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华历史文化述要
中华历史文化述要

中华历史文化述要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盛海英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6027369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在毛泽东心目中,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作为革命家,他不相信这些,反感至极;作为历史家,他孜孜不倦地阅读、体会;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他更乐于从中寻求历史演变的成败得失。本书是毛泽东评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传。
上一篇:周恩来下一篇:湖北通志 22
《中华历史文化述要》目录

绪论 1

一、文化的定义 1

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4

三、研究中华文化的意义 15

第一章 中华文化生成的背景 18

第一节 中华文化生成的地理环境 18

一、中华文化生成的内部地理环境 18

二、中华文化生成的外缘地理环境 19

三、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生成的影响 20

第二节 中华文化生成的经济环境 23

一、以农为本的经济土壤 23

二、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主要形态 24

三、经济环境对中华文化生成的影响 27

第三节 中华文化生成的社会制度环境 33

一、宗法社会制度的确立 33

二、专制政体 37

三、社会制度环境对中华文化生成的影响 40

第二章 多元一体的文化发生 48

第一节 走出蒙昧的混沌 48

一、关于中国人的起源 48

二、生命之火 52

三、神话世界的原始崇拜 53

四、婚姻观念的演进及私有制度的产生 56

第二节 多元一体的文化发生 58

一、中华文化的孕育——新石器文化 59

二、多元一体的文化发生——龙山时代 60

第三章 璀璨的奴隶制文化 64

第一节 日臻成熟的青铜器文化 64

一、从考古发掘看青铜器文化 64

二、青铜器的炼铸工艺 66

三、从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看殷商西周文化的特点 67

第二节 文字的发明 69

一、原始形态的文字——陶符 69

二、基本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和器物铭文 70

第四章 和而不同的春秋战国文化 76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儒家 76

一、孔子——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76

二、孟子与儒家 82

三、荀子与儒家 8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法家 91

一、商鞅与法家 91

二、韩非与法家 93

第三节 儒家文化的畸变——墨家 95

一、墨翟与墨家 96

二、后期墨家与墨家的消亡 99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道家 101

一、老子与道家 101

二、庄子与道家 103

第五章 统一闳阔的秦汉文化 106

第一节 统一的文化 106

一、秦始皇统一文化的举措 106

二、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 109

三、儒家文化在汉代 111

第二节 闳阔宽泛的文化事项种种 113

一、气势恢宏的建筑 113

二、珠联璧合的雕刻与绘画 114

三、宽泛瑰丽的文史哲 115

四、体系严整的宗教 118

五、成熟辉煌的传统科技 120

六、日益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 122

第六章 多元走向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25

第一节 多元走向的文化 125

一、儒家的衰微与玄学的兴起 125

二、道教的日益宏大 127

三、佛教的广泛流布 128

四、多元文化的相激相荡 129

第二节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 130

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 131

二、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 132

第三节 文化的多向深化 133

一、文学 133

二、艺术 134

三、史学、地理学 135

四、科学技术 136

第七章 金光熠熠的隋唐文化 139

第一节 雄视阔步的隋唐帝国 139

一、大刀阔斧的政治举措 140

二、繁荣殷富的经济 141

三、生机勃勃的科举制 144

四、宽松开明的文化氛围 145

第二节 隋唐文化扫描 147

一、光彩夺目的唐诗 147

二、飘逸流畅的书法 148

三、多姿多彩的绘画与雕刻 149

四、优美和谐的乐舞 151

五、日益发展的文史哲 152

六、成绩斐然的科技 154

第三节 隋唐文化辐射 156

一、隋唐文化的周边辐射 156

二、隋唐文化的远程辐射 160

第八章 异彩纷呈的宋辽夏金元文化 161

第一节 变换了的时空 161

一、历史发展的轨迹 161

二、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变迁 162

三、国势的日趋衰减 163

第二节 日趋内省的两宋文化 163

一、理学的建构 163

二、宗法文化的重构 166

三、婉约柔美的宋词 167

四、典雅精制的绘画 168

五、鼎盛辉煌的科技 170

第三节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再度碰撞 173

一、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带的撞击 173

二、游牧文化的汉化 174

三、农耕文化的扩展 178

第四节 耀眼夺目的元代文化 179

一、理学的光大 179

二、辉映千古的元曲 180

三、风格迥异的绘画 181

四、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 182

五、荟萃中外的宗教 184

六、长足进展的科技 186

第九章 暮气沉沉的明清文化 191

第一节 明清社会透视 191

一、传统的封建经济生命的衰减 191

二、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的强化 193

三、文化领域的“白色恐怖” 195

第二节 明清文化概览 196

一、明清文化的表征 196

二、日趋滋长的反传统思想 197

三、从明代的复古浪潮到清代的考据学 205

四、充满活力的小说与戏曲 207

五、科技的大规模总结与缓慢发展 212

六、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高潮 215

第十章 上下求索的近代文化 219

第一节 登堂入室的西学 219

一、西学的新冲击 220

二、戊戌变法前后西学的输入 222

三、扬弃西学是为了超越 229

第二节 新旧杂陈的社会改革思想 230

一、社会改革思想的类型 230

二、社会改革思想奔涌的原因 233

三、社会改革思想破产探究 234

第三节 民族自省思潮 235

一、民族自省思潮产生的原因 235

二、资产阶级对国民性的剖析 240

三、理想人格的设计 244

四、点滴评说 262

第十一章 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化 268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268

一、民主与科学 269

二、“北方刮来十月的风” 271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73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276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76

二、丰厚的文化底蕴 282

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向 284

第三节 生机盎然的现代文化事业 287

一、考古、博物馆、图书馆事业 287

二、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 296

三、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 298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与21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代结语) 301

一、“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 301

二、“面向世界”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方针 304

三、“面向未来”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 3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