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王念孙  王引之评传
王念孙  王引之评传

王念孙 王引之评传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正兴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5047817
  • 页数:855 页
图书介绍: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中坚,他们在中国文化学术史及文献学和语言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记叙了他们修身,治学,为政等人生主要历程,并从探索他们的学术思想及方法论原则方面入手,重点评述了他们的学术成就。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的古文今注,古籍校勘,辞书编纂等学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以此说明高邮王氏学具有历久弥新的学术生命力。
《王念孙 王引之评传》目录
标签:评传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匡亚明 1

第一章 高邮二王生平及著述 1

第一节 高邮的文化沃土 1

一、古邗沟 2

二、盂城驿 7

三、神居山 9

四、文游台 11

五、高邮湖 15

第二节 高邮二王家世 20

第三节 王念孙生平述略 28

一、释褐以前 28

二、走上仕途 35

三、弹劾和珅 40

四、三任河道 46

五、安度晚年 53

第四节 王引之生平简介 55

一、科举入仕 55

二、两任学政 57

三、平反冤狱 60

四、十年郎官 62

五、三任尚书 64

第五节 高邮二王所处的时代 66

一、清中期社会政治经济概貌 67

二、乾隆朝编书刻书盛况 70

三、乾隆朝大兴文字狱 75

第六节 高邮二王学术交游 86

第七节 高邮二王著述叙录 121

一、高邮王氏四种 122

二、高邮二王其他著述 136

三、王念孙未刊著述 150

第二章 高邮王氏训诂学 152

第一节 清代训诂学概况 152

一、清代训诂学的复兴 152

二、丰富多样的训诂学著作 159

1.经部注释书 159

2.史子集部注释书 160

3.训诂札记 163

4.训诂专书 163

三、清代训诂学的特点 165

1.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 165

2.突破字形,由音求义 166

3.采用“比例而知,触类长之”的综合比较方法 167

4.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167

四、清代训诂学的缺点 168

1.训诂学为经学的附庸 168

2.滥用古音通转 169

3.轻视唐以后的新词俗语,不去作系统研究 169

第二节 王念孙的古音学研究 169

一、王念孙的古韵二十一部 170

二、王念孙的古音二十三纽 175

三、古音学发展推动训诂学研究 178

1.通假借 180

2.明连语 182

3.求语源 185

第三节 高邮王氏训诂学思想的来源 187

一、语言的社会约定性 189

二、语言为音义统一物 191

三、语言的历史发展观 194

四、语言环境决定字义说 196

五、重视方言口语的搜集整理 198

第四节 高邮王氏训诂学的学术史地位 201

第三章 高邮王氏训诂学训释方法分类述评 205

第一节 以声音通训诂(上) 207

一、注音辨义 207

二、就古音以求古义 212

三、假借 216

四、声训 224

五、转语 227

六、右文说 239

七、方俗语 243

八、合声与反语 248

第二节 以声音通训诂(下) 256

九、连语 256

十、声近义同 263

十一、异物同名 272

十二、字异而义同 279

第三节 据语境求语义(上) 287

十三、异文 287

十四、对文 291

十五、排比句 295

十六、互文 299

十七、变文 303

十八、倒文 305

十九、省文 308

二十、连文 311

二十一、骈词 323

第四节 据语境求语义(下) 327

二十二、词序 327

二十三、虚词 330

二十四、句读分析 335

二十五、句法分析 341

二十六、词性辨析 347

二十七、连类而及 350

二十八、通例 353

第五节 辨析字形求义 368

二十九、形训 369

三十、形近字辨析 373

三十一、同形字 387

1.字义引申中断而造成同形字 387

2.为两个不同的词造字时用了相同的字形 388

3.不相同的字演变为相同的字 391

三十二、异体字 393

三十三、古今字 398

第六节 综合比较以义证义(上) 403

三十四、多义词辨析 404

三十五、同义词辨析 409

三十六、反训词辨析 414

三十七、二义同条 418

三十八、名字解诂 428

第七节 综合比较以义证义(下) 433

三十九、古义对证 433

四十、倒用古注 438

四十一、词义相因引申 442

四十二、注意词汇史 449

四十三、验证实物 452

第八节 高邮王氏发明新训范例 458

第四章 高邮王氏校勘学 481

第一节 清代校勘学概况 482

第二节 王念孙的校勘通例 501

第三节 王引之的校勘通例 515

第四节 王引之的三勇改和三不改原则 525

第五章 高邮王氏校勘学校勘方法分类述评 530

第一节 古典校勘学的校勘方法(上) 533

一、订误字 533

1.字形相似而误 534

2.古字相似而误 537

3.籀文相似而误 540

4.篆文相似而误 542

5.隶书相似而误 544

6.草书相似而误 549

7.俗书相似而误 552

8.避讳字相似而误 554

9.武后改字相似而误 556

10.生僻字少见而误 558

11.偏旁类化而误 560

12.涉上下文而误 565

13.一字误分为二字 568

14.二字误合为一字 569

15.字脱其半而误 571

16.语音致误 573

17.文义致误 575

18.据他书误改而误 577

19.不烦改字 581

第二节 古典校勘学的校勘方法(中) 584

二、删衍文 584

1.不明文义而衍 584

2.不明训诂而衍 585

3.不明假借而衍 588

4.不明句读而衍 589

5.不明通例而衍 590

6.涉上下文而衍 592

7.涉注文而衍 594

8.误合二本而衍 595

9.旁记字误入正文而衍 597

10.注文误入正文而衍 599

11.正文误入注文而衍 600

12.词义牵连而衍 601

13.据他书妄加而衍 602

14.误字与正字并列而衍 604

第三节 古典校勘学的校勘方法(下) 605

三、补脱文 605

1.补脱简 606

2.补抄脱 608

3.纠误删 613

4.补空围 624

四、乙倒文 627

1.不审文义而倒 627

2.不明训诂而倒 630

3.不明句读而倒 632

4.不合文法而倒 634

5.不明协韵而倒 637

6.互易 639

7.因字误而倒 640

8.因衍文而倒 642

9.因脱文而倒 643

五、理错简 644

第四节 对校法 649

六、核版本 652

1.择善而从 654

2.对校捡漏 656

3.纠正旧校失误 658

第五节 本校法 662

七、审文义 663

1.观前后呼应 663

2.据对文校勘 666

3.明字词古义 668

4.解句读难点 670

八、校上下 673

1.同篇章上下文互校 673

2.不同篇章异文互校 675

3.正文与篇题互校 678

4.正文与自序互校 680

5.据相同词语校勘 683

6.据相同句式校勘 685

九、明通例 687

1.明文例 687

2.明字例 690

第六节 他校法 692

十、校他书 693

1.校以源头书或前出书 693

2.校以后出书 696

3.校以前后所出书 698

4.校以同时代的同类书 701

5.不同书中内容相同的篇章互校 703

6.校以古类书 707

7.校以古辞书 719

8.校以他书古注 723

十一、审古注 725

十二、引他说 730

十三、验实物 733

第七节 理校法 739

十四、考古字 740

十五、审古音 743

十六、辨押韵 747

十七、明通假 750

十八、据逻辑 754

十九、据事理 757

二十、考史实 759

二十一、辨名物 762

二十二、审制度 767

二十三、明地理 771

二十四、观搭配 775

二十五、据推算 779

二十六、证语史 781

第八节 高邮王氏推理校勘范例 785

索引 804

人名索引 804

文献索引 819

词语索引 832

主要参考书目 840

后记 8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