震时间方式的反思 189

一、汶川大地震前出现的五大短临前兆及用调制时间对发震日期的逼近预测 191

(一)卫星热红外异常 191

(二)地震当天卫星云图上显示的异常云带分布 194

(三)用调制模式对几个异常出现日期的分析及预测 195

(四)电离层异常 196

(五)地磁的低点位移异常及调制预测的日期和地磁偏角异常 197

(六)地电阻率异常及调制的倍九与倍七法预测的日期 199

(七)氡气异常与调制确定发震日期的反思 205

二、抓住和重视没有临震预报时最后一个逃生机会 207

第十一章 地震预测的穴位论·汶川巨震预测 211

一、基于立交模式下穴位论的地震预测 212

二、穴位论与汶川大地震的回顾性预测 217

第十二章 国际上的三次争论·地震是否可以预报 222

一、国际上的争论状况 223

(一)由盖勒挑起的国际上对地震预报的第一场争论 225

(二)事实胜于雄辩的1978年日本伊豆——大岛7级地震的成功预报 227

(三)第二次争论——关于希腊VAN地震预报的争论 232

(四)第三次争论——自组织临界现象 233

二、我们对于国际预报争论的观点 236

第十三章 大震预报思路的重提·汶川巨震预测思路的反思 239

一、大震预报的块、带、源观点的再提及该思路对汶川大地震的预测 240

(一)早期预测大地震的块、带、源观点的提出 240

(二)从块体边界带讨论青藏高原北块边界强震的发生 243

二、兆、触、报思路的重提与汶川巨震预测思路问题之反思 245

(一)对汶川巨震中国地震局年度会商的反思 247

(二)对长期预测的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反思 249

(三)汶川8级大震中期前兆空间分布特征对预测的反思 250

(四)传统主流地震学方法到底在震前能否做出预测的反思 250

(五)关于中期防震战略的反思 253

(六)再次强调的临震预报的战略和方法 254

下篇 预报政策和应急救援的反思 257

第一章 反思设防烈度的划定·建筑设防问题 257

一、超长期地震危险度的烈度区划 258

(一)应建立新的中国烈度(地震动)区划制订政策及新图 258

(二)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立新的委托与审查机制 260

二、建筑抗震设防要求及标准 261

(一)特别慎重地围绕基本烈度8度的生死线做升降 262

(二)一个符合国情经济条件的城乡应急避震的建房设计思路 264

(三)以利益制衡的思想来构建建筑质量监督方式 265

第二章 反思地震预测的战略与政策·体制弊病与改革 267

一、反思地震预测技术的战略与方法 268

(一)从“十年地震高潮”预测案例反思“群测”效能 268

(二)从哲学反思“群测”效能及实施的几点建议 269

(三)强化对巨震发生规律与预测方法的研究 272

(四)放开胸怀对短临预测技术从无到有的加强研究 273

(五)地震预测上应讲究“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方法与手段 274

(六)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平台的“综合网上异常速报及会商预报”系统逼近强震 276

(七)必须强化建立地监测的大协作区及视频会商制度 279

(八)必须强化与建立地震前兆信息的速报速判系统 280

(九)地震预测研究经费必须要有分散针对的机制 281

(十)预报战略的大思考:基础研究能否接近预测 282

(十一)设计成一个学科多个单位干互为竞争学派而不是一个单位干的机制 285

(十二)大震预防模式的探索:“临震预报预警报警系统” 287

(十三)进行反向的以大震搜前兆及针对性的强攻关捕捉强震 289

(十四)中长期地震预测意见的形成机制中加入听证会制度 291

二、反思体制性的弊病对事业的冲击 292

(一)过细的职责与钱分明的体系犯了一个机械论的错误 293

(二)在职责分明中把调查研究与实践分开是犯了一个哲学的错误 295

第三章 反思地震预报的发布制度·大地震及重大灾难的应急 296

一、反思地震预报发布制度的改革 296

(一)预报与预测在机构上分开设立的建议 297

(二)有序有节地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测结果公开 299

(三)建立地震预测及异常在不同层次的内部掌握的渠道和机制 301

(四)以地震烈度而不是以震级发布预报 302

(五)建议预报法规对城市与农村发布预报时分别对待 303

二、反思大地震及重大灾难的应急 305

(一)慌、乱、缓是国内外大灾应急的通病 305

(二)再强化一下大震快速评估、震灾预测、救灾储备体系的建立 308

(三)救灾部队指挥的原则及救生的反思 312

(四)反思灾难应急对部队的使命及设立兵种的建议 313

(五)对未来大灾应急需提醒的几个问题 314

(六)建立无线信息网络应急系统以应对大灾难 318

(七)大灾难应急应建立超越政府分块体制的最高协调备战的指挥 321

(八)从汶川大地震反思中国抗打击能力与国防 323

后记 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