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大决策
邓小平大决策

邓小平大决策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克鑫,叶健君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43862081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客观、真实地叙述了邓小平运筹帷幄、驾驭全局、英明决策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邓小平大决策》目录
标签:主编 决策

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化名邓斌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派遣,坐镇南宁。他力拒“左”倾主张,精心运筹广西的“将变”与“兵变”  3

俞作柏、李明瑞起兵反蒋失败,革命形势逆转。邓小平当机立断,把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拉出南宁,挺进左右江地区  10

李明瑞在广西是个叫得响的人物:一方面蒋介石高官厚禄拉拢他,一方面邓小平语重心长规劝他。起义前的这场“抢帅”较量,邓小平胜利了  14

百色起义那天,五万人翘望主席台,怎么也找不到红七军的创始人、起义的主要指挥者邓小平。他去哪里了?事后才解开这个谜 17

开辟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决策王明提出两个“一切”。邓小平大惊: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不就是因为我们党放弃了领导权、没有自己掌握的军队而吃了大亏吗?邓小平说:“共产党领导抗战,当仁不让。”  25

日军疯狂“围剿”根据地,邓小平献计左权:“面向交通线。”果然,正是这个“五字锦囊”,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28

部队中有没有消极麻木倾向,邓小平明察秋毫。他著文提醒某些领导人:“谁要是忽视了这个事实,那不仅是麻木,而且是罪过。”  33

根据地推行“三三制”政权,并非一帆风顺。在“党权高于一切”的鼓噪声中,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以党代政”、“以党治国”  36

邓小平的“精兵简政”,一片爱民之心。曾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过职的参谋说:“经过仔细观察,深感共产党、八路军是真正做到了‘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  38

邓小平提出“生产自救”,大长军民志气,大灭敌人威风。日军拿“经济封锁”吓人,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42

挺进大别山的决策作为晋冀鲁豫战区的指挥官,邓小平对全国战局了如指掌。他关于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与毛泽东不谋而合 49

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蒋介石得知大惊失色。他寄予厚望的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竟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54

六条大河横亘征途,十万敌军追堵拦截,情势万分危急。大智大勇的邓小平果断决策:全军听命,决战汝河 59

邓小平指挥部队逐鹿中原,屡克重镇,蒋介石大为紧张,他反复告诫白崇禧:“刘邓二匪,是极其狡猾的,他们两个人长着三只眼睛,看得很远很远。”  63

指挥两大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决策毛泽东交待邓小平:“中原大势,国共都志在必得,华东和中原的部队都交给你指挥了。”邓小平严肃作答:“受命了,事关全局,当仁不让。”  71

人称蒋介石的“长蛇阵”可攻可防,布局巧妙。邓小平技高一筹,拟定“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的灵活战法,硬是把“长蛇”耍弄得七零八落 74

黄维被围,中央致电邓小平:“此一成就,深堪庆贺”。邓小平却严肃如常,亲自向党中央写报告,既报喜,也报忧。这应了他一句名言: “把千军万马都置于党中央视线之下。”  79

淮海战役震惊中外。远在千里之外的斯大林,对即将出任驻华大使的尤金说:“淮海战役打得好,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83

主政大西南的决策进军西南,干部奇缺,中央心急如焚。深谋远虑的邓小平提议:动员一批京津沪学生,组建“西南服务团”。毛泽东开颜一笑:“好,这是一着妙棋。”  91

邓小平运用“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战略方针平定川黔,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蒋介石做梦也不会料到,他的得意门生宋希濂竟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94

对邓小平果断作出经营西南的一系列决策,毛泽东致电高度评价:“你们路线正确,方针适当,成绩极大,甚为欣慰。”  98

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决策刚刚抵达莫斯科的毛泽东,给邓小平等人发来加急电报,称:考虑二野征尘未洗,又给以入藏任务,甚感为难。邓小平复电毛泽东:“主席不必犹豫,二野是烧红了的毛铁,越打越坚牢。”  107

善于做政治工作的邓小平,把进藏指战员都鼓动起来了。张国华率部集体宣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  109

