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近代汉语语法
近代汉语语法

近代汉语语法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福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8424
  • 页数:501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共分12章,讨论近代汉语语法的若干基本问题,重点考察和分析近代汉语语法的一些重要语法词和句式。第一章统领全书,介绍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文献和重要成果;最后一章从一般历史句法学的角度讨论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目标、理论和方法。其余各章涉及的语法词有“代词”、“助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涉及句法结构(包括句式)的有“述补结构”、“被动式”、“处置式”和“疑问句”等。本教材为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既有整体的宏观概述,又有个案的微观分析;既有共时用法的描写,也有历时演变的探讨;既注重形式上的一般考察,也关注功能或意义上的深入探索。
《近代汉语语法》目录
标签:语法 主编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 1

第二节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3

一 早期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4

二 初期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8

三 发展期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9

四 21世纪以来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11

第三节 近代汉语口语语料简介 14

一 唐五代 15

二 宋代 17

三 金、元代 18

四 明代 20

第四节 本书的框架和组织 22

思考题 23

第二章 代词 25

第一节 引言 25

第二节 人称代词 26

一 第一人称代词 26

二 第二人称代词 31

三 第三人称代词 34

四 反身代词 37

第三节 指示代词 39

一 近指代词 39

二 远指代词 42

三 性状指示代词 45

第四节 疑问代词 52

一 问人 52

二 问事理 54

三 问处所、时间、数量 57

四 问方式 59

第五节 表复数的“们” 62

一 形式和来源 63

二 用法和意义 68

思考题 70

第三章 助动词 72

第一节 引言 72

第二节 唐五代的助动词 75

一 能 75

二 解 76

三 肯 76

四 敢 77

五 足 77

六 堪 77

七 中 78

八 好 78

九 容 78

十 可、可以、叵 79

十一 得 79

十二 合、应、当、宜 80

十三 要 81

十四 用、假、烦、劳 82

十五 消 82

十六 须、须得 83

十七 由助动词复合而成的双音节助动词 84

十八 小结 84

第三节 宋代的助动词 85

一 能、得、足、足以 85

二 解 86

三 会 87

四 好 87

五 堪 88

六 容 88

七 可、可以 89

八 合、应、当、宜 89

九 要、要得 90

十 消、消得 90

十一 须、须得 91

十二 得(děi) 91

十三 用 92

十四 著、索 92

十五 由助动词复合而成的双音节助动词 93

十六 小结 94

第四节 元明时期的助动词 95

一 能、能够 95

二 得、足、足以 96

三 会 96

四 好 96

五 堪 97

六 可、可以 97

七 许 97

八 合、该、应、当、宜 98

九 要、用、消、消得 98

十 须、须得、索、得(děi) 99

十一 由助动词复合而成的双音助动词 100

十二 小结 101

第五节 清代的助动词 102

一 能、能够、得、可、可以 102

二 会 103

三 好 103

四 许、准 104

五 该、应该、应当、该当、合该 105

六 要、用、须、须得、须要、消 106

七 得(děi) 107

八 值得、配 107

九 小结 107

思考题 108

第四章 副词 110

第一节 副词的定义与分类 110

第二节 现代汉语副词的溯源 114

第三节 同一副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115

第四节 副词的释义 119

第五节 关于多义副词 125

一 范围副词与其他副词的关联 125

二 程度副词与其他副词的关联 129

三 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的关联 132

四 情状/方式副词与其他副词的关联 134

思考题 136

第五章 介词 138

第一节 近代汉语介词概述 138

第二节 近代汉语常用介词 141

一 处所时间介词 142

二 对象介词 153

三 工具介词 179

四 原因介词 190

第三节 近代汉语介词产生和演变的规律与机制 192

思考题 199

第六章 连词 201

第一节 引言 201

第二节 联合关系连词 202

一 并列连词 202

二 选择连词 211

三 承接连词 216

四 递进连词 218

第三节 主从关系连词 222

一 假设连词 222

二 因果连词 227

三 条件连词 230

四 转折连词 233

五 纵予连词 237

六 让步连词 241

思考题 244

第七章 助词 246

第一节 引言 246

第二节 动态助词 247

一 却、将、取、得、来 247

二 了 257

三 着(著) 260

四 过 263

第三节 尝试态助词 265

第四节 事态助词 267

一 了 268

二 来 270

三 去 272

第五节 结构助词 273

一 底 273

二 地 277

三 的 279

第六节 语气助词 281

一 ?(呢) 281

二 那 285

三 里(哩) 287

四 在 288

五 麽(吗) 290

第七节 结语 293

思考题 294

第八章 述补结构 296

第一节 引言 296

第二节 结果补语(动结式) 297

一 动结式的界定及判定标准 297

二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产生与发展 302

第三节 程度补语 316

第四节 组合式述补结构 317

一 结构助词“得”的来源 317

二 组合式述补结构的语义类型 318

三 组合式述补结构各类型的演变发展 319

思考题 329

第九章 被动式 332

第一节 古代汉语遗存的被动式 332

一 “见”字式 332

二 “为”字式 333

三 “于”字式 334

第二节 来自“遭受”义的被动式 334

一 “被”字式 334

二 “吃(喫、乞)”字式 345

第三节 来自“使役”义的被动式 350

一 “教”字式 350

二 “着”字式 355

三 “与”字式 359

四 “给”字式 361

五 两点讨论 367

思考题 370

第十章 处置式 372

第一节 引言 372

第二节 处置式的类型与句型 374

一 广义处置式(甲类处置式) 374

二 狭义处置式(乙类处置式) 378

三 致使义处置式(丙类处置式) 381

第三节 处置式的来源 382

一 广义处置式(即“甲类处置式”)的来源(从工具式到广义处置式) 382

二 狭义处置式的来源(从广义处置式到狭义处置式) 388

三 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 394

四 处置式词汇扩展的认知动因 399

五 进一步的证据 401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处置式的发展 406

一 广义处置式 406

二 狭义处置式 406

三 致使义处置式 407

第五节 结语 411

思考题 413

第十一章 疑问句 415

第一节 是非问句 415

一 语调是非问句 416

二 疑问副词是非问句 417

三 句末疑问语气词是非问句 420

第二节 特指问句 429

第三节 选择问句 443

第四节 反复问句 447

第五节 结语 454

思考题 456

第十二章 结语: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 458

第一节 揭示已有演变的规律 458

一 概括语法演变的路径 459

二 指出语法演变的机制 460

三 解释语法演变的动因 463

第二节 解释共时语言现象 465

第三节 预测未来演变的方向 467

思考题 471

参考文献 473

引书目录 493

后记 500

返回顶部