邓小平挑灯伏案,执笔草拟与西藏当局谈判的十条政策,迅速发给中央。毛泽东甚为满意,全文除增加了七个字,其他地方只字未改  112

和谈一波三折,邓小平忍无可忍,随即拟订“昌都战役”作战计划。毛泽东复电表示赞同:“这是一个‘以和为上,以打促谈’的精妙部署。”  114

实施全面整顿的决策“要从大局出发,解决问题不能拖。”邓小平言辞铿锵,句句如锤。他以铁路运输为突破口,拉开了全面整顿的序幕  125

“四人帮”祭起“反经验主义”的黑旗,向全面整顿发难。在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疾言厉色,剑指江青:“你懂什么!”  128

邓小平说,全面整顿要横下一条心,敢于摸老虎屁股:“管你是谁,六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一摸,就见效了。”  133

全面整顿,势必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是毛泽东万万不能容忍的。于是,再次下台的厄运正一步步逼近邓小平 139

恢复高考制度的决策邓小平对教育现状忧心如焚。他同王震、邓力群谈话时指出:“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  143

“推倒‘十六字’方针,建议恢复高考。”查全性的发言语惊四座。邓小平表态:“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今年下决心按要求招生。”  144

邓小平找王海容、唐闻生,了解毛泽东生前同她们谈教育问题的真实情况,“四人帮”捏造“两个估计”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从而彻底搬掉了恢复高考制度的拦路虎  148

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传出,整个社会一片沸腾。作家胡风当时还在狱中,他的儿子张晓山也获得了高考的资格,成为内蒙古师范学院77级的学生  151

围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决策“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邓小平以经天纬地的雄辩思维,在党内最早举起反对“两个凡是”的大旗  157

无所畏惧的邓小平,提议中央工作会议先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态度暧昧的华国锋为形势所逼,最后不得不作出“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思想”的正确表态 160

邓小平的一篇讲话石破天惊,保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和伟大转折的顺利实现 163

苏联著名学者雅科夫列夫说:“由邓小平指导召开的中央全会为中共和中国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和新的政治方针,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166

平反冤假错案的决策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前来看望他的中央负责人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行!我出不出来没有关系,但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  173

邓小平召见刘西尧,严肃指出:“你们的思想没有解放出来。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筋斗的。”  175

邓小平两次对外宾说:“彭德怀大概和我差不多。他有缺点、有错误,但功绩还是比错误多。”邓小平对曾志说:“陶铸的问题,我知道。”不难看出,邓小平为彭德怀、陶铸平反,已见端倪 178

要不要为刘少奇平反?以邓小平等人为一方,以华国锋等人为一方,两军对垒,各执一词。邓与华进行面对面的交锋之后,华国锋才转过弯来,同意为刘少奇平反 182

全面改革开放的决策“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邓小平大造改革开放的舆论 193

一无先例可鉴、二无经验可循,到底如何改革?邓小平提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先从易处着手,边搞边探索,杀开一条血路再说 196

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 201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谁也不能阻挡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下去。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不搞改革开放就不能继续发展,经济要滑坡。走回头路,人民生活水平要下降。”  204

出台“历史决议”维护全党团结的决策能否历史地、正确地对毛泽东的错误进行批评,是彻底纠正“左”倾错误的关键,是拨乱反正成功与否的关键。邓小平果断地说:要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做一次认真的总结 211

邓小平为决议画龙点睛,4000名高级干部对决议评头品足,政治局扩大会议多次讨论,100多位民主党派代表畅所欲言,终于拿出了一个国内外高度关注的文稿 214

江泽民曾总结道:“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同志,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这件事关系到如何看待党和国家几十年的奋斗历史,随着国内局势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这个重大决策的魄力和远见。”  219

构造中国现代化的具体蓝图邓小平脚踏实地,在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基础上做起了文章 227

比起“十五年赶超英美”、“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的“小康水平”显得不知要“保守”多少,但却浓缩了中国人现代化尝试的经验教训,也最合老百姓的心意 22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新概念,邓小平启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 234

能否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坚持“三步走”的奋斗目标不动摇,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为此,邓小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236

创设经济特区的决策是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邓小平给特区定性是迈向改革开放的一着高棋 241

搞试点是我们党的一个成功的做法。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在特区亮相,特区真正发挥好了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的作用 246

四个特区分别摆在港、澳、台旁边,是邓小平独具匠心的设计 250

创设特区是第一步棋,推动全方位开放才是目的。邓小平设想以5个“区”加上18个“点”,构成一条影响全国、打人世界的沿海开放开发地带 25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不能说是资本主义。”邓小平重做计划和市场的文章,第一次冲破了过去的传统观念 257

力保“傻子瓜子”,用年广九这个活生生的事例,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解开姓“社”姓“资”的死扣 259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蕴含着邓小平的深谋远虑 262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265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决策中共十三大报告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整个报告的理论依据,以此说明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邓小平阅后批示:“这个设计好。”  271

循序渐进,逐步规范,邓小平明确提出并推动党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273

针对“说三”何必“道四”的疑问,邓小平理清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为党的基本路线描上了“点睛之笔”  276

“左”、右两种倾向长期影响着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邓小平提醒全党:我们既面临“左”的阻力,也面临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还是“左”  278

百万大裁军的决策中国平均一个军官只领导两个半士兵,军队员额却相当于美国的两倍,如此臃肿不堪,不动手术不行。邓小平下定决心:裁军 283

“这样庞大的机关,打麻将都可以凑好几桌。不要说指挥打仗,跑都跑不赢。”通过对部队“肥胖病”病根的全面会诊,邓小平对症下药,既“消肿”又“输血”  286

在“国际和平年”前夕,邓小平作出了中国政府自动裁军100万的战略决策,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人民对和平的诚意 289

从“三分世界”到“多极格局”的决策一个庭院大的小岛上,中苏接上了火。毛泽东经过5年思考,把世界一分为三 295

冷静分析国际局势,邓小平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297

邓小平提醒党内同志: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项根本国策 300

邓小平审时度势,紧紧依靠第三世界,在多极化格局中强调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02

“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的决策1964年前,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声称:“要拿走香港,先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吧!”活活显露出英国殖民主义者企图永远霸占香港的企图 307

邓小平会见希思,第一次触及香港问题。“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后,香港还可以搞资本主义。”这个“一国两制”的构想引起国内外媒体的极大兴趣 309

在镁光灯的闪烁中,“铁娘子”和“钢铁公司”闪亮出场。两人一见面,从第一声问候中,就能听见“铁”与“钢”碰撞的声音 312

谈判陷入僵局。邓小平发出“最后通牒”,态度犹疑的英国政府慌了手脚。港督尤德赶紧飞赴伦敦,与政府首脑商量紧急对策 318

经过9次全体会议、25次主任委员会议、73次专题小组会议、3次总体工作小组会议,“香港基本法”终于诞生 324

实现中央领导集体顺利交接的决策邓小平复出,王洪文急红了眼,叫嚷:“10年后再看。”这句话提醒了邓小平:选准接班人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何等的重要 331

解决干部新老交替有何良策?具有战略眼光的邓小平成竹在胸:“顾问制度还是一个出路,应该保留,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  334

邓小平在他的“政治交代”中,首次界定了第二代领导人的范围,确立了第三代领导人的核心,并解决了新老平稳过渡的问题 340

“退就要真退,这次我百分之百退下来,想让党、政府、军队的领导人能够放手工作。”邓小平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出了表率 342

1992视察南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策“8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发展这么快,我没有想到。”1992年1月邓小平到深圳视察,离他1984年第一次来深圳的时间相距8年 349

登上珠海芳园大厦顶楼,观赏着澳门风光,邓小平说:“这十年真干了不少事,这足以说明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  351

“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邓小平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坦荡情怀,说出了心中的愧疚和遗憾 352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用语非常直白,却揭示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 35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以他的经验和睿智,圆满回答了这个一直困扰着专家学者们的重大理论课题 358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再次激荡起改革开放的洪波巨浪,在中国古老土地上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364

后记 3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